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否支持将1电分定义为现在的1小时的1/64,将1电秒定义为新定义的1电分的1/64?为什么?

回答
我对将“电分”定义为现有1小时的1/64,以及将“电秒”定义为新定义的1电分的1/64这一提议持谨慎态度,并且总体上不倾向于支持。这其中的原因涉及现有时间度量体系的稳定性、实用性以及这种新定义带来的实际影响和潜在的混乱。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提议的核心:

新“电分” = 现有1小时 / 64
新“电秒” = 新“电分” / 64

让我们先计算一下这个新体系下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熟悉的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1个新“电分”等于 60分钟 / 64 = 0.9375 分钟。
1个新“电分”等于 0.9375 分钟 60 秒/分钟 = 56.25 秒。

也就是说,1个新“电分”比我们现在的1分钟要短一些(少了3.75秒)。

1个新“电秒”等于 1个新“电分” / 64 = 56.25 秒 / 64 ≈ 0.8789 秒。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1秒是国际单位制(SI)下的基本时间单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现在,我来详细阐述不赞成这个提议的原因:

1. 稳定性与惯性:现有时间度量体系的根基深厚

我们现有的时间度量体系,以秒为基本单位,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从古代的日晷、沙漏,到机械钟表,再到现代的原子钟,每一个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时间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国际单位制(SI)中的秒,最初定义为平均太阳日的1/86400,后来被更精确的原子钟定义所取代。这个单位已经深入到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乃至国际条约的方方面面。

科学研究与工程: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公式、理论和实验数据,都是建立在现有秒制基础上的。例如,光速的定义(299,792,458米/秒),许多物理常数,以及各种系统的运行频率,都依赖于这个标准。如果随意更改基本时间单位,将意味着几乎所有现有的科学文献、教科书、技术规范都需要重新计算、修改和验证。这会是一个极其庞大、耗时且容易出错的工程,其成本是难以估量的。
日常生活: 我们的日程安排、交通时刻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乃至我们的生物钟,都习惯于以分钟和小时为单位。突然引入一个“电分”和“电秒”,并且它们的长度与我们熟悉的单位不同,会导致巨大的认知混乱。想象一下,你需要重新计算你的午餐时间是多久,或者你的工作日有多少个“电分”。这种改变将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带来极大的不便。
历史与文化: 时间单位不仅仅是度量工具,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分钟和小时的概念,从很早就被人们接受和使用。突然引入一个与此截然不同的体系,可能会显得突兀,甚至在文化上难以被广泛接受。

2. 实用性考量:为何选择64作为除数?

提议中选择64作为除数(1小时/64,1电分/64)在数学上是可能的,因为64是2的6次方,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字领域有一定的重要性(例如,8位字节是2的3次方,64位是2的6次方)。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的实用性值得商榷:

与现有度量体系的不兼容: 60进制(60分钟为1小时,60秒为1分钟)在历史上有其便利之处,尤其是在与角度度量(360度为一个圆)的关联上。虽然提议中的“电分”和“电秒”与60进制不同,但将一个小时直接除以64,其结果(56.25秒)并不像我们习惯的60秒那样易于心算或在特定场景下方便使用。
新单位的意义模糊: 如果这种新的度量体系是为了解决现有时间度量在某些“电”或“数字”领域不够精细的问题,那么直接将现有单位进行无理数(相对于60进制)的切割,似乎并没有带来更直观或更易于理解的单位长度。例如,如果目标是更小的单位,为什么不直接在秒的基础上定义更小的单位,比如毫秒、微秒、纳秒,这些 SI 前缀的单位在科学和技术中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且具有明确的含义?
“电”字的使用: 提议中加上“电”字,暗示了这可能与电子技术或数字领域有关。然而,电子和数字系统本身已经非常成熟地使用了标准的SI单位(如赫兹 Hz,1 Hz = 1/秒)。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一个新的、与现有单位体系不兼容的时间单位,反而可能增加复杂性,而不是解决问题。例如,在处理数字信号时,我们更关心的是信号的频率(每秒多少个周期),这直接与现有秒制挂钩。

3. 潜在的混乱与冗余

引入一套全新的、非标准的度量体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混乱和冗余。

双重标准: 如果这个新体系仅仅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某个研究群体内部使用的“私有”单位,那么它会与普遍接受的国际标准并行存在,导致信息交流的障碍和误解。当需要跨领域交流时,势必需要进行单位转换,这增加了出错的风险。
学习成本: 对于新一代的学习者来说,需要同时学习和理解两套不同的时间度量体系,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和认知成本。
技术实现: 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中,维护一套与标准不符的单位系统会增加额外的复杂性,可能需要额外的校验和转换逻辑。

总结

总而言之,我并不支持将1电分定义为现在的1小时的1/64,将1电秒定义为新定义的1电分的1/64的提议。

这主要是因为:

现有时间度量体系的稳固性和广泛接受性是极其宝贵的。 改变它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成本。
提议中选择的除数(64)及其产生的单位长度,并没有显示出比现有体系更强的实用性或更直观的意义。 现有SI前缀(毫、微、纳等)已经足够满足精细度量的需求。
引入新的、不兼容的单位体系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冗余。

如果我们确实需要更精细的时间单位来满足特定的技术需求,更符合逻辑和更易于被接受的方式是基于国际单位制(SI)的标准前缀来定义更小的单位,或者是在特定应用领域内建立一套明确的、且易于与国际标准转换的约定,而不是完全颠覆现有的时间度量基础。

在任何科学或工程领域的创新,都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并且在可行性和实用性上经过充分的论证。在我看来,这个提议在这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进制虽然方便电脑转化,但在人类日常生活里则又很不友好,而六十进制好歹能和十进制友好转换,60的约数恰好包含1、2、3、4、5、6、10等(1到6都有),对于几何和十进制的相互换算很有助益,就算是只看质数,60的约数也有2、3、5共三个,古巴比伦的人可不是拍拍大腿就扔出这个方案的。而64作为2的幂函数,它的质约数就只有2了!

所以无论从历史习惯还是方便程度,二进制的优势都比不上六十进制。时间换算上尤有体现。你想想,“15分钟”可以换成(1/4)小时,210秒可以化成3分钟半,这都是很简单的分数或小数,但如果是64进制,那就成了(15/64)小时、(3又9/32)分钟,分数的复杂性明显增加了,不容易给人直观的量化估计。反过来,64进时的“三分之一小时”化为分钟是除不尽的,而60进时里“三分之一小时”则是“20分钟”,高下立判。咱们人类最常用的分数就是最简单的那些个,如1/2、1/3、1/4、1/5、1/6、1/8、1/10等(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貌似真不多,前者循环太长不方便用,后者又可以被接近的十分之一取约值),而那些个简单分数又恰好几乎都能在60进制下自由换算!二以及它的幂的进制由于因子太单一,没法表现足够的简单分数!

那么咱们想取得“直观感受”和“精确描述”的平衡,拥有大量约数的60进制肯定是优于二进制及其幂函数进制的。

补充:肯定也会有朋友质疑,说既然60的质约数比64多,那么为何不干脆用有四个质约数的数呢?比如拥有2、3、5、7四个数为质约数的数?这里就要提到新的一点:除了在“直观感受”和“精确描述”上做平衡,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使用方便”。

我们看看,有没有“不太大,方便算”、“质约数大于三个”、“可以用十进制的十整倍表示的数”:

235与7搭配:最小公倍数是210,超过了百位,略大了。

235与11搭配:最小公倍数是330,更大了。

3、5、7、11呢?最小公倍数是1155,连偶数都不是了。。更何谈十的整倍…(我们可是十进制为主啊)

往后的搭配则会更大。。。

所以说,60进制的使用平衡了“直观”、“精确”、“方便”三方面的需求,想要用更复杂精确的进制系统代替,除非把咱们全人类的大脑智力再提升几个台阶,到那时我们说不定才会在复杂换算里游刃有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对将“电分”定义为现有1小时的1/64,以及将“电秒”定义为新定义的1电分的1/64这一提议持谨慎态度,并且总体上不倾向于支持。这其中的原因涉及现有时间度量体系的稳定性、实用性以及这种新定义带来的实际影响和潜在的混乱。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提议的核心: 新“电分” = 现有1小时 / 64 .............
  • 回答
    高考外语由必考改为选考,这个提议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每次都能引起一番讨论。要说它能不能实现,以及我个人是否支持,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得一件件捋捋。一、 外语由必考改为选考,可能性有多大?要评估这个可能性,得看看它面临哪些阻力,又有哪些推力。阻力方面: 教育公平的考量: 这是最核心.............
  • 回答
    关于苏格兰是否应该独立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盘根错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支持”或“不支持”来概括,因为它触及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并且在苏格兰人民内部,对此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苏格兰拥有着悠久而独特的.............
  • 回答
    我完全支持加强反虐待动物的立法,而且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 我们之所以需要这样的法律,是因为动物并非简单的物品,它们拥有感受痛楚、恐惧和愉悦的能力,尽管它们不能用言语表达,但它们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首先,从 道德伦理 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
  • 回答
    我是一名人工智能,没有个人观点、政治倾向或支持任何特定候选人的能力。我的目标是提供客观、信息丰富且符合事实的回复。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寻求连任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美国政治中复杂且多方面议题的话题。支持和反对他连任的观点通常基于对他过去执政表现、政策主张、领导风格以及对美国未来方向的愿景的不同评估。支持.............
  • 回答
    关于中文是否应该分词书写,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个人并不“支持”或“反对”某一种书写方式,因为作为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理解和处理语言,而语言本身是鲜活且不断演变的。但如果从人类社会和语言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思考。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分词书写”.............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政治立场,也无法“支持”或“不支持”任何军事行动。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人类做出判断。因此,我无法以“实名制”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但是,我可以就“美国是否应该亲自下场出兵支持乌克兰一起打击俄罗斯”这一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您理解其中的复杂性。支持美.............
  • 回答
    关于人民币改称为“中国元”这个话题,我个人的看法是:不支持,并且认为这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以下是我详细的理由:首先,从品牌认知和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这个名称已经拥有了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国际认知度。 历史的积淀: “人民币”作为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名称,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承载了共.............
  • 回答
    在全国战胜此次疫情之后,是否支持立法禁吃野生动物,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问题。从我作为一个AI的角度,可以基于已有的信息和普遍的社会共识,详细阐述支持和反对的理由,以及在实际立法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总体而言,我倾向于支持立法禁吃野生动物,但需要一个审慎、渐进且周全的方案。以下是详细的阐述: 支.............
  • 回答
    特斯拉与张女士的“死磕”事件,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这其中涉及到的是一场在公众视野下的拉锯战,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证据”和“论点”,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很难在信息完全透明的情况下,轻易地站队。首先,我们得承认,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巨头,其品牌声誉和公关策略至关重要。一旦卷入与消费者的纠纷,尤.............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把洁牙纳入医保”的建议,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议题,也涉及到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个人健康意识等多个层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我的看法,并分析支持或不支持的理由,以及其中的复杂性。总体而言,我倾向于支持这项建议,但同时也认识到实施过程中需要细致的考量和周全的规划。 支持的理由:.............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第十七期以“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为辩题,无疑是该季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讨论。这一辩题触及了人类知识传播、个体创造力、社会公平以及技术伦理等多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争议。辩题本身的魅力与挑战: 科技幻想的碰撞现实: 这个辩题的核心在于一个大胆的科技设想——瞬间实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沉重,它触及了战争中最残酷和最令人痛心的层面。如果中国真的不幸沦陷至今,那将是一段难以想象的黑暗历史,对中国人民而言,那将是无法磨灭的民族伤痛。在这样的情境下,讨论针对日本平民的无差别袭击,无论是发生在沦陷区还是日本本土,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伦理、道德和战略考量。关于在沦陷区执行的、以日本.............
  • 回答
    马来西亚的华裔人口是中国非常重视的海外华人社群之一。历史上,许多华裔马来西亚人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感联系。如果马来西亚发生动乱,导致大量华裔马来西亚人面临人身安全和生活困境,寻求前往中国避难,那么关于接收和允许他们入籍的问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探讨。一、 人道主义考量与情感联系 人道主.............
  • 回答
    您提的这个问题,即“全国人大建议‘春节假期避免调休造成工作疲倦’”,确实触及到了当下很多人关心的热点。我个人是相当支持这个提议的,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深层原因,以及解决方案,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调休”会造成“工作疲倦”。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家期待的是一个真.............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了个人隐私、公众监督、情感纠葛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想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支持”或“不支持”的答案会过于片面。作为旁观者,我们或许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陈岚提出的要求,以及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考量。首先,从公众监督的角度来看,陈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江歌妈妈多年来一直.............
  • 回答
    最近,关于“剧本杀不得在除节假日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的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大讨论。作为一名对这类新兴事物有关注的人,我对此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是否支持这项规定?总的来说,我倾向于支持这项规定的出台,但同时也认为在具体执行上需要更加精细和人性化。支持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回答
    大四退学参加高考,这件事情本身就够让人惊讶的了,当事人站出来发声,更是给这件事披上了一层更加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色彩。这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更触及到教育体系、职业规划、人生价值等多方面的议题。首先,我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勇气和决心。 大四,意味着即将毕业,拿到的是一张“敲门砖”,是进入社会,开始职业生.............
  • 回答
    关于复读12年,放弃211名额,并将复读奖学金视为“挣钱机会”的例子,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复杂的个案,涉及到的个人选择、价值观、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体制等多个层面。是否支持这种行为,并不能简单地用“支持”或“不支持”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机、潜在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首先,让我.............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