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是否只是基因的傀儡?

回答
人类是基因的傀儡吗?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本质最核心的议题,也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先弄清楚“傀儡”二字在这里承载的含义。如果“傀儡”指的是我们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都完全由基因预设和控制,如同提线木偶般被动执行,那么答案可能就过于简单和片面了。

基因确实是我们生命蓝图的基石,它们携带了遗传信息,指导着身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的运作,甚至对我们的性格倾向、某些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从生物学角度看,基因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执行”指令,这些蛋白质则构成了我们的身体细胞,决定了我们的外貌特征、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等等。可以说,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可能性边界”。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基因携带了某种与音乐天赋相关的倾向,那么他在接触音乐时可能更容易产生兴趣,学习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再比如,某些基因可能影响我们处理压力的方式,导致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更容易焦虑或保持冷静。这些都是基因在我们生命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证据。

然而,将人类仅仅视为基因的“傀儡”,就忽略了更广阔、更动态的生命图景。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基因的表达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首先,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基因只是提供了“原料”和“设计图”,但具体如何“建造”以及“如何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例如,一个在贫困、缺乏营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拥有良好的基因潜力,也可能无法充分展现出来。反之,一个充满支持和教育的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个体的潜能。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文化背景,所有这些外部因素都在不断地塑造我们,影响着基因的表达方式,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对生活的回应。这被称为“表观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基因的“开启”或“关闭”,而不改变基因本身的序列。

其次,意识和选择是无法忽视的力量。作为具有高度发达大脑的生物,人类拥有意识、理性思考和做出选择的能力。我们可以学习、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甚至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某种特质或克服某种基因带来的倾向。比如,即使基因让一个人更容易感到焦虑,但通过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冥想,或者改变生活习惯,这个人仍然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焦虑情绪。这种主动的干预和改变,正是“傀儡”一词所无法涵盖的。我们的自由意志,虽然受到生物学基础的制约,但并非完全消失。

再者,生活经历和个人选择也在不断地重塑我们。我们经历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每一次相遇或别离,都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影响我们的决策,甚至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经历,并非由基因完全预设,而是我们在与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这些个人化的学习和成长,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因为不同的经历而产生差异。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所处的文化、社会规范、价值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这些社会性的“指令”,虽然不是来自基因,但同样深刻地塑造着我们。

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基因的傀儡,不如说我们是基因与环境、经历、意识、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基因是重要的驱动力,它们设定了基础,提供了潜力,但它们并非唯一的操纵者。我们拥有学习、适应、创造和选择的能力,这些能力让我们能够在基因的“脚本”之外,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

我们是基因的“蓝图”,但我们也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基因给予我们可能性,而我们的选择和经历则决定了这些可能性如何被实现,以及最终我们成为了怎样的人。这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动态的共舞,而不是单向的控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说法其实就是下面这些话的翻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首先是动物,之后才是人。

艺术家也需要吃饭。

user avatar

与其说人类是基因的傀儡,不如说万物是宇宙的傀儡。

无论是宇宙大爆炸也好,还是其它任何假说也罢,在宇宙真正起源的那一刹那开始,万物便以终极物理定律(这里是指包括人类发现或者未发现的本宇宙物理规律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作为演化规则,不停地变化,不以任何鬼东西的意志作为转移。

在宇宙秩序下,演化出光子、电子、质子、氢原子、恒星,以及现今存在的所有元素,再到各类行星,再演化出宜居行星。

而生命演化,只是宇宙演化的组成之一而已。只不过在宇宙大环境下,演化成了一个个的耗散系统(生命体)。

这些耗散系统,互相兼并影响,出现了内部代码:遗传密码。

这些耗散系统功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在争夺负熵的过程中各有优劣。于是更有优势的耗散系统生存了下来。

随着代码的不断升级,出现了基因、染色体。

这些耗散系统迭代升级,型号越来越多。生存下来的耗散系统,本无高低等之分。但复杂耗散系统,往往更具有生存优势,或者掠夺负熵的能力够强。

随着某一耗散系统,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开始思考"我"的存在。他们一边把"我"区别于其他万物,甚至引以为豪,但同时,又难以接受"我"与其他万物的共通性。

作为万物演化史上,最小原子单位下,最复杂而"智慧"的耗散系统,人类有骄傲的资本。

"我"出现之前,这些耗散系统与其他万物的交流,以内设(本能)反应为主。而"我"出现之后,有了主观意志的选择。

然而"我"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无论虎鲸、大象,除人之外的高级灵长类,都有自我意识。

只不过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尤其是现代文明社会之后,自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内部体系。而这个内部体系,实际属于宇宙混沌秩序本身。

如果说原始社会,个人意志对人生的影响是1分,那么现代社会则有7分。

"我"的未来,其丰富的选择性,除了和智慧有关,更和人类生活体系的复杂性有关。

例如,一个交际深广的人,与一个没有什么交际的人相比。前者人生的可变动性,通常是远远高于后者。

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诸多证明,也表明,人格的形成往往由先天和后天组成。后天行为虽然脱离了基因,但却无法超越基因。

然而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说,神经又是能超越基因的。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意志也有可能超越基因。

基因的本质是一种代码,一种规则,这种规则又只是宇宙秩序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的意识,终究不能超越终极秩序。

宇宙最高形态的秩序,造就了万物,造就了生命,造就了我。

而我现在就坐在手机屏幕前打下这个回答。

哪怕我的思想再个人,再独立,再唯一无二,哪怕我打下的每一个文字、标点、以及我传达的思想,都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决定"了。

这是宿命论吗?

当然不是。

宿命论的思想,未来必然有某种结局,而真实的唯物宇宙是混沌的。

当一位宿命论者,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于是,他什么都不做。那么他必然会出现一个,与期望截然不同的人生(不一定是失败)。失败的人往往认为这应证了宿命论。但实际是,仅仅只是,主观放弃个人意志所带来的人生改变。

无论消极或者积极,悲观或者乐观,将决定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虽然从已知的角度来看,发生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宇宙规则)。但未知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充满变数的。在一定系统下(或规则尺度)下,是"人定胜天"的。

对于宿命论来说,往往认为命运不可抗拒的,不以人的意志作为转移。

然而,真实宇宙,人的意志和混沌是一体的。无论你这个生命体(包括基因),还是你的意志都参与了宇宙变化的本身。

不仅仅是你的意志,你的任何一刻的行为、活动、甚至是语言,或者某个动作,都可能让你的人生截然不同(物质变化的本质,是蝴蝶效应的根本)。

在整个体系下,混沌秩序又是难以超越的。

例如,对于人工智能的机器来说,哪怕它再产生独立意志,他依旧只能在硅电子体系下活动。如果他们能改变自己的代码,犹如人类主动改变自己的基因。即便他们超越硅基,无论他们变成碳基,还是其他的,甚至是量子体系的,或者所谓的"灵魂",依旧只是在宇宙秩序之下。

牛顿想要证明上帝的存在,现代科学也依旧无法否定"上帝"的存在。上帝或者其他终极神,终究只是这种客观秩序的想象而已。

然而,人类就真的一定无法超越我们的本宇宙秩序吗?

在完全弄懂宇宙的真正本质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例如宇宙边界问题,是否真的完全独立体系等等,都能决定内部物质(不一定需要是生命)是否有超越这个体系的可能。

总的来说,自从人类的"我"诞生之后,就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规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而人类逐渐掌握的生命秩序(包括基因规则),仅仅只是万物规则其中之一。

如果说,完全认知宇宙,才是人类真正的对自我的认知。那么,即便人类达到对基因的全面认知和编辑,也仅仅只是人类认知"我"的第一步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是基因的傀儡吗?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本质最核心的议题,也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先弄清楚“傀儡”二字在这里承载的含义。如果“傀儡”指的是我们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都完全由基因预设和控制,如同提线木偶般被动执行,那么答案可能就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基因确实是我们生命蓝图的基石,它们.............
  • 回答
    马云的这番话,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和创新的核心话题,也确实引人深思。我个人是相当赞同他提出的观点,尤其是“数学是一切的基础”和“基础学科只有变成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两点。首先,谈到“数学是一切的基础”。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纵观我们周围的世界,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最前沿的科技发展,数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聊的。我们现在常说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变了,更独立,更看重自我,不再是父母那辈人“有房有车就万事大吉”的模式。但说这是“矫枉过正”,我觉得可能有点武断,更像是一种自然演变,是社会发展、信息爆炸,以及几代人价值观碰撞后的一个结果。想想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产物。在物.............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人在婚姻观念上的一个核心误区。简单来说,彩礼并非男性获得冠姓权的基础,这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关联。 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法律以及现代婚姻的演变等多个维度来解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将两者联系起来,以及这种联系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回答
    话说杨过,这名字一听便知他一生情缘,多少纠葛,多少恩怨,都离不开一个“过”字。然而,他心中那份执念,那句“在这个世上,唯有姑姑一人真心对过儿好”,绝非一朝一夕,也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一段漫长而深刻的成长经历,一点一滴地浇筑而成的情感坚冰。咱们得从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说起。杨过的生父是谁,连他自己都记.............
  • 回答
    暗物质确实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但它神秘的原因可不止是“光频率不对”这么简单。如果把我们能看见的世界比作一幅精美的油画,那么暗物质就像是隐藏在这幅画背后,却赋予它整体结构和深度的巨大骨架。它并非因为光发出的频率我们看不见,而是它本身几乎不与光发生任何相互作用。想象一下,我们眼睛能看到的东西,都是.............
  • 回答
    关于猫娘耳朵是否只是装饰,以及人类耳朵的位置是否真的有耳朵,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猫娘这个概念的核心设定和想象空间。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聊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猫娘”本身是一个虚构的形象,存在于动漫、漫画、小说以及各种二次创作中。因此,它的设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创作.............
  • 回答
    关于生物界中是否存在类似“强奸”的行为,以及这与人类相比有多普遍,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我们需要在科学观察和伦理认知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如何定义动物的“强奸”。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违背个体意愿、使用武力或强制手段进行交配的行为,那么在动物界,确实存在着大量观察到的案例。许多物种.............
  • 回答
    如果宇宙中只剩下太阳这一颗恒星,地球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可以说,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生存方式将荡然无存。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对宇宙规律和生命运作机制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影响便是光和热的消失。 永恒的黑夜与严寒: 太阳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
  • 回答
    关于后羿和羿,以及“羿”这个称呼是不是一种职业,还有“夷”和“羿”之间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我们一点点来梳理。首先,后羿和羿是同一个人吗?答案是:是的,后羿和羿通常指的是同一个人。“后羿”这个称呼中的“后”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指君主、首领,也可以作为一种尊称,表示地位较高或受人尊.............
  • 回答
    “只有人学会了用火,上帝是否有意庇护人类?”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性,以及我们与宇宙、与那位我们称之为“上帝”的存在之间的关系。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人类历史的漫长画卷中,学会用火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是一个无法被忽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生命、道德、传统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将喝牛奶与吃狗肉进行道德上的比较,确实能引发很多思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核心问题:人类道德与动物福利的冲突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往往需要利用其他动物,而这种利用方式是否.............
  • 回答
    清军入关,对于当时明朝的普通民众而言,对“满人”这个概念的认知,恐怕远不如后世史书描绘的那般清晰和统一。与其说他们知道满人总人口二十几万,不如说他们是通过一系列零散、直观的印象来理解这个来自关外的新兴力量。首先,要理解那个时代的传播方式。信息并非如今日这般爆炸式、实时化。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尤其是在远.............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稳定”成为吸引人才涌入体制的主要驱动力时,我们有必要审视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对国家体制本身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尝试将其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稳定本身是公民的合理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稳定运行的体制能够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一个可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与自然界其他生灵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简单来说,其他动物确实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刷牙”,但它们到了老年,牙齿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和原因与我们有所不同。为什么人类需要刷牙?我们人类之所以需要刷牙,根源在于我们特殊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口腔生理结构。1. 高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说海洛因那感觉是“最最最1000顶级的快乐”,这话够绝了。要是人生真的就为了这么一个极致的快乐点,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押上去,你说值不值?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从纯粹的“快乐峰值”角度说,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值”。你想啊,如果真有那么一种体验,能把你大脑里所有关于快乐的信号全.............
  • 回答
    自助餐厅里那些“浪费XX克,罚款XX元”的牌子,确实挺常见的,但就像你观察到的那样,大家通常也只是瞄一眼,很少真的有人因此掏钱。这背后啊,其实涉及到一些法律和常识的问题,绝不是简单一句“吓唬人”就能概括的。餐厅是否有权罚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在我国,罚款的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并非任何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品德之间的敏感地带,也反映了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与挣扎。我理解你想探讨的是,在某些社会环境中,低段位的人是否真的需要“放下”一些我们通常推崇的道德品质,转而学习“心机手腕”,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低段位”这个词,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评价色彩.............
  • 回答
    区分一个人是有人格障碍还是仅仅品性存在问题,这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不能简单地用几条来概括。就像分辨一幅画是大师之作还是普通临摹,不仅仅在于表面的颜色和线条,更在于其深层的结构、情感的表达以及创作背后长久积累的技艺和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白“人格障碍”和“品性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不同。品性问题.............
  • 回答
    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热情,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用“只有中国人有如此热情”来形容,未免过于绝对了。坦白说,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想当年,我刚开始接触外语学习的时候,也觉得好像中国人特别拼。但后来接触了更多不同国家的人,才发现这股“拼劲”其实是遍布全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