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因的优胜劣汰特征为什么没有把世界上所有丑的人完全淘汰掉?

回答
关于你提出的“基因的优胜劣汰为什么没有把世界上所有丑的人完全淘汰掉”这个问题,这涉及到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但也常被误解的概念——“优胜劣汰”以及“美”的定义。咱们一点一点来聊透了。

首先,得明白“优胜劣汰”这四个字,在生物学语境下,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优胜劣汰”其实是“自然选择”的一种通俗说法。自然选择的核心是适应性,而不是我们人类主观定义的“好看”或“丑陋”。一个生物体的基因是否“优”或“劣”,最终取决于这些基因能否让它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所以,为什么长得“丑”的人没有被淘汰,核心原因有几个:

1. “丑”的定义是主观的,而且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都在变。

我们今天觉得一个人“丑”,可能是因为TA的面部比例、五官的协调度,或者是一些我们认为不符合当下审美潮流的特征。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真的是个非常人类中心、非常后天习得的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在某些文化中,丰满的体型可能被视为美的象征,而在另一些地方,纤瘦的身材才是流行。

更关键的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很多我们今天认为的“不美”的特征,在过去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就不被关注。自然选择它不认识“美丑”,它只认识“活下去”和“传下去”的可能性。

2. 适应性比表型更重要:基因的“优劣”在于生存和繁衍能力。

一个基因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能否帮助一个生物体更好地:
躲避捕食者: 比如变色龙的颜色。
获取食物: 比如食蚁兽的舌头和爪子。
抵御疾病: 比如对某种病毒的免疫力。
吸引配偶(这里的吸引不完全等于我们说的“好看”): 比如孔雀的尾巴,它增加了被捕食的风险,但极大地提高了繁殖成功率。

如果一个基因,即使它在我们看来导致了某种“丑陋”的外观,但这个外观恰好能帮助这个个体更好地融入环境、躲避危险、或者在繁殖季发出更强的信号,那么这个基因反而可能是“优”的。

举个例子,有些疾病会改变人的面部特征,甚至是我们认为的“丑陋”。但如果这个疾病本身带来了一种罕见的免疫力,让患者能在瘟疫横行的时候活下来,那么这个带有“致丑基因”的个体反而可能比那些长得“标准”但抵抗力差的人更容易繁衍后代。长此以往,这些基因就不会被淘汰。

3. 繁殖成功率是自然选择的硬道理,而“长得丑”不一定等于繁殖成功率低。

我们常常把外貌和繁殖联系起来,认为好看的人更容易找到配偶,繁殖更多的后代。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好的外貌可能暗示着好的基因健康。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其他优势: 一个“丑”的人可能拥有更强的智慧、更出色的社交能力、更坚韧的性格、更丰富的资源,这些都可能成为他/她吸引配偶并成功繁殖的优势。
基因本身的传递: 即使一个人长得不符合大众审美,只要他/她能有后代,他的基因(包括那些可能导致“丑”的基因)就有可能被传递下去。而且,基因的传递是随机的,并非所有特征都会被父母的表型直接决定。
基因的复合性: 人类的基因非常复杂,一个特征(比如“丑”)通常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同一个基因在不同组合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状,或者带来其他我们看不见的益处。

4. 遗传漂变与基因库的稳定性。

即使某些基因带来的性状对生存或繁殖略有不利,如果没有足够大的选择压力,它们也可能通过“遗传漂变”保留在基因库中。遗传漂变是指在基因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由于随机因素导致某些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小种群中,这种随机性影响更大。

人类的基因库非常庞大且多样,很多看起来“不那么有利”的基因也只是略微降低了适应性,而没有达到足以被快速淘汰的程度。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它让物种在面对未知的环境变化时更有韧性。

5. “丑”可能伴随其他有利特征。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基因的“优劣”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基因可能导致某种我们认为是“丑陋”的外观,但同时可能带来更强的肌肉力量、更好的耐寒能力,或者对某种病毒的抵抗力。这些有利的特征可能完全抵消了外观上的“劣势”,甚至使得整体的适应性更强。

例如,某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影响面部结构,导致所谓的“丑陋”。但如果这种疾病同时赋予了患者对某种曾经肆虐的疾病的免疫力,那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拥有这种基因的个体反而可能成为生存下来的“优者”。

总而言之,自然选择关注的是“生存和繁衍”,而不是我们人类主观的“美丑标准”。 任何特征,只要它不显著阻碍个体生存和繁衍,或者甚至能在某些方面提供优势,那么它就有可能在人群中保留下来,甚至传递下去。人类的外貌多样性,恰恰是无数基因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不同压力下,经过无数次“选择”和“碰巧”留下的结果。我们认为的“丑”,往往只是当下流行审美下的一个短暂的、相对的概念,而基因的“优劣”则是一个深刻关乎生命延续的更根本的命题。

所以,与其说“丑”没有被淘汰,不如说自然选择的筛子不是按照我们的“美丑观”来运作的。它更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把你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即使长得在我们看来不那么顺眼,这些基因也有机会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丑人可能很有钱。

user avatar

说句正经的玩笑话:

男人丑了可能难以找到交配对象,但是女人再丑也不愁没人搭配啊。

何况在野蛮时代,丑男人也可以凭借暴力获得交配权。

何况文明时代,丑男人也可以凭借财富和智慧获取交配权。

更何况,美丑是个比较相对的概念。

……

但是总体而言,人类还是会越来越美的,因为优胜劣汰始终在进行。

只是年份有点短,可能不明显。

……

user avatar

多看看老外写的研究心理和历史以及社会学的书吧。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老外吃饱了两百多年,人文社科这一块有大把的人在研究,他们的书比中国人文社科方面的厉害一些。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三联书店出的社科经典。

推荐先看入门的《丑的历史》和《美的历史》。

老外研究发现,“美”这个东西很玄学,基本就和时装潮流一样,没啥科学的成分。

例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看到伊丽莎白时代的“美人”得皱眉头。

因为伊丽莎白时代以黑牙和斑秃谢顶为美。

伊丽莎白女王,从画像来看她发际线严重濒危。

而伊丽莎白时代之所以流行烂牙和高发际线,是因为那时候糖是稀罕物,贵族天天吃糖不说,还把高浓度糖浆用在一切能加进去的东西了,其中就包括牙膏……于是,一口糖龋齿,就代表你是个体面人。而维多利亚时代糖已经不那么值钱了,没文化的暴发户才天天吃糖呢。

同样的,伊丽莎白秃顶是因为当年化妆品大量含铅,严重破坏毛囊,所以贵族头发都比较稀疏,于是,高发际线就显得更高贵了。


说完女人再说男人,现在的健身达人是这样的。

而19世纪的健身祖师爷尤金山道是这样的。

再看看十九世纪的健身房和绅士们。




十九世纪英国绅士


看到什么差别没?

虽然都是强调美就是要有发达的“性别特征”,现在强调的是男性要肌肉发达,但是过去,更强调男性的胡子,胡子越漂亮则证明男性特征越强大。而现在,谁还没事留大胡子呀,打理胡须已经从“美”的潮流里被推到二线了。反正现在我看朋友圈三天两头晒肌肉的海了去了,没见过几个三天两头晒自己胡须造型的。


总之就是,“美”和“丑”的标准随时都在变化,很难说“全淘汰”。

user avatar

因为美丑是相对标准

是的

丑的人是很多已经死了

问题是,丑人死了以后,美人里面又分出个美丑。

对吧

user avatar

请问马云比较丑,但是马云会娶不到老婆吗?

不会。因为马云有一定的才能,钱还多,总有一种女人会喜欢他这样的人。

基因的优胜劣汰淘汰是通过社会大系统的筛选,而这个大系统的筛选是系统内部的竞争,比如没钱,没权,犯法等等。

什么时候社会大系统按颜值筛选人才,那个时候丑的人才会被淘汰,不过这个标准被启用的希望很渺茫。

user avatar

因为人类的优胜劣汰主要靠权力与财产。

相貌在人类不如文明几千年来都是很次要的因素。

你长得又高又帅,但是没钱没权,那就是不如那写又矮又挫但是有权有财的人。

穷不过三代,穷人三代绝后,这和你长得好看与否,有什么关系?

PS:这点对于女性来说一样成立,因为女性归根结底也有一半的基因来自于父亲。父亲长得不好看,母亲再好看,孩子照样要被父亲影响。男孩女孩都是如此。这种动态的平衡就导致直到今天,丑的和帅的都共存于这个社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