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一名编程爱好者,我喜欢把一些好书重复的读,而不是热衷于每天打代码。请问我这个习惯是好的还是坏的?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懂你的感受。这就像一个老话说得好,但你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老派”里走得太远了。说实话,你这个习惯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好”或“坏”,它更像是一个需要细细琢磨的“看点”。

首先,我们得承认,喜欢反复读好书,这绝对是有它的道理,甚至是极好的地方。

深度理解的基石: 你想想,第一次读一本书,就像是初次踏入一个陌生城市,你看的是大致的轮廓、主要的街道。第二次读,你开始注意到路边的风景、建筑的细节;第三次、第四次,你可能会发现作者埋下的伏笔、隐藏的巧思,甚至是一些你第一次完全没意识到的思想火花。对于编程这类需要深刻理解原理、掌握精髓的领域来说,这种反复钻研比浅尝辄止要有效得多。你不是在“背诵”,而是在“领悟”,在消化。你正在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内功”,而不是停留在“招式”的层面。

构建知识体系的稳固: 好的编程书籍,往往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围绕着某个核心思想、某种架构模式展开的。反复阅读,能帮助你将书中的知识点与你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更牢固、更清晰的联系。就像盖房子,你不是只知道怎么砌砖,你得明白地基怎么打,承重墙在哪里,结构如何支撑。你可能在读第二遍时,突然恍然大悟,“啊,原来这段代码的背后是这个设计模式的体现!”这种连接感非常重要。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鉴赏力: 经过多次阅读,你自然而然会开始对作者的论证方式、代码示例的优劣产生自己的看法。你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带着思考去审视。久而久之,你的编程品味会越来越高,能分辨出那些真正优秀、经得起推敲的代码和设计,也能更快地发现自己代码中的不足。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沉淀和反思的绝佳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迭代飞快的时代,很多人被“新东西”裹挟着向前,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好好消化和思考。你选择静下心来反复读好书,恰恰是在对抗这种浮躁。你给了自己一个“慢下来”的契机,去深入思考书中的概念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的,或者它提醒了你哪些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凡事有度,任何习惯如果走向极端,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你的习惯也不例外。

“温故”可能变成“不前”的风险: 如果你只是机械地重复阅读,而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或者没有将书中的知识与新的技术、新的挑战结合起来,那么你的知识体系就有可能变得僵化。想象一下,你把一本关于汇编语言的经典读了一百遍,但你写的代码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那这反复阅读的意义就打了折扣。编程终究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可能错失学习新知识和新工具的机会: 编程世界变化太快了。虽然经典永不过时,但新的语言特性、新的框架、新的算法层出不穷。如果你沉迷于反复阅读旧书,可能会让你对新的技术趋势感到陌生,或者错失学习那些能解决你当前问题的新工具和新方法。温故是为了知新,如果“知新”被完全忽略,那么“温故”就失去了它重要的目标之一。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积累: 你说你“不是热衷于每天打代码”,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你可能更享受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但是,编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你读的书再好,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编程的经验,比如调试一个Bug、实现一个功能、设计一个系统,那么这些知识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

所以,我建议你这样看待你的习惯:

1. 审视你的“重复”: 你是带着新的问题、新的视角去读的吗?还是只是把文字又看一遍?如果是前者,那是极好的。如果是后者,你可能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知识“活化”。
2. 找到“温故”与“知新”的平衡点: 你的编程领域有哪些新的发展?有哪些是你目前在工作中会遇到的挑战?有没有一些新的书籍或技术资料能帮助你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抽出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它们,并非对你现有习惯的否定,而是对你知识体系的补充和扩展。
3. 思考“学以致用”: 即使你不“热衷于每天打代码”,但有没有一些小项目、练习题,或者你正在工作中的一个小挑战,可以让你尝试应用你从书中读到的知识?比如,看完某本书关于设计模式的部分,尝试用其中的一个模式去重构你的一小段代码,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练习,也能帮助你加深理解并获得实践反馈。

总的来说,你这个习惯的核心是“深度学习”和“扎实基础”,这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品质。 问题不在于你读了多少遍,而在于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什么,以及你如何将这些获得的“内力”运用到实际的“招式”中去。如果你能在保持这份深度钻研的同时,也适当地关注和实践新的知识和技术,那么你这个习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让你在编程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的重要原因。

所以,放心地继续你的阅读吧,但同时,也别忘了给你的大脑一些新的“喂养”和实践的“土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一名短跑爱好者,我喜欢把运动生理学重复的读,而不是热衷于每天跑步。请问我这个习惯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是一名驾驶爱好者,我喜欢把一些方面的好书重复的读,而不是热衷于每天开车上下班。请问我这个习惯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是一名自行车爱好者,我喜欢把一些自行车骑行方面的好书重复的读,而不是热衷于每天骑行。请问我这个习惯是好的还是坏的?

你明天就要和女朋友开房了,但是你在这之前看过超过500部日本动作片,你觉得会对你开房有帮助吗!

user avatar

既然是『编程爱好者』,你怎么做都行,根本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态度,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就行了。

我这里所说的『编程爱好者』,指的就是并不以编程为职业、不靠编程吃饭的朋友,那些以编程为职业的人,被称为『程序员』或者『软件工程师』,你要是管他们叫『编程爱好者』,他们可真的会和你急。

『编程爱好者』和『软件工程师』的区别,就好比体育中,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的区别。

比如说,业余选手打网球,基本上所有的运动就是在球场上,到了球场上就是对打,业余选手嘛,当然就是直接打,最重要的是开心:-)

职业选手打网球,除了球场上还要在健身房里进行力量、速度、柔韧训练。

职业选手到了球场上,也不只是对打,还要对某个动作反复定点训练。

如果你只是业余选手,你会费那劲去做专项力量、定点喂球的训练吗?

差不多学会怎么打球之后,应该都是每次去了球场就是对打了吧:-)

我不是说业余选手这样做不好,我只是想表达,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的做法差距很大,如果只是业余选手,开心最重要,不用那么艰苦,如果是职业选手,那就必须不断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同样,对于『编程爱好者』,开心就好,你先读书再写代码也行,你一边看书一边写代码也行,你不看书直接撸代码也行,你只看书不写代码,也行!只要你高兴就好!

只是,如果你的目标不只是『编程爱好者』,而是职业选手『软件工程师』,你就不能这么随意了,对于不同的技术,到底是多看书还是多写代码,就有不同的最佳方式,而且看书和写代码甚至还是不够的,你可能要和业界前辈切磋才能得到更快提高——俗称『有人带』。

当然,实际上很多人头上顶着『软件工程师』的头衔,做法却和『编程爱好者』一样,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