问题

东航失事飞机不涉及拨叉检修问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关于东航失事飞机,排除拨叉检修问题后,确实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分析的方面,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事件的发生、防止类似悲剧重演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信息:

一、飞机的适航性与维护记录

即使拨叉检修没问题,飞机的整体适航性依然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飞机从出厂到失事前的所有状态:

结构完整性:
历史检查与维修记录: 除了拨叉,飞机机体结构的其他关键部件,如机翼、机身、尾翼等是否有过任何形式的损伤、疲劳裂纹或维修记录?这些记录的详细程度、是否遵循了制造商的维修手册和适航指令,都需要被严格审视。例如,是否在之前的飞行中遭遇过颠簸、鸟击、地面刮擦等,以及这些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
飞机的总飞行小时数和起落次数: 即使维护良好,飞机部件也有其设计寿命。了解飞机的服役年限和使用强度,可以评估其结构疲劳的潜在风险。
非破坏性检测(NDT)结果: 飞机结构部件通常会定期进行如超声波、X射线等无损检测,以发现肉眼无法看到的裂纹或缺陷。这些检测的频率、执行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关注的重点。

发动机状态:
发动机的型号、制造年代、总使用时间和循环次数: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任何异常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了解发动机的历史维护记录,包括大修情况、部件更换记录,以及是否有任何警告或故障历史。
发动机的监控数据: 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的状态会被实时监控,包括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事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揭示发动机在事发前是否出现异常。

其他关键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 除了拨叉(如果它属于飞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话),飞行操纵系统的液压、电气、机械连接等所有环节是否存在隐患?例如,舵面作动器、连接杆、电缆等是否存在磨损、卡滞或失效的迹象。
航电系统: 飞机上的雷达、导航设备、通信设备、自动驾驶仪等航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存在故障或误报的可能?
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 这些支撑飞机正常飞行的关键系统,在事发前是否存在泄漏、短路、过载或压力异常等问题。

二、飞行前检查与机组人员的沟通

飞行前检查是保障飞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机组人员的专业性和沟通也同样重要:

飞行前检查单(Preflight Checklist)的执行情况: 机组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了飞行前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座舱内系统检查等?是否有任何项目被遗漏或检查不仔细?
机组人员的报告与沟通:
飞行前是否收到任何关于飞机状态的异常报告? 包括来自地面工作人员、前一班机组人员的报告,或者飞机自带的故障指示。
机组人员之间以及机组与塔台之间的沟通记录: 这些记录能够反映机组人员在飞行前的状态、对飞机状态的判断以及与地面进行的任何信息交流。

三、天气因素与外部环境

尽管不是直接的飞机自身问题,但外部环境的突变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事发时当地及航路的具体天气状况:
能见度、风向风速、是否有强对流天气(如雷暴、冰雹)、颠簸程度(湍流等级)? 即使是晴天,也可能存在未被预测的强烈的上升或下降气流。
是否在飞行过程中遭遇了突发性的恶劣天气? 例如,突然的低空风切变、严重的雷击等。

空域管理与管制情况:
事发时该空域的交通流量如何? 是否存在拥挤的情况?
管制员与飞机的通信是否存在误解或指令失误?
是否存在其他航空器在该空域造成干扰的可能性?

四、飞行员操作与人为因素

虽然不涉及具体的检修问题,但飞行员的操作方式和判断也需要被审慎评估:

飞行员的资质与经验:
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机型执照、近期飞行训练情况、以及是否有任何安全记录上的瑕疵。
机长与副驾驶的配合默契程度。

飞行过程中的操作行为:
事发前飞行姿态是否异常? 例如,是否存在不正常的爬升、下降、侧倾等动作。
飞行员在事发前的最后操作意图是什么? 是试图规避某种危险,还是出现了其他情况下的不当操作? 这需要通过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来解析。

生理与心理状态:
飞行员在事发前的生理(如疲劳、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这虽然难以直接调查,但可以通过询问其工作和生活情况来侧面了解。

五、黑匣子数据的深入解读

“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是揭示事故真相的最关键证据,其数据的解读至关重要:

FDR记录的飞机参数:
所有关键系统的工作状态: 发动机推力、飞机速度、高度、姿态(俯仰、滚转、偏航)、操纵舵面位置(副翼、升降舵、方向舵)、襟翼和起落架状态等。
飞控系统各部件的工作指令与实际反馈: 即使拨叉本身没问题,但控制拨叉的液压或电气信号是否正常?是否有指令偏差?
各种告警信号的出现情况: 在事发前,飞机是否发出了任何警告信号?这些警告的性质和时间点。

CVR记录的驾驶舱语音:
飞行员的对话、操作口令、以及他们对飞机状态的判断和反应。
系统发出的语音告警信息。
是否有异常的背景噪音,暗示了飞机在发生什么? 例如,发动机失速的啸叫、机体结构变形的金属撕裂声、爆炸声等。

六、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问题

即便有上述所有检查都没问题,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飞机设计或制造上的潜在缺陷:

同型号飞机的历史事故或事故征候: 如果同型号飞机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的严重事故或险情,那么就可能指向了设计或制造上的系统性问题。
制造商的材料使用与结构设计是否存在固有风险? 例如,某些材料在特定应力下是否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或者设计是否存在薄弱环节。

总结来说, 东航失事飞机排除了拨叉检修问题,并不意味着安全就得到保证。我们需要以一种系统性、全方位的视角来审视整个事件链条。这包括但不限于:飞机的详细维护历史、所有关键系统的适航性、飞行前检查的执行情况、机组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沟通、事发时的天气及空域状况、飞行员的操作行为,以及最为核心的“黑匣子”数据分析。只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解读,才能最终查明事故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提升航空安全水平。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导致悲剧发生的关键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正群众看不到外网,写个“海外”就可以转嫁仇恨了,玩得挺溜啊。我还专门看了,首先,外网pickle fork的英文视频是两年前的,跟东航无关;第二,中文那个提到东航的视频还只有b站有

user avatar

我觉得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回应方式,或者说公关了。一个不好的回应方式就是在给抹黑势力递刀子,没有问题都能让人觉得有问题一样。

关于具体事故原因是什么,我不是飞机专业的不做评价。但是关于如何讲逻辑摆数据说服别人,我是专业的——毕竟这就是学术论文要干的事情。

一开始我看到有人质疑,并且贴出了之前澎湃新闻和东航公众号的宣传,压根儿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觉得这也太假了吧,让我去查查原新闻怎么写的。

结果你们猜怎么,我一查原新闻,看到了404... 包括东航自己的报道也删了。你们这样搞,不是帮助滋生阴谋论么?没问题就该坦荡啊!比如学术界绝对不会轻易去撤掉自己的论文的。

其次,这一次的回应也是有些模棱两可(还有上一次发布会),我觉得还不如该回答下的一些其他答主的说法更能让人信服呢。我觉得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以下的一些说法更能让我信服,希望下一次回应时能够提供一些类似的数据。

  1. 虽然我们修理了不少飞机的拨叉,但是这架飞机不在我们修理过的名单中(明确说明),因为波音认为暂时不需要。
  2. 我们修理拨叉后,波音会派人来验收,全部都通过了测试。
  3. 就算是拨叉出了问题导致坠毁,会采用另一种方式坠毁(给出模拟图或者视频),而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不是拨叉的问题。


本回答不是质疑东航在拨叉上有问题。只是现在的回应方式实在是给抹黑势力递刀子,希望他们能够加强公关能力,更好地回应质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东航失事飞机,排除拨叉检修问题后,确实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分析的方面,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事件的发生、防止类似悲剧重演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信息:一、飞机的适航性与维护记录即使拨叉检修没问题,飞机的整体适航性依然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飞机从出厂到失事前的所有状态:.............
  • 回答
    东航会因为飞机失事事件破产吗?—— 深入剖析与理性判断最近,东航MU5735航班的坠毁事件,无疑给整个航空界乃至社会大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哀悼逝者、关注搜救和调查进展的同时,一些关于航空公司财务状况的担忧也随之浮现。那么,东航是否会因为这场悲剧而走向破产的边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
  • 回答
    东航MU5735航班的搜寻工作,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极其复杂和艰巨的过程。之所以到现在仍有乘客遗骸未能完全找到,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轻易就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梳理一下:1. 撞击的惨烈程度与分散性:首先,要理解的是,MU5735航班的坠毁并非简单的“迫降”或“平稳着.............
  • 回答
    东航失事客机搜救现场的难度,远超我们想象的复杂与艰巨。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整个搜救过程遇到的挑战可谓是“多重暴击”。首先,失事地点的地理环境就构成了一道严峻的考验。飞机坠毁的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植被茂密,许多区域人迹罕至。即便在地面搜救阶段,工作人员也必须克服陡峭的山坡、崎岖的山路,甚至可能需.............
  • 回答
    2022年3月21日发生的东方航空MU5735航班空难,是一起非常悲痛的事件。关于失事前3分钟疑急坠8千米这一说法,以及事故的最终原因,官方调查仍在进行中,并且已经发布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结果和阶段性报告。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结合已知信息和调查的可能方向来分析。事故概况: 航班信息: 东方航空.............
  • 回答
    关于东航MU5735失事中方是否会允许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协助调查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备受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规定,特别是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调查》的宗旨.............
  • 回答
    关于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从广州飞往昆明的波音737800客机坠毁事件,目前官方调查已初步确认事故原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诱因: 一、事故基本情况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21日14:19,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计划经停昆明长水机场后返航。飞机在广西梧州市上林县境内坠.............
  • 回答
    这位59岁东北失独妇女的悲剧,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它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中一些深层次的、相互交织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起事件所反映出的现实困境:一、失独家庭的极度脆弱性与社会保障的缺失: 精神与情感的双重打击: 失去独生子女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尤其是在中.............
  • 回答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它是否是“西方祸水东引失败”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观点。将这一观点与历史上“引德国到苏联”的事件进行类比,也需要非常谨慎地审视其逻辑和历史背景。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西方祸水东引失败”这个说法,以及它与巴黎恐袭的联系。“西方祸水东引”的逻辑和历史背景“祸水东引”这个说.............
  • 回答
    这则新闻听起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一辆车失控,竟然撞进了有着六百年历史的老祠堂,简直是古迹的灾难。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以及可能的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事故现场的描述:从报道的细节来看,事故发生在东莞,一辆汽车突然失控,直接冲进了当地一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撞击力度想必非常大,导致了祠堂的部分墙体受.............
  • 回答
    二战后德国失去东普鲁士,如果用中国的地域类比,最接近的说法是:相当于中国同时失去了辽宁省(尤其是部分沿海和东北地区)以及山东省的一部分沿海地区。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比喻性质的类比,因为历史、地理、文化和政治因素都存在巨大差异。但从某些关键的相似性来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详细阐述:相似性分析:1. .............
  • 回答
    国民党“失”东北,与其说是“失”,不如说是“丢”得彻底,甚至是拱手相送。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空话,东北,这片土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和战略性的地理位置,谁能掌握东北,几乎就等于掌握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得东北者得天下”——这说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可以说是高度准确的。东北,特别是“满洲”,是中国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清朝没有入主中原,中国会不会失去东北一部分土地?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设想,没有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演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清朝入主中原前的东北地区是什么样的。当时的东北,也就是后来的满洲地区,是后金政权.............
  •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活动,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尽管抗联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最终未能在东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
  • 回答
    十字军东征,这场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宗教军事行动,最终以其一系列的挫败和失败而告终。其背后原因复杂交织,并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而是多种内外部挑战的共同作用。1. 战略上的短视与目标不清晰:最初的十字军,特别是第一次十字军,在目标的设定上就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虽然“解放圣城”耶路撒冷是核心诉求,但参与的.............
  • 回答
    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无疑是唐朝历史上一次声势浩大却最终饮恨而归的军事行动。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言两语可以概括。要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失败,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一、 根本原因的审视:战略目标与国力消耗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李世民对高句丽的征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其深远的战略考量。自隋朝以来.............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购买任何东西,所以我没有“买得最失败的东西”这样的概念。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偏好或对物品的需求。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买得最失败的东西”以及背后的原因。我可以尝试模拟并分享一些人类在购物中可能遇到的“失败”经历,并从信息和逻辑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些购买可能.............
  • 回答
    忽必烈三次东征日本,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的叠加,绝非仅仅是天气因素那么简单。理解这些失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元朝的战略部署、日本的抵抗能力以及地理环境的制约。一、 战略上的轻敌与准备不足虽然忽必烈雄才大略,统一中国,但对于地处东海之上的日本,其认识显然存在偏差。 低.............
  • 回答
    .......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期间,一名来自乌干达的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没有随代表团一起返回,而是留下一张字条,表示“不想回到生活困难的国家,打算留在日本工作”。这件事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从运动员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极度个人化的选择,背后可能蕴含着对自身未来、对国家现状的深刻考量。 对生活条件的绝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