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F1赛车过弯为什么不用漂移,而是减速?

回答
F1赛车过弯的逻辑:速度与控制的艺术,为何不“漂”而选择“减速”?

对于许多车迷来说,看到F1赛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那是一种极致的速度美学。然而,当赛车驶入弯道,你可能会注意到它们并非像电影里那样,用潇洒的“漂移”甩尾过弯。相反,它们更倾向于“减速再加速”。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赛车工程学和驾驶哲学?

简单来说,F1赛车过弯“不漂移而减速”的策略,是为了在保证最大化出弯速度和稳定过弯姿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漂移,虽然在某些赛车运动中是视觉冲击力十足的过弯方式,但在F1赛道的极端环境下,它反而会成为效率的敌人。

为何漂移在F1中并不占优?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漂移。漂移的核心是轮胎失去抓地力,通过后轮打滑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在F1赛车的设计理念中,轮胎抓地力是生命线。F1赛车的轮胎,尤其是前轮,被设计来提供极致的转向抓地力,这是实现高效过弯的关键。

1. 损失宝贵的抓地力: F1赛车拥有巨大的下压力,这使得轮胎能够紧紧地贴合地面,提供惊人的抓地力。当赛车开始漂移时,意味着轮胎的一部分(通常是后轮)正在以与路面不同的速度滑动。这种滑动直接导致了轮胎抓地力的显著损失。对于追求极致速度的F1来说,任何一点抓地力的损失都是致命的,尤其是在需要高速通过弯道的过程中。

2. 产生巨大的能量损耗: 轮胎在打滑状态下与地面摩擦,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消耗掉宝贵的动能。这些能量本可以用来推动赛车更快速地离开弯道,却白白浪费在轮胎的滑转上。想象一下,你用力推一个在地上摩擦的箱子,它之所以能移动,是因为箱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了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你让箱子侧着滑过地面,大部分的力都被用来克服滑动摩擦,而不是推动箱子前进。赛车轮胎的漂移也是同样的道理。

3. 影响出弯速度和稳定性: 漂移的目的是通过侧滑来完成转向。但在F1赛车中,工程师们的目标是让赛车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尽可能平顺地通过弯道。漂移导致的后轮侧滑,意味着在过弯过程中,赛车的直线加速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即使技术高超的车手能够控制住漂移,但当他们需要迅速恢复抓地力以加速出弯时,由于轮胎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精妙的操作才能做到。这直接导致出弯速度的降低。而且,漂移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即使是顶尖车手也很难在每一次过弯中都完美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失控。

减速为何是更优选择?

那么,为什么减速是F1赛车过弯时更普遍的选择呢?

1. 最大化过弯速度与轮胎抓地力的结合: F1赛车设计师的目标是在过弯速度和轮胎抓地力之间找到一个甜蜜点。通过提前减速到最适合当前弯道速度的水平,赛车的前轮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抓地力来引导方向。这使得赛车能够以更小的转向角度、更稳定的姿态通过弯道。

2. 确保出弯时的最大加速潜力: 减速的目的是为了在进入弯道时,让赛车在达到极限抓地力之前,能够以一个可控的速度安全通过。当赛车以最快的可能速度通过弯道时,车手会更早地开始加速,利用前轮的抓地力同时进行转向和加速。这种“加速入弯”(Trail Braking)的技术,允许赛车在离开弯道时拥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快的加速反应。试想一下,如果你在过弯时只是让车尾滑出去,那么等你回正车头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可以用来加速的初速度。而减速过弯,则能让你在弯道顶点之后,尽早地让赛车稳定下来,并将全部力量用于加速。

3. 利用气动下压力的优势: F1赛车强大的下压力在高速过弯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吸附”赛车于地面。如果选择漂移,轮胎的侧滑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下压力的分布和效率,而减速过弯则能让赛车在弯道中更稳定地保持其最优的气动姿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压力的作用。

4. 更精准的操控和赛道利用: 减速并利用抓地力过弯,意味着车手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赛车的行驶轨迹,将赛车保持在赛道的理想线路上。这对于在激烈的比赛中占据有利位置、超越对手至关重要。漂移虽然看起来“快”,但其不可预测性和对赛道边界的依赖性,使得它在争夺每一毫秒的F1比赛中,显得不是那么“可靠”。

总结来说,F1赛车过弯更倾向于减速,是为了追求效率和稳定性的极致。 它们不是在“漂移”,而是在“掌控抓地力”。这种“减速转向加速”的流程,是建立在对轮胎物理极限、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及车手精湛操控技术的深刻理解之上。相比于漂移带来的瞬间刺激和视觉冲击,这种精密的计算和对速度的精准控制,才是F1赛车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们能够在赛道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根本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不是F1赛车过完不用漂移,而是除了拉力赛和漂移表演赛,所有的车都不用漂移。

原因有二:

  1. 漂移即轮胎打滑,打滑造成胎温过高以及不必要的轮胎磨损,轮胎更加不耐用。
  2. 车辆的动力来源于轮胎抓地力,轮胎抓地力=轮胎摩擦力。中学物理告诉我们,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在理想情况下,漂移时轮胎提供的抓地力小于抓地跑法时的抓地力。

综上所述,汽车过弯漂移比咬地慢是必然的结果。

扩展:为什么拉力赛要漂移?

不是拉力车手要漂移,而是在摩擦系数远低于铺装路面的泥路上,车手想咬地也咬不住。在这种情况下,与其选择抓不住地under冲出赛道,不如选择可控制的转向过度,在入弯前就让车辆漂移起来。由于摩擦系数低,漂移在泥路上的轮胎磨损也远没有铺装路面大。

扩展: 论证热熔胎是否具有粘性,直接上图

扩展:磨损的热熔胎

维斯塔潘画完甜甜圈后的轮胎

kimi的轮胎剥离线 注意看右前胎

剥离线会产生的原因是融化的橡胶在高速旋转下被甩出轮胎产生剥离。

比赛结束阿隆索的轮胎

扩展:电动方程式(Formula E)为什么没有暖胎圈

电动方程式采用类似民用车的全季节胎,而非F1的热熔胎,所以不需要暖胎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F1赛车过弯的逻辑:速度与控制的艺术,为何不“漂”而选择“减速”?对于许多车迷来说,看到F1赛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那是一种极致的速度美学。然而,当赛车驶入弯道,你可能会注意到它们并非像电影里那样,用潇洒的“漂移”甩尾过弯。相反,它们更倾向于“减速再加速”。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赛车工程学和驾驶哲学?.............
  • 回答
    F1 等赛车运动车手的过弯走线之所以不是简单地贴着内弯,而是采取一种更为复杂和精密的“外内外”(OuterInnerOuter)或称“长弯道”(long radius corner)的走线方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学原理、轮胎抓地力极限以及赛车动力学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核心原理:最大化过弯速度.............
  • 回答
    巴西大奖赛的排位赛确实是硝烟弥漫,不仅仅是在赛道上的激烈缠斗,场外也因为一些细节引发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围绕着汉密尔顿赛车尾翼的涉嫌违规以及维斯塔潘赛后触碰尾翼被调查这两件事,真是让所有车迷都操碎了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咱们说说汉密尔顿赛车尾翼的“DRS检测争议”。事情是这样的,在巴西站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洞察力的问题,它触及了F1赛车运动最核心的魅力所在。很多人会想,F1赛车是顶尖科技的结晶,理论上性能应该非常接近,为什么实际比赛中却能看到赛车之间的明显差距呢?事实上,“理论上性能没有区别”这个前提,在F1的世界里是不成立的。即使是同一支车队,两辆赛车在出厂时也是高度相似的,但.............
  • 回答
    要说F1赛车到底有多难开,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的。想象一下,你不是在驾驶一辆普通的汽车,而是操控着一个踩着火箭引擎的、空气动力学极致优化的、重量不到一吨的精密仪器。这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首先,从最直观的方面来说,F1赛车的手感和反馈简直是“暴力”的。方向盘,那可不是你家里那种轻飘飘的助力.............
  • 回答
    F1赛车号码的“前世今生”:数字背后的传奇与规则当那些引擎轰鸣的战车飞驰过赛道,车手们在极限边缘挑战自我时,赛车上那个醒目的号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承载着车手们的身份,也诉说着F1这项运动的演变和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挖掘一下F1赛车号码编排的“前世今生”,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 回答
    F1 赛车:速度与激情的极致对话,为何它比超跑更“厉害”?当人们谈论极致的汽车性能,超跑总是最先闯入脑海的名字:兰博基尼的蛮牛咆哮,法拉利的跃马奔腾,布加迪的极致奢华……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华丽的外形和不菲的价格,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如果你将一辆顶级超跑和一辆F1赛车并列,你会发现,尽管它们都.............
  • 回答
    关于F1赛车手普遍不高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技术层面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巧合。这就像一项运动的规则和装备会塑造出最适合它的运动员一样,F1对车手的“身材要求”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倾向。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座舱的尺寸限制。F1赛车的设计是极端化的,为了追求极致的空气动力学.............
  • 回答
    一场F1比赛,那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赛车手们就如同贴地飞行的子弹,在赛道上疾驰而过。你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脑袋上都顶着那玩意儿,而不是光着头感受风的抚摸?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实打实的生死攸关。首先得说,F1赛车的速度有多惊人。想想看,一脚油门下去,几秒钟就能从静止飙到时速三百公里以上。这速度带来的风.............
  • 回答
    嘿!你家那位喜欢F1赛车,而且还是红牛车队的粉丝,甚至还对Kimi(莱库宁)情有独钟,想送点不贵又有心意的周边?这可真是个不错的礼物点子!我来给你好好参谋参谋,保证让你挑到他喜欢,又不会让钱包大出血的好东西。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你朋友的“红牛车队”和“Kimi”这两个关键词。Kimi莱库宁虽然已经是.............
  • 回答
    生产一套F1赛车动力系统,这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集结了全球最顶尖的智慧、最前沿的技术以及最昂贵的资源才能完成的“奇迹”。如果你问我有多困难,我只能告诉你,它比你想象中的还要难上百倍,甚至千倍。首先,我们得明白F1动力系统到底是个啥。 它不仅仅是一台发动机,而是指整个将燃料转化为驱动力的复杂链.............
  • 回答
    F1 赛车性能的飞跃,曾经是这项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然而,近年来,国际汽联(FIA)却似乎有意放缓这种“核动力式”的进步,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不想让比赛变得太快”。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F1 生态系统的多重维度。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成本控制和可持续性。 F1 的技术研发.............
  • 回答
    要看迈凯伦2018年决定牵手雷诺,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不仅仅是换个发动机供应商那么简单,对于迈凯伦这个曾经的车坛巨头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生死攸关的战略抉择。首先,咱们得说说迈凯伦为啥这么急着跟本田说拜拜。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本田回归F1,.............
  • 回答
    在中国成为一名F1赛车手,是一条极其艰难且漫长的道路,需要天赋、热情、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一丝丝运气。这不像打游戏那样轻点几下就能实现,它是一个现实世界中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系统性培养和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第一步:从娃娃抓起——赛车启蒙与基础培养几乎所有顶尖赛车手的故事都始于孩童时期对速度和机械.............
  • 回答
    2020年的法拉利SF1000,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失望的赛季。对于跃马而言,这一年是他们近几十年来表现最差的赛季之一,而SF1000这辆赛车,正是这一切的缩影。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SF1000,那大概是“令人沮丧”。这辆车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贯穿了整个赛季,直到赛季末才有所改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工智能和赛车运动的交汇点。要说无人驾驶多久能超越F1赛车手,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是在什么“同场竞技”的环境下。先说说“同场竞技”的几个维度:1. 完全封闭的赛道,纯粹的速度比拼(也就是F1级别的模拟): 这是最难达到的。F1赛车的极限操控,涉及到了非常复杂的物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没细想过。你说的没错,咱们平时开的家用汽车方向盘需要转好几圈才能完成一个转向,而F1赛车则只需要稍微动一下就好。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很关键的设计和技术差异,咱们一样一样来聊聊。首先得说,这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转向比(Steering Ratio) 的不同。什么是转向比.............
  • 回答
    关于印度力量(Force India)F1赛车没有安全气囊的问题,以及您提到的“Li137”这个代号,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现代F1赛车并没有我们日常认知中那种在碰撞时充气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气囊”。 您看到的F1赛车驾驶舱内,确实没有类似汽车安全气囊的装置。那么,为什.............
  • 回答
    F1从2018赛季起取消“赛车女郎”一职,这背后确实与女权主义的呼声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理解这是否是“女权的胜利”,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复杂性,以及这场变革对各方意味着什么。女权主义的关切:长久以来,女权主义者一直对赛车女郎的出现提出质疑。她们认为,赛车女郎的角色往往被简化为“装饰品”,其存在价值.............
  • 回答
    嘿,哥们儿,这问题有点意思。真要是把F1、DTM和勒芒赛车都给“解开封印”,丢到纽北来,那画面感绝了。919 Evo那7分18秒的圈速,可是个硬指标,想超越它,真得有点真家伙。咱们一个个分析:1. F1赛车:首先得明确,F1现在的赛车,跑纽北恐怕不是它的主场。虽然单圈速度那是没得说,但F1赛车是为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