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犯罪率低是谎言吗?

回答
关于中国的犯罪率,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中国犯罪率低是事实,但也有声音质疑其真实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并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以及可能存在的解读偏差。

首先,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确实长期以来都显示出相对较低的犯罪率。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刑事案件的立案数、破案数以及被判刑的人数。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暴力犯罪、抢劫、盗窃等案件的发生率在统计数字上显得较低。这一点,很多到中国旅行或居住过的外国人也常常会有相似的感受,他们可能会觉得社会治安相对较好,街道上的人们也比较有安全感。

然而,将“犯罪率低”简单地视为一个绝对事实,而忽略其背后的复杂性,则可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数据的统计和公开方式:

“立案率”的影响: 在很多国家,犯罪率统计是基于报警和调查后的立案数量。但中国的“立案率”是否完全透明和一致,一直存在一些讨论。一些观点认为,某些轻微犯罪或者涉及群体性事件时,可能存在不愿立案或者压低立案率的情况,以维护社会稳定或地方形象。如果一部分本应被统计的案件并未被正式立案,那么最终呈现出的犯罪率自然会偏低。
“破案率”的解读: 与此同时,中国的“破案率”又常被宣传为很高。这可能导致一种情况:即使某些案件没有被及时或充分地公开,一旦最终侦破,就会被纳入统计,从而拉高了整体的破案率。但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发生的案件数量。
信息不透明性: 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中国对于犯罪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度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敏感或地方性数据。公众难以获得足够详细和独立的统计分析,这自然会引发对数据真实性的猜测。

2. 社会治理和管理方式的影响:

强大的基层控制力: 中国拥有强大的基层社会管理和监控体系。从社区居委会、网格员到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这种“全方位”的社会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有效遏制和发现犯罪行为。例如,小偷小摸的行为更容易被发现和制止,这有助于降低某些传统意义上的犯罪率。
“矛盾调解”的广泛运用: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可能构成犯罪的纠纷和矛盾,会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通过基层调解、行政干预等方式得到处理。例如,一些轻微的打架斗殴、财产纠纷等,可能最终以调解或赔偿了事,并未被计入刑事犯罪统计。这种“将许多潜在的犯罪行为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做法,虽然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可能使得犯罪的“原始数据”不那么全面。
对社会活动的管控: 中国对一些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或聚集性行为的活动有较严格的管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限制了某些类型犯罪(如煽动性犯罪、非法集会引发的治安案件等)的发生或公开。

3. 犯罪的定义和分类:

“犯罪”的界定: 不同国家对“犯罪”的定义和分类可能有所不同。在中国,有些行为可能更多地被视为“治安案件”或“违纪行为”,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刑事犯罪,并且处理方式也不同。
经济犯罪的隐藏性: 一些复杂的经济犯罪、金融欺诈等,往往具有隐蔽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其侦破和统计也更为复杂。虽然高层一直在打击这些犯罪,但其真实发生的数量和影响,可能难以完全通过公开的犯罪数据来衡量。

4. 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

主流媒体的侧重: 中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犯罪事件时,往往更侧重于宣传正面的社会治安形象,强调“平安中国”的建设成果。对于一些负面案例的报道,有时会比较谨慎,或者在报道方式上有所选择。这容易塑造公众“中国犯罪率低”的普遍认知。
网络舆论的影响: 另一方面,网络上也存在一些关于犯罪事件的讨论和爆料,这些信息有时会与官方宣传形成对比,从而引发公众的质疑。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其真实性和代表性也需要辨别。

总结来说,中国官方公布的犯罪率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治理模式下的现实情况。在许多方面,中国的社会治安确实可以被认为是相对良好的,尤其是在暴力犯罪方面。

但是,认为中国犯罪率“低”就意味着所有犯罪都被充分记录、统计并公开透明地呈现,这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管理方式、数据公开的程度以及对“犯罪”概念的理解和处理,官方数据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所有社会矛盾和违法行为的全部图景。

因此,与其简单地断定“中国犯罪率低是谎言”,不如说这是一个基于特定统计方法和治理逻辑的结论,背后存在着多种社会因素和信息解读的维度。理解这些维度,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治安状况。公众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信息获取渠道、数据透明度和治理模式的深入思考。这是一个需要持续观察、分析和讨论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在微博上看见的,

我是八代,我今晚一个人在威海长峰馨安苑小区50号楼附近差点被强奸,这是我过的最可怕的一晚。晚上9.50我就注意有一个男的,一直跟着我,我走快他走快,我走慢,他走慢。我停下来他也走的慢,我带着耳机听歌,我以为他有事要问我,我把耳机拔下来,然后他就在我旁边,问我能不能帮他一个忙。

我那个时候说什么忙,他就把他手机拿给我看,手机上有他的生殖器的图片,包括他的脸,我脑子一下就蒙了,接下来我就没反应过来,他就冲过来拽我一直说帮帮我,帮帮我,把我向绿化带那里拖,然后用手狂揉我的胸,我真的吓蒙了,我只在电视剧动漫里感受过变态,我从来没想过自己遇上。我一直都没有喊叫,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没叫,脑子短路了,我一直说我帮不了你,你别吓我,然后我使劲挣脱他,往家那边走。是走。

想起来我都要给自己一巴掌,我脑子短路居然不跑,我都没反应过来,是继续走。我真他妈是傻逼。

然后他就追到我前面,拦住我,又把我绿化带拖,很大力,我根本拽不过他,还狂揉我胸,因为天气热散步我没有穿胸衣,胸一直被他拽,我一直挣扎,我一直说我真的帮不了你,你去找别人吧。我真的帮不了你。然后我我一直挣扎,这次挣脱以后我就狂奔,脑子里一片空白,对面正好过来一个女性,我就大喊她别过来别过来,赶紧跑赶紧跑。她听我喊被我吓到了就和我一起跑,我告诉她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抖的,口齿不清,特别害怕。她吓得转身就掉头跑了。我很慌说完就跑了回家不敢停,我特别怕回家那个男的在楼底下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害怕的不敢回家。上楼梯的时候我都怕的要死。我胸很痛回家看肿了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紫,我说一点,我穿的一点都不暴露,黑色的宽松的连衣裙短袖,裙子到小腿一大半,也不露胸。

我回家就报警了,家里七代还有两个合租的朋友都安慰我。我吓的浑身抖,刚开始连话都说不清楚?

真他妈可气的是,警察来了,带我转了一下54号楼,说他们帮我找,我到了派出所,我在小区附近的派出所对我说没有实质的危害让我打给110取消?????说我打110全威海市的巡逻警察都在找这个人。

我打给110,110问我为什么取消报警,我说派出所说的,我问一下,我问派出所为什么取消报警,这家长峰馨安苑附近的派出所说,说你自愿取消,我当时就爆炸了,

他说,因为没有实质性的危害啊。实质上他只是摸了你胸。

这难道不是强奸未遂?

只有强奸了才算管是不是?只有强奸了才实质性的危害?他对我做的这些为所欲为,就是我应该承受的吗?

按这派出所的做法,男性对女性为所欲为,只要没强奸到最后一部,都是允许的?根本不会被重视直接pass?那我大天朝太爽了,男的还等什么,我就告诉你们,你们去碰女的, 怎么都可以,只要不强奸进去都不会有人管你们的。这就是天朝,

法律真的不是保护女性的,我当时就觉得可怕,女人你只能靠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警察和法律管你。只要你没被真的强奸,就没事啊。那警察说,那你报警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意思我这种情况干嘛要报警,?????!

我转身出了警察局,再没理他们。打给110说我绝对不取消报警,110接听的女生特别温柔,可能女性都会心疼女性,听到我哭,我说他们没有权利取消报警,110说是的派出所没有权利,我才知道110派得这家派出所出警,这就是警察对我的态度,一会儿我快到家了,派出所给我打电话了,让我回来做笔录。

我当时就炸了。在派出所他们不让我做笔录!笔录都没做,现在才做?这就是天朝呵呵呵。你不出事没人搭理你。

我一直在说,你们多去巡逻一下,去找一下,我担心他去强奸其他女的,根本不理我呵呵呵,我大天朝最喜欢善后我明白。让我回去做笔录,我已经快到家了,我实在害怕并不想继续走这边的路,我说,明天。然后我一个人,没有人送我,我再次自己走回了那个小区。

呵呵呵。

我现在就是在说,各位妹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变态和你穿的多少无关,变态就是变态,指望警察不可能的。万事小心。

晚上不要自己出门,切记!

这个变态,没有喝酒,神志清醒做出来这样的事,是真他妈变态。20岁左右,戴眼镜,白上衣,黑短裤,今晚出没馨安苑!

来源:Sina Visitor System

~~~~~~~~~~另外~~~~~~~~~~~

我在北京三星总部,可是亲历了首都北京的警察接警不出警,投诉至警务督察之后也没任何跟进

我在贵州安顺普定,可是亲历了信访局局长号令信访局副局长等十余信访局工作人员在警察面前强多我们的财物并殴打我。之后派出所所长亲口说“我们是不会立案的”

~~~~~~~~~~更新~~~~~~~~~~~

刚才又看见




~~~~~~~~~~再更新~~~~~~~~~~~



呵呵

慢走不送

~~~~~~~~~~再再更新~~~~~~~~~~~

前阵发现我有辆汽车丢了,去报案的过程才叫呵呵呢,有空了另开个帖子慢慢写。

洗地的请想明白了再喷

拉黑或删除的原因很简单:我懒得废话。

user avatar

看了许多人的回答,感觉攻击和洗地较多,不打算正经说的很多,都拿这个当政治舞台了。

我没法说结论,因为我的方向不大允许下结论。具体我想说三点。

第一:标准化

很多人突然拿出不知哪国的标准来正证明某国标准严才记录犯罪率高,然后瞎攻击中国某某不是犯罪,我感觉非常无知,什么标准变成的普世价值了,那好中国的确很多大家认为所谓的鸡毛蒜皮小事不计入犯罪,那么是不是荷兰是因为毒品合法化犯罪率记录低了呢。沙特是不是因为清真法使的犯罪率高了呢。

所以用大型犯罪定义犯罪率个人还是感觉比较靠谱,各国标准不尽相同,找点人神共愤的事不容易,就动保法这点日韩都因为某事被开除发达国家了。同性恋法更完。

第二:记录化

这一点我是完全放心我们的专制政府的,不能同时攻击政府对你什么都掌握的侵犯公民隐私和政府消极对什么都不记录吧,中国历史记录是全球最靠谱的不加之一,记录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中国还是唯一把这工作干了近3000年的。

第三:逐步化

好吧,该黑两句了,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找到越来越多人神共愤的相同点后中国犯罪率只会越来越高。文革时各种暴力公检法都没了,然而这时造反不是犯罪,严打期间,车匪路霸横行,然而中国96年禁枪,之前持枪拦路不打人不算犯罪(非法持枪这个罪名对中国暴力犯罪降低起了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矿难工伤没有主要责任人,都是私了所以不记录为犯罪,你以为现在矿难少是不报道了,现在你以为你盖得住啥啊,责任事故,人家矿长和负责的副市长也是栓一根线上的蚂蚱跑不了只能加强注意。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被归入犯罪,中国会一次次震惊,然后一次次感觉中国很恐怖,然后再一次次感慨中国犯罪率真低而沾沾自喜。

讲个笑话,中国为啥没像日本那样突然诞生一群飞车党,因为中国大城市禁摩,这种闹人恶心人的事一旦记录犯罪绝对是利国利民。

当然反其道行之,黑绿命贵,大麻合法化不记录犯罪,我感觉才是对国家有害。简直是全球倒车大赛,下一站文革标准了。

还有,别总幻想西方偷面包都记录犯罪了,你当悲惨世界的冉阿让啊,如果真因为这种事跟一辈子只能证明这个民族像沙威一样毫无人性好不。还是你想说难民两少一宽没犯罪记录,连个遣返都没有。犯罪记录是针对本地贱民的。

user avatar

每个国家对犯罪率的数据口径不一致,用各国的数据来跨国比较「犯罪率」,其实意义不大。但若只是比较凶杀案之类的恶性犯罪,虽然口径一致了,但似乎也有点狭隘。

因此,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同一个口径的问卷调查,看所有人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这里我们又要用到世界价值观数据库了(WVS),这个数据库的优点是对当地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抽样,接近真实人口分布,见chenqin:怎样看待有七成中国人认为自己愿意为国参战?里的相关描述。

WVS数据库在2012年的调查中问到了有关犯罪率以及安全感的一系列问题。

先来看最相关的两个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上,中国在59个国家里面排名第20和第17名,属于前30%左右的水平,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比较少碰到犯罪。

继续使用WVS中另外几组更具体的问题来看:




在以上三个排序中,中国分别排名54、49和44名,比之前「过去一年是否成为犯罪的受害者」一题要下降不少。尤其是「出于安全原因,身上少带财物」这一项,排名倒数第六。

有趣的是,日本在「犯罪受害者」这一题中排名全球12、13名,却在不敢随身带钱这一点上排名世界第一,反差非常巨大。

而在另外一个问题「你家居住的地区是否经常发生抢劫/贩毒现象」中,中国抢劫的发生频率是世界第9低,日本第15,排名同样靠前。

为什么犯罪率低、没有抢劫,人们出门却非常注意安全?这里可能和安全感有关:




将非常安全、比较安全、不太安全和很不安全分别赋值为3、1、-1、-3,我算出了每个国家的「安全平均分」,排序后可以看到,在安全感这个问题下,中国的排名就不太靠前了,为全世界45名,在后25%区间内。而日本也处在类似的位置上。综合前面的回答,我们可以说,中国是一个犯罪率不高,安全感却比较低的国家。


最后再检验一个话题:是不是阶层越高的人越感到安全?我们会用到这个问题:

对不同经济满意程度的人,分别看他们的安全感,得到下图:


上图显示,在整个世界来说,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最满意的人,对安全感的评价比1.5高一些,相当于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泰国,而对经济状况最不满意的人,评价为0.75,就只有相当于墨西哥的安全感了。

如果把对自己的经济满意度视为阶层的一个指标的话,这张图足以说明不同阶层的人感觉到的安全感差异是很大的。如果这个图分国家画,能发现更有意思的现象。



上图是美国。最高阶层的人感觉超级安全,相当于瑞典,最低阶层的人……相当于秘鲁,至少比在埃及好点儿。

上图是中国,安全感同样随着阶层的上升增提高,阶层之间的安全感不平等状况,中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低于美国,最高层的安全感相当于罗马尼亚,底层低于0.5,相当于印度。


上图是印度。怎么说呢,看起来印度各阶层人士都觉得自己不太安全,高层和底层和中国相对不满意的那群人的安全感相当。而印度的中层和中上层,简直是活在地狱里。


小结:

从同口径的自报犯罪率的水平上看,中国的犯罪率低并不是谎言,在全世界排名前30%。

但问题在于,中国的低犯罪率并没有和高安全感挂钩,事实上中国人在各种问题中体现出来的安全感,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最低的25%了。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1,在上面的图表中,中国选择「比较安全」的比例非常高,很少有人去选择「非常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评分。如果按照「非常安全+比较安全」的比例,中国达到了79%,排名37,比计算平均分得到的45名要高一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了。

2,虽然抢劫、凶杀等恶性案件发生率较低,但其他零零总总的小案件比例比其他国家高,这些小案件虽然能够显著影响人们的安全感,但在回答问卷时,则不一定归类于「犯罪」中。

user avatar

看了很多答案,几乎都是张口就来而没能提供任何足够权威的数据。我理解这并不是知乎的精神,因此想在此提供一些干货。

根据Jianhong Liu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Data sources in Chinese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 research》,中国最权威的犯罪数据来自于中国法律年鉴。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直到2016年的最新版,这部年鉴中仍然没有统计中国犯罪率的数据。

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犯罪率这个概念的学术界定问题。在另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年鉴《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中,其2007年版是我目前找到的唯一包含有犯罪率定义,数据和相关讨论条目的法律年鉴。它给出的数据可能知乎上绝大部分用户都没有看到过。

首先,它给出了犯罪率界定的四个指标和三种定义:

与刑事案件有关的是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立案、破案的数量、检察机关批捕的数量和审判机关的刑事案件有罪判决数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与犯罪率有关的四个指标,在我们比较不同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犯罪率的时候, 有的国家以公安机关的立案或破案数量为基准, 有的国家以检察机关的批捕数量(有时也用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数量 ) 为基准, 有的国家以法院有罪判决数量为基准。

而这里,可以结合上文提到的Jianhong Liu论文中提到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中国犯罪率的统计是特指造成了严重影响的被刑事立案的犯罪行为,很多不那么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本就没有被算作是够得上刑事立案的犯罪,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来处罚。这部分处罚可能涵盖了绝大多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但我们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违法行为其实并没有被统计在犯罪率内。这种违法和犯罪的差异性,才会让很多老百姓觉得官方的犯罪相关数据无法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违法行为的感受。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说完了犯罪率的数据来源,我们实际上也澄清了一个很重要的误区,那就是犯罪率其实并不能代表所有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它只能代表严重程度达到刑事立案级别的犯罪行为。那么这个级别的犯罪行为到底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


由上表可见,从1986年到2004年,我国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7%,破案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2.4%,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7%,检查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3%,人民法院有罪判决数量年平均增长率6.2%。

《中国法律发展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的刑事案件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到1991年,年增长率为41.34%;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1997年,因为1992年刑事案件收案标准上调,立案年增长率为0.43%;第三阶段是1998年到2001年,刑事案件又开始高速增长,立案年增长率为30.15%;第四阶段是2001年到2004年,立案年增长率为1.9%。

这么说似乎不够直观,可以看看下面的图表,其中立案率,破案率,批捕率和有罪判决率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倘若我们假设立案必破,破案必捕,逮捕必判的理想条件,那么这四个比率的变化显然应该是同步的,至少差别不应该很大。但现实中这些比率差距的结果,一言以蔽之就是其实很多案件并没有侦破,很多侦破的案件也没有批捕,但一般批捕的案件都被判决了。

四个刑事案件发展阶段变化见下图:

到此,我想诸多知友可能和我都一样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四个阶段的数据差距如此之悬殊?难道犯罪分子作案还分大小年吗?就算是大小年也不该差这么多吧?

《中国法律发展报告》给出了解释,我个人甚至怀疑也许正是因为它的解释过于直白,导致它2007年之后的版本就再没有收录过犯罪率的条目和讨论了。

对我国不同阶段犯罪数量和犯罪率的变化应做下述说明: ( 1) 犯罪率可能由于统计标准的变化而变化,这特别表现在财产犯罪中, 比如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从50元上升到 1 0 0 元,就会有相当一部分100 元 以下的盗窃不作为犯罪而立案, 这种差别有时直接以司解释的形式表现出来; (2 ) 犯罪率是一个客观指标,但是它在一定时期往往与某一地区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政绩直接相关, 因此难免有虚的成分;. ( 3) 在一段时期,在一些地区在统计犯罪率时实际执行“不破不立”的办法, 即只有破了的案子才算在犯 罪率的范围内,而没有破的案子,则不包含在内。只是在公安部强调犯罪率要反映犯罪的真实状况后, 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因此,一个地区统计数字所表明的犯罪率高, 也许是当地犯罪现实的真实写照 ; 而另一个地区统计的犯罪率低, 但当地老百姓的安全感很差,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统计数字来比较不同地区犯罪率的高低, 必须运用其他的指标,特别是群众安全感指标加以佐证。

以上是我从《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挖掘出的关于中国破案率的一些数据和分析,在此特别感谢CNKI年鉴数据库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普罗大众提供了这些罕见而宝贵的数据和分析。

上述分析已经充分说明,谈犯罪率高低很多时候都是统计口径,甚至官员一张嘴的事。我们当前(至少在不涉密的公共领域)连犯罪率的权威定义和标准都没有,更别提数据收录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多同胞的那种既无标准又无数据支持的中国犯罪率低的蜜汁自信,真如同空中楼阁一般。

2015年,全国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立案难的矛盾,但可能也不可避免会让犯罪率升高。但这种升高是进步性的,代表国家在逐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处理犯罪和立案间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犯罪率数据可能仍然不会公布,以免产生不稳定因素。我希望在未来某天,党和国家会有担当把这个数据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和民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07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iu, J., 2008. Data sources in Chinese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 research. Crime, 50(3), pp.131–147.

user avatar

通过民调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安全指数是“好”这一档次的,但是横向比较各国执法部门发布的“犯罪率”没有意义。举个极端的例子,任何“性侵率”、“强奸率”排名,最前面总有瑞典、丹麦、芬兰。你说这是因为北欧非常不安全,还是因为那里的女性比较敢于报案、警方对“性侵”的定义比较广且容易立案?

“性侵”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就拿定义清晰的“故意杀人”来说,也不是“数数死了几个人”这么简单。联合国对各国提交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1. 约 200 个国家和地区,有 70 个缺“故意杀人”的数据。所以联合国最后发布的数据,是根据世卫组织统计的该年总死亡人数推算出来的(这里面就包含了太多很可能是错误的假设)
  2. 很多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执法部门和卫生部门提交的“故意杀人”数据出入很大,联合国也不确定应该信谁
  3. “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每个国家定义也不同。有的包括自我防卫杀人,有的不包括;有的国家不区分故意或非故意杀人

所以说,还是像 @chenqin 老师的答案一样,看民调比较靠谱。除了该答案里提到的 WVS 调查,民调机构 Gallup 也经常问这个问题(可惜该调查没有中国大陆)。该调查中,新加坡民众安全感最高。而在委内瑞拉,只有 12% 的民众觉得晚上一个人走路是安全的。

回到“性侵”、“强奸”这种很复杂的犯罪——不仅横向比较国与国之间的民调结果无意义,就连纵向比较同一国家的过去和现在,都很不靠谱。

瑞典于 2005 年和 2013 扩大了对性侵的定义,现在包括非正当裸露、一方处于无知觉或害怕状态下的性行为等等。过去几十年来,社会给性侵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小,更多的人选择报案而不是沉默。所以比较瑞典 1990 年和瑞典 2010 年的性侵数字,没有意义。

瑞典对性侵的计数方式也比较特殊——受害者被同一施暴者性侵一年,警方是算“ 365 次性侵”的,而很多国家只算一次。

下图是一个简单概括——为什么比较犯罪率那么难?

不管“故意杀人”还是“性侵”,都不应该横向比较国与国之间的警方统计数字。还是看民调结果比较靠谱。当然,对于“性侵”这类受害者容易感到压力的犯罪,民调也会低估很多国家的实际情况,导致排名前列、性侵率高的,全是性别较平等的国家。例如说下面这个欧盟 2014 年的统计(“女性 15 岁以来曾被伴侣施暴或性侵犯的比例”):

如果要从个人经历来论证“中国犯罪率低”这个观点,只能说“我生活的城市、区县,抢劫杀人较少发生”。中国很大,没有系统地调查,就把自己的经历推及全国,不太合适。

更新:各国对“什么是罪”的定义也不同,中国的很多“治安处罚”在其他国家是“轻罪”。

user avatar

首先中国犯罪率不低,这是事实。

在中国为什么感觉治安良好,晚上可以撸串,是因为中国对于杀人,抢劫案的严惩。

中国杀人案破案率在95%以上,放在世界人口较多的国家来说是顶尖的,这是因为中国警察遵循命案必破的条例。

抢劫案判刑重,这些严重音响社会治安的罪都一律严惩不贷才有现在的治安良好的景象。

以下就是题主说的那些警察不作为,为什么警察不作为。

1中国人均警力少的可怜。

2中国警察太太过于重视杀人社会影响严重的案子。

3百姓普法程度不高。

4有困难找警察

以下一一解释

1,行政编制警察(公务员)约210万,事业编制与合同制警察50多万,安全警察(各级安全机关对内执法人员,相当于一部分美国FBI)约10万4,专职辅警(包括辅助警察工作的协警,治安员和联防队员等)约200万。

武警那些不说了,不是拿来破案的。

看到了吧,13.8亿的人,50万正式干警,辅警必须和正式干警一起才能行使权利。

2 这么说吧,发生一件杀人案,就近派出所30多人,要派出将近20个调查,局里剩10几个,还有相关工作做,为了尽快破案警察还要加班,加班后又是短时间休假,警察又不是哪吒,忙的过来才怪了。

3 高层也知道警察少,于是了就非常傻的加了一些条例,虽然法律没明文规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找警察,警察觉得事情不大给你几条建议叫你自己去办,比如打架斗殴没什么大事可以私了,许多只要影响不大,没重伤,没死人都可以私了。真不明白,政府怎么想的。能私了还找警察干嘛?又不是不知道我国公民普法程度还不高。真私了才会出大事。

4说这句话的人是真的傻!警察又不是哆啦A梦,猫不见了也找警察,几百块的戒指掉下水道也找警察。在明知道普法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简直就是2。

以上几点是事实,小案子不是不管,是没人力,没精力去管。

不信你去新疆,遍地都是警察小哥,你说你手机被偷,警察小哥马上会询问帮忙。

美国也是,报警几分钟最近的警车就会马上赶到。警察多了,自然罪犯就少了。

杀人游戏多几个警察,狼人杀多几个神,劳资不信他能赢。

还有最重要的,警察的权利不是警察的,是法律赋予的。法律越完善警察权利越大,管的越多!(纯手打,求赞^ω^)

user avatar

不是犯罪率低,是凶杀率低。我国的传销,电信诈骗有多猖獗大家也都清楚,还有最近几年曝出来比较多的未成年人性侵案。

这些犯罪虽然可恶,也比杀人好那么一些吧,我个人觉得。

国家之间的犯罪是很难比较的。在我国,非法持有大麻,制作、传播或者贩卖黄色制品到达一定数目都是犯罪,但这些行为在很多国家就不是犯罪。所以说犯罪率是无法直接比较的。

但是凶杀就不一样了。这个是各个国家可以比较的,并且我国的每十万人凶杀案发生率的确处于世界前列。这个是值得肯定的。

我国在传销,未成年人保护以及电信诈骗等方面就做得不够好的确,需要改进,然而这跟凶杀率低并不矛盾。

==============================

本回答莫名其妙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感觉不多说点什么也不好。首先,要看数据的话很简单:List of countries by intentional homicide rate 这是联合国毒品与犯罪署(不知道是不是这么翻译的)做的统计,权威性应该没有异议。这个列表给出的是世界各国每十万人中杀人案的发生率。虽然数据的年份不尽相同,但多半只相差一两年,是可以比较的。

这里摘录几个大家关心的国家或地区给懒得点开链接的知友。

北美:

(表格各栏分别是国家名,每十万人杀人案发生率,实际发生数量,大洲,地区和年份,下同)

东亚:

西欧:



可见,中国的每十万人杀人案发生率(0.74)的确是处于世界前列,是美国(4.88)的将近七分之一,与传统认为非常安全的西欧国家卢森堡(0.72)瑞士(0.69)处于同一梯队,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话说回来,从表格中可以看到,除了奇葩蒙古和朝鲜,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凶杀率都很低,所以我认为这多半跟文化和法律有关。而西欧的国家虽然有不如我国的,但是差距并不大。

至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我这里就不贴了,绝大多数都超过了1,甚至还有两位数和三位数的。


所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可以认定中国凶杀率低。尤其是相对于中国的一些假想敌,这个数字的确是一点优势吧。但是在东亚地区,这个是比较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中国的成绩也算不上突出。


最后还是重申,凶杀率与犯罪率是两个概念,前者低后者未必就低。国家之间能比较凶杀率,但犯罪率是无法比较,比较了也没有意义的。至于说凶杀率跟治安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我想还是见仁见智吧,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

再补充一些内容。

评论里有人质疑上面引用的数据的真实性。这个事情很简单,你怀疑,就请拿出可信的证据,否则我们还是应该采信联合国的说法。毕竟它是一个中立、专业的机构,没有动机造假,也不会因为水平有限而造成重大偏差。

其次,其他回答里很多人谈了一下自身或者身边人的某些经历,似乎想以此说明中国的治安情况。对于这些知友,我希望他们打开手机,看看自己通讯录里有多少人,然后以中国人口为分母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如果你的手机里有1000位联系人,并且你知道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所有大事,那么你相当于是了解到了全中国的1000/14000000000。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是有一间140平米的房子,你对其中指甲盖那么大(0.0001㎡)的面积了如指掌。

最后,我国法制化程度还很低,的确存在很多该入罪而没有入罪的情况。但是你不能把有些本来就不一定入罪的行为想当然地全部说成都应该算犯罪。比如说:




这两位知友提到的行为都没有定语,所以很难界定是否应该认定为犯罪。按照现行的刑法和最高法院给出的司法解释,如果我们加几个限定条件,那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不构成犯罪(不构成犯罪不意味着没有违法行为,也不意味着没有惩罚):

偷手机,很快退赃且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小混混打架/打小三/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被害人未达到轻微伤标准,没有恶劣的社会影响。

地铁咸猪手(猥亵妇女),但没有使用威胁或者暴力手段。

知乎上不是有句话很经典吗?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同样道理,抛开具体情节谈量刑或者犯罪构成也是耍流氓

当然,我明白这些知友是想说什么,我只是这里希望他们下次举例子能严谨一些。有这个意识是好的,但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是会带来危害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要看你怎么界定犯罪吧。

如果仅仅把杀人、放火、强奸什么的算作犯罪,至少从统计数据来说,中国的犯罪率确实不高。

但是如果把校园霸凌、校园暴力啊,猥亵啊,个人资料外泄啊,家暴啊什么的也算进来,那估计没法看。

只不过中国人常常会说:

啊呀,小孩子小打小闹也算犯罪?他们不懂事啦!

啊呀,你帮人家打工,吃点亏也没办法啦!反正摸一下也不少块肉不是?

啊?我的资料被卖了?哦,又怎样?



这和很多类似“中国那么好了为什么有人还想移民?”、“披萨不就是一块饼上面撒点肉吗凭什么那么贵”之类的想法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刚刚满足于生存”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的人的心里状态:

吃得饱、穿得暖,没被杀,没受伤,你还不满足????其它的东西都是些不重要的细节啦我不听!


什么?小孩子被欺负,哎哎呀难免的啦!不要关注这些细节!

什么?公交车上女性被咸猪手?哎呀,食色性也,难免的啦!谁让这些女人穿着那么暴露,还怪别人咯!!

什么?警察执法过当?偷人东西难道不应该全家死光光???

什么?传销?哎呀,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啦!不要关注这些细节!

什么?个资泄露?个资是什么?可以吃吗?泄露了会死吗?不会,那bb个啥????

办事儿走后门?不然呢?不然咋办??

















“欧盟呢,最近出了个报告,说xxxx国相对我国更能保障人民的xx权、x权”

“那个国家国家的谋杀率比我国低吗?”

“不,高0.1%”

“天啊!这种连自己国家公民的生命都保护不好的国家,你跟我谈论那些细枝末节的xx权、x权有个p意义???气愤!公知记者滚粗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的犯罪率,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中国犯罪率低是事实,但也有声音质疑其真实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并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以及可能存在的解读偏差。首先,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确实长期以来都显示出相对较低的犯罪率。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刑事案件的立案数、破案数.............
  • 回答
    关于中国犯罪率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地说“中国犯罪率是最低的国家之一”这种说法,往往会忽略很多深层的原因和不同的观察角度。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犯罪率”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界定的。通常,犯罪率是指每十万人口中发生的犯罪案件的.............
  • 回答
    中国在国际上通常被认为是犯罪率较低的国家,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官方数据与国际比较:首先,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刑事犯罪率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例如美国的暴力犯罪率,中国的数字要显著低得多。这一点在国际治安指数的排名中也常常得到体.............
  • 回答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让人啼笑皆非,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感叹犯罪分子智商余额不足的案例。这些所谓的“低智商犯罪”,与其说是策划周密,不如说是胆大妄为,或是因一时冲动、缺乏基本判断力而铸成大错。它们往往缺乏技术含量,容易被识破,甚至有时连犯罪分子自己都可能在事后觉得荒唐。我见过一个挺经典的例子,一个年轻人缺钱花.............
  • 回答
    关于你对御坂美琴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对低能力“犯罪”的说教感到反感,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很多心理层面和观众认同感的问题。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给你分析一下,希望能解释你的感受。首先,我们来聊聊这种“说教”本身。御坂美琴虽然是个高中生,但她拥有强大的“超电磁炮”能力,在学园都市里被视.............
  • 回答
    中国能否通过类似新加坡的“严刑峻法”来降低犯罪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简单地说,“严刑峻法”能否奏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它涉及到社会结构、文化背景、法律体系的适应性以及人性的多重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新加坡的“严刑峻法”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在新加坡社.............
  • 回答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犯罪的处理,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而“详细”地讲述则需要涵盖不同类型的犯罪、处理流程、潜在的争议点以及可能的影响。以下我将尝试从这些角度进行阐述:一、 美国司法体系处理犯罪的通用原则首先,需要理解的是,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其司法体系有相对成熟的法律框架和程序。对于任何犯罪行为,无论.............
  • 回答
    在中国,个人持枪是属于犯罪行为,并且受到非常严格的法律制裁。这与许多西方国家允许公民持枪的情况截然不同。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法律、历史和现实情况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一、 中国的枪支管理法律体系中国对枪支的管理采取的是零容忍政策。相关法律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
  • 回答
    要准确比较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的强奸犯罪更严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两国在数据收集、报告标准、法律执行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全面和深入,并尽量避免AI的刻板痕迹。数据可得性与可靠性:一个重要的前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关于犯罪率,特别是性犯罪,跨国比较本身就充.............
  • 回答
    2017年发生在旧金山的一起枪击案,一名74岁的中国老人,李文德(音译),在自家门口被一名15岁的非裔青少年枪杀。这起事件因其受害者年迈、凶手年少以及案件发生的地点,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动了社会对于种族、治安和青少年犯罪等敏感议题的神经。事件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警方的调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慨的事件,其中涉及的国籍、族裔以及随之而来的公众情绪变化,让整个故事更加复杂和引人深思。当那段视频第一次在网络上疯传的时候,许多华人,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被不公平对待经历或对种族歧视非常敏感的群体,都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义愤。人们看到一位年长的、看似无辜的乘客被粗暴地拖拽下飞机,这触碰了.............
  • 回答
    山本五十六,这位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极其沉重的负面印记。他的名字,与侵华战争的无数罪行紧密相连。要详细讲述他对中国犯下的罪行,需要从他参与的每一次大规模侵略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战略和政策说起。首先,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政策的积极执行者和策划者。尽.............
  • 回答
    这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对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中国人是否能忘记,以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情感、现实关系等多个层面。历史的烙印:侵华战争的伤痛首先,我们必须正视那段极其痛苦的历史。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在中国.............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史料、幸存者的讲述以及历史遗迹中感受到那段沉重的历史。然而,当提到“复仇”,国内社会普遍的态度是理智且复杂的,很少有那种歇斯底里的、鼓吹血腥报复的声音。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值得我.............
  • 回答
    近期上映的《西北风云》中,犯罪嫌疑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院的设定,确实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话题性和解读空间。单从这个设定本身来看,它就提供了几个值得深入挖掘的点,也可能引发观众的一些联想。首先,“中山大学化学院”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中山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其化学学院自然也汇.............
  • 回答
    强奸犯罪中常常伴随杀人行为,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犯罪者的动机、现场的动态以及犯罪者的心理状态。首先,从犯罪者的心理动机层面来看,杀人行为可能源于多种驱动力: 灭口: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犯罪者在实施强奸时,深知其行为的严.............
  • 回答
    在中国和美国,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差异巨大,导致一些在中国被认为是正常甚至合法的行为,在美国却可能触犯法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我将尽力详细解释,并避免AI写作的痕迹:1. 翻墙(使用VPN等工具绕过网络审查) 在中国: 中国实行严格的网络内容审查制度,俗称“防火墙”。许多外国网站和服务,如Go.............
  • 回答
    讲投放危险物质罪,要谈犯罪中止,得先弄明白这罪名怎么回事,以及什么叫犯罪中止。首先,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简单说,就是明知是危险物质,还故意把它投放到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源或者食品中,想造成别人死亡、重伤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但结果可能不一定达到了。这罪名是为了防范一些极端恶劣的行为,保护大家.............
  • 回答
    探讨中国是否还有可能重蹈极左的覆辙,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我们深入审视历史、现实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变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而是要分析其发生的土壤、潜在的诱因以及社会各界的警惕性。历史的回响:极左阴影下的深刻教训中国近代史,尤其是20世纪中叶的某些时期,留下.............
  • 回答
    在中国监狱中,民警要求犯人采用蹲姿谈话,背后往往涉及多重考量,既有管理上的需要,也可能掺杂着心理上的威慑。中国监狱中民警要求犯人蹲姿谈话的考量: 权力地位的明确化与威慑: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解释。蹲姿是一种相对较低的姿态,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往往与顺从、被动甚至惩罚联系在一起。民警要求犯人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