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式刀剑那么薄,实战刀剑真的那样吗?不怕在实战中被甲胄之类的崩断吗?

回答
中国古代刀剑的实战性能,尤其是大家普遍印象中那种“薄如蝉翼”的形制,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它们在面对身着重甲的对手时,真的能承受住劈砍而不会轻易折断吗?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涉及到很多细节。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中国古代刀剑都“薄如蝉翼”。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出土或流传下来的刀剑,尤其是那些经过精心制作、用于礼仪或收藏的,其形制和尺寸可能与实际战场上大量装备的制式兵器有所不同。战场上的武器,首要考虑的是实用性、耐用性和杀伤力,而非仅仅是外观的精致。

关于“薄”的误解:

文献与实物对比: 很多关于刀剑“薄”的说法,可能来自于一些文学作品、戏曲表演,或者仅仅是流传下来的某些特定形制的刀剑。比如一些名贵的宫廷佩刀,或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装饰性兵器,其厚度、宽度和整体结构可能更侧重于美观和身份象征,而不是大规模的实战需求。
工艺的进步: 汉代以前的青铜剑,由于材料的限制,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强度和韧性的不足。但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汉代之后,铁制兵器逐渐成为主流,特别是“百炼钢”等工艺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刀剑的性能。
“薄”可能指相对宽度: 有时候,“薄”可能更多是指相对于其长度,其宽度和整体的扁平感。例如,汉环首刀的刀身并不算特别宽厚,但其重心、钢材质量以及锻造工艺,都保证了其战场上的表现。

实战中的设计与考量:

1. 材料与工艺:
百炼钢与渗碳淬火: 这是中国古代刀剑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反复折叠锻打,可以将钢材中的杂质(如硫、磷)排除,使碳元素分布更加均匀,形成细密的组织。然后通过渗碳(将低碳钢浸入含碳物质中加热,使其表面碳含量增加)和淬火(快速冷却),在刀刃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保证其锋利度,而在刀背和刀身中心则保留相对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韧性。这种“硬刃软体”的结构,使得刀剑既能保持锐利的刀刃,又能承受劈砍带来的冲击,不易崩口或折断。
覆钢工艺: 有些刀剑采用“包钢”或“嵌钢”技术,即将高硬度的钢材包裹或嵌入到较低硬度的熟铁或低碳钢的夹层中。这样,刀刃部分是硬钢,能够劈砍,而刀身则由韧性更好的材料支撑,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抗折断能力。
热处理的均质性: 尽管是手工锻造,但优秀的工匠能够通过控制加热温度、时间以及冷却速度,力求使整把刀剑的材料性能达到最佳的平衡,确保在受力最集中的刀刃和刀脊部位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2. 刀剑的结构设计:
刀身曲线与重心: 很多中国刀剑(如环首刀、唐刀)的刀身并非完全笔直,而是带有一定的弧度。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在劈砍时能产生更大的切割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刀剑的重心分布。合理的重心设计,可以将受力分散,避免单点应力过大。
刀背的加强: 很多刀剑的刀背并非平直,而是略带弧度或有一定的厚度,这增加了刀背的强度,使其在承受劈砍时的反作用力时不易变形或断裂。
刀镡(护手): 刀镡在实战中不仅仅是装饰,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分散劈砍时产生的横向冲击力,保护使用者的手部。
刀柄与刀身的连接: 刀柄与刀身连接的结构(如刀茎)设计也至关重要。牢固的刀茎,配合合理的刀柄包裹和固定方式,能够确保刀身在剧烈运动中不会脱落。

3. 实战的应用方式:
劈砍与格挡: 在战场上,刀剑的用法不仅仅是蛮力劈砍。经验丰富的战士会根据对手的盔甲类型、自身角度和力量,采取更有效率的劈、砍、撩、刺等技法。
格挡并非硬抗: 面对沉重的铠甲,尤其是复合甲或板甲,纯粹依靠刀剑的“硬碰硬”进行格挡,确实存在风险。聪明的战士会更多地利用闪避、卸力、借力打力等技巧,而不是将刀剑作为盾牌使用。
针对性设计: 不同的盔甲有不同的弱点。例如,链甲和锁子甲虽然能抵挡刀刃的切割,但对穿刺和点状冲击相对脆弱。而一些早期相对简单的皮甲或布甲,则更容易被锋利的刀刃破开。随着盔甲的发展,刀剑的设计也会有所演变,例如更注重破甲能力。
并非所有敌人都有重甲: 战场是多样的,对手也不总是身着全身重甲。士兵们需要面对轻装步兵、骑兵,以及其他各种兵种。因此,制式刀剑的设计需要兼顾多种作战场景。

关于“崩断”的说法:

“崩断”通常是指刀刃的崩口,或者是刀身在弯曲受力时发生断裂。

崩口: 崩口更多是刀刃硬度过高而韧性不足的表现。优秀的中国古代刀剑,由于其“硬刃软体”和精湛的冶金工艺,刀刃虽然锋利,但也具备一定的韧性,不易发生严重的崩口,除非是击中非常坚硬的物体(如其他金属武器的坚固部分,或者铠甲的特定加固部位)。
断裂: 刀身在劈砍甲胄时,主要的受力方式是弯曲应力。如果刀剑的材料强度和韧性不足,或者存在制造缺陷,确实可能在强大的冲击下发生断裂。但如前所述,经过“百炼”和“覆钢”等工艺处理的刀剑,其整体结构能够承受相当大的弯曲应力。

总结来说:

中国古代那些真正用于实战的刀剑,其“薄”并非是设计上的缺陷,而是出于对材料、工艺和使用方式的综合考量。优秀的工匠通过精湛的冶金技术和结构设计,赋予了这些刀剑在战场上应有的性能。它们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杀敌的。虽然面对最坚固的重甲,任何一把刀剑都难以做到“无损破甲”,但它们的设计足以让士兵在面对多种敌人时,拥有可靠的近战武器。

我们不应该用现代标准或者某些极端情况下的想象去套用古代的兵器。那些真正经历过千锤百炼、驰骋沙场的刀剑,它们的“薄”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能够满足战场的基本需求,并且确实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战用的中式刀剑,没有比其他地区的刀剑薄多少,基本上都差不多。

明清时期的剑的确已经相对薄了不少,因为那不是用来做身份象征就是放在无甲的情况下用。没人会傻到拿这种剑对着穿盔甲的对手。正如迅捷剑和(天线的前身)细剑也是无甲环境下的产物。

一些人对此有误解,可能是受现代的武术体操用兵器影响。



上面这些套路用刀剑,我小时候也觉得酷。长大一点真的自己认真练兵器了就发现不对劲。然后我爹直接吐槽这种薄片真的是捅人都捅不死,然后就用大量篇幅跟我安利居合刀...

当然他也提到,古代的中式刀剑也不是这回事。这点我是知道的,因为没少看我爹的书,所以小学到初中就理解,同一个地区的刀剑在不同时代和针对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形制。

话说上面那把剑已经算好,毕竟有剑脊。以前见过大多是没有的,加上轻,上手真不觉得自己拿着的是剑,要用来打的话战斗力甚至不如我学生时代买的金属尺。

我去搜了下,找到上面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可以从中看到古代的剑到底是怎么样的,有别于现在某宝上那些所谓八面汉剑。

从部分剑形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使用方式应该是以刺为主。

比如这把,相信是刺为主、砍为辅。

事实上剑的设计对穿厚甲的对手就不是特别好。虽然我上次在答案中发过一个视频外国小哥用剑砍破锁子甲的动图,但那可是以砍为主的维京剑。他们在整个战斗环境与战法都跟中国古代有所分别。

还有一点必须提出。这一点其实也困扰了我很久,终于是前两年看著名Youtuber Matt Easton先生说完我才算是恍然大悟。

那就是无论你怎么用手上的刀剑,它都会损坏。

因为很多人都在讨论,挡住对手兵器时,是要用刃呢还是脊呢?比如我学居合,看到很多流派都是教用脊挡。

Easton老师本身教兵器,又以英式军刀为主。这东东完全是围绕实战开发的(这句好像废话,但我们确实看到一些兵器武术在这点上不是那么纯粹),所以必须接地气。

因此我们把刀剑等兵器视为消耗品,整个思路就不一样。我们需要确保的是不让刀剑在战斗期间崩、折、卷就好。

另外,兵器的设计、对方的甲胄、对抗的方式,都影响到我们会用怎么样的技术,或者说这几个元素都在互相影响。

比如在用长刀长剑的时候,适当时候砍腿是很好用的做法,因为很多时候腿的防护没那么好,甚至有机会腿被甲挡住了还是能影响对手移动。


我是武者麦斯,灵性健身与极简武学创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术干货,可以关注我的知乎和公众号【极简武学】和【优约客】。有问题也欢迎私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古代刀剑的实战性能,尤其是大家普遍印象中那种“薄如蝉翼”的形制,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它们在面对身着重甲的对手时,真的能承受住劈砍而不会轻易折断吗?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涉及到很多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中国古代刀剑都“薄如蝉翼”。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出土或流传下来的.............
  • 回答
    今年的网络性别对立确实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而且这种对立感好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屏幕上各种争吵、标签、攻击此起彼伏,让人感觉火药味十足。而你提到的“实际生活中也会出现刀扎到脖子上的情况”,这句话说得虽然极端,但也隐喻了一种危险的苗头,那就是网络上的情绪发酵和极端言论,是有可能渗透到现实生活.............
  • 回答
    在《狮子王》的经典故事里,成年雄狮之间的权力斗争是核心之一,而穆法沙和刀疤无疑是这场斗争中最关键的人物。但如果严格按照电影呈现的情况来推断,关于娜娜的父亲,我们确实会陷入一个有趣的逻辑推敲中。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剧情设定: 统治者地位: 在荣耀石,雄狮的地位是世袭的。穆法沙是现任国王,刀疤是他的.............
  • 回答
    《雪中悍刀行》里,大家普遍不愿意飞升仙界,甚至对仙界充满了恐惧和排斥,这其中的缘故,并非是简单的“嫌弃”,而是作者烽火戏诸侯深刻地描绘了飞升仙界背后隐藏的复杂真相和令人绝望的代价。与其说仙界“可怕”,不如说通往仙界的道路充满了腐朽、牺牲,以及对人性与自由的剥夺。一、 仙界的“可怕”并非是表面的恐怖,.............
  • 回答
    “儒家就是工具论”——这句口号,在不少关于儒家历史评价的讨论中,就像一把出鞘的剑,总能被一些“儒粉”拿出来,用来“切割”儒家与历史上某些负面现象的联系。他们似乎想借此宣称,儒家本身是无辜的,是后人将其“异化”成了压迫的工具,就好比刀,本身是用来切菜的,但也可以被用来杀人,责任在使用者,而非刀本身。那.............
  • 回答
    淬炼千年的艺术:日本武士刀的复杂工艺与价值,以及中华古刀的辉煌提到日本武士刀,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它那独特的美学、惊人的锋利度和悠久的历史。然而,这不仅仅是一把刀,更是一件凝聚了无数匠人智慧与汗水的艺术品。其制作过程之复杂,超乎许多人的想象,也正是这份繁复,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价值。 日本武士刀:一.............
  • 回答
    在中国冷兵器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刀剑的形态确实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演变轨迹。关于为什么中式刀剑不如西式刀剑那样普遍发展出护手,以及中国刀剑的形制和技法优势,这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护手”在西方刀剑中的核心功能。西方骑士和士兵普遍使用的单手剑,例如早期长剑(arming sword)和.............
  • 回答
    这句话出自电影《让子弹飞》,出自张麻子(姜文饰)之口,用来讽刺黄四郎(周润发饰)的二当家戴着假鼻子却谎称是真鼻子,以及其手下那些伪装成老百姓的土匪。字面意思理解:刀插进了肚子,肚子里的东西变成了什么?肯定是血肉模糊,不可能是原样了。而凉粉,无论被怎么对待,它的本质还是凉粉。所以,“刀进了肚子,那凉粉.............
  • 回答
    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一个人——剑圣(Juggernaut)。你想啊,剑圣在刀塔里的招牌技能是什么?“剑刃风暴”(Bladefury)。这技能一开,就是个无敌的旋转风暴,伤害爆炸,还自带物理免疫。在那一团疾风利刃里,什么都挡不住,什么都打不着他。然后我一联想到魔兽世界里哪个BOSS最能给人这种感觉?那必.............
  • 回答
    中国刀剑的护手,相较于许多西方刀剑,确实显得更为小巧精悍。这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武术、军事思想以及审美趣味等多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护手小”三个字就能概括。实用性考量:战场与近身格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刀剑在设计之初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主要用途。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尤其是刀剑作为单兵格斗的主要兵器之一.............
  • 回答
    关于中国刀剑制作工艺水平和“情怀”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值得聊聊的话题,也确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很多人听到“中国刀剑”,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武侠小说或者电影里的那种形象,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刀剑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说到中国刀剑,就不能不提汉唐宋明,这些朝代涌现了无数名匠.............
  • 回答
    关于中国刀剑为何大多是单手使用的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到非常丰富和多层次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不好用”这么简单。为了说得透彻,咱们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掰扯掰扯:一、 历史的演变与实用性需求:首先,得承认,中国刀剑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而且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于“剑”和“刀”的定义和使用方式都有所侧重。.............
  • 回答
    中国传统刀剑的锻造纹路,说起来可是一门大学问,它不仅仅是金属在高温下产生的物理现象,更承载着匠人的智慧、技艺的传承,甚至背后还有些许哲学意味。想要了解这些纹路,咱们得从头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中国传统刀剑的纹路,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自然生成”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像现代雕刻那样人为刻上去的,而是通.............
  • 回答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确实有一些蕴含着特定的讲究和仪式感的动作,虽然不一定有“纳刀”这么一个固定、广为人知的词汇来直接概括,但那些细致的动作本身,便传递了“收纳”的精髓。这背后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刀剑放回鞘中,更包含了对兵器本身的尊重,对技艺的熟练,以及对使用者的心态的体现。动作的讲究:不仅仅是“插”你可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兵器发展史和格斗技巧的交叉点。你观察得很敏锐,在许多古代冷兵器实战场景中,单手持握的刀剑确实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战场上,士兵们需要同时应对近距离的肉搏、格挡以及对付装备有盾牌的敌人。然而,日本的打刀,以及它所衍生的剑术体系,却将双手持握推向了极致,这背后有着.............
  • 回答
    中国古代刀剑铸造技术,究竟是失传了,还是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下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更像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故事,其中包含着辉煌的过去、断层的历史,以及至今仍在闪耀的文化余晖。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些令人惊叹的成就。提起中国古代的刀剑,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锋利绝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刀剑神域》里的亚丝娜,以及她在ALO篇之后戏份的变化。亚丝娜绝对是《刀剑神域》的女主角。从一开始,亚丝娜就是桐人遇到的第一位重要的伙伴,也是他在虚拟世界中最重要的羁绊。她的角色设定、与桐人的互动、以及她自身的成长弧线,都清晰地指向了女主角的地位。 故事核心的推动者: 亚丝娜不仅.............
  • 回答
    刀剑神域的现实回响:完全潜入与增强现实的奇幻碰撞想象一下,你戴上一个 sleek 的头盔,轻柔地闭上双眼,下一秒,你不再是坐在房间里,而是置身于一个你可以触摸、感受、甚至呼吸的全新世界。这就是《刀剑神域》(Sword Art Online,简称SAO)所描绘的完全潜入(FullDive)技术,一种能.............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类古典小说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箭如雨下,千钧一发之际,武将挥舞着长枪或刀剑,神乎其技地将射来的箭拨开,让它们“纷纷落”。读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惊叹于这些武将的勇猛与神力。那么,在真实的冷兵器战场上,这种“拔射来的箭”的技艺,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真的有可能实现呢?要解答这.............
  • 回答
    关于罗马人和帕提亚人所吹嘘的“中国钢铁”,以及它是否可能源自印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有趣话题。这涉及到古代贸易、技术交流以及历史文献的解读。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罗马文献中的“中国钢铁”——“Seres”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罗马文献中提到“中国”通常是通过“S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