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嫦娥四号是怎么落月的?

回答
嫦娥四号,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伟大成就,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人造探测器。这个任务的实施,简直就像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科幻大片,只不过,它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科学奇迹。那么,嫦娥四号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完成这趟惊心动魄的旅程,最终“软”落在月球背面的呢?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

第一步:告别地球母亲,踏上奔月征程

一切的起点,当然是要先离开地球的怀抱。嫦娥四号和它的“搭档”——“鹊桥”中继星,都是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往太空的。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那股震天动地的力量,还有冲天而起的火光,都是地球为它送行的壮丽序曲。

火箭的任务是把嫦娥四号和“鹊桥”送入预定的地月转移轨道。这个轨道可不是简单地“直线飞过去”那么简单,而是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控制,让探测器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速度,沿着一条优美的弧线,飞向月球。这就像是在宇宙这片无垠的棋盘上,下了一步精准无比的棋。

第二步:在太空中“会师”,为了月球背面

这里有个关键点:月球背面是永远背对着地球的。这意味着,当嫦娥四号飞向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通信。没有信号,就无法接收指令,也无法将探测数据传回来。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鹊桥”中继星。

在嫦娥四号发射前,“鹊桥”已经先行一步,抵达了月球和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L2点的一个特殊轨道上。这个点,就像是太空中一个天然的平衡点,在那里,“鹊桥”可以同时看到月球背面和地球,从而实现信号的中继传输。所以说,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离不开“鹊桥”的默默奉献。

第三步:飞抵月球,进入环月轨道

经过大约五天的飞行,嫦娥四号终于抵达了月球附近。这时候,它可不是直接冲着月球脸上去,而是要先进行“刹车”,减速并进入环月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近月制动”。想象一下,你高速奔跑时突然要停下来,肯定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探测器也是如此,它需要依靠自身发动机的精确喷射,来降低速度,被月球的引力捕获,从而绕着月球运转。

嫦娥四号并没有直接进入一个固定的环月轨道,而是经过了多次变轨操作,最终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轨道——一个围绕月球和地球的日地L2点的晕轨道,也就是“鹊桥”所在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在探测器着陆前,与“鹊桥”建立稳定的通信链路,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准备工作。

第四步:精准“瞄准”,寻觅着陆点

嫦娥四号的任务目标是着陆在月球的冯·卡门撞击坑,这是月球背面一个非常著名的、保存完好的撞击坑。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科学家们认为这里的地质环境非常独特,对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着陆点,嫦娥四号在环月轨道上进行了精细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它就像一个“太空侦察兵”,仔细地“打量”着月球背面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一块平坦、安全,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完成科学探测任务的“风水宝地”。

第五步:惊心动魄的“九天揽月”,开始着陆!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着陆。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九天揽月”,因为它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1. 减速制动: 当探测器开始下降时,它首先要进行一次关键的减速制动。探测器自身的发动机再次发力,将速度从环月飞行的速度降下来,开始缓慢地向月球表面靠近。这个过程叫做“动力下降”。

2. 姿态调整: 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会调整自己的姿态,确保它以最佳角度面对月球表面,并能更好地接收来自“鹊桥”的信号。它还会启动各种传感器,比如测速测距敏感器,实时监测自己的高度、速度和位置。

3. 避障: 月球表面并非全然平坦,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和石块。探测器在下降到一定高度后,会自动启动“视觉避障”系统。它会利用相机拍摄月面图像,分析地面的地形,识别潜在的危险区域,然后通过微调发动机推力,改变飞行姿态,巧妙地避开这些障碍物。这个过程,简直就像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太空版“俄罗斯方块”或“飞行棋”,只不过玩不好,代价是巨大的。

4. 软着陆: 当探测器接近月面时,它的下降速度会越来越慢。在距离月面约几十米的高度,探测器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它会根据地面的情况,精确地控制发动机的推力,让下降的速度进一步减缓。最终,在几乎“悬停”的瞬间,探测器会轻柔地、平稳地接触到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整个着陆过程,从开始减速到最终触月,大概只有十几分钟,但却是整个任务中最具挑战、最考验技术的部分。嫦娥四号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飞行员,在无人控制、信号延迟的特殊环境下,凭借着精准的计算、先进的设备和“鹊桥”的协助,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着陆。

着陆之后:新篇章的开启

当嫦娥四号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背面,并向地球发回信号,宣布任务成功的那一刻,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沸腾。随后,它释放出了中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了对月球背面更深入的探测和研究。

所以说,嫦娥四号的落月,是一个集航天器设计、火箭发射、轨道控制、中继通信、自主导航和精确着陆于一体的复杂而又令人惊叹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探索未知宇宙、挑战极限精神的生动体现。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努力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智慧和勇气的闪耀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4月,以色列首个探月任务——创世纪号在成功绕月之后,于动力下降阶段不幸着陆失败,坠毁在月球表面。

9月初,印度的第二个探月任务,也是印度首个月球着陆任务——月船二号着陆器在动力下降至距离月表2.1公里后不久失去联系,最终软着陆失败,也坠毁在月球表面。

从环绕到着陆,这“再靠近一点点”的十几或者几十公里距离里,无数探测器折戟于此。

着陆到底有多难?

了解了这点,才能真正体会到,我国嫦娥三号、四号成功落月有多么了不起。


就在前几天,《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为首的刘建军等科学家们对嫦娥四号落月过程的重建结果[1],通过降落相机拍摄的影像回溯嫦娥四号的落月之路。

嫦娥四号着陆器底部安装了一台降落相机(LCAM),随着嫦娥四号在降落过程中不断靠近月球表面,降落相机也在不断拍照——根据照片图幅的大小、角度变化和拍摄到的特征地貌,再与已有的月球地图做对比和匹配,就可以反推嫦娥四号在降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大致推测着陆点所在的位置了。


嫦娥四号的计划降落策略


和嫦娥三号一样,自主着陆的嫦娥四号整个动力下降过程也分为6个阶段: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也和嫦娥三号一样,嫦娥四号继续使用7500N变推力发动机来完成动力下降阶段的减速和航迹调整。


嫦娥四号的动力下降过程▼


然而,虽然同样是要着陆在月球表面,降落过程中在月面上的航迹也都是450公里左右,但由于目的地的地形差异,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采取的降落策略就大大不同了


嫦娥三号的着陆区是月球正面平坦的雨海内部,整个降落航迹下的地形起伏不超过800米,而嫦娥四号的计划着陆区虽然本身是位于相对平坦的冯·卡门撞击坑内部,但冯·卡门撞击坑整体是位于月球背面崎岖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的,整个降落航迹下的地形起伏高达6公里[4]。

嫦娥三号着陆区地形起伏vs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形起伏▼


这意味着嫦娥四号可选择的着陆范围更小,而且它必须落得非常准——一旦偏了一点,就可能落不进平坦的预定着陆区里,而是撞上崎岖的高山低谷了。


嫦娥四号:我太难了!


因此,不同于嫦娥三号的抛物轨迹下降策略,嫦娥四号选择进一步减小着陆位置的不确定性,从主减速段结束后就由斜向前运动轨迹改为近乎垂直下降轨迹,然后从接近段开始辅以水平方向的微调来越过危险的地形(避障),测距敏感器的引入时机也做了相应调整[3]。


嫦娥四号的实际降落轨迹


那嫦娥四号是不是按照预定的计划着陆的呢?

降落相机告诉我们:是的!

2019年1月3日10时15分,随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面1.7公里/秒降到0。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内的一片平坦区域。[7]


降落相机在整个动力下降阶段拍摄的视频清楚地表明,嫦娥四号完美执行了预定的着陆策略。

在距离月面约8-6公里处,嫦娥四号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从“侧身”转为“垂直”接近月面。通过降落相机拍摄的照片结合已有的嫦娥二号月面地图(摄影成像几何关系+月面和影像中的相同地貌点匹配)进行反推,刘建军及其同事们精确重建了嫦娥四号从5635米高度(图中以O点代表)以下的降落轨迹


接近段中,嫦娥四号以近乎垂直的角度降落并不断减速,这一阶段还要完成粗避障的任务,也就是要越过一些较大的障碍物,保证着陆器来到一片大体平坦的区域上空悬停,实际降落过程中,嫦娥四号在距月面99米处的B区开始悬停。


悬停和避障段,嫦娥四号需要对此时的脚下的月面进行进一步勘查,对月面的坡度和小型障碍物进行进一步精细识别和自主避障(精避障),直至选定相对平坦的安全着陆区域后,才开始最后的缓速垂直下降

① 从O点北移约77米,越过直径约200米的撞击坑抵达A区 → ②从A区到B区:向西北移动244米 → ③ B区:悬停约13秒 ,向西南移动12米以越过一个直径约25米的撞击坑,抵达着陆点上空 → ④ 垂直缓慢降落,直至软着陆。改编自:参考文献[1]


嫦娥四号的实际降落轨迹也清楚展现了嫦娥三号和四号降落策略的差异,和计划一样一样的▼


来重温一下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降落过程的差异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0595772436951040

注意嫦娥三号在3-2.4公里高度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也就是转向),而嫦娥四号则在8-6公里高度处就已经开展了快速姿态调整。PS:视频时长不同,这里调成了快速调整段同时转向,所以嫦娥四号的视频晚开始了30秒。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嫦娥四号的精确着陆点


通过降落相机拍摄的距离月面越来越近的影像,对比已有的月面地图,我们可以一点一点缩小嫦娥四号最终着陆点的范围。

从嫦娥四号着陆开始,众多科学家们就在为确定着陆点位置而努力。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顺利着陆当天,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C相机团队就根据我国探月工程发布的降落相机影像(小图)中的几个明显的撞击坑和已有的LROC NAC影像(背景大图)做了匹配,嫦娥四号最终着陆点就位于这四个撞击坑之内[8]。


1月11日,LROC相机团队又根据探月工程发布的降落相机拍摄的视频,进一步在LROC NAC影像中圈定了最终着陆区域(下中图),还找到了嫦娥四号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前方的撞击坑是哪一个坑[6]。


而在此几天前,中科院遥感所邸凯昌及其同事们就已经借助嫦娥二号正射影像DOM、LROC NAC影像、嫦娥四号降落相机影像、嫦娥四号监视相机影像等多源数据,利用影像特征匹配定位和单像视觉测量定位技术,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点在LROC参考系下的精确位置为177.588°E, 45.457°S[7,8]。


找到降落相机影像中最明显的ABC三个撞击坑在已有月面地图中的位置▼


结合监视相机拍摄的影像,可以进一步圈定精确着陆点▼


确定着陆点精确位置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给着陆点确定了一个坐标,更是对指导玉兔二号的路径规划和分析嫦娥四号获取的科学数据有很大帮助


在此基础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玉兔二号前3个月昼的路径进行了规划(绿色点),黄线是玉兔二号的实际行进轨迹▼


2月,LRO探测器开始陆续拍摄到多张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面的照片,进一步确定了探测器在LROC坐标体系下的地理位置(初步推算着陆点坐标为45.457°S, 177.589°E)▼


4月底,LROC团队公布了利用2月LRO NAC拍摄的影像对建立的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精确确定嫦娥四号着陆点在LROC参考系统下的坐标为45.4561°S, 177.5885°E,高程 -5927米


而本次刘建军及其同事们则通过嫦娥二号的正射影像(DOM)、嫦娥四号降落相机在5635米高度下拍摄的180张不同距离和角度的月面影像(1张/秒)、嫦娥二号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 (CE2TMAP2015)、玉兔二号的两个导航相机获取的立体影像等综合数据,进一步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嫦娥二号影像参考系统下的精确坐标为177.5991°E,45.4446°S,高程−5935米


嫦娥四号着陆点(+号)在不同来源、不同分辨率的影像中的位置和附近地形▼


这一结果还可以通过玉兔二号顶部的两个全景相机(PCAM)拍摄的影像来互为验证。

玉兔二号拍摄的影像中显示,嫦娥四号着陆于一个已退化的撞击坑的缓坡上,北部8.35米外就是一个直径25米的撞击坑的边缘。着陆区被五个直径10.21~25米,深度1.21~3.03米的撞击坑所环绕。


基于嫦娥二号参考系统的位置与基于LROC参考系统下的位置符合得很好,但也不是百分百吻合:两者在纬度上有226米的偏差,经度上有348米的偏差,总位置有415米的偏差。


这一点点偏移是非常正常的,体现了月背两套影像数据本身的微小偏移。探测器各自的轨道测量误差、月背的重力场变化、相机拍照的微小形变等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对最后的定位结果产生微小的影响,而在月球背面建立绝对控制点可以有效消除这种偏移。


结语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至今状态良好,还在继续它们的月背探险之旅。就在几天前,9月23日20时26分和22日20时30分,着陆器和月球车相继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开始了第10个月昼的探测工作[11]。


而科学家们对嫦娥四号获取的科学数据的分析和解译工作也还在继续。期待嫦娥四号的测月雷达、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中性原子探测器等仪器的科学成果也早日和大家见面吧~


致谢:

本文感谢澳门科技发展基金(FDCT 0042/2018/A2)的支持

参考

[1] Liu, J., Ren, X., Yan, W., et al. (2019). Descent trajectory reconstruction and landing site positioning of Chang’E-4 on the lunar farsid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twitter.com/coastal8049

[3] 李飞,张熇,吴学英,等. 月球背面地形对软着陆探测的影响分析[J]. 深空探测学报,2017,4(2):143-149.

[4]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

gov.cn/xinwen/2019-01/0

[5] LROC | 2019.01.03 On the Farside!

lroc.sese.asu.edu/posts

[6] LROC | 2019.01.11 Chang'e 4 Lander Coordinates

lroc.sese.asu.edu/posts

[7]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就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向空天信息研究院发来感谢信pmrslab.cn/news/嫦娥4着陆器定位.html

[8] 邸凯昌,刘召芹,刘斌,万文辉,彭嫚,王晔昕,芶盛,岳宗玉,辛鑫,贾萌娜,牛胜利,2019. 多源数据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定位. 遥感学报, 23(1):177-184, DOI:10.11834/jrs.20199015

[9] LROC | 2019.02.15 Above the Landing Site

lroc.sese.asu.edu/posts

[10] LROC | 2019.04.30 Topographic Map of the Chang'e 4 Site

lroc.asu.edu/posts/1100

[11]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自主唤醒,开始第十月昼工作weibo.com/1822161445/I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嫦娥四号,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伟大成就,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人造探测器。这个任务的实施,简直就像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科幻大片,只不过,它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科学奇迹。那么,嫦娥四号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完成这趟惊心动魄的旅程,最终“软”落在月球背.............
  • 回答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可不是件小事,简直是人类探月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带来的看点和意义,用“深远”来形容都不为过。首先,我们来说说这“看点”十足的地方: “人类第一次”的光辉! 这是最直观也最震撼的看点。月球背面,因为月球的潮汐锁定,永远背对着地球,是个神秘的角落。过往的探测器,无论是美国.............
  • 回答
    嫦娥四号任务,特别是其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成功运行,这无疑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壮举。而关于它们如何在月球背面获取电力,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妙的设计和技术。首先,咱们得明白月球背面和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通讯问题。月球背面由于月球本身的遮挡,直接与地球通讯是做不到的。所以,嫦娥四号首先.............
  • 回答
    嫦娥四号:人类首次踏足月球背面,一次划时代的探索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嫦娥四号,是中国第一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这件事.............
  • 回答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初步规划获批,这无疑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月球探索蓝图。嫦娥六、七、八号任务的实施,以及后续无人和载人科研站的建设,将有望在多个维度上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一、 科学探测能力的飞跃: 嫦娥六号: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
  • 回答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成功展开中国国旗,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时刻。对于这一成就,我有许多想说的,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性的跨越与国家荣誉的体现: 人类探索的足迹延伸: 展开国旗不仅仅是展示一面红色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人类探索的足迹又向前迈进了一.............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这绝对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非凡,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要说多大,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和验证。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说白了就是去月球挖土,然后把土安全地带回来。这听起来简单,但整个过程涉及的都是航天.............
  • 回答
    关于嫦娥与天蓬元帅的“配不配”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中国古代神话中对神祇地位、个人品德以及社会观念的复杂解读。虽然在《西游记》等小说中,天蓬元帅被描绘成一个有情有欲的神祇,但我们更需要从古代神话故事的原始设定和文化背景来理解这个问题。一、 嫦娥的神职与地位: 姮娥奔月(古代原型): 嫦娥的原型来自.............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说到猪八戒调戏嫦娥,这事儿啊,可不是简单的“没后台就罚得惨”这么说,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得明白,猪八戒是谁?他原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的。这可是个实打实的重要职位,手下能调动几十万水兵,地位那可是相当显赫的。能在天庭混到这个级别,背后没有一点“后台”是不可能的。天庭是什么地方?是神仙们的官场,论资.............
  • 回答
    这事儿可有意思了!嫦娥五号那小小的返回器,在月球尘土上轻柔一落地,可就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不少人议论纷纷。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围绕着它出现的那个“小家伙”。你要问它是什么?哎呀,这可是个谜团,也正是因为这个谜团,才让整个事件多了几分神秘和浪漫色彩。当时,从返回器传回的一些视频和照片里,有人就捕捉到.............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举国欢腾,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小生命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焦点之外的一抹亮色。在广袤而宁静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当探测器缓缓停稳,当工作人员涌上前去,在返回器附近,出现了一只“小精灵”。这只“小精灵”,它的出现,瞬间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
  • 回答
    嫦娥五号:月球背面悄然播撒的希望与探索当“嫦娥五号”的探测器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无数双眼睛都在那一刻汇聚,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期盼——中国航天,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的高度。然而,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着陆”,它更是一次大胆的“回眸”,一次深入月球“土壤”的“求索”。那么,这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梦想的飞船.............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重量的疑问,即为何最终交接的月壤重量(1731克)与最初报道的从月球采集总量(约2000克)之间存在约200多克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科学探索和工程操作的细节。这并非简单的“丢失”,而是有充分的科学和技术原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1. 采集总量与实.............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大大提升了中国进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载人登月“已经实现”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嫦娥五号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及其意义: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对于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的信心。要回答“我们离国人登月还有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资金、规划、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嫦娥五号的重要意义,它为载人登月奠定了哪些基础?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可以说.............
  • 回答
    “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人类首次月轨无人对接,样品成功转移,这一壮举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对全人类的月球探测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在遥远月球轨道上进行高精度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的关键技术,为未来更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甚至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意味着什么?1. 中.............
  • 回答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点火入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这一壮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其技术难度之大,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一、 意味着什么?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意味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意义:1. 首次实现地外天体.............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之所以只能带回大约2公斤的月壤,是由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涵盖了任务的目标、技术限制、经济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 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1. 任务设计目标与科学价值最大化: 首次无人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最核心的目标是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这意味着任务的重.............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是否印证美国当年电视直播登月是造假的问题,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经常被提及,并且存在很大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对比嫦娥五号任务的实际操作和科学原理,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支持或否定“造假论”的关联。“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首先,我们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