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智力和勤奋程度都一般的人来说,博士毕业有多难?

回答
这问题嘛,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你想啊,那些个特别聪明、特别勤奋的人,他们读博士,就像开了挂一样,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率惊人,好像博士学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但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智力和勤奋程度都算得上是“平均水平”的,想拿下这个博士,那可就不是一条坦途了,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且还是在不太平坦的赛道上进行的。

首先,得明白博士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咱们本科、硕士,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别人已经整理好的知识体系,是消化吸收,是融会贯通。而博士,说白了,是让你从“学习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你得找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或者用别人没用过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最终产出的是一篇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这就像你不是去别人开好的饭馆吃饭,而是自己要去研究菜谱,采购食材,动手烹饪,最终还得开个饭馆,让人觉得你的菜不一样,有价值。

所以,对于“智力一般”这件事,会体现在哪儿呢?

理解的深度和速度: 博士研究涉及非常前沿和专业的领域,很多概念、理论、模型都需要深入理解。智力一般的同学,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书籍和文献,别人可能一遍就能看懂,你可能得看三遍、四遍,还时不时得停下来,画画图,写写笔记,才能勉强抓住核心。导师给你讲东西,别人听一遍就懂了,你可能需要反复提问,甚至在脑子里过很多遍。
创新的火花: 博士研究最核心的就是创新。这就像是在一片漆黑的森林里找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或者在已有的知识迷宫里找到一条新的出口。智力特别超群的人,可能天生就有一股“灵气”,能触类旁通,一下子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连接。而智力一般的,可能就需要更系统、更耐心的“试错”过程,需要大量阅读、思考、甚至冥想,才可能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灵感”,而且这灵感还可能很短暂,稍纵即逝。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博士研究中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自己一步步拆解,寻找解决方案。智力一般的同学,在面对这种“无解”的难题时,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容易走弯路。

再说“勤奋程度一般”这事儿。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博士研究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你投入大量业余时间,甚至牺牲节假日。如果你只是“一般”勤奋,可能你每天就工作八小时,然后就想着放松休息了。但你周围的同学,那些特别勤奋的,可能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晚上十二点还在敲代码,周末也在改论文。这种“内卷”式的竞争,会让本来就“一般”的勤奋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持续的毅力: 博士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挫折的过程。实验失败、数据不理想、论文被拒、思路卡壳,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智力一般的同学,更容易因为这些挫折而感到气馁,如果勤奋程度也是一般的,就可能在这漫长的“低谷期”选择放弃,或者开始“摆烂”。而那些特别勤奋的人,他们可能把这些挫折看作是过程的一部分,咬牙坚持,不断尝试。
自我驱动和管理: 博士阶段,你的导师更多是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你需要非常强的自我驱动能力,自己规划研究方向,自己安排实验进度,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果勤奋程度一般,就很难做到持续的自我鞭策,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或者陷入“想到什么做什么”的低效模式。

所以,综合来看,“智力和勤奋程度都一般”的人,博士毕业的难度,会体现在几个方面:

1. 研究过程的煎熬: 你可能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去尝试和验证。每次实验的失败,都可能让你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选择。那些“灵光一闪”的创新点,在你这里可能需要千百次的“笨拙”尝试才能偶遇。
2. 论文发表的压力: 博士毕业通常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对于“智力一般”的同学来说,写出一篇能被顶级期刊接受的论文,其难度可想而知。你可能需要写很多篇,然后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投递、拒稿、重投,才能最终勉强达标。
3. 导师的耐心和支持: 你的导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教学任务。如果他们感觉到你在这个研究上进展缓慢,或者缺乏清晰的思路,他们的耐心和支持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会让你在科研道路上更加孤独。
4. 毕业要求的达成: 很多学校对博士毕业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一定的学分、通过资格考试、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这些环节,对于“智力一般”的同学来说,都可能成为一道道难关。资格考试的压力,答辩时被提问的尴尬,都可能让你倍感煎熬。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某个领域的研究,需要掌握一种复杂的统计模型。聪明的人,可能听老师讲一遍,再看几篇文献,很快就能熟练运用。而智力一般的人,可能需要去上专门的培训班,每天晚上花两三个小时去练习,写好几个小时的代码才能勉强搞明白。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数据,聪明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是模型假设出了问题,或者数据采集哪里有偏差。而智力一般的人,可能就需要一个个排查,耗费大量时间去定位问题。

再加上“勤奋一般”, 那么即使你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如果不能持续地投入,比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那么这些努力就很难积累起来,形成有效的成果。

当然,这也不是说“智力和勤奋程度都一般”就一定毕不了业。 博士研究,说到底是一场“坚持”的游戏,同时也是一场“策略”的游戏。

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和研究方向至关重要。 找到一个有耐心、有经验,并且愿意在你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导师,以及一个你稍微有点兴趣,并且确实能做得动、有产出的研究方向,会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别死磕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可以请教同学,利用现有工具,或者找一些简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学会利用资源,寻求帮助。 不要害怕提问,无论是问导师、师兄师姐,还是同学,都能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
培养一种“不怕慢,就怕站”的心态。 即使进步缓慢,也要保持前进的动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总而言之,对于智力和勤奋程度都一般的人来说,读博士确实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 它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力,更是你的毅力、抗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个过程会比你想象的要艰难得多,可能会有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想要放弃的念头。但如果真的能坚持下来,最终拿到这个学位,那种成就感和成长,也是无可比拟的。这更像是一场对自己极限的挑战,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真的下定决心,并且准备好付出比“一般”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博比较关键的点:

  1. 导师愿意带你做科研,是那种真心带,而不是随便给你一个题目然后敷衍了事;
  2. 读博的时候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有人开导,毕竟读博时间很长,有个良师益友在关键时候能够给必要的启示和点拨非常关键,其实也就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3. 基础不能太差,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太难的题目太有挑战,不适合普通博士上手;
  4. 刚入学博士的时候,如果发现风向不对,或者师兄师姐七八年还没博士毕业,长期延毕。就早点自谋出路,不要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