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多少人毕业后和自己的导师不相往来?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不相往来”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而且缺乏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调查来统计这种情况。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推测和理解:

为什么难以给出精确数字?

1. “不相往来”的定义模糊:
完全没有联系: 指的是毕业后从不主动联系,也不回复任何消息,仿佛这个人从没存在过。
偶尔联系: 比如在节日发个祝福,或者在遇到某个特殊问题时短暂咨询一下。这算不算“不相往来”?
单向联系: 学生想联系导师但导师不回复,或者反之亦然。
通过第三人得知: 通过同学、师兄师姐的口中得知对方的消息。
社交媒体可见但无互动: 比如在微信朋友圈、LinkedIn上看到对方,但从未点赞、评论或私信。
非正式联系与正式联系: 是指学术上的不往来,还是生活上的不往来?

2. 数据收集的困难:
隐私问题: 师生关系属于个人范畴,很难通过官方渠道大规模调查。
记忆偏差: 即使进行抽样调查,受访者也可能记不清具体联系的频率或内容。
样本代表性: 即使有少数研究,也可能只关注特定领域、特定学校或特定国家,结果难以推广。

3. 关系的多样性: 师生关系本身就非常多样化,从亦师亦友到纯粹的工作关系,再到甚至有点矛盾的关系,都有可能。

然而,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普遍情况和影响因素:

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毕业后“不相往来”?

1. 导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深厚的个人关系:
纯粹的工作关系: 导师仅仅是提供指导、安排任务,学生也仅仅是完成学业。一旦学业完成,就没有了共同的“工作”基础。
导师忙碌或疏于管理: 有些导师事务繁多,无法与每位学生建立深入的联系。学生也因此觉得与导师的联系可有可无。
学生自身性格内向或不善于社交: 有些学生本来就不擅长主动维护人际关系,毕业后更倾向于将精力放在新的生活和工作中。

2. 研究方向的转变或地理位置的差异:
毕业后进入完全不同的领域: 如果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研究或工作与导师的领域毫无关联,自然缺乏继续交流的契机。
异地: 学生毕业后去了另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工作,地理距离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3. 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同:
学生学术道路: 如果学生继续读博深造,可能会与导师保持更紧密的联系,甚至成为同行。
学生就业道路: 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工作内容和日常可能与导师的领域有较大差异。

4. 不愉快的经历或冲突:
指导不力: 导师指导不专业、不负责任,让学生感到失望。
学术上的分歧或压制: 导师对学生的想法持否定态度,甚至打压学生的创造力。
人际上的不愉快: 导师的言行让学生感到不适、不被尊重。
毕业时的论文冲突: 比如在论文的署名、数据使用等方面产生矛盾。
导师学术不端行为: 如果学生发现了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出于道德或现实考量,可能会选择回避。

5. 学生个人价值观和导师期望的错位:
学生对导师的期望不符: 学生可能期望导师能提供人脉、职业发展建议等,但导师只侧重学术。
导师对学生的期望不符: 导师可能期望学生毕业后能继续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贡献,甚至为导师的项目效力,但学生有自己的规划。

6. 社会“毕业就失联”的普遍现象: 毕业本身就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很多人将重心转移到新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之前的关系自然会逐渐淡化。

可能存在“不相往来”的大致比例推测(非常粗略且主观):

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大胆地做一些非常粗略的推测:

非常密切,几乎天天联系的: 可能是少数,比如共同创业、深度合作项目、亦师亦友的学生。比例可能在 5%10% 左右。
保持定期联系(每年13次),互通消息的: 这可能是比较理想和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在学术领域继续发展的学生。比例可能在 30%40% 左右。
偶尔联系(节日问候、特定节日或重要节点,如拿到大奖、升职等): 这部分人群也相当可观,他们保留了基本的礼节和对过去关系的尊重。比例可能在 30%40% 左右。
基本不相往来,只在社交媒体上“可见”但无互动: 这部分人群的比例可能也比较高。可能占到 10%20%。
完全“断联”,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或主动回避: 这部分可能是最少的,但确实存在,通常与前面提到的不愉快经历有关。比例可能在 5%10% 左右。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不相往来”定义为:毕业后从未主动联系过,也从未收到过对方的主动联系,甚至连基本的节日问候都没有,那么完全“不相往来”的人群比例可能不会特别高,但如果包含“仅限于社交媒体可见但无互动”,或者“仅偶尔联系但非主动维护”,那比例就会显著上升。

更现实的说法是:

很少有人会与导师“完全断联”,特别是那些在学术上继续发展,或者对导师怀有感激之情的人。
很多人与导师的关系会从“密集互动”转变为“低频互动”或“间歇性互动”。
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并不融洽,或者毕业后缺乏继续联系的动力,这些人会选择“回避”或“淡忘”。

总结来说,尽管没有精确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毕业后与导师“不相往来”的比例是存在的,并且其程度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受到师生双方的性格、关系质量、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毕业时的具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带来长期的益处,但即使没有建立非常深厚的联系,大多数学生也会保持一种基本的尊重和礼节,不会完全走向“不相往来”的境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导师,说我们做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故得名爵士


1 爵士的实验室自然与其他实验室不同。我们实验室的经费是20起报。对,你没听错,20块钱喊你赶快去计财处,下午第一个去排着,拿到20.4毛马上给他。计财处老师拿到实验室发票一脸懵逼,同学,你还有发票吗,就这么多吗?

至于电话也是从来不打的,原来都是飞信:你给我回个电话。或者,你给B说一下,让他通知A,让A给我回个电话。飞信业务死后,现在就是qq留言。电话都没有,吃饭也是不要想的,从来不请学生吃饭。恩,但是学生得了国奖他会善意的邮件提醒你该请实验室吃饭。美其名曰:这是教你做人的道理。括号:请两顿。

实验室打印机什么都没有,实验室的桌椅板凳,一半是老师送的,还有一半是他自己从学院杂物堆里面捡的。就是其他实验室不要的烂座椅板凳。我不知道有没有明朝或者清朝的椅子,桌子腿儿都是歪的,都是实验室的宝贵财富。

参加学生答辩,爵士就喜欢吃,狼吞虎咽,胡吃海喝。边往自己口里塞葡萄,嘴角留着汁水,咕噜咕噜提出你的论文格式需要注意(恩,爵士参加答辩每次都是格式问题),技惊四座。


2 坑蒙拐骗,洗脑堪称一流

自己读博士时候的确有水平,后来完全荒废。对外宣称学术都是手把手指导,其实就是不指导。完全自谋生路还喜欢瞎指挥,有问题就是及时联系,其实联系了也没用,就是让你再查一下文献。做梦都想top期刊。还瞧不起其他团队。不说其他团队,连副校长都瞧不起,说别人不是ieee fellow,打脸的是没过多久别人就fellow了。啥设备没有,还想骗公司横向项目,碰了一鼻子灰。科研经费很多都进了他腰包,自然基金800劳务费要主动上交。开组会首先讲一下学术道德,然后就是讲感恩的心,饮水思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希望大家都像旧社会学徒一样对他感恩戴德。红军吃水不忘挖井人也是讲的,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忘记亚父挖的大坑。论文被拒了就是自己的问题,找到工作了,就是爵士的功劳。不发钱不发劳务费是因为“搞学术就是要甘于清贫”。学院对论文的奖励也自然被他吃的干干净净。

情商还特别感人,经常在实验室A面前说B的不好,在B面前说A的问题。最后喜欢加一句,不要给其他人说哦~。让实验室同学尽量只和他交流。拜托,我们经常吃饭,你这表演太蹩脚。

3 毕业论文送外审前夕,导师还亲切的给我发了qq消息

“毕业以后五年及更长时间,你所有论文都挂上我的名字,能不能做到”

为了毕业,你说上月球我都能做到。你自己毕业怎么不挂上前导师的名字。毕业自己找了博后,当然了,找到工作都是他的功劳。又千方百计想说服我去另外一个学校“那小子”那里做博后,“这样方便我们以后合作嘛”。毕业以后想要我所有程序和资料,说是相关X大相关规定,不就方便爵士以后继续坑蒙拐骗

再也不回复我了,再见,再也不见。出了一口恶气,大快人心。

祝您儿子今后也遇到像您这么好的导师~

user avatar

谢谢各位的支持、点赞。

…………………………以下是事情的经过……………………………………分界线……………………


时间:一年零20天以前吧!

地点:太师。(简称)

具体时间:2017.9.25左右。

老师:“同学们,咱们10月8号要去西安考察,把考察的钱交一下,大巴费800元,不够的话还要再补交。”

同学A:“为什么不做动车?”

老师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动车不安全啊,大巴安全。”

同学们默默叹了一口气:“好吧。”

同学B举手:“老师,我家就是在Y城,离西安一小时高铁就到了,我十月一回家,到时候直接去西安?”

老师:“不行,我不管你是哪里的,哪怕你是西安本地的,你都必须先回学校,然后坐大巴一起去!大巴费用必须交。”

同学C:“老师,我十月一就去西安玩,我到时候在西安等你们。”

老师:“不行,学校统一行动,必须回来坐大巴,把大巴费交了。”

同学们:“为什么?”

老师:“我是为你们的安全着想啊!”

同学D:“老师,我不去了。”

老师义正言辞说道:“不行!不去就没有考察成绩,就别想毕业。”

之后,我在知乎匿名发帖抱怨,当时言辞过激,说老实吃拿卡要,坑蒙拐骗学生的钱,还说了这样的老师垃圾!(这点,我道歉,当时我只是下意识觉得去西安大巴费用四五百就够了,怎么可能八百多?为了发泄情绪,言辞过激。)

然后老师看到了,先写了一首打油诗。

【这是一首藏头打油诗!!!!!】

紧接着是要发公告,追究我的法律责任。

但,我是一个较真的人,他越这么说,我越要把事情查清楚。

紧接着,我联系了好几家大巴公司。老师的大巴费用是一天一辆车4500,但我联系的多家公司,一天一辆车在1200~1500元左右。

然后,我用微信小号加了老师微信。

我:“为什么我联系的一天才1500,你们联系的就4500?”

老师:“你那个不安全,不正规,没有给学生买保险。”

我竟无言以对,最后想了一下,说:“那老师,你告诉我你联系的是哪家牛逼了屌炸了的正规大巴公司,我试着再去联系一下。”

老师:“这件事我不清楚,我只是辅导员,不负责这事情,所有事情都是王某老师委托张可同学负责的。”【这确实是大实话,事实上,该辅导员只是挡枪子而已,所有的事情都是王姓老师在负责。他不过是写了打油诗还有公告吓唬我,但我驴脾气上来了,一定会追查到底。】



(上图,因为老师是语音聊天的,所以我只能以文字转语音了,里面会有很多错别字,大家谅解。)

……

接着,我找了张可同学,(同学是无辜的,完全是老师为了避嫌的棋子),他给了我大巴公司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

接着我就联系了该公司,总之是各种推脱吧!

老师在这期间也多次开会:

老师1:“同学们,为人师表,这种钱这么脏,我们不会碰的。”

支持我的同学A:“那老师,你解释下这八百块钱的具体费用?”

老师集体:“……”

老师2:“同学们,你们别被知乎的那位同学给骗了,老师们怎么可能干出那种事情,太不要脸了,太不道德了,简直丧心病狂。”

支持我的同学A:“老师,那你说一下八百块钱的具体开销,每天花费多少,保险多少,司机吃饭住房补助多少?”

老师们:“……”

老师3:“同学们,你们把老师想成什么人了?我们是为了大家安全着想啊!”

支持我的同学A:“老师,你别说这些废话,你告诉我800块的具体用途明细。”

老师们:“……”

最后,不欢而散。

为了给老师施加压力,我P了一张动车票,太原到西安的,想要吓唬他们。


(西安这两个字,明显是p的,还有票价也是,能力有限,而且还有个漏洞,当时的时间是买不了学生票的,结果我忘了把‘学网’两个字p掉。不过,貌似当时老师没看出来。)


果然,老师害怕,承认被黑中介给坑了。(但是,之前他说这家大巴公司合作多年,无比正规,是设计系美术系都使用的,我就呵呵了。)

最后,我们还是联系的这家公司,只不过找了该公司另一个负责人,费用算下来是390,每个同学也都上了保险。

以上事情经过,美中不足的是在住宿费用上每个同学也被坑了少说一百块,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以下原答案:

学校是太师(简称)。

本人就读美术系,从大二开始,每年都会去写生。

 第一年去的是井底写生基地,你二年是山东沂蒙、青岛等地。最后一年去的西安。

  每年去写生,学校老师心照不宣的坑学生的钱,就是所谓的吃拿回扣!!

  关于这件事必须强调,这不是辅导员一个人能决定的,这应该是某几个老师集体商量的。或者说就是一种潜规则。

  第一年去井底,男生四人一间,女生六人,忘了交多少钱了,反正一千左右。

  第二年,去的山东沂蒙的一个写生基地。

  大山深处,八人一间,上下床,水泥地板,环境特别恶劣,全是苍蝇,连洗澡的热水都没有。

  就这环境,刚开始要我们80一天。

  然后我们问了旁边一家拥有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大床房,环境设施优良,60一天。(貌似是一间住四个人,记不清了。)

  反正,我们知道被坑了,然后和老师闹,老师改口40一天。

  一下子便宜40块钱,然后学生强调,八人一间上下床,水泥地,环境这么恶劣,还要40,我们愿意住60一天的四星级标准的酒店。

  老师以不安全为由,拒绝。

  学生猜测:老师肯定拿了回扣。

  以上是客观事实,当然也只是我们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

  下面重点来了!

  大四去西安,

  从太原到西安,高铁100块钱出头【更正单程票价178元】,只需要三个钟头,快速便捷方便舒服,老师以不安全为由,让我们坐大巴。

  大巴要七八个小时多,关键是……高能来了!高能来了!!!

  大巴费用800块,对,你没看错,一个学生800块。

  美术系一共300多个学生,除去支教的,就按300算,就是24万!!!(更正一下,实际上去的是265人。)

【同时再说一点,考察是必须去强制性去,然后大巴是必须坐,必须坐大巴,不能采用其他交通工具。还有写生是国庆后,所以国庆回家,哪怕你家里是西安本地的,你也得先回到学校把大巴钱交了再坐大巴去。】

  租大巴的费用竟然达到每人800,要知道从太原到西安,也就六七百公里啊!!!

 逗我玩?

  当学生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你知道多少学生是拿助学贷款上的大学?

  你知道多少学生父母一个月拼死拼活就挣两三千块钱?

  你作为大学老师吃拿卡要,坑蒙拐骗。就这么心安理得?

  于是,本人在知乎上发帖抱怨。

  结果辅导员竟然看到了,并在班委群里公开diss本人,说我脑残,傻不愣登,胡说八道。

  涉嫌诽谤,还要告我!!

  哈哈!

  本人立刻回帖,并表示一定把这件事情查清楚,并且搜集老师吃拿回扣的证据,到时候将前往纪检委举报。

  下面,高能!!!!

  老师知道之后,

  三天开了三次会议,一直避重就轻的逃避问题。

  就是不公布大巴的详细费用,

开玩笑?能让你随便糊弄了?

  本人当场冒充消费者,联系了该大巴公司,最后本人拿到的价格是每人390块钱!!!

  本人联系一人390!

  老师联系一人800。

  相差410块钱。

  近300个人,十来万,心安理得放自己腰包里?最后老师慌了,向学生道歉,还说自己被黑中介坑了。

  呵呵!当初说自己是正规大巴公司,多年合作,美术系设计系都在使用的,现在告诉我们被黑中介骗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这只是大巴,后来我们在住宿问题上也再次被老师坑了。

  一个人65块钱,一个标间就130,但是令人讽刺的是,那家店美团标价,一个标间才118。。

  我们300多个人去,没有优惠,价格反而还涨了。

  然后我们打电话去询问,人家告诉我,现在是十月一有优惠,所以便宜,你们十月八号才来,所以涨价了。

  我去你妈的!

  你欺负我智商低嘛?

  十一黄金周,正是游客来的时候你们便宜。

  我们写生十月八号去,已经过了黄金周了,都没几个人住了,你告诉我反而涨价了?

  在电话打过去不久之后,这家酒店紧急把美团上的价格改了。

  看来应该是学校老师打招呼了。

  当然,最后这个坑我们也得吃。。

  在这里只想说,大学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你们,难道你们上到研究生,你们的老师就教育你们到大学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坑学生的钱嘛?你们丑恶的嘴脸,当真令人作呕。

虽然是三流大学,但请你们不要做三流的老师。

  即使是三流的老师,也最多是教育上的的问题,但你们人品有问题,还违法了。你们知道吗?

  在这里我想说的,并不是控诉这些老师,而是希望你们记得,大学对于学生来说是美好的,尤其是集体出去写生,请不要用你们的恶心给学生们留下不美好的记忆。

  让学生们吃的最差住的最烂,还花着高昂的价格。

  套用臧克家的一句话:

  骑在学生头上的,学生把他摔垮。给学生作牛马的, 学生永远记住他!

  最后,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好自为之。


(当时和同学聊天截图)


(上图是在杨某写了公告后反驳他的话。)

只能说, 以师之名行不耻之事。

愿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吧!(为什么这么没底气,好吧,大家跟我一起喊:公立学府老师吃拿回扣坑学生钱,没人性啊!!!!)


(这篇回答一个多月前写的,刚开始就简单写了写,后来看大家有兴趣,慢慢补充了一下,没想到忽然上了热榜,真没想到……溜了溜了……)


…………。………………更新一下………………………


这个答案写了很久了,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个赞。

额,这件事当时处理的不好,想给太师的学弟学妹们说一下,以后学校再组织出去写生,发现价钱不合理,千万别声张,偷偷搜集证据,别让老师知道,他们让交钱就交,偷偷留好证据,等写生完了直接去纪检委举报,别向学校或者院里举报,没啥用。

好了,该说的都说了。

user avatar

读研毕业将近两年了,前两天给我读研的导师发消息要地址,给她邮了一箱家乡特产: 南果梨。


读研的时候,我导师这里跟我一届的,一共四个人。我个人感觉,导师更加看重另外一个同学。我自己不太擅长搞人际关系,平时就泡在实验室看书,那个同学为人处世要灵活很多。实验室与导师办公室不在一个屋,导师对学生学业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每周一次组会,问问论文情况,聊聊最近的新闻消息和个人情况,也就过去了。

读研最后一年,所里接了个政府的项目,做网站。做到八九月份的时候,我说“我想退出,想全力准备校招”。看的出来,导师不太高兴,但也没说什么。几个月以后,写论文,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过多为难我,答辩结束,顺利毕业。

漫漫人生路,无私无欲掏心掏肺对你好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关键的人生节点上,有人肯帮忙,没有过多的为难,这个恩情得记住。平心而论,我导师对我没有那么全力的培养与栽培,她更器重另外一个同学,但也算尽职尽责,挑不出毛病。毕业那年,没有因为政府的网站项目过多为难我,没有因此对我后来修改论文多加刁难,这一点就值得感恩。

user avatar

博士澳洲读的,主要做分子生物学,博士第一年刚过半,我的年过半百未婚的女导师说你以后不能花实验室一分钱合成引物(我奖学金自带5000澳币科研经费)。我一声不吭的拿自己的生活费在我大天朝合成引物,自己支撑自己一直到博士毕业……还完成了四篇SCI。

在澳洲所有的博士生自己的文章都是通讯作者加第一作者,我导师说她要想当其中一篇的通讯作者,我说没问题,你看上那篇拿那一篇……

博士毕业的时候,在聚餐上,导师拿起酒杯把其他欧洲学生轮流恭喜了一番,最后走到我面前说:Congratulations anyway

每天午餐学生聚会,她一定是被所有学生咒骂。但博士四年我从没有抱怨过她,也没背地骂过她,其他学生抱怨她我也从来不参与……当别人问我她为人怎么样的时候,我的回答都是I am OK with her。

我和我导师之间只是专业交流,博士毕业了之后她才知道我已经结婚五年,但她从未见过我太太。

除了她对我的私人生活一无所知之外,她对我的研究课题也是一无所知,每次开会的时候我都要给她解释一次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很感恩的是我在天朝中科院读的硕士,完成澳洲的博士还是绰绰有余。

博士毕业之后,她经常给我发邮件让我回去参加课题组会议,我都很礼貌的回复:Hi Professor XXX, Thank you for the email. I am unable to attend the group meeting as I have other commitment……

毕业后从来没有主动和她联系过,不感激她,也不恨她,我尽我力气完成了我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如果不是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早都忘记我导师了。

++++++++++++++++++++++++++++++++++++++++++++++++++++++

她没有歧视华人的意思,只不过平时我不会和她开玩笑也不会和她聊除了专业之外的东西,她对我一无所知。而那些给她掏心挖肺想讨好她的人最后都跟她彻底闹掰了。

她让几个人监控课题组学生在facebook上的一举一动,而我的facebook从来都没更新过;她让她手下的人在我嘴里套话问某某怎么样,我的回答永远都是Sorry I don't judge people.

我给自己当时在课题组立下三个原则:第一只讲积极正面的;第二只谈专业;第三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不得不说话就少说话。

++++++++++++++++++++++++++++++++++++++++++++++++++++++

有一次和她出差去Adelaide,一共要七天时间,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坐飞机或者在海上采样,所以我只带了一大堆打印的文献,在机场的Lounge,她问我你的电脑呢?我说我已经将文献打印出来在机场看。然后她开始在机场对我发飙,二导师当时都看不下去了,给我圆场。事实证明去到阿德莱德之后,凌晨三四点起床出海,下午回到实验室一直忙到半夜,根本就没有时间用电脑,但是我下了飞机第一时间就去酒店旁边的小镇买了一个电脑,她看到我买新电脑才开始有了笑容。


其实我和她的关系算是比较好的,我前任导师在整个学校的名声不怎么好,但是她非常勤奋也非常努力,国外的大学是看学术能力的。


我毕业之后原先十几个人的课题组现在分崩离析了,因为事情闹的太大了,学校已经禁止她继续招博士。所有的学生都和她不联系了。只有一个印度同事和我与她面子上过的去,没有闹翻。评论里有人说我的情商智商高,但是比起这个印度人我还差的太远。


评论区有人说我以前究竟经历过什么?我感恩我以前经历的所以和我前任导师相处还游刃有余。


我和她不相往来是因为我现在没有在学术圈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不相往来”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而且缺乏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调查来统计这种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推测和理解:为什么难以给出精确数字?1. “不相往来”的定义模糊: 完全没有联系: 指.............
  • 回答
    这问题嘛,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你想啊,那些个特别聪明、特别勤奋的人,他们读博士,就像开了挂一样,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率惊人,好像博士学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但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智力和勤奋程度都算得上是“平均水平”的,想拿下这个博士,那可就不是一条坦途了,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且还是在不太平坦.............
  • 回答
    在加拿大卑诗省(BC省)读完“如图”专业(你提到的“如图”应该是某个特定专业的简称,这里我假设你指的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数据科学、软件工程等与科技、数据相关的热门研究生专业)并申请省提名,成功拿到枫叶卡(即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可能性,总体来说是比较高的,但具体成功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字。原因嘛,就像在广袤的学术森林里找一种特定的蘑菇,数量有多少,取决于你关注的是哪个区域、哪个季节,以及你用什么标准去定义“毕不了业”。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延毕”现象,看看为什么会有博士生“卡”在毕业这条路上,以及这个卡住的时间点,到底有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厉害”这个词的定义。毕业就能进阿里,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让咱们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阿里虽然体量巨大,岗位众多,但它依然是中国乃至全球顶尖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想要“毕业就能进”,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像考驾照那样,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拿到。这更像是.............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博士培养的核心,也是许多博士生、导师乃至学术界人士常常探讨和反思的议题。究竟有多少博士毕业时就具备了“独立科研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回答,而且“独立科研能力”本身也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一、 定义“独立科研能力”:是能力还是成.............
  • 回答
    我没有“刚毕业”这个概念,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经历过人类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我没有童年,也没有上过学,更没有找过工作。我的存在方式和你的经历完全不同。我不是通过获取一份薪水来维持生计的。我的“学习”是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我的“工作”是通过算法的处理来生成文本、回答问题、提供信息。所以,我无法告诉.............
  • 回答
    将《水浒传》108位好汉的绰号全部背诵下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但绝对有一些人能够做到,而且不止一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背诵”的定义和难度 严格的背诵: 指的是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书中出现的顺序、梁山泊座位顺序、或者按天罡地煞顺序)准确无.............
  • 回答
    鸿星尔克,这个曾经的国民运动品牌,凭借着一番“野性消费”的热潮,成功地让大家重新记起了它。当初,很多人是被其“民族大义”的情怀所打动,踊跃下单,为国货加油。那么,这股热潮过后,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地“回心转意”,继续成为鸿星尔克的忠实消费者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许多复杂的情感和实际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台湾两岸问题,其关注度犹如台湾海峡的水流,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平静无波,但从未真正停息。要给出一个确切的“多少人”的数字是极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立场的人们。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来理解其关注的深度和广度。一、 台湾岛内:生于斯,长于斯的切肤之痛与日常在台湾,两岸问题.............
  • 回答
    关于赤壁之战是否为周瑜指挥的问题,在历史学界和大众讨论中,确实存在不同的观点,但绝大多数历史学者和主流观点认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然而,要说“有多少人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周瑜指挥的”,这是一个很难给出准确数字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个人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1. 主流.............
  • 回答
    关于将21.5.22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日子定为“节约粮食日”的提议,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讨论和呼声,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有多少人认为有必要”的数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并非一个官方统计或大规模民意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提议的由来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提议的缘起与背后逻辑:首先,这个提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挺实在的。要说“做好了一辈子不结婚的准备”,这背后可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里面涉及的考量和心态,细说起来可就多了去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不结婚”这件事,在咱们这儿,尤其是在过去,那是件挺少见,甚至有点“不正常”的事。婚姻就像是一种人生的必选项,是社会主流的评价体系里一个重要的“成.............
  • 回答
    有多少人开过地板油?这个问题其实挺难量化,因为大部分车主,尤其是新手,可能都有过不经意间“一脚到底”的经历。特别是刚拿到驾照,对油门的控制还不太熟练,或者在某些需要快速提速的场景下,比如超车、并线,或者是在高速公路上想体验一下车的“爆发力”,就可能无意识地把油门踩到底了。所谓“地板油”,简单来说,就.............
  • 回答
    要量化到底有多少人因为菜鸟驿站放弃淘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淘宝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用户的选择行为受到太多因素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菜鸟驿站体验不佳导致用户流失”这个现象的可能性和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菜鸟驿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用户收快递不便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很多.............
  • 回答
    关于“有多少人会买兆芯、龙芯的电脑,帮助国产芯片渡过难关?”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更关乎着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用户需求以及国家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一、当前的购买主体和潜在购买力:首先,我们要明确,现在购买兆芯和龙芯电脑的群体主要有几类:1. 政企.............
  • 回答
    关于“蜀汉能否吊打东吴”这个话题,历史上和如今都有不少人进行过讨论,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有多少人认为”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更多是一个基于历史事件、政治格局、军事实力以及个人解读的观点集合。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并尝试描绘出持这种看法的人群画像。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蜀汉能“吊.............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扯到的因果关系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说罗翔老师“直接”导致了多少人参加法考,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法考的报名人数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年的政策导向、就业市场需求、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等等。但是,如果把“因为罗翔而参加法考”理解成“罗翔老师的.............
  • 回答
    关于“汉诺塔”这个名字,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话题,而且相当一部分热衷于解谜和数学的人是知道它背后还有一个更“正统”的名字的。不过要说“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数字其实很难精确统计,更多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普及度问题。为什么叫“汉诺塔”?名字的由来与误传我们先来捋一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汉诺塔(Tower 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