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吗?那说两句好了!
第一个就想说香港,人家大陆政策挺好的,你非要学点西方,然后搞仰卧起坐,后来坐不动了,累躺了,现在直接一波100万确诊,8000死亡,再给大陆一大波输出,我们还不好停,毕竟他们通通赞,搞得广东上海首当其冲,深受其害,脸都不要了。你看人家澳门,人家多优秀,HK就是跳。
第二个想说就是我们普通人,我们自信,信任,骄傲,固化,上海冒出第一例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感觉,天下静好,街上依旧熙熙攘攘,防护措施没有,该干嘛,干嘛,因为前边好几次,也是这么来的,因此从思想上就藐视了病毒!然后疫情期间什么咖啡红酒,丁丁一顿输出,加上以前上海黑其他的地方防疫,惨遭反噬,舆论贼差,舆论一差,好的都给你变坏的!
第三个想说的是就是上层,首先上海经济和居民自治在大陆城市是首屈一指的,上海很多时候都是向上的跳板,刷刷刷利器,上边变动很大,导致老本地的少一些
这就可能造成上边对下边了解不透,政策不太好制定,也难以执行,加上早期的抗疫的成功经验,也会使人掉以轻心,反正这个点也许是最粗的,还是不多说了。
再说说就是操作,这一次在政策上的操作导致的错误真的挺多,打地鼠防疫政策,造名式保脸面,辟谣丁真,一出接一出,数据公布一举击垮绿码,风险区域评级,很难想象严重如斯的地方无高风险,都是中分险,或许这里的中分险是重分险吧!深圳的珠玉在前更是让上海无地自容。
最后,听说有敌人雇高风险的人投毒,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家贼难防,小人难防,财奴难防,也许中国零星散发的原因才是根本原因!
《从就业结构看买房人群,非私营单位19个行业工资水平、就业人口分布,投机客总量到底是多少?》
从社保基金来看,社保的包含范围较大,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只要中国人口和货币是增加的,这个总体的盘子就是不断扩张的。
2018年是我国失业保险累计结余最高的年份,失业保险累计结余=期初余额+失业保险收入-失业保险支出。
严格意义上,缴纳失业保险的人多余领取的人,那么累计结余就是增加的,而从2019年开始,失业保险的累计余额就开始降低,说明什么?
说明我国失业人群在进一步地扩大,且没有任何好转,没有再就业的迹象,35岁失业已经成为了规律。
---
从2019-2021年,这三年中,失业金参保人数是增加的,按照我国失业金领取规定,大部分人的领取时间在6-18个月,即6-18个月后没有继续就业的话,基本上就退出了失业保险的缴纳序列。
2019-2021年失业参保人数在上升,但是失业金累计余额是降低的,说明什么?
说明参保人数=领取失业金人数+实际在职参保人数,而随着领取失业金时间结束,如果无法再就业,那么参保人数将是降低的。2022年1-2月份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855亿,低于2021年年末2.2958亿的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困境。----
失业保险累计结余=期初余额+失业保险收入-失业保险支出参保人数=领取失业金人数+实际在职参保人数累计结余在降低,参保人数也在降低,两个数据结合以后,说明了我国就业率正在持续恶化的现实。
就业形势恶化,失业率暴增,全国经济已经进入第五个阶段,居民失业率增加,收入降低,最终导致消费降低,开始负循环,而疫情加速了这个周期的发展。进入第五阶段以后,基本接近了庞氏骗局的最后阶段,借新还旧、以债养债,当新增借款无法覆盖旧的债务时,庞氏骗局就会终结。
这也是我们提出《货币政策-1:2022年4月和7月,将迎来降准降息,小规模减税政策也会出台》的主要理由。
要想续命维持经济发展,降准速度一次要比一次快,力度要一次比一次大,好比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样,起初吃一颗去痛片就可止痛,生命的末期药量会持续加大。
在过去的十年间,新增参保人数=期末参保人数-期初参保人数=就业人数-退出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以2021年为例,平均每个月的新增参保人数为100w,而从2022年1-2月开始,实际参保人数负增长,参保人数负增长佐证了2020年失业人群无法再就业的事实。此外我国就业市场存在季节性的波动,例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年末裁员人数较多,年初招聘人数大于裁员人数,因此单月的数据不足以说明一种趋势。
以半年为一个周期,更加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一季度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京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京东优化结束以后,其创始人刘强东也宣布出局,不禁令人唏嘘。
2021年全年失业基金支出1508.9亿,当年亏损68亿。
以上海为例:缴费年限满1年不满2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个月,以后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期限增加2个月,以此类推,但一次核定领取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如果员工从2010年开始缴纳,那么2021年失业,合计可以领取22个月的失业金,但是大部分的打工人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就业时间在1-5年不等,实际可领取时间不超过12个月。
即2021年失业金的亏空不是因为2020年疫情失业导致的,而是2021年当年失业导致2021年当年失业金收入低于当年失业金支出的。2022年肉眼可见的裁员潮出现,3月份疫情导致濒临破产的企业加速破产,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原因。
因为上海是直辖市,是省级,其实基层很脆弱。上海市本级和浙江省江苏省省本级一样,上海的区相当于苏州市、温州市市本级,上海最基层的街道相当于县,比如德清县、嘉善县。普通县下面还有乡、镇,为了更便于理解, 可以把上海的社区当作普通县里的乡镇,上海的居委会当作普通乡镇下面的村。上海有些地位高的区,比如浦东,好像是副省级。
省-地级市-县/县级市-街道/乡/镇-村
上海-区-街道/乡/镇-村/社区
对比之前疫情发生的“省份”,比如湖北、吉林,以及近期的浙江、江苏,就不难发现,实际上执行层面都是市一级在进行,省一级层面不会出台特别细致的抗疫政策,只会出具宏观指导性文件,而且这份文件外面还不一定能看到。
这就是为什么上海市本级这次疫情中几乎缺位,很多人感受不到上海市政府像其他地级市政府一样的“积极”,上海实际在操作的都是区政府。这就导致区和区之间相互防范带来效率降低。这种相互防范放在一个普通的省份几乎没有任何违和感,比如浙江其他地市防范嘉兴市,嘉兴其他地区防范海宁市,所有人不会觉得奇怪,但是放在上海,区和区、街道和街道之间的相互防范、待遇差异就会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根本原因还是在用“市”的角度在看一个“省”。但如果单从上帝视角,上海这种区和区、街道和街道的相互防范是不必要、低效率的,但现实是行政级别赋予行政能力,上海的区和街道有这样的行政权力。
作为直辖市,由于行政层级简单,日常生活中自然行政效率突出,服务到位,基层甚至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到高质量的“省级资源”,贫乏区也可以享受资源富裕区的一部分资源,但是代价就是基层资源短缺,基层自治缺位。
一个普通城市的最基层,乡镇一级,其实具有很高的自治能力,到村一级,村书记往往都是本村极具威望的人,甚至可以发动全村封村不让外面人进来。在上海,一个居委会书记能发动全小区的人自己把小区封了么?此外,普通地级市基层,到村一级,一般有村卫生室(基层卫生机构),在上海的居委会能有居委卫生室么?上海的基层资源其实非常缺乏,基层自治能力弱,所以在高压情况下非常脆弱。至于之前所谓的“防疫模范”,都是媒体宣传的好,周围城市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去了上海回来几乎都在诧异上海基层管理怎么能如此松散。所以说,直辖市,像上海这样经济龙头的直辖市,人口密度太高,行政管理人员和配套实际上是短缺的。平日可以靠高比例的高素质居民来抵消这部分成本,但是在高压情况下,省掉的成本还是会变相补回来。更别提上海高比例高素质居民让基层自治机构咸鱼化了,一遇上事就会原形毕露,上海的居委会主任,和一个普通村的村委会主任,能力和威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前者是当地的咸鱼之一,能力水平可能还不如自己楼里一个小年轻,后者是当地的“乡贤”,还要带着村民共同富裕。
下面评论有说天津的。北京也是直辖市,天津到北京高铁半小时,相当于上海到苏州和嘉兴。天津一千多万人口,和杭州差不多,上海的一半。更别提上海人口流动性了。这就是为什么北上是top级城市,而天津重庆不是。当然,天津最值得说道的地方是天津的基层管理能力,毕竟天津基层没被高比例的高素质居民宠坏。
评论区已关。只是说出原因之一,要骂上海请去他处。
这个话题很敏感,只能稍微说一说。
更多具体数据与分析我早就发表在以下回答里: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谢谢。
其实网上那么多信息,基本都没有把上海整个3月份的疫情情况做个梳理,很多只是凭感觉在说一说。
2022年3月份,是全国疫情动荡反复的时期。
就在3月初,上海的疫情也开始有点反复,早在3月初的第一周内,无症状感染者就开始有了一个拐点,这从官方数据是可以查到的。但实际上,官媒报道的数据明显是有滞后性的——就是你发现病例之后,数据即使上报了,但距离官媒发布还有一个流程。这个流程可能会晚个一两天,遇到数据多的时候,晚个三四天更是常态,例如目前的病例数据公布。
就在3月6号的时候,很明显政府也觉察到异常,更是让专家出面说明了情况,安抚了民心。
不料,接下来民间很不安分,除了官方数据在不断增加之外,民间消息更是传得飞快,例如某某小区哪一栋又被封了等等。
于是,我们在3月10日的时候,就在网上看到了类似的民间内容:
官方在3月11日也证实了华亭宾馆的管理疏漏。至于具体是什么疏漏,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明,只是用了一句话描述:“病毒污染环境”。
问题是,既然华亭宾馆的管理已存在疏漏,那么,按照一般流程,不应该把一个片区封闭起来进行区域内的核酸检测与人员控制吗?谨慎的话,还应该进行多个片区的核酸检测与人员控制。
但很明显,上面一直没有采取类似的行动,其中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尤其在上海民众要求封城的时候,官方还召开相关的新闻发布会,说上海不会封城以及原因。
3月15日一次,3月26日又一次,两次官方表明态度。
P.S. 3月14日的时候,官方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内容大致就是:已切断传播途径,疫情可控。
一下子,吴凡女士出名了。
P.S. 3月18日的时候,官方宣布为期三天为非重点区域人员分批开展一次免费核酸检测。但具体执行情况依然是采取切块化、网格化的方式,且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核酸检测。
所以,我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一直感到很不解与很生气。为什么情况看起来已经不妙了,还不赶紧进行有力的防疫措施?例如封闭多个区域和进行多个区域内的核酸检测?还要切块化、网格化?这切块化、网格化的过程,相关区域人员还是正常流动的,例如外卖与快递等等。
终于,在3月27号的时候,宣布以黄浦江为界,分步封闭浦东与浦西,并逐步进行核酸检测。
注意,在3月27日的时候,政府依然没有采取全部封闭与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的措施。你说人手不够的话,那向其他兄弟省市求助应该不难吧?
所以,在浦东封闭的时候,核酸检测数据一出来,我感到不吃惊。开始轮到浦西封闭与核酸检测的时候,我知道数据还要继续升。
直到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我早已不看数据了,只是听家里人提而已。但我依然没有感到很吃惊,这不是很正常的情况吗?一直拖拖拉拉,不进行全市或者多个区域的核酸检测,也不同时进行多个区域的人员封闭,病毒不是早已扩散得到处都是了吗?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就像一个照妖镜,具体什么妖,大家心里都知道。
我们早就知道奥密克戎的传播性了,只是没想到,上海居然没有从香港的疫情学到什么,可能只学到了精准防疫吧。
最后说一句,我发布的这篇回答里面的某些图片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给予展示,这些图片基本就是官媒的内容截图。
虽然有关上海疫情的内容被屏蔽了很多,但不得不说,在国家“动态清零”的坚定意志面前,现在上海防疫的总方针还是稳住了。
有个消息你们肯定已经得知,今天吴凡抛掉了往日“共存”的态度,接受媒体专访并表示“五个原因说明面对奥密克戎需坚持清零,而非躺平。”
要知道,上海疫情爆发之前,吴凡是坚定的“不能封城、三五天都不行”拥护者。
说白了,吴凡站出来把这话公开一讲,那么接下来上海疫情的拐点可能不会太远。我之前就说过,上海防疫之所以效果差,在于立场,而不在于能力。
因为能力这种东西,是可以弥补的,上海做不到,其他城市一支援,也就做到了。人手、物资,要啥有啥。但如果立场不对,人手和物资再多也是浪费。
据央视新闻消息:解放军已经整齐列队进驻上海方舱,参与医疗支援。
然而就在这时候,美国不满了,宣布“授权撤离”驻上海总领馆人员。
美国的意思是上海新防疫政策妨碍了他们,虽然嘴上说的是“不满中国防疫限制了美国驻上海领馆人员的自由”,但实际上这就是想籍此威胁我们放开上海疫情防控的政策。
怎么个威胁法?
上海坚持“清零政策”,美国就关闭驻上海大使馆,断中国留学生的签证之路。目前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已经暂停了签证业务。
我认为美国此举,绝对包含了“拖中国下水”的含义在内。早不撤晚不撤,一看到上海的防疫态度开始统一了,就扬言要撤离。美国人绝对深知新冠的危害,所以才有拉中国下水的想法。
4月8日,CNN表示大量美国专家把美国疫情继续恶化的原因归咎到了美国疾控中心头上,认为美国疫情再度恶化,是疾控中心“过时且混乱”的指导所导致。
同时,这也造成了近日美国疫情中,白宫国会爆发了大量聚集性疫情,出现了包括司法部长、商务部长在内的至少十几个白宫高官、国会议员确诊者。
福克斯新闻写道:此轮疫情让美国看到了“与新冠共存”的代价。
前两天,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也已经确诊,关键她还刚和79岁的拜登有过接触,消息传出,美国一片哗然。
美国看到了代价,想让中国也尝尝鲜?我看还是不必了。
有些人一直在宣传说美国已经躺平,实际上他并非躺平,只不过由于美国政策的原因和权力的分散,导致他们无法进行清零抗疫。但这并不代表美国在新冠的海洋里选择了躺平,美国那些领导人出现在公众号场合,甚至还要出示疫苗接种报告。
4月9日,《华盛顿邮报》写道,华盛顿特区举行了重要晚宴,精英政客们无需出示阴性报告,但必须持有疫苗接种证明。
美国有些决策,只能说“看上去感人”,实则是白宫也无能为力。比如就在4月1日,美国众议院以220票赞成、204票反对的结果立法:大麻在全美合法化。
这就离谱!
结论显而易见,疫情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于是他们编织了一个死亡率和代价的谎言兜住了这个缺口,并企图在缺口撕裂之前,把我们也拉下水。
图为去年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66万面白色旗帜纪念因新冠死去的人。
美国现在已经看到了“与疫情共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定国家的“动态清零”政策,不要被国外一些虚假的声音带了节奏。
有人说,“动态清零”导致一些小区出现“吃菜难”的问题。这其实是个混淆概念的说法,导致“吃菜难”的真正原因,不仅不是因为“动态清零”,反而还是由于不配合动态清零所导致。
如果3月9日上海就坚持配合动态清零的政策,开始全员核酸,出现阳性的小区封掉,哪来现在这样的状况。本来损失是能很快控制住,正是因为上海最初没有选择“动态清零”,才导致现在这种局面。结果有些人还反过来把脏水泼在“清零”政策上,其心可诛。
外交部已经回应过“美国授权撤离驻上海大使馆”:中方防疫政策科学有效,将对美国在声明之中无端指责中国防疫政策的行为提出严正交涉。
言外之意:你要走就走,少阴阳怪气的来带节奏。中国防疫政策有没有效,在此次上海疫情出现之前,全世界有目共睹!
最后说一下,大家一定要坚定本心,不要被别人随便三两句话就改变观点。提醒一句,虽然说如今依旧有“轻症、无症状”在家隔离的说法,但是如果疫情扩散,如果疫情出现在自己家人的身上(尤其是80、90后的父母,五六十岁),你们是愿意让他们居家隔离还是送医院?
我只能说,大部分人到了那种时候,一定会选择把自己的家人送医院。是我就一定会,谁不是只有一个妈?现在跟我说是轻症,跟我说是无症状,居家隔离就好,要是特马的明天转重症了,谁来负责?
可到那时候,真的还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可以轮到我们吗?看香港疫情大家就知道了,大量老人被送到医院门口,一床难求。家属情愿排队,也不肯居家隔离,这不是乱象,这才是人性。
国家清零政策是为了哪一群人的利益?不言而喻。
所以我坚定支持“清零”政策,所有想和病毒共存的人,不是欧美的买办,就是没有人性的混人。同时,疫情也是一场战争,是中国和美国的战争。清零必然要付出代价,可和美国躺平、死亡相比,这种代价根本不值一提。现在美国想方设法要证明我们的“清零”之路走错了,而我们要用事实证明美国人不仅眼瞎,而且连心都瞎了!
公众号:西方日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