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投放危险物质罪什么条件下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回答
讲投放危险物质罪,要谈犯罪中止,得先弄明白这罪名怎么回事,以及什么叫犯罪中止。

首先,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

简单说,就是明知是危险物质,还故意把它投放到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源或者食品中,想造成别人死亡、重伤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但结果可能不一定达到了。这罪名是为了防范一些极端恶劣的行为,保护大家的基本安全。

举个例子,有人往井水里倒了农药,想毒死全村人,这就是典型的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人往超市卖的饼干里掺了老鼠药,想让吃的人出事。

那么,什么叫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了,但因为自己的原因,主动停止了犯罪行为,而且没有造成预期的危害结果。这里的“自己的原因”是关键,不是因为别人发现了他、阻止了他,也不是因为他的行为根本不可能造成危害。

现在,我们来聊聊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要成立犯罪中止,得满足几个硬性条件,结合到投放危险物质罪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1. 必须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这个“着手实施”不是说你光想了,也不是光买了危险品。而是你已经把危险物质进行“投放”这个行为本身了。
具体到投放危险物质罪,着手实施可能包括:
打开容器,准备往公共水源里倾倒危险品。 比如,你已经拧开了农药瓶盖,把瓶口伸进了井水里,但还没倒进去。
已经接触并准备将危险品加入食品。 比如,你已经拿起了放有毒品的勺子,准备把它搅进一大锅食物里。
已经开始将危险品倾倒出去,但过程中停止。 比如,你把农药倒了一半,但突然觉得不对劲,赶紧把剩下的收了回来,也没全倒下去。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只是在策划、准备购买危险品,或者在寻找投放地点,这都属于犯罪预备,还没有着手,谈不上中止。

2. 必须是自动停止犯罪: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所谓“自动”,就是犯罪分子自己主动、自愿地放弃了继续实施犯罪的念头和行为,而不是受到外界压力的结果。
什么情况下算是“自动”?
临时良心发现: 比如,在往井水里倒农药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井水是附近几十户人家的生活用水,里面可能有老人孩子,内心的道德谴责让他停了下来。
意识到风险过大或难以达到目的: 比如,投放毒品后,发现周围人很多,而且他想制造的“重大损失”在这个场景下似乎不太可能发生,出于对自己风险的考量,他决定不再继续。
遇到意外但自行补救: 比如,他在投放毒品到食品时,不小心洒了一点到自己手上,他赶紧去洗手,并且因此认为自己可能会暴露,于是放弃了。
什么情况下不算“自动”?
外部强制: 比如,他正往水里倒农药,结果被巡逻的民警看到了,民警喊他“不许动”,他才停下来。这时候不是他自愿的,是外部力量阻止了他。
客观障碍: 比如,他想把农药倒进井里,结果发现井口太小,他倒不进去,只能放弃。这也不是他主动放弃,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目的已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比如,他已经把农药全倒进去了,犯罪已经既遂了,后面不倒了也不能算中止。或者他发现投放的地点根本没人,也不可能造成什么后果,他觉得没意思就不继续了,这也不能算中止。

3. 必须没有造成预期的危害结果:
犯罪中止要求的“没有造成预期的危害结果”,是指没有完成他的犯罪目的。
对于投放危险物质罪,主要的犯罪目的通常是:
造成他人死亡或者重伤。
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所以,如果他已经开始投放,但因为他及时停止,最终没有人死亡、重伤,财产也没有遭受重大损失,那么这个结果就是没有发生。
需要区分的是: 如果他投放了一点点,结果刚好有人喝了水,虽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全部死亡”或者“重大损失”,但确实造成了轻伤,那就不属于犯罪中止了,而是犯罪既遂(如果能构成轻伤的罪名的话)。

举个更具体、更生动点的例子来解释中止:

张三是个被公司解雇的化工技术员,怀恨在心,想报复公司。他知道公司食堂用的水是附近一个水塘抽上来的。于是,他趁深夜偷偷摸摸溜进水塘边,拿出了一瓶剧毒农药,拧开瓶盖,准备往水塘里倒。他已经把瓶子举了起来,眼看就要倾倒。

这时,他突然想到,公司里还有一些他以前关系不错的同事,他们也会喝这个水,如果被毒死了,他内心会过意不去。或者,他看到水塘边有几个小孩在附近玩耍,他害怕误伤了小孩,一时间起了恻隐之心,便把农药瓶子收了回来,默默地离开了,没有往水塘里倒一滴农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

张三是否着手了? 他已经拿出农药,拧开瓶盖,举起了瓶子,准备倾倒,这可以认为是着手了。
他是自动停止的吗? 他是出于内心的“良心发现”或者“顾虑”,自己决定不倒了,而不是被人发现或制止。所以是自动停止。
他造成了预期的危害结果吗? 他没有往水里倒,所以水塘的水是干净的,食堂的人也安全,公司财产也没有损失。预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

那么,张三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中止。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中止的,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免除处罚。

再举一个不构成中止的例子:

李四也想报复公司,他带了同样的农药来到水塘边。他刚把农药往水塘里倒,就被公司安保人员发现了,安保人员大喊一声“干什么的!”,李四吓得赶紧把瓶子扔到了一边,没来得及倒完。

在这种情况下,李四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中止。因为他停止犯罪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放弃,而是被外部的安保人员发现和喝止了。

总结一下,投放危险物质罪成立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行为人主动、自愿地放弃继续犯罪。
这种放弃不是因为客观障碍或外部强制。
并且,在他停止之后,并没有造成预期的死亡、重伤或重大财产损失。

搞清楚这几点,在判断具体案例时,就能更好地把握犯罪中止的界限了。犯罪中止是为了鼓励那些已经动了歪念但最终悬崖勒马的人,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楼上曼宁说的空中抓毒之外,如果是利用自动装置(如供水系统)或不知情的中间人(如邮递员的职务行为)进行投放,也可以在途中拦截毒物。

enzyme的答案无法同意。一是混淆了危险犯和实害犯。二是即使把投毒成功,被害人已经服下毒物算作还没既遂,把中止和既遂的分界划在“救没救回来”是显然值得争议的。

user avatar

投出毒物的瞬间在空中接回来~~

需要点武术功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投放危险物质罪,要谈犯罪中止,得先弄明白这罪名怎么回事,以及什么叫犯罪中止。首先,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简单说,就是明知是危险物质,还故意把它投放到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源或者食品中,想造成别人死亡、重伤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但结果可能不一定达到了。这罪名是为了防范一些极端恶劣的行为,保护大家.............
  • 回答
    在公共场所食用螺蛳粉,因个人原因导致他人死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可能触及法律界限的情境。要判断是否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我们需要对这两个罪名的构成要件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案情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 「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中国刑法中,投放危险物质罪(刑法第一百.............
  • 回答
    是否应该设立“投放危险动物罪”?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公共安全、动物福利、个人责任以及法律的边界。我认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明确设立“投放危险动物罪”是必要且可行的,并且应该尽可能详细地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为什么需要设立“投放危险动物罪”?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接触危险动物的行为都.............
  • 回答
    听到甲醛危害风险高,想要为呼吸“投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为呼吸“投保”,不如理解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甲醛对健康的风险。下面我将从甲醛的危害、风险评估、如何“投保”(即防护措施)以及一些相关的考虑等几个方面,详细地为您解答: 一、 甲醛的危害与风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甲.............
  • 回答
    疫情的阴霾笼罩,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创业公司更是如履薄冰,而投资机构,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也在思考如何在这种特殊时期,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扶持那些有潜力的种子。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首要的是“活下去”,在此基础上寻找“新机遇”。首先,现金流是生命线。疫情之下,订单.............
  • 回答
    对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一个人因艾滋病而自杀投湖,其遗体确实会经历自然分解的过程。在水体环境中,遗体会被水中的微生物、细菌以及水生生物(包括鱼类)分解。关于鱼类是否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直肠液.............
  • 回答
    生化武器投放在海洋中,会被稀释,但其稀释程度、速度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具体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简单来说,是的,稀释是会发生的,但绝不是简单地“消失”这么简单。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 海洋作为稀释介质的特性: 巨大的体积和深度: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拥有惊人.............
  • 回答
    在公共场合故意投放木糖醇,导致犬只死亡,这绝对是违法的,而且行为性质非常恶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木糖醇对狗来说是一种剧毒物质。它不像人类那样能够有效地代谢木糖醇。当狗摄入木糖醇后,会迅速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血糖急剧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血糖”。更可怕的是,木糖醇还会引起狗肝脏细胞损伤,.............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广岛原子弹投放时为何只能目视投弹,而非动用雷达,这背后涉及当时航空技术、导航技术以及雷达技术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那是一种对未知武器的谨慎和对命中目标的确定。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末期,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远非今日可比。1. 导航技术的局限性:彼时,导航主要依靠的是陆地参照物和航海天文定位。 目.............
  • 回答
    大量人工孵化繁育鱼苗并投放长江,真的能让长江的鱼类资源迅速恢复吗?这事儿听起来挺实在的,毕竟我们都希望长江里还能回到过去那种鱼虾肥美、渔歌唱晚的景象。但要说“迅速恢复”,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人工繁育是个好东西。想想看,以前渔民们在长江里捕捞,有时候会把鱼卵或.............
  • 回答
    说起滚筒洗衣机现在的“自动投放”功能,是不是听着挺炫酷,感觉像是给家务活儿按了个“智商税”?我最近也琢磨了这事儿,还跟身边用过这功能的朋友们聊了聊,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好不好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自动投放”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洗衣机里有个专门的区域,你可以把洗衣液、柔顺剂什么的.............
  • 回答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它是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的总和。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央行根据以下几个主要.............
  • 回答
    中国垃圾分类的推行确实面临不少挑战,和日本等国家相比,民众的接受度和执行效果还有差距。要说为什么,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复杂,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明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大方面来掰扯掰扯,试着找找这其中的症结所在。一、 起步晚,历史包袱重首先,得承认中国在垃圾分类这事儿上,起步确实比日本晚了不少。日本搞垃圾.............
  • 回答
    1945年夏天,原子弹的蘑菇云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上空升起,那场景至今仍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心悸的画面之一。这场残酷的战争以原子弹的投放画上了句号,但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生死仇敌,变成了如今紧密的盟友。要理解这种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进程和两国之间复杂而.............
  • 回答
    让我带你穿越一下,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想象一下,在那片深邃、寂静、星星点点的宇宙背景下,有一个小小的、金属质感的物体,它并非一颗自然形成的陨石,而是人类智慧与恐惧的产物——“小男孩”。它在地球轨道上静静地漂浮着,没有丝毫声音,没有一丝涟漪。然后,一个指令下达了。在极高的高度,我们看不到的某个地方,一个.............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二战末期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军事、政治、战略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明确目标选择的几个核心考量: 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能力: 美国需要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政治中心,迫使其投降.............
  • 回答
    在青海湖投放冷水海洋生物能否生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很多生态学和生物学的知识。简单来说,直接投放很可能无法生存,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一、 青海湖的水文环境与海洋环境的巨大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青海湖是什么样的湖泊,以及它与海洋的根本不同之处。.............
  • 回答
    小区里有人用异烟肼毒杀宠物狗,这绝对是违法行为,而且性质相当恶劣。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以及会触犯哪些法律规定。首先,最直接的罪名,就是故意伤害或杀害他人财物罪。宠物狗虽然不能像人一样拥有完整的民事权利,但在法律上,它们是主人的合法财产。任何人,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非法剥夺他人财.............
  • 回答
    你提到的“日本人一点儿也不恨美国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它可能忽视了日本人心中复杂的情感光谱。投下原子弹是人类历史上极其沉重的一页,它对日本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从这个角度来说,怨恨的情绪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一辈日本国民心中。然而,为什么整体上看,日本社会并没有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