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量子力学最核心的神秘之处。说“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并非否定那些在这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是强调我们目前对量子世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能够运用它,但尚未能完全把握其内在逻辑”的阶段。这就像我们能够熟练使用火,却不完全明白火焰燃烧的每一个原子反应一样。

1. 量子力学的“怪异”之处,与我们日常经验的巨大鸿沟

我们生存在一个宏观、经典的世界里,这里的物体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遵循着因果律。扔一块石头,你知道它会沿着抛物线落下;推一下桌子,你知道它会向前移动。然而,量子世界,也就是构成我们物质世界最基本粒子的世界,行为方式却截然不同,充满了违背直觉的现象:

叠加态 (Superposition): 一个量子粒子,比如电子,在被观测之前,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的状态。想象一下,一个硬币在空中旋转时,它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处于一种“正面+反面”的叠加状态。只有当你接住它并观察时,它才会“坍缩”到其中一种确定的状态。这与我们熟悉的“要么是A,要么是B”的二元逻辑完全不同。
量子纠缠 (Quantum Entanglement):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纠缠后,它们的状态会紧密关联,无论它们相距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们可能远在宇宙的两端。爱因斯坦曾将这种现象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因为它似乎违反了信息传播不能超光速的原则。这种关联性,我们无法用经典的因果链来解释。
波粒二象性 (WaveParticle Duality): 量子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有确定的位置),又可以表现出波的特性(会衍射、干涉)。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是由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决定的。这就像你想看清一粒沙子的细节,但一旦你试图抓住它,它的形状就会模糊一样。
概率性 (Probabilistic Nature): 量子力学不是一个确定性的理论,它只能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无法预测一个放射性原子何时会衰变,只能说在某个时间段内,它有某个概率会发生衰变。这与经典物理学那种“输入初值,就能精确预测未来”的模式是根本性的区别。

2. 对“理解”的不同层次与“解释”的困境

当我说“没有人真正地理解”时,我指的是我们对这些现象的内在机制和哲学含义的理解,而非仅仅是“会用数学工具去计算和预测”。

数学框架的成功: 量子力学有一个极其成功的数学框架。物理学家们使用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等数学工具,能够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粒子的行为,并预测实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理解”了如何使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和预测物理现象,并且这些预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到了实验的验证。现代科技,如激光、半导体、核磁共振成像等,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量子力学。
“是什么”的问题: 然而,当我们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叠加态到底意味着什么?”、“纠缠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时,我们就遇到了障碍。我们有描述“它如何运作”的方程,但我们缺乏一个能用我们熟悉的语言和逻辑来解释“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直观模型。

这就引出了量子力学的“诠释问题 (Interpretation Problem)”。

3. 多种诠释,但没有统一的定论

为了弥合理论与直觉之间的鸿沟,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对量子力学的诠释,但没有一种能获得普遍认同,并且每种诠释都有其自身的哲学上的困难和需要付出的代价:

哥本哈根诠释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这是最经典也是最普遍接受的诠释,由玻尔和海森堡等人提出。它认为,波函数描述的是一个粒子所有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直到进行测量时,波函数才会“坍缩”到某个确定的状态。然而,它并未明确定义“测量”是什么,以及是什么触发了坍缩。并且,它似乎也无法解释那些看似违反定域性的量子纠缠现象。
多世界诠释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由休·埃弗雷特提出。它认为,每一次量子测量都会导致宇宙分裂成许多个平行宇宙,在每个宇宙中,粒子都处于一个确定的状态。这意味着存在无数个和你一样的你,在不同的宇宙里做着不同的选择,经历了不同的事件。这个诠释避免了波函数坍缩的问题,但它引入了“无数个宇宙”的概念,这在科学上是难以验证的,并且在哲学上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隐变量理论 (Hidden Variable Theories): 一些理论试图引入一些我们尚未发现的、在经典意义上可以确定的变量,来解释量子力学的概率性。爱因斯坦就曾支持过这种观点,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然而,贝尔不等式(Bell's Theorem)的证明以及随后的实验(如阿斯佩实验)表明,任何“定域的”隐变量理论都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虽然存在“非定域”的隐变量理论,但这又回到了我们难以直观理解的范畴。
其他诠释: 还有例如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导波理论)、退相干理论等,每一种都有其侧重点和面临的挑战。

4. 科学的边界与认知的极限

所以,“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这句话,更多的是在强调:

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与我们根植于宏观世界的直觉和经验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我们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都是在经典世界形成的,很难完全适用于描述量子世界的奇异景象。
量子力学的“正确性”更多体现在其数学预测能力上,而非我们对“为什么会如此”的直观把握。 我们掌握了“如何用”,但对“它到底是什么”的理解仍然模糊。
目前存在的各种诠释,都只是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量子世界的现象,但它们都尚未能完全消除其中的神秘感和哲学上的争议。 科学仍在不断探索,也许未来会有更统一、更直观的理解方式出现。

我们所说的“理解”,在科学语境下,往往包含着能够建立直观模型、能用清晰的因果关系去解释,并且这些解释能够被普遍接受。而量子力学,恰恰是在这些方面,挑战了我们现有的认知框架。它就像一个深邃的迷宫,我们找到了走出迷宫的路径(数学公式),但对于迷宫的本质构造和设计者的意图,我们依旧知之甚少。

因此,与其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不如说我们对量子力学“真正核心的本质”还没有达到一种完备、直观、且毫无争议的理解。科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不断地挑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极限,迫使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个简单例子,没有人能想象出四维空间、五维空间甚至无限维空间长什么样,但是我们在数学上却可以很轻松地定义高维空间的基(basis)及其各种坐标变换(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最简单的例子当然是线性代数里,你写出一组N维的线性无关的基,再整个N×N的非奇异矩阵,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这个高维空间的坐标变换了,自然也可以去研究这个空间的一些性质,但是如果我要你想象出来这个空间长什么样,我相信你一定做不到,毕竟我们就是三维的生物没法想象高维空间的样子,但这不妨碍我们去研究它的性质

这种处理方法在数学里很常见,比如拓扑里对高维流形的研究,比如黎曼几何被应用到广义相对论以后我们对四维时空的研究,四维时空是我们生活的时空,是三维的空间+一维的时间,数学上我们可以用度规用光速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但是要让我们想象时间作为一个“维度”,似乎有点天方夜谭吧?在物理中,物理学家们对拓扑绝缘体的研究早已经拓展到了高维的拓扑绝缘体,好像八维的拓扑绝缘体的理论都已经构建好了,但是,在我们真正进入更高维度之前,谁能想象八维的拓扑绝缘体是什么样呢?它们难道也和二维的拓扑绝缘体一样,中间绝缘边界上导通吗?那么,怎么想象出八维体系的边界呢(不过定义八维体系的边界自然是简单的)。

绕了那么半天,说回量子力学,其实道理和我上面说的话是相通的,我们是“经典的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宏观的经典规律(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主导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想象出微观世界是什么样的,因为“量子世界”和我们用的不是同一套规律,要想去描述量子世界,我们需要用量子力学这样的一种“语言”,把它的一些现象翻译成经典的,我们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所以量子力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反直觉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布袋子,里边有很多小球,我们申一只手进去摸一摸,甚至可以把它们拿出来看一看,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里边有很多小球,还可以知道它们的颜色和大小等等,这就是经典的情形;如果是在量子世界,我们不能打开这个布袋子,我们甚至不能看到和碰到这个布袋子(这是由量子世界的根本规律决定的,和我们的观测能力无关),我们只能用一个小球去撞它,然后观察小球出射的情况,根据出射的小球的速度、“电荷”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等等,来判断这个袋子里有多少小球,小球们有什么性质,这是量子力学中散射过程的一个比较简易而形象的描述,而这就是量子世界的情形。这确实非常反直觉,也很难让人接受,我们都没看到里边有小球,都不知道它长什么样有多大,我们就能算出袋子里有这些小球?事实上,这样的计算还是非常准确的,量子力学理论在多年来不断被实验所证实,它确确实实让我们这些宏观的经典的人,有了一把在量子世界披荆斩棘的利器。

总结一下,这个题目里的“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要看怎么定义“理解”,如果是“理解”量子力学这门理论,并熟练地运用它来描述微观世界的各种规律和现象,那这个世界上理解量子力学的人多了去了,我们这些做物理的,如果不对量子理论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根本没法从事相关的科研;但如果说把“理解”定义为能够直观地认知到量子世界的样子,那确实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做到,我们都是经典的人,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知觉能够触及的地方就那么多,对于微小的量子世界,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是把它用量子力学“翻译”成我们能够想象的样子再对其进行研究,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确实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

用大数学家冯·诺伊曼的一句名言来作为结语吧——“在数学中你并没有理解什么东西,你只是习惯了它们而已。”这句话对量子力学同样适用,我们并没有理解量子力学,只是习惯了它们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