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发生再多事,我们也不可能知道了,因为我国自己的调查记者行业已经死在了来自自己同胞的冷眼围观中。
既没有看到文明(老人封在家里死了一周才发现),
也没有看到担当(上万感染不划高风险区域,健康码形同虚设全国到处投毒)。
==
什么走向?你还敢信数据么?你还敢信绿码么?
香港笑而不语,西方集体看笑话啊。
当务之急,不是上海的问题
而是上海破坏掉健康码机制,向全国投毒的问题。
上海要求48小时核酸离沪的结果,是给全国一大半省带来阳性病例,造成全国防疫成本大大提升。
上海自己不红码,坚持不划高风险,其他地区就无法信任健康码。
所以,当务之急。
是全国各个省市统一口径
对于上海抵达,或者途径上海的,入境,在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高速路入口,道路入口设置检查点。
大数据行程码确认,入境一律自费隔离14天+7天自我隔离,期间自费多次核酸。
不配合的隔离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拘留,造成传播的承担刑事责任。
这个共识应该形成,并且让准备途径上海,或者从上海出来的人知道。
坚决执行。
只有落地自费隔离14+7,才能限制上海疫区的人出来乱跑。
如果宾馆资源不够,各地可以建立方舱医院,对上海出来,或者途径上海的人,采用集中隔离。
在上海,可以在家,到外地,就去方舱医院隔离14天。
有这种措施,才能减少准备外出的上海人,让他们留在上海。避免各地防疫成本提升。
否则,漏一个上海出来的阳性,就会造成落地地区大面积封控,核酸。
一个漏网的,给一个地区造成几千万损失毛毛雨。
而上海只要不红码,就可以每天向全国各地投毒,消耗各地的防疫资源与财力。
这种损失无穷无尽。
上海的阳性,在旅途中,特别是高铁这种交通工具上,很容易把其他地区的人也感染了。
一个上海的阳性,在广州到北京的高铁上,感染一个广州人。
广州人到了北京,绿码自由活动,去天安门,长城旅游,去西单购物,最终会把北京带成疫区。
所以,不仅对上海出来的人要14天隔离。
对于所有途径上海的高铁,在上海转机的飞机,汽车经过上海市的人,也要14天隔离。
只有绕开上海市的高铁,公路,不在上海机场落地过的飞机,才可以信任健康码。
当前,聪明的地方,应该暂时恢复武汉时期画地为牢的做法。
本市内,本省内无疫情自由活动。外地入省的所有人,首先判断其与上海有没有交集的可能。
有可能,一律核酸加隔离。交集可能小的阴性后可以居家隔离,几次核酸。
交集概率大的,或者上海密切相关的,一律集中隔离。
这个做法,要到上海红码,限制外出后才能逐步停止。
实施的越早,防疫成本越低,经济受影响越小。
至于上海自己,现在乱像是正常的。
前期,不明原因的拖沓,已经错过了低成本防疫的时机。
现在上海老百姓受的罪,都是为3月5日、3月6日不大面积封控,不做全民核酸的决策而买单。
上海的情况还有救
1、切断人员流动,非防疫相关必要人员,足不出小区,或者足不出公司。
2、防疫相关必要人员,保证生活物资物流的人天天核酸,正常上班,做好个人防护,发现一个阳性,隔离一个阳性。
3、按照小区,全民核酸,不着急时间,分批次下楼来做,阳性的拉走集中隔离。
4、一两周以后,清零小区就可以自由活动。逐步恢复正常。
深圳雷厉风行!都免了几个干部!上海这什么鬼玩意,全国放毒,没人出来负责?上海不属于中国了吗?这么特殊
回答排第一的提出了他的不满,但省部级以上干部人事调动必须经由中共中央批准,在政治局会议闭会期间由常委会做决策。
3月底刚刚开会讨论了3.21事故,3月中旬才讨论了疫情问题,也就是说除非特别紧急,再开会也要等到4月中旬。
以上海现有局势看,如果全国医疗资源仍然无法填平疫情,很可能就要调整动态清零概念。就是把无症状感染者送回家做居家隔离和轻症集中隔离,毕竟无症状感染者是不被算入确证感染者。
从人事层面来说,换人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事了,对年底人事变动是巨震。如果真到了无症状居家隔离,那密接集中隔离也就没有意义。
同样上海失控,全国失控就是时间问题,放弃动态清零也是时间问题,到时就是轻症居家隔离+中症方舱隔离+重症医院治疗。
所以不管对上海有多少不满,现在能做的就是希望上海这次能抗过去,否则接下来会很麻烦。
自从鸳鸯封后,4/1浦西昨日在名义上实行了“静态区域管理”,实则很多街道小区提前封控,有些甚至从未解封。
事实上,浦东自始至终并未解封,政府时不时发布阅读理解考题,然后答案却是各个小区都属于封控区。
除了黄浦江,全上海都在封控中,但就是不能称作“封城”。哪怕有幸出门出小区,也会发现店铺全部关闭,买不到任何生活物资。政府所谓的大礼包只有少数小区拿到,基本最多每户一人3天的量,之后如何未知。
问题是断粮的话,成年人都会想办法过苦日子。但是刚出生的婴儿断粮没有奶粉,怎么办?只能打110了。
还有很多居民线上抢不到菜,所在居委采购30元蔬菜大礼(盲)包(盒),基本都是烂菜和不能吃只能丢弃的。楼上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要不是需要下楼做核酸,居委都没人帮一把。更有传闻,有孤寡老人自从最开始封控后就没吃过东西,活活饿死被120抬走。
4/2早上10点正在第140场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一直谈及有就医需求可以和居委反应。然而事实是,居委街道基层已经并没有什么用,上海的知乎用户都开始在线求助……
浦东有人问门口大白和居委负责人浦西解封后600号紧急配药问题,就一句——我们也没办法,你要配药就打120啊!明显在告知老百姓——基层没作为,只能凭实力挤兑近乎掏空的上海医疗资源。
刚在一边写回答,一边就听到有人发作嘲大街上咆哮。没有精神疾病都要被憋成精神病了,只能对大家不断重复600号寄语——“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
上海医疗系统已经全面瘫痪了,个人认为接下去只能慢慢共存。说好4/2继续核酸的也取消了,后续自己有条件的抗原检测。如果不幸中招了,可能还要在家等待很久。
上海同胞们抗原检测完,记得把结果拍照上传,直接上传啊,虽然会显示无效的商品码……然后静静地等待回收。
从吃绿化带到自发种葱,希望这波疫情早日过去……无论选择共存与否,还是盼望着正常的生活和真正的春暖花开。
上海的错误不在于探索新的防疫方法,初期的探索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确实起到了降低经济影响的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民众生活的干扰。但随着疫情的演进,上海暴露出了一个重大错误:没有底线思维,没有划清底线,没有为底线突破以后做足够的准备。
结果就是爆发了没有准备,破防了还不承认,各种资源被刺穿,基础的应检尽检、应收尽收都做不到了还在硬杠,明明失控了还在打肿脸充胖子,最经典的表现就是上海官方辟的所谓的谣言几乎全部应验。总之一句话: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导致这个情况的深层原因我等不得而知。但能确定的是:这个态度如果不变,疫情走向会很难判断。
从浦东的情况看来,说封四天其实算是对外公布的数字,其实原本就打算封半个月了,算上浦东浦西错峰至少20天往上。因为浦东公布的情况是哪怕整个街道都没有阳性,都是只能在小区内部活动的。从公布的数字来看其实不容乐观,至少上头是做好了耗到月底的打算。我估计当中可能各个区街道,小区可能会小范围短期解封一两天来给居民解决粮食危机。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比预计时间更久没有饭吃。
顺带说一下,最近流浪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失业,或者在疫情期间来沪找工作却没找到等原因导致没钱,又因为28日突然风控导致无法离沪,有的则是在酒店隔离时间过久,积蓄也都花完了无法继续住下去,使得流浪汉激增。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这些流浪汉没有明确的被管理主体,健康和生存对于他们自己,乃至对于整个街道辖区都是一个大问题。
要对这些领导同志有信心,给他们一点包容。
另外请国安的同志们千万保重。
更新一波,下面洗上海部分地区区别对待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对因疫情造成基本生活临时出现困难的群众,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及时核实情况,给予临时救助”,我没啥大文化,没喝过咖啡,谁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户籍所在地。
要知道临省江苏民政要求的可是对因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受疫情影响陷入生活困境的非户籍人员,由急难发生地镇(街道)直接实施救助
——————————————————————-————————————————
中国对外捐疫苗时有个“春苗行动”,就是捐给你的疫苗要优先给中国人打,然后多余的你们自行分配。
其实我觉得其他省份给上海捐菜时也可以搞个类似的计划。给你们捐菜可以,但是得优先保证我们山东,我们江西,我们河南的人有菜吃,剩下多余的你们可以按照你们的计划进行分配。
别让我们捐的菜一边送给上海本地人,一边高价卖给外地人。
病例增速稳中向好,比洋大人的JB还坚挺
不是常有人讽刺“治不了洋大人,还治不了你”吗
这下上海终于证明了自己,洋大人再硬都能治得了
至于不断新增的国人病例嘛,还真就治不了了,直接被坚挺的感染数据捅穿肺管子了
致某些鼓吹共存的人:
国外共存,付出了多少病例死亡为代价?美国死亡病例累计已经超过一百万了
假如开放共存,中国的死亡代价又将由谁来付出?即使现在死亡率下降了,按中国的人口数量,再加之如果出现医疗挤兑现象,届时死亡人数肯定奔着千万往上走的
鼓吹共存的人只是吹嘘共存之后可能的好处,难道看不到这个代价吗?
亦或,它们根本不在乎共不共存!
它们只是想让中国人民付出代价!
还有某些冤种,拿着国外说事,千方百计想把中国也拉下水,正如红灯区的婊子是看不得良人站在干岸上好自生活的,一个个争当拉人下水的老鸨子
在孟买,人命不如一根洋JB;看来在租界人的颅骨里,脑浆是没有的,全是洋大人灌的精了,这就是崇洋媚外的精髓吧
2022.4.4更新补充:
解放军已经进驻上海了,上海疫情有救了
昨天我还对上海疫情的走向感到悲观,爆出个“居家隔离”的所谓专家采访录音试探舆论,还是在鼓吹共存。打了很多字又删了,因为上海在坚持摆烂,我都不知道怎么好骂了,无言以对,麻了
满口推诿狡辩,实际消极抗疫
脱离人民群众,背弃中央精神
共存派就是投降派
可惜有些人的算盘打错了,中国人民决不投降,解放军有战必胜
上海本轮疫情乱象的一些思考
背景:我是上海市民,生于斯长于斯,现居浦东,已居家3周,除了做核酸没下过楼,严格执行政府防疫政策。
现状:依靠小区尽职尽责的物业管理、以及强大且热心的业委会、邻里及时互帮互助,目前小区全阴,管控到位,物资供应可保证正常生活。但居委和街道的工作就是坨屎,近期看不到解封的希望(更新:喜提+7)。
写在最前面:
上海这波真的是拉胯,该骂骂该嘲嘲,作为上海人也知道上海这轮给全国造成的影响,确实丢人。
但请注意批评对象,大部分普通市民仍然是遵守相关要求,在自己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的前提下依然遵守相关防疫政策。大部分一线防疫人员承受了极大压力,仍然不辞辛劳。这些上海人都值得尊敬,并且占了大多数。网络上的群嘲对于这些人带来不公及更大的心理压力。
当然,那些确实尸位素餐或者耽误防疫的人,该骂!甚至广大上海人比大家更加愤慨!
正文:
疫情之前,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没有之一),上海是以高效率和细致化的城市服务著称的。
即使在疫情初期,上海仍然以所谓的“精准防疫”而著称。
这种优秀的常态背后,其实滋生和隐藏了很大的隐患,在本次疫情肆虐下彻底暴露。
首先,上海过去优秀的城市服务,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化机制”解决,而政府行政力量主要起到监管、引导的作用,很少亲自下场参与服务,甚至会把很多政府自己的义务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外包给市场去解决。
这原本没什么问题,很多服务性行业,民营企业会干得更好。上海高密度的人口环境与对商业化高度认可的风气,也适合类似企业服务的发展与创新(比如饿了么、美团、盒马都是上海的企业,很多服务性创新企业也起源于上海,或把上海作为最重要市场)。
所以要有一个前提认识:上海舒适的生活很大程度是来自于高度发达的商业,享受到的便利服务,其实大多由市场化企业完成,而不是上海政府直接下场的服务(当然,上海政府在很多时候也保持了先进高效,比如高效便利的审批流程等)。
本次疫情开始,上海仍然以传统思维去处理,低估了奥密克戎的传播威力。导致压力一旦触及“崩溃线”之后,大量传统商业无法有效运转,社会公共服务核心的“供给”一下子斩断。但是需求端仍然嗷嗷待哺,政府行政力量由于长期没有亲自下场参与,导致供需矛盾爆发。
这是长期依靠“市场化”服务带来的弊端,或者说副作用。在非常时期,商业力量暂时失去,需要依靠国家机器去维系社会运作时,由于这部机器长期未使用(因为平时靠市场化商业去运作的不错),无法马上匹配工作量,导致了当下的一系列乱象。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是一场战争,突然前线打仗的士兵被通知不能上,要求军官们上一线作战,这还能打好吗?人数与实力都不匹配。
解决方案无非几种:(可以同时做)
1、在符合疫情防疫的要求下,尽快恢复市场化的商业服务,这是最核心的。因为这是上海最大的社会服务供给资源,也是当下需要发挥核心作用的力量;
2、要求外援,不止是医疗和物资支援,也包括了行政力量的支援。不要怕丢人,做的不好就认,必要时让别人帮一把,祖国大家庭就是这个好处,否则恶化下去影响的范围会更大。
3、加强本地行政的服务能力,这个无法一蹴而就,但是希望在本次疫情大考之下,能快速成长吧。机关干部、国企、党员,该下沉下沉,该上一线上一线。
其次,是基层行政力量的人力薄弱。
江浙一带,历来是鱼米富庶之乡,但如果对比核心区域(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杭甬绍)公务员收入,会发现上海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更不要说对比另一个商业重镇——深圳的体系内收入了。
这个我没有掌握真实数据,不敢保证准确,只是来自于周围朋友讨论与互联网上看到的一些数据,如果有误,欢迎指正。
而上海又是一个充满机遇、崇尚商业的城市。同时各种有钱人也生活在这个城市,即使享受不到,也可以看到听到更上层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城市充满了诱惑。
在这个前提下,扎根基层、领取(相对)低廉的收入、每日奔波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家常事的基层行政人员(甚至大部分都不是公务员)岗位,是无法吸引到相对高层次人才的。说通俗点,有能力的人没必要为了三五千块钱干这份工,在上海有太多比这更好的选择。
所以,在当下政府行政体系急需用人的当口,人力严重不足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里的不足有两点:
1、人数不足:
就我所知的上海核心区域,居委会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再往上一层是街道。每个居委会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个人。但是对应的管理区域往往有上千户人家,大几千甚至上万的人口。在平时这个人力是够了,维持基本运营ok。就像我上一点所说,大量公共服务被商业机构给做了,居民也乐意付费享受更好的商业化服务(这在上海有基础)。
但在疫情战时,失去了商业支持之后,基层人力产生重大缺口,十个人的团队是无法服务上万被隔离的人口的。(以我所在区域估算,居委五六个人,对应家庭户数约2000-3000户左右,人口在6000-8000,平均每人服务管理1000人。局部人员配置不均,实际情况肯定比这更夸张得多)。志愿者可以做一些支援辅助,但是短期内很难完全上手,人力不足会直接面临公共服务崩塌,基层工作人员也会有自暴自弃的心理(因为反正也不可能顾得全),也就是大家近期网上看到的各类上海乱象的主要原因。
2、技能不足:
就像我前面所说,基层岗位的待遇与社会地位,是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的。要说一个人能不能服务好被隔离的1000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利用当下的信息技术,并且个人有极出色的能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大概率现在的基层工作人员不具备这种能力。
就我接触到居委工作人员,主要有两种:上了年纪(45-50)的大叔大妈,这类有责任心,但是仍然使用他们年轻时的思路在做工作,与当下的技术环境、社会认知等有较大落差。所以难以发挥单人最大作用,甚至有时会耽误效率;另一类是刚毕业的小年轻,往往来自于二本或大专,对社会都没认知全,更别提群众工作了,原本应该发挥年轻人的更大作用,但往往更多是辅助类工作,大压力之下更容易产生畏战心理。
短期解决方案在上面解决方案的第二点:
来人支援,无论是从外省市,还是从上海市党员干部中挖掘人力。居委一个人服务1000多人的24小时居家隔离(局部的实际情况肯定更夸张),肯定是忙不过来,也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必须立即改善这个情况(光支援医疗力量还不够),必要时可以建议驻沪部队或武警协助(慎用,会被外媒利用,可以作为底线策略)
长期而言可以参考马督工在睡前消息里的观点,建立国家层面的特殊情况处置团队(可以作为应急管理部的下辖专业团队),哪里有疫情就派到哪里,可以下到基层,用专业力量支撑短期人力缺口。平时就做一些交流培训。
综上。
这波上海玩砸了,还连累不少省市,确实丢人,批评嘲讽都可以。但就像一开始所说,个人恳请大家注意火力方向,不要让一线防疫人员流血又流泪。
一家之言,想到哪写到哪,您看着玩儿就行。
可能还会有补充更新,如果想到新的观点。
特别说明:
对于基层居委工作人员的描述和分析,仅基于本人有限的认知水平,与实际肯定有出入。并且大基数之下,肯定也有干得出色的居委会,及实力能力出众的工作人员。我这里仅为了分析问题,难免有点以偏概全,特此说明。
以上纯属个人隔离在家瞎琢磨,纯属胡掰,参考意义都说不上,仅供看着玩。
持悲观态度,真要搞只能寄希望于夏天病毒活性下降了。
1、很多封闭了十几天的小区从全阴到几个、十几个阳性 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人笑称自己做了快10次阴性在做下去要做到阳性才罢休
2、基层、民众、医务人员都已经疲态尽醒了。今天去做核酸,感觉采集核酸的人就是机械应付一下,棉签在口腔里可能都没被口水打湿就采样ok?这有效吗?
3、做核酸已经没用了,甚至越做可能阳性越多。其实我觉得奥密克戎发病期短就两三天,真的有合适措施一个星期能清零的,还不如每天无接触抗原测试一周,有问题核酸复查,这样既避免交叉感染 也能节省人力物力,核心是保证好这一周的食物供应,让大家无忧居家。。
4、不知道那个奇葩把街上的餐饮、超市等几乎全关了,让2500w人依靠几个买菜平台和1万多外卖小哥服务?! 平常服务几十万的买菜平台要服务几百万人?一个外卖小哥要服务一俩千人? 上海现在95%以上的买菜困难,挨饿的也不在少数。。。就这样的物资保证在封个十天民众搞不好就控制不住了。。这还是在中国,在欧美在就游行了,连基本的生存都不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