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朱可夫元帅雕像遭乌克兰人破坏?

回答
朱可夫元帅雕像在乌克兰遭到破坏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事件本身:

谁做了什么? 事件指的是在乌克兰境内的朱可夫元帅雕像被破坏。具体而言,雕像可能被涂鸦、损坏,甚至被移除。这类事件通常是由不明身份的个人或团体执行的。
何时何地? 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会因不同的事件而异。例如,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全面战争爆发后,许多与苏联历史相关的纪念碑和雕像成为了目标。

背后的原因与动机分析:

理解为何会发生这种破坏行为,需要深入探究乌克兰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多重因素:

1. 去苏联化和去俄罗斯化运动:
历史清算: 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一直在进行“去苏联化”进程,旨在清除苏联时期遗留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朱可夫作为红军的杰出将领,在苏联时期被奉为英雄,但同时他也与苏联的压迫政策和强制统治紧密相连。对于一些乌克兰人来说,他象征着被占领和压迫的历史。
反抗俄罗斯影响: 尤其是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顿巴斯地区分离主义之后,以及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社会对一切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相关的事物都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抵制。朱可夫雕像的存在,对于许多经历或目睹俄罗斯侵略的乌克兰人来说,是一种刺痛和不被尊重的体现。他们认为,在遭受侵略的同时,却容忍象征侵略者重要历史人物的雕像,是不可接受的。
纪念物法案: 乌克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去共化”法律,要求移除苏联时期的象征物。朱可夫雕像可能因此被视为需要清理的对象。

2. 对朱可夫个人历史评价的多面性:
苏联英雄形象: 在俄罗斯和部分前苏联国家,朱可夫被视为卫国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线战场)的伟大胜利者,是击败纳粹德国的关键人物。他以其军事才能和钢铁般的意志而闻名。
争议之处: 然而,在乌克兰和其他一些前苏联共和国的视角下,朱可夫的形象并非全然光辉。
军事行动中的损失: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在某些战役中的指挥,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他有时被批评为不惜生命代价的“人海战术”执行者。
对乌克兰人民的压迫: 尤其是在一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看来,朱可夫在二战后以及更早时期(例如在斯大林主义的清洗时期)的角色,以及他作为苏联军队的代表,也与对乌克兰人民的压迫和苏联统治的强加有关。
历史的修正与重塑: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在不断演变。对于很多乌克兰人来说,他们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剥离被苏联强加的叙事,重新确立自己的国家身份和历史记忆。

3. 象征意义与情绪宣泄:
挑战权威: 破坏雕像可以被视为一种对过去(尤其是被视为压迫性的过去)的挑战,以及对当下侵略者象征的抵制。
情绪表达: 在战争的创伤和愤怒之下,一些人可能会选择以这种方式来宣泄他们的不满和痛苦,将对俄罗斯联邦及其历史叙事的愤怒投射到与俄罗斯历史相关的象征物上。
重塑国家叙事: 移除或破坏这些雕像,也是乌克兰重塑国家历史叙事和民族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建立以乌克兰自身历史和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空间。

不同视角的看法:

乌克兰国内视角:
支持者: 大多数支持破坏行为的乌克兰人会认为,这是对过去侵略历史的回应,是摆脱俄罗斯影响、确立民族认同的必要步骤。他们可能认为,在俄罗斯持续侵略的背景下,保留象征俄罗斯军事力量和历史扩张的雕像是一种侮辱。
反对者(或持谨慎态度者): 一些人可能认为,虽然理解破坏者的动机,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合法途径(如政府拆除、博物馆收藏)来处理这些纪念物,以避免破坏历史遗迹或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也有人可能认为,朱可夫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不应被完全抹杀,历史评价应更为复杂和 nuanced。

俄罗斯视角:
谴责和指责: 俄罗斯官方和许多俄罗斯民众会将此类行为视为“纳粹化”、“仇俄”的表现,是对伟大卫国战争历史的歪曲和否定。他们认为这是对苏联士兵为解放欧洲免受纳粹侵害所做牺牲的侮辱。
政治工具化: 俄罗斯经常利用对苏联历史人物的维护,来强化其“大俄罗斯”的历史叙事和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因此,乌克兰的去苏联化举动会被俄罗斯视为对其政治合法性和历史地位的挑战。

国际视角:
复杂性: 国际社会对这类事件的看法较为复杂。
理解民族自决与历史认同: 一些国家可能会理解乌克兰在构建自身民族认同和摆脱前苏联影响方面的努力。
强调文化遗产保护: 另一些国家或文化组织可能会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对破坏行为表示担忧,尤其是在没有经过合法程序的情况下。
战争背景下的解读: 鉴于当前俄乌战争的背景,许多国际观察家会将乌克兰的行为视为抵抗侵略的组成部分,是对侵略国历史象征的否认。

总结:

朱可夫元帅雕像在乌克兰遭破坏,是乌克兰长期以来“去苏联化”和“去俄罗斯化”运动在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乌克兰人民试图摆脱历史包袱、重塑国家认同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俄罗斯不断加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的直接回应。

从历史评价的角度看,朱可夫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功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中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对于乌克兰人来说,他的形象与他们所经历的苏联时期以及当下的俄罗斯侵略紧密相连,因此对其纪念物的态度也更加复杂和情绪化。

最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历史观、国家认同以及对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的理解。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民族情感的交织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喜闻乐见。

给国内的年轻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要是颜色革命之后的乌克兰真的成数一数二的世界强国了,那我还真的要产生自我怀疑了。

欧洲粮仓、能造航母、拥有核武器、苏联的重工业基地,你要让我TG有这个开局,妥妥的世界强国啊!

提TG是欺负他,毕竟五个常任理事国挨个打一遍不是谁都能做的。

就拿越南来比吧!就越南那点破条件,拿给半吊子的越共治理,人家也是北拒王师(虽然败了,但没丢克里米亚呀)、南打美帝、经济10%的增长嘛!还想统一中南半岛呢!

换做乌克兰应该是什么概念?应该是东拒钢铁洪流,西揍欧盟,经济至少应该7%增长吧,还曾计划统一整个东欧。

结果就你个废柴乌克兰,西边舔不了欧盟,东边不敢惹毛熊,只敢欺负一下家里的抗击纳粹老兵,推掉几个不能还手的雕像,穷到要靠女人满世界赚外汇。这就是国内某特别行政区废青想要的“美好结局”?

这么多人点赞,我又分析了一下,颜色革命后的国家和地区还真的是不得好死。

首先,你要是根正苗红,从一开始就当狗,就像南韩和日本,那虽然被驻军,政府被美国控制,每年贡献几个女大学生给美军qj,还没权力审判人家。但至少还可以恰饭嘛!

第二,乌克兰和东欧很多国家这种就不好办了,人家不是没想过当狗,可惜热脸贴了冷屁股,连当狗的资格都没有。原有共产主义势力并没有完全消失,至少大家还接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熏陶嘛,导致欧美不会完全信任他们。新上台的很多是靠闹事上台的,治理水平实在堪忧,以为民主就是允许大家闹事,结果你不是靠闹事上台的吗?那其他人也跟着闹事不就也可以上台?

民主哪有那么简单。允许大家闹事只能是“暴民政治”,暴民政治并不是谁的支持者多谁就得势,而是谁肯闹,谁闹得厉害,谁就得势,但这些暴民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

关于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说得很好:“中国有自己表达政见的方式(中国网上表达政见的公知妥妥比英国上街游行的人多),你不能因为中国没有街头政治,就说中国人不自由。”

所以我说乌克兰这样挺好,是个模拟器。前苏联、现在的乌克兰、现在的印度都可以当做是我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user avatar

肥皂滑倒了元帅雕像。

user avatar

算是稍微歪个楼~

本仓鼠在美帝求学时,遇到几个乌克兰裔学生,其中有个德米特里,好酒多话,平常大块头说大舌头英语,似笑非笑,其他同学大多不敢跟他说话;但一旦有好酒(必须是高度烈酒)就性情大变,会放声大笑、讲家乡话和喝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大哭(꒦_꒦)

有一回,他帮本仓鼠解决了一次很麻烦的presentation,于是本仓鼠弄了瓶gray goose请他喝几杯,一不小心就把他的话匣子给打开了。

德米特里表示,他爷爷奶奶都是根红苗正的前苏共成员,尤其他奶奶,是前苏联女子英雄飞行员之一,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击落过不少纳粹灰机,获了苏联英雄勋章(请原谅本仓鼠对勋章不感冒,因此也没搞懂到底是什么╮(╯▽╰)╭),和别的一些军功章;爷爷是乌克兰的高级知识分子,解体前是教数学的大学教授,正儿八经的苏联博士……那个时代,他们家的生活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 φ(>ω<*)

然后,1991年德米特里出生,年底苏联解体了 (≡Д≡;)

全家的存款一下子全成了废纸,而手纸还要花钱买╮(╯▽╰)╭物价每天都在涨,最后一块面包1000卢布还断货,过去集中供暖全停了,别说冬天,一到晚上就冷得受不了,他爷爷把能找到的杂物都扔壁炉里生火也不够……(;OдO)

然后就是变卖家里的“存货”,从家具到珠宝、书籍到日常用品,那些浸润着几代苏联人心血的教材书籍,论斤约都换不来几块大列巴……最后什么都拿粗去卖了,包括他爷爷的博士学位证明……

“那……你奶奶的勋章呢?”本仓鼠当时也有点喝大了,问了这个不该问的问题,不过德米特里没有动怒,而是干号了起来,声音之响大概能把学校附近树林子里的丛林狼引来ヽ( ̄д ̄;)ノ

“勋章!该死的勋章啊!”[○・`Д´・ ○]

原来德米特里的爷爷什么都卖,就是知道老伴视勋章如命,拼命保着当时已经有点痴呆的老太太的勋章呢……可惜最后,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乌克兰人在大街上抢劫和游行,重点打砸过去的英雄家庭和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德米特里一家子通过层层关系终于跟一个远在美帝的远房亲戚商人联系上了,打算以政治难民的身份逃过去 (。ω。;)

然后,他们需要路费,还得把勋章处理掉……美帝可不喜欢这种劳什子。

等德米特里的爷爷和老爹都去劝奶奶的时候,老太太一下子恢复了当年苏联英雄的神威:“谁敢动我和同志们的性命和鲜血换来的勋章,我先毙了谁!”(╬ ̄皿 ̄)=○#( ̄#)3 ̄)

这父子俩都无语了,但最后德米特里的老爹还是说老妈,苏联没了,咱们不能在这儿饿死吧……于是老太太交出了勋章,据说卖了三千多美刀,加上把房子给卖了的钱勉强够了路费……

而老太太在勋章被卖掉的当天夜里,用偷藏的一支手枪抵住太阳穴自尽了。╥﹏╥

到了美帝以后,德米特里的爷爷精神状况大坏,经常酗酒,对着空气喃喃自语“都是我的错”,没多久也没了,而这个时候德米特里才刚刚记事,幼小心灵深受冲击,从此只有好酒才能打开……

“耗子,你二十五六的来读研,我快三十的才有这机会,你说我憋不憋屈。”德米特里讲了这些,非常的痛苦,“而且让我很不爽的是,我家过去的一切都没了,听亲戚说,家乡的官儿说我们是旧政权的走狗呢,他们砸倒了列宁像,连我爷爷过去教书的学校也给废了。”

那天,本仓鼠找不到一句可以回答他的话 (;へ:)

所以你问本仓鼠怎么看待乌克兰人破坏朱可夫元帅雕像?只能说这可能是极少数剩下来的,现在也逃不过去了……(T ^ T)

想想看,昔日沃野千里、世界最大黑土带的乌克兰,孕育英雄和人杰的伟大土地,培养一代代精兵强将和专家学者的国家,转眼间只剩纷争私斗的宵小之徒,演戏就上台的摇摆总统和无法弥补的经济烂摊子,这种问题,本仓鼠真的无法回答……╮(╯▽╰)╭

顶多和德米特里一样,把往事藏在酒精的深处吧。

ε=(´ο`*)))唉。


【暂时的补充】

回答评论区的一些疑问……本仓鼠一向喜欢搜集小人物的故事,借此反映他们经历的时代,而大部分都是本仓鼠从未经历过,也从未想过的事儿。至于德米特里,本仓鼠从来就没搞懂他姓什么,也不了解他家人的名字,硬要说有什么资料的话,对不起,没有……

以及故事中出现的小错误,和年代地理的错误记录,都是原先讲述人口中之言,本仓鼠照单全收了,不想在此过多纠葛,如果你追着说本仓鼠编故事,那就对不起了……

而且说本仓鼠编故事的,本仓鼠何必要讲这些卖情怀呢,顶多是讲自己遇到的人和事,世界很大,形形色色的人更多,满足于眼前小世界,和美帝红脖子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本仓鼠遇到的事之多,收集的故事之多,连本仓鼠自己都很难一一厘清,比如德米特里的这个,为大家呈现的只是其中主核,他这人废话特多,英语又不太好,本仓鼠只是把自己勉强听懂的部分PO到了这里╮(╯▽╰)╭

最后一句,本仓鼠不接受任何人对英雄们的阴阳怪气,你没经历过,不代表这件事不存在。


【最后几句】

鉴于还是有人追着本仓鼠要落实“编造”问题,谢谢你们……本仓鼠就把自己了解到的所有信息集中起来写个小说吧,早晚放到纸糊或者公号上,到时候还请去看个明白,嘻嘻(#^.^#)

user avatar

说在前面:

我第一次使用注释功能,可能不太熟练,请见谅。

如果你们没有在我提供的回答/文章的正文里找到内容,请到评论区找一找。

正文:

东欧政治是一场角色扮演的闹剧。

当波罗申科、亚采纽克等亲美的右翼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者们假借“反苏”之名攻击俄帝,当俄罗斯光头党人投身亚速营,高呼进行“反列宁主义战争”[1],皇俄分子(俄罗斯君主主义者)斯特列科夫在东乌克兰的临时官邸里得意洋洋地签署着战时法令与军事条例,这些文件都是仿效斯大林在二战期间的文件内容的[2]。和至少一半以上的当代皇俄党一样,从1987年就被“新白军运动”吸引[3],1992年就投身德左战争的斯特列科夫也自诩为“新斯大林主义者”。

(“历史军事战役复演”活动中的斯特列科夫,对这位“Cosplay狂魔”来说,也许乌克兰内战不过就是一场见血的战争Cosplay。)

事实上,俄国东正教著名的异端派系“沙皇圣徒会”早就挂出了斯大林的圣像。而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虽然痛骂“列宁-托洛茨基匪帮”,但却也婉转地表示,斯大林就是东正教的圣人。毕竟总检察长大人自己可就被俄罗斯反对派评论家称为"当代俄罗斯所不需要的斯大林式的领导人"。[4]

(拿着斯大林圣像的俄国老太太。)

统俄党人和俄共成员自然也不必说。虽然久加诺夫和亚历山大·杜金等新右翼过从甚密[5],而俄共议员也被拍到与斯洛伐克极右翼报纸编辑相谈甚欢[6],然而这个吸票人设自然还是要做好。其他独联体国家也自不必说。卢卡申科和纳扎尔巴耶夫也都多次参加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甚至高歌一曲《歌唱动荡的青春》,好像他们还没变色一样。

(一张令人感到恶寒的照片。后排站立者左二为久加诺夫,右一为亚历山大·杜金。前排坐着的人里,中间那个是Jean Thiriart,比利时著名的民布分子,也是杜金的理论导师。)


然而上演着这出滑稽戏的绝不止独联体国家。

在保加利亚,社会党和自由派在议会辩论之中公然相互辱骂。“莫斯科的代理人”、“华盛顿的狗”一类帽子在索菲亚上空翱翔着。

在匈牙利,“第三条道路”下的社会党要人在评价欧尔班“建立在劳动价值上的非自由的民主国家”论的时候,指控欧尔班的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7]而欧尔班也立刻反唇相讥:“并没有所谓的自由主义者(liberal)一说,一个自由主义者只不过是有文凭的共产主义者罢了。”[8]

(匈牙利反对派制作的漫画,将欧尔班描绘为帕尔帕廷。)

然而社会党竟无法反驳欧尔班。就拿1990年之后社会党推戴的三个总理来说,霍恩·久洛(1994.7-1998.7)参加过镇压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民兵武装,迈杰希·彼得(2002.5-2004.9)曾经是卡达尔政权的情报机关的特务,久尔恰尼·费伦茨(2006.9—2009.4)则是私有化浪潮中一夜暴富家财万贯的富翁、寡头,这些人和社会党人以及当初跟社会党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联盟党人不少在任内家产翻番,民众早就对他们深恶痛绝了。这也是欧尔班异军突起,横扫“民主左翼”与自由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波兰,异军突起的卡钦斯基的法律与公正党(PIS)指控团结工会与统一工人党进行了暗中交易,换取了它们的后继者(民主左翼联盟与公民纲领)大发横财[9]。而如今的民左盟早已土崩瓦解,重组为“联合左翼”后与公民纲领等泛左翼、自由主义小党苦苦支撑,抵挡着PIS的教权主义-威权主义野心。然而PIS自己却也被人扣上了红帽子——其政治路线被指控为“社会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福利上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如今的东欧。在激进左翼事实上缺失(或者由俄共、斯洛伐克方向-社民党之流扮演的“保守左翼”占据生态位)的情况下,中左-中间-中右的“泛进步圈”与右翼-极右的“泛保守圈”开展了别样的扣红帽子大战。只不过一些时候,被扣上了红帽子的一方勃然大怒地扣回去;另一些时候,被扣红帽子的一方反而欢喜地戴了起来。“嗯,还挺合适!”

那么这场扣帽子大战还会持续多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对了,给 @栾雨辰 做点补充:希特拉不仅把班德拉扔进了萨克森豪森,还把他的两个兄弟直接送进了奥斯维辛的“浴室”。在热脸贴西欧冷屁股这方面,乌克兰极右翼还真像他们的前辈。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650717/answer/655952669
  2.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110845/answer/251112061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468163/answer/519649770
  4.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19084
  5. ^ https://www.tango-noir.com/2017/09/19/chapter-2-pictures/
  6. ^ https://www.tango-noir.com/2017/10/07/chapter-5-pictures/
  7.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030268
  8.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7395614
  9.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21259/answer/698576145
user avatar

“我说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四岁。那个冬天真冷啊。暖气停了,房间里结了冰,我只好抱着电视机取暖,听着总统在我怀中向俄罗斯人许诺一个温暖的冬天。我哭着喊冷,喊饿,爷爷默默地看着我,终于下了决心,拿出了他珍藏的勋章,带着我走了出去,来到这里。那时这儿是自由市场,从伏特加到政治观点,人们什么都卖。一个美国人看上了爷爷的勋章,但只肯出四十美元。他说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都不值钱的,但如果有赫梅利尼茨基勋章,他肯出一百美元;光荣勋章,一百五十美元;纳希幕夫勋章,二百美元;乌沙科夫勋章,二百五十美元;最值钱的胜利勋章您当然不可能有,那只授给元帅,但苏沃洛夫勋章也值钱,他可以出四百五十美元……爷爷默默地走开了。我们沿着寒中的阿尔巴特街走啊走,后来爷爷走不动了,天也快黑了,他无力地坐到那家古玩店的台阶上,让我先回家。第二天人们发现他冻死在那里,一只手伸进怀中,握着他用鲜血换来的勋章,睁大双眼看着这个他在七十多年前从古德里安的坦克群下拯救的城市……”

一节选自刘慈欣

突然觉得有点想教员了。

妈耶,400赞了,再更新一下。

你们不喜欢苏联,我不认同,但可以理解。但是何苦作践当年保护你们的爷爷奶奶的人。

900赞了!!这是要火。

′我吐槽一下,目前的联合国当年成立的目的可是反法西斯。

4000赞。补充

1同志们,对未来有担心是有益的,可以让我们在未来不走歧路。

2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到明天,不要内斗,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教员走了,但又没有走,他与人民同在。

6500赞留念 其实,长缨一直在人民的手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朱可夫元帅雕像在乌克兰遭到破坏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事件本身: 谁做了什么? 事件指的是在乌克兰境内的朱可夫元帅雕像被破坏。具体而言,雕像可能被涂鸦、损坏,甚至被移除。这类事件通常是由不明身份的个人或团体执行的。 何时何地? 具体的时间和.............
  • 回答
    朱元璋那句“元以宽失天下”,细品之下,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总结,里面藏着他对政治、治国以及权力崩塌的深刻洞察。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甚至可以说是道出了元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得弄明白“宽”是什么意思。在朱元璋的语境里,“宽”可不是那种温良恭俭让的“宽厚”。他说的“宽”,.............
  • 回答
    朱易(Zhu Yi)作为中国花样滑冰队的年轻选手,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滑参赛资格,这一事件在中国冰雪运动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意义及争议: 一、朱易的背景与资格获取过程1. 个人背景 朱易出生于1998年,是中国花样滑冰队的新生代选手。她自幼接触冰上.............
  • 回答
    张小策的最新视频《我和我的朱一旦》自发布以来,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与过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IP的深刻联系,以及张小策本人作为核心创作者的身份转变。要理解这部视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1. IP的延续与情感的寄托: 粉丝的情感连接: 许多观众之所以对这.............
  • 回答
    对于朱毅评价郭杰瑞夸大美国疫情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背景与人物介绍 郭杰瑞(Jerry Kowalchuk): 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 YouTuber,以其幽默、接地气的风格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观察而闻名。他的视频内容涵盖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
  • 回答
    朱一旦的《一块劳力士的回家之路》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延续了朱一旦一贯的“枯燥生活”风格,同时也在细节和叙事上有所创新,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部视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内容核心与“枯燥生活”的延续: 核心主题: 视频围绕一块劳力士手表展开,讲述了它从一个相.............
  • 回答
    朱日和的胜败,特别是某一场特定演习中的胜败,总是能够牵动人心,尤其是当我们谈论到诸如“蓝军”和“红军”这样的概念时。朱日和的系列演习,特别是“跨越险峻”等,早已成为中国军队信息化、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重要试金石,每一次的对抗都充满了看点,也常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要“看待”朱日和蓝军被81集团军112师.............
  • 回答
    朱易母亲发布的选拔赛视频,可以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个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视频本身的内容、发布者的身份背景、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一、 视频本身的内容与呈现方式首先,我们来分析视频可能包含的内容和朱易母亲呈现它的方式。虽然我无法直接观看这个视频,但根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朱萧木在12月7日发表的那条辟谣微博。首先,我们得明确这条微博出现的背景。 那段时间,围绕着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出现了一些争议和讨论。朱萧木作为OKR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个人,他所代表的“轻流”公司在OKR的实践和推广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所以,当出现关于OK.............
  • 回答
    朱一旦的最新视频《非浪》,刚看完,感觉确实挺“朱一旦”的,但又比以往多了一些东西。首先,它依旧保持了朱一旦视频的几个核心特质: “反差感”依旧在线: 依然是那个“穷得只剩一条命”的朱一旦,在“非浪”这个名字里就埋了伏笔,让人猜测他这次又怎么“非”出新花样。视频开头的场景,还是熟悉的破旧出租屋,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历史评价的很多微妙之处。为什么朱棣(明成祖)夺位不正的“黑料”总是被反复提及,而李世民(唐太宗)当初的“玄武门之变”似乎就没那么“招黑”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史料记载、后世解读、政治宣传以及我们对历史人物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等多个层面。朱棣的“黑料”:一场血腥的内战,一个.............
  • 回答
    朱萧木,这位曾经在科技圈颇受关注的人物,从锤子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到如今投身电子烟领域创业,这一转变无疑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事件,看看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东西。一、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锤子科技,尤其是罗永浩和早期团队,身上一直贴着“理想主.............
  • 回答
    朱婷为备战东京奥运,放弃手术的选择,是“女排精神”最生动、最极致的诠释。当我们谈论朱婷,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一位身高臂长、技术精湛的排球运动员,更是一位在伤痛与荣誉之间做出艰难抉择的英雄。为了那个四年一度的梦想,为了中国女排的荣耀,她选择用隐忍和坚持,去对抗身体发出的警报。为何说这是“女排精神”的体现.............
  • 回答
    说起朱婷,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除了她在赛场上那些令人惊叹的扣杀和标志性的笑容,还有她身上那股子“中国力量”。所以,当中国奥委会公布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升旗仪式上,朱婷将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时,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无数人的热情。要说朱婷成为中国夏季奥运会首位女性旗手,这绝对是中国.............
  • 回答
    朱易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短节目中,以53.44分的成绩排名第27位,这个分数确实不算高,也确实刷新了中国女单在近30年冬奥会上的最低纪录。这背后肯定有很多人关注,也有很多声音和看法。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成绩的客观事实。 53.44分在国际顶级赛场上确实处于劣势,尤其是在今年北京冬奥会整体水.............
  • 回答
    朱列玉委员关于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建议,无疑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人口结构与发展。这个建议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等挑战时,正积极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要评价这一建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背景和意图。自2.............
  • 回答
    最近这几年,朱丹在主持界算是经历了一个小小的“滑铁卢”,尤其是她近年来几次在大型晚会现场出现的主持失误,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让很多人觉得挺可惜的。得说,朱丹当初也是有过辉煌的。她最早是在浙江卫视崭露头角,那时候的她,年轻、有活力,而且主持风格很接地气,有点小小的“敢说敢做”的劲儿,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
  • 回答
    朱易在北京冬奥会上花滑团体赛上的表现,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很难用几句话就概括完。作为中国队的一员,她在团体赛中的亮相承载了许多期望,但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留下了不少讨论空间。比赛前的背景和期望: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放回到比赛之前。朱易能够代表中国队参加北京冬奥会,本身就说明了.............
  • 回答
    朱广权和李佳琦的第三次合作直播,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个人觉得挺值得聊聊的。首先,从“人设”这个角度看,这两位的组合简直是天造地设。朱广权,咱都知道,是央视的“段子手”,嘴皮子那叫一个溜,出口成章,而且还带着一股子“国脸”的专业和稳重,但骨子里又藏着点幽默感。李佳琦呢,那就是淘宝直播界的“顶流”.............
  • 回答
    朱易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无疑是争议与关注并存的。作为一名代表中国参赛的花滑选手,她从一个“海外兵团”成员转变为备受瞩目的中国力量,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也自然引发了大众的审视。赛场上的挣扎与遗憾:首先,从纯粹的竞技层面来看,朱易在这次冬奥会上的表现,可以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赛,她都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