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经验是:把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一层层的抽丝剥茧,最终给出一个很简单的答案,这个行为绝对能让多巴胺爆表。
我最近几年的研究,其实就是找到了三个公式,准确的描述了三个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
第一个公式[1]:
它比较准确的给出了金属中不规则纳米孔洞吸收空位的能量。而在之前的几十年里,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球形近似来粗糙的估算这个能量。不过因为孔洞的形状并不规则,球形近似描述不了这些不规则的波动,误差自然是有点大,因此我们做了这么一个更准确的模型。
下图是新模型的预测效果,这幅图第一次画出来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身心舒畅。
第二个公式[2]:
上一个公式是孔洞吸收空位的能量,这个公式有点类似,给出了孔洞吸收氢的能量。
孔洞吸氢这个问题特别复杂,之前基本上没有可用的预测模型,要么暴力计算,要么经验拟合。因此这个模型做起来也特别费劲,走过很多弯路,足足花了四年才完全成形。但做出来之后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那种极其复杂的问题被你一层层抽丝剥茧,最终光溜溜站在你面前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第三个公式[3]:
这个公式给出了金属中氢团簇在任意应力状态下的能量。通过上述公式,可以预测氢团簇会对应力方向极其敏感,特别偏爱某个方向上的拉力,而对垂直方向上的拉力则不做响应甚至做出负响应。后续大量的模拟结果也完美的验证了这一预测。
以上三个问题在我初接触时,都让我感觉无从下手。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一步步的揭开其复杂的伪装,抓住其物理本质,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FBI warning: 上述成就感的反馈周期可能很长,在获得正反馈之前,往往需要在摸索中体验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挫败感,请做好心理准备。
前两天一个经历,算是一个代表吧。
发文章什么的当然也很爽,但比较少。主要还是探索的过程比较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