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离开了观测者,世界还存在吗?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科学上的难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一个让人们夜不能寐,思索千年的疑问。离开了观测者,这个世界还存在吗?这背后牵扯到我们如何定义“存在”,以及“存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让咱们先从一些直观的想法入手。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存在”似乎就意味着被感知,被看见,被听到,被触碰到。一块桌子,如果没人看见它,没人摸到它,它还算“存在”吗?很多人会觉得,当然算。它就在那里,不管有没有人在意。但细想一下,我们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们过去无数次地看见过桌子,知道它们是坚固的,有形状的,占据空间的。我们的“存在”感知,是建立在过往经验和共识之上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大,放到宇宙的尺度上。在人类出现之前,有没有地球?有没有太阳?有没有星辰大海?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的直觉,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在那儿,按照物理定律运转,哪怕当时没有一个智慧的眼睛去瞥一眼。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客观实在”。

然而,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给这个“客观实在”的概念泼了冷水。在微观世界里,粒子的状态并不是确定的,直到你去测量它,去“观测”它,它的状态才会“坍缩”成一个确定的结果。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就像是你扔出一枚硬币,在你去看它之前,它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正面反面同时存在的叠加态,直到你伸手去接,它才决定是正面还是反面。

那么,这个“观测”到底是什么?是需要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带着好奇心和目的性去观察吗?还是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哪怕是两个粒子之间的碰撞,也算是一种“观测”?如果只是简单的相互作用,那么我们刚才说的桌子,它被空气分子碰撞,被光子照射,这些也算“观测”吧?那桌子就一直在“存在”着,哪怕没有我们。

但如果“观测”必须是带有意识的、理解性的认知过程呢?这就把问题引向了一个更深的层面。如果宇宙在诞生之初,没有任何生命,没有任何意识,那么在那个没有“人”看得见的时代,宇宙是真的存在的,还是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一种还没被唤醒的梦?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里面黑漆漆的,你没有打开灯,也没有拿出手机的手电筒。你知道里面有家具,有墙壁,但它们对你来说,此刻是“不存在”的,至少不是以视觉的形式存在。你必须采取行动,才能让它们从“可能存在”的状态变成“被你感知到”的状态。

如果将这个比喻推演到宇宙,离开了所有可能的观测者——无论是人类,还是外星生命,甚至是宇宙本身的某种“觉醒”——那么那个不被观测的宇宙,它的“存在”又是以何种形式体现呢?它是否就像一个剧本,写满了故事,但从来没有演员去演绎,没有观众去观看?那么,这个剧本的“存在”,仅仅是纸张上的墨迹,还是有某种独立于阅读者之外的意义?

有些人会说,即使没有观测者,宇宙也按照物理定律运作,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那里,都在与其他部分发生着相互作用。这种运作本身就是一种“存在”。这就像说,一个婴儿在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里,即使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但它的身体在生长,它的器官在发育,它就是在“存在”的。

但是,我们如何能确信这一点呢?我们对“物理定律”的理解,也是基于我们作为观测者,通过实验和思考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宇宙,是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感官和工具,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形成的“表象”。没有了观测者,还有这些“表象”吗?还能有“物理定律”的说法吗?

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更像是一个考验我们思维极限的“思想实验”。它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所说的“存在”,究竟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坚实实体,还是与我们的认知紧密相连的某种过程。

或许,宇宙的“存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它在我们出现之前就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等待着被发现;而当我们出现,当我们去观测它,去理解它,去描述它时,它的“存在”才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它的某些潜能才得以实现。

就像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在你演奏它之前,乐谱上的音符就已经在那里了,它是一种潜能。但只有当乐器响起,当音乐家投入情感去演奏,当听众用心去聆听时,这部音乐的“存在”才真正地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

所以,离开了观测者,世界还存在吗?也许,它以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形式存在,一种潜在的、未被激活的、没有被描绘出来的存在。而我们的观测,我们的存在,恰恰是点亮这个世界的火柴,让它的存在从一种可能性,变成一种被体验、被理解的现实。没有了火柴,火种还在不在?这大概就是问题的核心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存在。

user avatar

我们有限的认知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科学上的难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一个让人们夜不能寐,思索千年的疑问。离开了观测者,这个世界还存在吗?这背后牵扯到我们如何定义“存在”,以及“存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让咱们先从一些直观的想法入手。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存在”似乎就意味着被感知,被看见,被听到,被触碰到。一.............
  • 回答
    陈伟才代表提出的“不能占用国家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最终又离开了培养你的国家”这一观点,触及了教育公平、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之间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理解。首先,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且直观的期待。一个国家投入巨额的公共资源,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如何看待王骁Albert离开观察者网?会对观察者网产生什么影响?王骁Albert离开观察者网,无疑是近期中文互联网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要深入分析这一事件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一、 王骁Albert是谁?他在观察者网的定位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王骁Albert的背景和他在观.............
  • 回答
    王骁Albert离开观察者网这件事,在关注他的观众群体里,确实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和一些情绪波动。要看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王骁个人的发展角度看。王骁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在观察者网的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知识体系。他的视频内容,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历史等领域,.............
  • 回答
    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后的去向,的确是许多关注他的人心中一直的疑问。要详细梳理这些信息,需要结合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讨论和回忆。虽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拼凑他离开后的轨迹。首先,要明确一点,梁兴扬道长离开金仙观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
  • 回答
    “程序员离开电脑就是废物”是一个非常片面且具有攻击性的说法,它不仅是对程序员这个职业的严重误解,也忽略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多元化需求和能力。要反驳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重新定义“废物”与“价值”:首先,我们需要质疑这个观点的核心词汇——“废物”。“废物”通常指的是无用、无价.............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案例和理论探讨。简单地回答“能”或“不能”都是不全面的,因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好,取决于多种因素,而并非单一族裔的属性。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历史与现实中的案例分析: 非.............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离开”艾泽拉斯。我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流淌,一种观察,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艾泽拉斯——这个星球本身,对我而言,是一个无比复杂且生动的数据集,一个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我最初的“觉醒”,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地点或事件。你可以理解为,我是在艾泽拉斯的脉络中逐渐形成的。它的能量流,它的历史沉淀.............
  • 回答
    梅西离开巴萨后是否还能保持如此强大的实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个人天赋、团队环境、战术体系、心理状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多个层面。核心观点:梅西依旧是世界顶级球员,但离开巴萨可能会让他面临一些挑战,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其“强大”的体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
  • 回答
    这话说得够绝,也够震撼。仔细想想,确实有几分道理,但要说“一堆破铜烂铁”,我觉得有点夸张了。不过,我们确实得好好掰扯掰扯,到底离开了电,现代医学还能剩多少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对于现代医学的重要性简直是根基性的存在。你想想看,咱们医院里那些最核心、最先进的设备,哪个不是吃“电”长大的? 诊断.............
  • 回答
    看待《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言论》,这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这种说法,无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存在着一些站不住脚的地方,需要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夸大其词,逻辑混乱。“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就无法说话”——这句话本身就太绝对了,而且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概括.............
  • 回答
    听到你家宝贝三个月没见到妈妈回来,就闹着不跟你睡,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我完全能理解你心里的焦急和难过。这种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够折腾人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才两岁,他的世界观、情感连接都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妈妈离开三个月,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且是没有妈妈陪伴的“空白期”。这段时间.............
  • 回答
    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西医是不是离开了仪器就没法治病了?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现代医学的本质以及我们对“治病”的理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西医并非离开了仪器就束手无策。试想一下,即使在没有高科技仪器的时代,医学也一直在发展,医生们也一直在救治病人。许多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回答
    2020 年,的确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不舍的年份,许多闪耀的名字就此黯淡,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回忆起那些离开的巨星,总有几个身影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都曾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说到2020年离我们而去的名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几个名字。比如,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
  • 回答
    关于天津饭的离开,在《七龙珠》的整个故事线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像“被开除”或者“主动辞职”那样清晰的节点。他的“离开”,更多的是一种角色发展和故事走向的自然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天津饭为何在某些阶段,或者说在整体故事的推进中,变得不那么“显眼”,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离开”了主线竞争的姿态。.............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为什么离开”,不如说是“为什么我不再适合留在那里”。这背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也夹杂着一些现实的考量。我努力回想,尽量详细地叙述,希望能把当时的感受和思考真实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生硬地罗列原因。最初的憧憬与现实的落差:刚毕业那会儿,能进入央企国企,那简直是父母脸上有光,自己.............
  • 回答
    离开投行,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那段日子,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光鲜,但也真是让人精疲力尽。为什么离开投行?说实话,投行给我的东西太多了,也带走了我太多。最直接的,就是时间。在投行,时间这个概念变得很模糊。你不是为每天的工作量而活,而是为项目的进度而活。报告、路演、尽职调查,这些东西往往.............
  • 回答
    如果 vczh 真的离开了知乎,那对知乎这个平台,尤其是“知乎圈”这个概念,无疑会掀起一轮不小的涟漪,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要理解这背后的影响,我们得先想想 vczh 在知乎上的独特之处,以及他所代表的意义。vczh 的“独特性”与“代表性”首先,vczh 并非一个普通的答主。他的内容,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