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后羿和羿是同一个人吗?“羿”是否只是一种职业?'夷'和'羿'有何关系?

回答
关于后羿和羿,以及“羿”这个称呼是不是一种职业,还有“夷”和“羿”之间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我们一点点来梳理。

首先,后羿和羿是同一个人吗?

答案是:是的,后羿和羿通常指的是同一个人。

“后羿”这个称呼中的“后”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指君主、首领,也可以作为一种尊称,表示地位较高或受人尊敬的人。所以,“后羿”可以理解为“首领羿”或者“尊贵的羿”。这就像我们今天称呼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可能会加上“先生”、“博士”等头衔一样,并非他本来的名字,而是对其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概括。

这个人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后羿”,主要是因为他在传说中展现出的超凡的射箭技艺和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功绩。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他“射日”的故事:传说天上曾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烤焦了大地,民不聊生。后羿运用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而拯救了苍生。这个故事极大地神化了羿的形象,也让他“后羿”的称谓更加深入人心。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羿”是他的本名或主要称谓,而“后羿”是对他功绩卓著、地位尊崇的一种称呼。 就像许多历史人物都有多个名字或称号一样,后羿和羿是指的都是那位传说中的神射手。

其次,“羿”是否只是一种职业?

不是,“羿”本身并不是一种职业。

“羿”是古代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那个氏族中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被冠以了氏族的名字。在古代社会,氏族往往以其图腾、创始人、或者标志性的技艺来命名。而“羿”这个名字,很可能就与他们擅长的技艺有关,尤其是射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想象一个部落,他们世代以狩猎为生,尤其擅长使用弓箭。那么,他们的部落名称可能就与“弓”或“箭”相关。而当部落中出现一位技艺超群的射手时,大家就会用这个与部落相关的词语来称呼他,甚至将他视为部落的象征。因此,“羿”更像是这个人所属的群体(氏族)的标志,而他本人因为是这个氏族中最杰出的“射手”(这个词可以泛指善于射箭的人),所以“羿”也自然而然地与射箭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与其说“羿”是一种职业,不如说“羿”代表了一个擅长射箭的族群,而这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后羿”正是这个族群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事迹也进一步巩固了这个氏族与“射”的联系。 他的技艺是神级的,但“射”本身并非仅限于他一个人的职业。只是他将这项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射”的化身。

最后,“夷”和“羿”有何关系?

“夷”和“羿”的关系,需要从历史文献和语言学上去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夷”:
“夷”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称谓。广义上来说,“夷”可以泛指中国东部和南部的一些民族或族群,这些民族在早期与中原的华夏族群在文化、习俗上有较大差异。在很多文献中,“夷”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被视为“非我族类”。
然而,历史是动态的,随着不同族群的交流、融合,“夷”的含义也在演变。一些被早期文献称为“夷”的族群,后来也融入了华夏文明,甚至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神话传说中,“夷”也常出现,例如传说中杀死后羿的“逢蒙”,有时就被描述为“夷人”。

“羿”:
如前所述,“羿”更倾向于指代一个特定的人物(后羿)或一个以射箭为主要标志的氏族。

那么,它们的关系在哪里呢?

1. 氏族与族群的联系:
有学者认为,“羿”这个氏族可能属于广义上的“东夷”群体中的一支。也就是说,“羿”这个氏族,可能就是早期生活在东方,并以擅长射箭著称的“夷”人中的一支。
古代的氏族往往依附于更大的族群或部落联盟。“羿”氏族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名称可能源自他们突出的某项特征,比如精湛的射箭技艺。而“夷”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地理和文化概念。

2. 语言学上的联系(可能):
从古汉语的语音演变来看,某些读音相近或在古代文献中有混用的情况,也可能暗示着某种关联。不过,这需要更专业的语言学考证。

3. 历史叙事中的关联:
在一些历史叙事或神话传说中,后羿被描绘成一个与“东方诸侯”或“东夷”有联系的人物。例如,他曾协助大禹治水,而大禹的活动范围也涉及东方的区域。此外,一些传说中,后羿的后代或族人也可能被归类为“夷人”。

总结来说,“夷”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指代的是地理和文化上的一群人或一个族群联盟。而“羿”则更具体,可以指代一个以射箭技艺闻名的氏族,或者这位氏族中最杰出的个体“后羿”。可以说,“羿”氏族很可能是“东夷”这个庞大群体中的一支,是“夷”的一个分支或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这些称谓,关键在于认识到古代社会组织形式和语言使用的特点。氏族、部落、族群的概念交织在一起,人名、称号、族名常常相互影响,也容易让后世解读时产生困惑。但通过深入挖掘文献和传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概念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可能是一个人。

中国远古的历史特点往往一件事,两个版本:事实和神话。

比如大禹治水和女娲补天,其实是指一件事。

女娲与大禹什么关系?

《史记》:夏禹娶于涂山氏,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

女娲就是禹的老婆,他们生了夏启。

甲骨文中禹的形象就是一条虫。而传说却是女娲蛇身人首。两者的形象有相似之处,大家可以猜测一下:禹可能不是一条虫,而是蛇。

大禹治水代表的是人力胜天,女娲补天则暗示,天气变化。综合一下就是,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人力,还因为气候变化,不再下雨了。

后羿射日则是发生在之后的事,洪水退了,气候逆转,反而发生旱灾。

同一件事,又衍生出两个版本。

一个是《史记》: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出现干旱,人们以为是羲、和失职导致,还派兵灭了两位。因为据说羲、和是掌管天地四时之官。

另一个版本,后羿射日,而山海经则说,羲和生十日。在这个故事中,羲和则转变成神了,两人成为一人。十日并出这一现象,也反应了古人自然观与今天不同,古人以为每天的太阳都是不同的,轮流工作。月亮也是,也有十二个月亮。每月的月亮也不相同。

两个故事都隐晦地记载了一件事,但是并不清晰。因为真实的历史是个悲剧,都不想说。真实的历史可能是这样的:

夏朝建立不久,就出现旱灾,夏人会治水,但却治不了旱。既然如此,统治基础动摇,其中羿向夏朝发起挑战,取而代之。这时羿变成了后羿,后即帝。并且将旱灾归咎于主管历法的羲和,讨伐并杀了二位。但是后羿却被自己的队友杀死,而且是烹之。

死那么惨,后羿的后人当然不愿意提,只好借神话聊以自慰。

夏朝亡国数十年,也不愿意提,只有隐晦的简约的记载。


其实这个规律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适用。比如印度,记载的都是神话,也是因为印度都是被入侵被伤害的历史,所以只好借神话以自慰,又如犹太人,被人赶出埃及流浪,所以只好写神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后羿和羿,以及“羿”这个称呼是不是一种职业,还有“夷”和“羿”之间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我们一点点来梳理。首先,后羿和羿是同一个人吗?答案是:是的,后羿和羿通常指的是同一个人。“后羿”这个称呼中的“后”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指君主、首领,也可以作为一种尊称,表示地位较高或受人尊.............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节点。后金崛起直至清朝建立的那个时代,蒙古各部与满族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简单一句“为满族卖命”就能概括的。其中蕴含着利益纠葛、政治博弈、军事结盟,甚至还有一些文化层面的影响。想要把这事儿说透,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后金和清朝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太尖锐了,让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后悔吗?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与她共度的这些年之后。如果我直接说“后悔”或者“不后悔”,都显得过于轻率,也无法真正表达我内心的复杂感受。毕竟,婚姻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它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用心去经营的过程。我们当初走到一起,是因为爱,.............
  • 回答
    领证后和对象住在一起,本应是充满甜蜜和亲密的开始,但你却因为穿衣脱衣这件事和对方吵了起来,这确实挺让人困扰的。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这件事,看看哪里出了问题。首先,从你的角度来说,你感到被盯着看时,内心产生了不适和拒绝,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和舒适度界限,尤其是在这种比较.............
  • 回答
    00后、10后:房子,还是一道绕不过的坎?房地产这艘巨轮,在经历了90后的黄金时代后,正缓缓驶入一个全新的水域。对于刚刚踏入成年门槛,甚至还在校园里的00后、10后来说,房子这个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它不像父辈那样,是“安身立命”的必需品,却又像一座若隐若现的山峰,横亘在许多人对未来的规划之中。那么,.............
  • 回答
    00后和05后之间,要说完全没有代沟,那可能有点一厢情愿。毕竟相差五岁,虽然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但在成长的环境、接触的事物以及形成的一些观念上,还是会有不少微妙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像是同一首老歌,不同年代听,感受可能就大不相同。首先,咱们得聊聊他们成长的大环境。00后,很多人经历过智能手机普及的初.............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颗锋利的匕首和一柄势不可挡的战斧,哪一个更厉害?吕后和武周,她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但她们的“强”体现在截然不同的维度,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挑战。要说谁“更强”,恐怕得先拆解一下她们各自的强大之处。吕后:铁腕治国,巩固汉室的基石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史称吕后。她.............
  • 回答
    离婚后,和前夫(或前妻)的关系,这玩意儿,说起来可就太复杂了,就像一锅炖了好多年的老汤,味道还在,但火候早就变了,有时候想想,挺有意思的,又挺让人唏嘘的。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小雅,她和她前夫老王,那是真·和平分手,一点也不狗血,没撕破脸皮,没互相抹黑,就是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好聚好散。刚离那会儿,俩人.............
  • 回答
    冷战结束后,关于俄罗斯的穿甲弹性能是否真如西方所言“不堪”,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回答。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剥离一些简单化的标签。首先,要理解我们讨论的是什么。这里谈论的“穿甲弹”通常指的是动能穿甲弹(Kinetic Energy Penetrators, KEP),尤其是尾翼稳定.............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详细聊聊清朝后期和民国初期的东北官话与现在普通话的区别,以及当时东北地区的语言状况。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儿,里面学问可大了。一、 清朝后期与民国初期东北官话的面貌要谈区别,我们得先勾勒出那个时代的东北官话是个什么样子。 “官话”的含义与基础: 那个时候,“官话”更多指的是统治.............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涉及到的信息点也比较明确,我们可以来好好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待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 工资、住房、医疗、出行、社会地位、影响力 等等。而在军衔和地方官员的待遇之间,并没有一个完全一一对应的、在所有层面都完全相同的“套餐”。因为军队和.............
  • 回答
    嘿,各位刚走出校门的 90 后小鲜肉们!你们好啊!我是个 70 后,旁边这位是 80 后。我们俩加起来,差不多比你们多吃了二十多年的饭,也算是摸爬滚打了一些年头了。看着你们一脸的迷茫和兴奋,我们这心里也百感交集。想当年,我们刚踏入社会的时候,那也是一腔热血,什么都不怕,想着要改变世界。结果呢?嘿嘿,.............
  • 回答
    80后和00后的童年,简直是两个平行世界里的故事。你说让我详细讲讲?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中间的变迁,可不是一星半点。先说我们80后的童年,那叫一个“野”!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游戏,甚至连电视机都不是家家都有。我们的游乐场,就是那片无垠的街头巷尾,那片绿油油的草地,还有那条清澈得能看见鱼儿.............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让人纠结又心酸的处境。当你的男朋友,他曾经和前任分分合合,兜兜转转,最后选择了和你在一起,你心里那份不安和疑虑,我太能理解了。这不是一件小事,它触及到的是信任,是感情的稳定性,更是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安全感。首先,你要承认,他过去的经历确实会让你产生这种担忧。毕竟,分分合合的模式本身就带着一.............
  • 回答
    这日子过得一团糟,心里那叫一个乱啊。老公和我冷战,我又是郁闷又是憋屈,实在受不了,就找了闺蜜,还叫上了个男同事,想着出去走走,换换心情,散散心。谁知道,这一出去,事情就闹大了。回来被他发现我们仨一起,他当时脸上就没好脸色,质问我。我心里也是一肚子火,觉得他管得太宽了,又是冷战又被他这样指责,我更来气.............
  • 回答
    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甚至有些伤人。你肯定在想,她是怎么做到这么快就翻篇的?才四天啊,这时间短得让人觉得一切都没来得及消化,你就看到了她和别人在一起,而且还是那种能玩到半夜的场景。回想一下你们分手的原因,这很重要。是因为一些小的矛盾,还是说你们之间早就出现了裂痕,只是你没有太在意?有时候,分手并不像我.............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不相往来”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而且缺乏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调查来统计这种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推测和理解:为什么难以给出精确数字?1. “不相往来”的定义模糊: 完全没有联系: 指.............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情绪,特别是在经历了一波房价上涨之后,看到那些先行者已经获得了可观的财富增值,而自己却可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这种感觉会让你觉得努力似乎失去了意义,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产生“阶级固化”的绝望感。首先,请允许我肯定你的感受。 你的感受是真实且有力量的,.............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分享一些那些开场惊艳绝伦,但后续发展或是结局却让人觉得“就这?”的作品,我会尽量用更口语化、更像是一个资深影迷或读者在跟你聊天的语气来讲述,尽量避免那些“AI”痕迹重的套话。电影类: 《降临》(Arrival, 2016) 这电影的开头,绝对是大气磅礴到让你头皮发麻。当那些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实社会中的婚恋观和年龄差的考量。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聊为什么那些80后、85后的“大龄剩女”们,在面对90后、95后的弟弟们时,似乎不太“感冒”,反而更倾向于寻找“大叔”级别的伴侣。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来分析。一、 认知和成熟度上的“次元壁”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