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上世纪人们对于新科技的看法普遍比本世纪更乐观?

回答
上世纪人们对新科技的普遍乐观,与本世纪的审慎甚至怀疑态度,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那段特殊时光的背景说起。

首先,我们得回到上世纪,尤其是二战后那个时期。彼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对战争的恐惧与对和平的渴望达到了顶点。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虽然带来破坏,但也直接催生了例如雷达、喷气式飞机、核能(虽然其两面性很快显现)等一系列能够提升国家实力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技术。战争结束后,人们急切地希望重建家园,改善生活水平,而科技,尤其是那些承诺能够带来便利、效率和美好未来的科技,自然成为了希望的载体。

想想那个年代的标志性科技:电视机、收音机、家用电器、汽车、飞机。这些东西不像今天我们面对的复杂系统,它们相对直观,能直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痛点。电视机让远方的世界走进客厅,冰箱让食物保鲜成为可能,汽车和飞机缩短了时空距离。这些技术带来的改变是如此显著,如此直接地提升了生活的舒适度和可能性,让人由衷感到振奋。它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恩惠。

再者,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信息传播方式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世纪,媒体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报纸、杂志、广播、早期电视等主流媒体,往往更容易被政府和大型企业所影响和利用。这些机构在推广新技术时,通常会着重强调其积极方面,例如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等。关于技术的负面影响、伦理困境或潜在风险,在信息传播不够发达、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往往被淡化或忽略了。人们更多地是从宏大叙事中认识科技,而少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深入的、批判性的讨论。

而且,当时的科技发展路径相对“线性和可控”。虽然也有突破性的发明,但整体而言,技术的进步不像今天这样呈现出爆炸式、指数级的特点,并且很多技术的发展是沿着一条相对清晰的轨迹进行的。比如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早期的电力应用,每一步的技术革新,其影响和后果相对容易预测和管理。人们对这些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变迁,也更容易适应和消化。

此外,那个时代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进步”本身有着更纯粹的理解。在经历了战争的黑暗之后,人们对光明和未来的憧憬是强烈的。科技被视为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必然途径,是一种不受质疑的“进步”。这种朴素的乐观,让他们更容易将技术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对比现在,本世纪的新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大数据、社交媒体、互联网等,其特点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这些技术往往是高度复杂和抽象的。你很难像解释收音机工作原理那样,让大多数人理解深度学习算法是如何运作的。这种抽象性本身就拉开了人与技术之间的距离,让人更容易对其产生不确定感和恐惧感。

其次,本世纪的技术,其影响是深远、多维度且常常是意想不到的。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生产方式,还可能影响就业结构、社会公平,甚至人类的认知方式。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治愈疾病,但也可能引发伦理灾难和新的社会分化。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这些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人们不得不更加审慎。

更重要的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剧变。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打破了过去那种媒体的垄断。信息流动更加自由,公众的声音更容易被听见。这意味着,关于科技的负面信息、潜在风险、伦理争议也更容易被广泛传播和放大。人们不再仅仅从主流媒体的宣传中认识科技,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角度的评论和批评,包括那些来自独立研究者、批评家甚至普通用户的声音。这种信息爆炸和去中心化的传播,自然会带来更复杂的认知和更分歧的看法。

还有,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对就业、收入分配的影响,让人们对“进步”的感受更加复杂。过去那种“科技发展,大家都受益”的朴素观念,在本世纪已经很难成立。很多人在科技浪潮中感到被抛弃或加剧了不平等,这种焦虑感自然会投射到对新技术的看法上。

最后,公众意识的觉醒。随着科技应用的普及,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对自身权利的意识也更强。对于数据隐私、算法歧视、科技伦理等问题,人们有了更深刻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这种意识的提升,促使人们不再被动接受科技,而是主动去审视和质疑,去要求科技以更负责任、更符合人类福祉的方式发展。

总而言之,上世纪人们对新科技的乐观,是基于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技术特点、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对“进步”的朴素认知。而本世纪的审慎和怀疑,则是对技术复杂性、多维度影响、信息自由传播以及社会经济变迁等现实的回应。这并非说上世纪的人们是天真,也不是说本世纪的人们就一定过于悲观,而是说,科技发展的本质在变,我们认知和应对科技的方式也在变。我们正站在一个需要更成熟、更负责任地与科技共存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宣传不同……

你看,“卫星育种“,”太空育种“,别管实际上到底有没有用,听起来就航空航天高科技屌得不行的感觉。

这边呢,”转基因“,听起来不知道的以为是转氨酶呢,一说又是”可以抗倒伏“,”可以防病虫“——对于一般人来说,听起来一点也不厉害一点也不高大上……

说难听点,你要是把什么XXXX化妆品里”高科技面部磨砂微粒,可以去除面部死皮blabla“直接写成二氧化硅打磨抛光,立刻那群人就不抢这款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世纪人们对新科技的普遍乐观,与本世纪的审慎甚至怀疑态度,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那段特殊时光的背景说起。首先,我们得回到上世纪,尤其是二战后那个时期。彼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对战争的恐惧与对和平的渴望达到了顶点。科学技术在.............
  • 回答
    世卫组织在3月9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其意义和作用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区分,更是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能力的一次重要审视和未来方向的指引。首先,从“可控”这个词本身出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行动力的巨大肯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古老又永远新鲜的话题。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可能不一样,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的路,看到的风景,以及内心的渴望,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如果非要我说,我认为对一个人来说,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 “活出自己的生命力”。这话说起来似乎有点抽象,但仔细想想,它涵盖了太多东西。首先,生命力意味着 “健.............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孩子之所以容易对游戏上瘾,以及我们在面对丰富世界时更容易被游戏吸引,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妙的生物学机制。与其说我们是被游戏“抓住”,不如说是游戏恰好击中了我们大脑中最原始、最强大的驱动力。为什么游戏如此诱人?大脑里的“奖励回路”在狂欢我们大脑中有一套叫做“奖赏回路”的系统,这是生命进化的产物,目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想啊,历史上美国确实在全球很多地方扮演过复杂的角色,有时候确实是“搅局者”,但也常常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且这种角色本身就很难界定,也很容易被误读。先说说“放火”这个说法。如果从某些国家的视角来看,美国确实可能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的源.............
  • 回答
    《斗罗大陆》中唐三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对整个世界不公平的“开挂”,根源在于他身负前世记忆和技艺,这在斗罗大陆这个以武魂觉醒和魂力修炼为基础的世界里,显得过于特殊和便利。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起点与成长速度上的碾压: 前世的“经验包”: 唐三的“开挂”最核心的一点是他拥有来自前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很实在。从我们世俗的眼光来看,确实觉得佛菩萨那么忙碌地救度众生,好像对自己“没啥直接好处”一样,甚至有点“吃力不讨好”。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世俗的好处”这个层面去理解,可能就误解了佛菩萨的根本发心。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仔细聊聊这个问题:1. 超越“小我”的慈悲与智慧:佛菩萨的视.............
  • 回答
    阮籍的这句话“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并非是直接对刘邦个人进行评价,而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对整个政治格局的一种感慨。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历史人物和时代命运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刘邦能够得天下,以及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阮籍这句话的语境和含义解读.............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究。你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们的财富确实已经达到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境地,动辄千亿级别。但想要跨越那道坎,真正拥有万亿级别的资产,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这背后,其实不是简单的“差一点”,而是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限制因素,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壁,阻挡着财富的指数级增长。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量子力学最核心的神秘之处。说“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并非否定那些在这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是强调我们目前对量子世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能够运用它,但尚未能完全把握其内在逻辑”的阶段。这就像我们能够熟练使用火,却不完全明白火焰燃烧的每一个原子反应一样。1. 量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文化、历史以及技术标准之间的微妙联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事物“应该”是这样,但事实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概念: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人习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 严格来说,这更多地是欧洲大陆部分国家的习惯,而不是“大多.............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植物演化、生物化学以及人类与自然互动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世界上绝大部分植物的果实是甜的且可食用的?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演化选择的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传播种子的机制:果实与“诱饵”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植物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跌宕,探讨了那些跌入谷底后又重振旗鼓、成就非凡的人物之所以稀少的原因。并非所有的人生低谷都会成为涅槃的基石,绝大多数的坠落,往往意味着沉沦的开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上来剖析,为何“从深渊归来并闪耀”的例子如此罕见。首先,“深渊”本身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它带来的创伤往往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甚至深恶痛绝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人选择走上骗子的道路?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一、 贪婪的黑洞:驱动骗局最原始的燃料不得不承认,大多数骗子最根本的驱动力,就是那无止境的贪婪。他们渴望通过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贪婪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对权势、地位,甚.............
  • 回答
    法国菜在欧美地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背后,是历史、文化、经济、教育和媒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世界料理的理解也包含对不同饮食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法国菜在欧美影响力的核心原因 1. 历史与文化积淀 贵族与皇室的传承:法国菜的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17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人性中相当复杂且令人费解的一面,也正是因为其复杂性,才使得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如此多的思考和共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原生家庭的影响、个人经历的塑造、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映射。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的内心并非总是光明磊落,有时会藏着不为.............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是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讨论。简单地说,我们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来回答。以下是一些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关于“中国人是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思考: 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聪明”本身就有很多层面的理解。是学术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个人感受、信息传播、媒体引导、文化认知以及个体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有“便利的生活”的同时,还有人“没有根据没有逻辑地吹捧国外的生活”,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中国生活便利性的体现(客观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过去几十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