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希拉里的邮件门,捐官门等等都是真的话,为何不能对她进行定罪,她还能竞选?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捐官门”等争议,以及她为何能继续竞选,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公众舆论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细节,看看法律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政治舞台的现实。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被指控”与“被定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即使有各种指控和调查,如果证据不足以在法律程序中证明其有罪,那么依法就不能定罪。这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无罪推定。

关于“邮件门”:

“邮件门”最核心的问题是,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了私人邮箱处理公务邮件。这引发了对信息安全、信息公开以及可能存在的泄密风险的担忧。

法律上的疑虑: 主要围绕着《联邦记录法》和《国家保密法》等。私人邮箱是否符合安全规定?是否故意销毁了本应保存的公务记录?是否泄露了机密信息?
调查与结论: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确实对希拉里的邮件进行了调查。当时的FBI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在2016年7月宣布,虽然希拉里在处理机密信息时“极其不谨慎”,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她故意违反了法律,也未能发现她有向外国对手传递机密信息的证据。因此,FBI建议不向她提起刑事指控。
为何不能定罪? 刑事定罪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尽管她的做法被认为是不当的,甚至可能违反了某些规定,但证据链条未能达到足以让陪审团或法官确信她犯有刑事罪的程度。例如,她可能被指控“故意”违反某些规定,但证明其“故意”违反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此外,她使用的邮箱服务器是否被入侵,以及具体有哪些信息被泄露或传输,这些技术和事实细节的取证也极其复杂。
“不谨慎”与“犯罪”的区别: 法律区分了不负责任的行为和犯罪行为。希拉里的行为被定性为“不谨慎”,而非故意犯罪。这就像一个公务员不小心把一份非机密文件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这可能是违规的,但很难直接定性为犯罪,除非能证明其有明确的犯罪意图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国会听证与政治影响: 尽管FBI建议不予起诉,但“邮件门”在国会受到了多次听证和调查。这些听证会的目的更多是监督政府行为,评估潜在风险,并对政治人物问责,而非直接的刑事审判。听证会的结论和报告通常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们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刑事定罪。

关于“捐官门”(或称“克林顿基金会门”):

这一争议主要集中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她丈夫比尔·克林顿创办的克林顿基金会接受了一些外国政府和组织的捐款。批评者认为,这些捐款可能影响了国务卿的政策决策,存在利益冲突,甚至可以说是“交易”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指控的核心: 指控通常指向存在“利益交换”或“政治交易”,即捐款方通过向基金会捐款,来换取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期间对他们有利的政策或官方便利。
法律上的挑战: 要将这种“交易”定性为刑事犯罪,例如贿赂或腐败,需要非常直接的证据链条。必须证明:1) 捐款的目的是为了换取具体的官方行为;2) 官员明知这一点并接受了捐款,且其官方行为确实受到了捐款的影响。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
证据的模糊性: 基金会接受捐款本身并不违法。许多政治人物或相关组织都会接受捐款。关键在于能否证明捐款与具体的政策改变之间存在直接的、可被法律追究的因果关系。即使一些捐款方后来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某些优惠,也很难证明这是由希拉里个人的特定决策所致,并且是以捐款作为交换条件。外交政策往往是复杂且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很难孤立地将某项决策归因于一笔捐款。
调查与结论: 同样,也有对克林顿基金会的调查,但没有发现足以构成刑事犯罪的证据。基金会的运作受到一些道德和透明度方面的批评,但批评不等于法律上的定罪。
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许多关于“捐官门”的批评更多是基于道德和政治伦理的层面,认为这种做法可能损害公众信任,即使它可能没有明确违反现行法律。

为何还能竞选?

简单来说,法律上的指控未被证实,不影响其公民权和政治参与权。

1. 无罪推定与证据要求: 如前所述,如果没有在法律程序中被证明有罪,那么她就被认为是无罪的。这意味着她享有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包括参与政治的权利。竞选公职并不需要“清白无瑕”,只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参选资格,例如年龄、国籍等。
2. 司法程序与政治进程的分野: 司法程序是为了裁定是否触犯了法律,而政治进程则是选民通过投票来决定谁来代表他们。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即使某人被指控过,只要未被定罪,选民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她。
3. 公众舆论的复杂性: “邮件门”和“捐官门”在公众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持者可能认为这些指控是政治迫害,证据不足,或者认为希拉里的其他成就更为重要。反对者则可能认为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她的信誉和品格,不适合担任公职。选民在投票时,会综合考虑这些争议以及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执政能力等多种因素。
4. 政治上的“生存能力”: 希拉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她拥有庞大的支持者基础和强大的竞选团队。她能够有效地回应或淡化这些争议,将选民的注意力引向对她有利的议题上。政治竞选本身就是一个与争议共存并加以应对的过程。
5. 法律调查的政治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高度分裂的环境下,对政治人物的调查本身就可能被视为政治武器。无论是对希拉里的调查,还是对其他政治人物的指控,都可能受到政治动机的影响,这使得简单的法律事实判断变得复杂化。

总结来说, 希拉里之所以能够继续竞选,是因为在法律层面,她并未因“邮件门”或“捐官门”等争议被定罪。尽管存在广泛的批评和道德上的疑虑,但这些并未达到刑事定罪的法律门槛。在政治层面,选民的意愿、她的政治韧性以及对争议的处理方式,共同决定了她是否能够继续参与政治竞争。这是一个法律与政治、证据与舆论相互交织的复杂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道像她这样的事件,还能再洗白吗?即使她竞选胜利,那这些事件的罪行,她作为总统会获得豁免权吗?有没有人能科普下美国司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捐官门”等争议,以及她为何能继续竞选,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公众舆论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细节,看看法律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政治舞台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被指控”与“被定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即使有各种指控和调查,如果证据.............
  • 回答
    FBI 在 2016 年 10 月 29 日重启调查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事件,是美国总统大选前最戏剧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这一决定由时任FBI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做出,对当年的大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希.............
  • 回答
    关于 Peter W. Smith 在异地旅馆用袋子套头吸氦气自杀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看待,并且了解其详细背景和可能的动机对于理解这一事件至关重要。事件概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情况: 人物: Peter W. Smith,一位曾公开声称在 2016 年总统大选期间协助特朗普阵营调.............
  • 回答
    .......
  • 回答
    约翰·波德斯塔的密友彼得·卡兹迪克主管FBI重启的希拉里邮件门调查:一场复杂而敏感的信任危机当2016年FBI突然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时,整个美国政治圈为之震动。而这一重大转折的幕后,一个与调查直接相关的关键人物——彼得·卡兹迪克(Peter Kadzik),FBI局长詹姆斯·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FBI在11月7日关于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的最新表态,以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FBI在11月7日的表态,并非是开启了新的调查,而是重申了他们在7月份做出的结论,即“不建议对希拉里·克林顿就其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机密邮件一事提起刑事诉讼”。这个表态之所以在当时引发轩然大.............
  • 回答
    奥巴马总统在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调查后,公开称赞科米是一位“正直的人”,这一举动无疑在当时激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将它置于2016年美国大选的复杂背景之下,审视其可能传递的信号以及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科米宣布重启.............
  • 回答
    FBI发现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未上交的14900封私人服务器邮件一事,发生在2016年,当时希拉里正竞选美国总统。这起事件是围绕她的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的争议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事件的起因与发展: 希拉里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公务: 在担任美国国务卿.............
  • 回答
    关于FBI关于“邮件伪造或专为抹黑希拉里”的说法,这确实是美国大选时期一个非常关键也充满争议的点。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弄清楚FBI的这个表态是怎么出现的。背景是这样的: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关键时刻,FBI在7月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私人邮件服务器事件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情景,其结果会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测,因为“被骂死”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一、 对“被骂死”的解读与具体情境设想:首先,“被骂死”在政治辩论的语境下,通常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生命危险,而是指: 辩论表现的灾难性失败: 指希拉里在辩论中完.............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在上台后,鉴于她过往在金融监管方面的立场,对冲基金、高频交易等金融机构确实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以下是一些可能性的探讨,力求详细并避免AI痕迹:一、 严打“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风险希拉里一贯强调要“填补监管漏洞”,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她对那些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但同样具.............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议题。如果 FBI 真的成功“扳倒”了希拉里集团(我们暂且这么称呼,尽管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笼统),那这究竟是揭露政治丑恶,还是三权分立与司法系统的胜利?答案恐怕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复杂交织的。首先,我们来谈谈“揭露政治丑恶”这一层面。如果希拉里集团的“倒.............
  • 回答
    2016年美国大选:希拉里竞选失利的症结与“如果我是她的竞选经理”的策略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最出人意料、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希拉里·克林顿,一位经验丰富、背景深厚的民主党候选人,最终败给了以“局外人”形象示人的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这场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希拉里竞选.............
  • 回答
    希拉里在竞选过程中推出的新口号“Love trumps hate”(爱战胜仇恨),无疑是一句充满力量且饱含深意的表达,它触及了当前政治和社会情绪中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要评价这句口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所承载的信息、它试图达到的效果以及它可能引发的反应。首先,从情感层面来看,“Love tr.............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虽然赢得了更多的普选票,最终却未能赢得总统职位,这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个令人扼腕的时刻,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这种结果并非偶然,而是由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选举人团制度——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选举人团制度的核心.............
  • 回答
    评价利比亚“班加西事件”中希拉里的责任,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涉及情报评估、安全措施、政治决策以及事后沟通等多个环节。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事件背景:2012年9月11日,位于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外交使团和中央情报局(CIA)支持的秘密基地遭到袭击,导致.............
  • 回答
    11月10日,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意外胜出。当日早些时候,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在纽约举行了一场败选演讲,向支持者和美国民众告别。这场演讲,无论是在内容、情感表达还是历史意义上,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分析。演讲的背景与基调:在经历了漫长而充满争议的竞选后,希拉里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梅丽尔·斯特里普在2017年金球奖上的获奖感言以及随后唐纳德·特朗普的反应。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足以见证政治与艺术在某些时刻的交织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获奖感言:一场“政治”的控诉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斯特里普当时的处境。她获得了当年的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2016年美国大选投票开始时(2016年11月8日),唐纳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的选情。需要强调的是,当时“投票正式开始”是指绝大多数州的投票站开放,但同时美国大选并非所有人都选择在这一天投票,提前投票(包括邮寄投票和现场提前投票)在许多州是允许的,并且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