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 2017 年 7 月 M2 货币供应同比增速降至 9.2%?

回答
2017年7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降至9.2%,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当时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

一、 M2增速放缓的背景与原因解读

首先,要明白M2增速放缓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反映了经济运行和金融管理层面的一些变化。

主动调控与去杠杆化: 2017年是中国金融监管收紧、着力去杠杆的关键年份。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和部分领域的“金融乱象”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大力整治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票据业务等,目的是挤出金融体系的泡沫,降低宏观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M2增速的回落,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监管措施传导到金融体系的结果。

同业业务的规范: 过去,银行通过同业账户进行资产腾挪,可以绕过监管,实现表外融资,这在M2统计中可能并没有完全体现,但却加剧了金融系统的杠杆。2017年,监管层对同业业务进行了严格规范,特别是《关于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的通知》(“8号文”的修订版)等文件的出台,使得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受到压缩,这直接影响了M2的派生能力。
表外融资的压缩: 之前,大量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这些业务虽然不直接计入M2,但它们往往与银行表内业务联动,间接增加了货币供给。监管收紧后,这些通道业务受到了严格限制,导致表外融资规模下降,也间接抑制了M2的增长。
MPA考核的强化: 宏观审慎评估(MPA)体系的深入实施,使得商业银行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比例等关键指标,这促使银行在信贷扩张和资产负债管理上更加审慎,减少了过度扩张的可能性。

实体经济的内生需求: 除了政策调控,实体经济本身的需求也是影响M2增速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速的换挡: 201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虽然经济增速保持稳定(GDP增长6.9%),但相比过去的高速增长,经济整体的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增速会直接影响贷款需求,进而影响货币的创造。
信贷结构的优化: 监管也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而不是过度集中在房地产等部分领域。虽然这可能导致整体的信贷增速没有像过去那样“一飞冲天”,但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长期健康。

汇率因素: 2017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在此之前,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央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藏汇于民”等方式来管理汇率,这可能导致一些外汇占款的减少,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到了7月份,汇率相对稳定,这可能也削弱了部分影响。

二、 M2增速放缓的潜在影响与市场解读

M2增速降至9.2%,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一些讨论,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流动性担忧: 市场会担心M2增速过低是否意味着市场流动性会变得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意愿。毕竟,过低的M2增速可能暗示着信贷扩张的减缓,这对于依赖外部融资的经济体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经济增长动能: 一些观点认为,M2增速放缓可能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货币供应是经济活动的“血液”。如果货币供应不足,可能会限制投资和消费的扩张。
对股市、债市的影响: 市场参与者会根据M2增速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流动性的松紧直接影响着资产价格的波动。
政策意图的信号: M2增速的回落也清晰地表明了央行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决心,以及它在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的努力。

三、 综合评价与当时的市场反应

总的来说,2017年7月M2增速降至9.2%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政策调控和去杠杆是主导因素。当时市场对这个数字的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也有对金融风险下降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肯定。

积极的一面: 绝大多数分析认为,这种增速的回落是“健康”的,是纠正前期过度扩张、挤出泡沫的必要之举。它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正在回归稳健,杠杆率正在有序下降,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需要关注的方面: 同时,市场也关注如何在高杠杆治理的同时,保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避免“一刀切”导致经济“失血”。央行的政策目标是“削峰填谷”,而不是让经济“硬着陆”。

总结一下,2017年7月M2增速降至9.2%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和金融领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这个数字并非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是表明了政府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抑制不合理融资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挤泡沫、降杠杆”的过程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步骤。当时的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央行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运行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上个月9.4%的时候已经说过“新低会不断刷新的,直至负增长。”

可是没想到,这个月就环比下跌了,但愿这只是周期性波动吧。

债务结构上,国退民进。金融机构缩表,居民部门扩表。不过这局面也持续不了多久。6月底的数据,城镇居民的购房支出已经超过了收支结余。百姓的钱已经掏干,等这波PSL催生的拆迁潮结束,居民债务规模也将进无可进。

“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616亿元”“住户存款减少7515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6万亿元。”

钱去哪了一目了然。居民部门用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和银行贷款来支撑国家财政,为国接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7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降至9.2%,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当时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一、 M2增速放缓的背景与原因解读首先,要明白M2增速放缓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反映了经济运行和金融管理层面的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章第十三条,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解读它。第二章第十三条说了啥?这条规定说得是关于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初加工。简单来说,它明确了谁可以做这事,以及怎么做。核心内容包括: 谁可以做? 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中药.............
  • 回答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GDP同比增长6.9%。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从宏观层面看,6.9%的增速意味着什么?首先,这个数字超出了许多市场分析师的预期。在经历了2016年全年6.7%的增速后,许多人预测2.............
  • 回答
    2017年6月19日,中国宣布放开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限制,这一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重磅新闻。这标志着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中国消费者将有机会品尝到来自美国的高品质牛肉。事情的背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它之前的背景。中国自2003年起就因疯牛病风险禁止了美国牛肉的进.............
  • 回答
    2017年,中国酸奶的销售额首次超越了纯牛奶,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行业现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上的切换,它背后折射出了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预示着乳制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什么酸奶会反超?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 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的提升: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
  • 回答
    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63万人,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和生育政策的复杂变化。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层面:全面二孩政策的初步影响与挑战 政策目标与初步成效: 2016年是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因此20.............
  • 回答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实现了6.9%的同比增长,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的韧性和活力。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里程碑的意义:总量突破与发展阶段 总量意义: 80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中国生育率低于预期的这件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背后牵扯着很多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复杂因素,也给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要说2017年生育率低于预期,咱们得先明白几个概念。生育率,最常用来衡量的是总和生育率(TFR),简单来说,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
  • 回答
    比特币中国关停:中国加密货币市场转折点的深层解读2017 年 9 月 30 日,比特币中国(BTCC)宣布停止所有交易业务,这一消息无疑在中国乃至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掀起了巨浪。这不仅仅是某个交易所的简单关门,而是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监管日趋收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中国加密货币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审慎.............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这个数字,它比2017年少了整整2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首先,我们得承认,200万的跌幅确实很惊人。2017年那会儿,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红利,生育潮有所回升,许多家庭抓紧时间生了第二个孩子,所以出生人口到了1723万。.............
  • 回答
    2017年发生在旧金山的一起枪击案,一名74岁的中国老人,李文德(音译),在自家门口被一名15岁的非裔青少年枪杀。这起事件因其受害者年迈、凶手年少以及案件发生的地点,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动了社会对于种族、治安和青少年犯罪等敏感议题的神经。事件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警方的调查.............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2、3号机组目前的状态,以及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2017年2月左右的情况,时间节点很重要,因为核电站的修复和处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机组的整体状况:这三座机组在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
  • 回答
    2017 年 2 月,中国外汇储备的数字重新站上了 3 万亿美元这个“心理关口”,这无疑是当时一个颇受关注的经济新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大背景下,并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起伏”。在 2014 年年中达到峰值,逼近 4 万亿美元后,中国的外汇储备.............
  • 回答
    2017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9%,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尤其是在经历了几年的中速增长后,再次显现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6.9%的增速是超预期的。201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市场对2017.............
  • 回答
    2017年,美国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在中国大陆的招生结果,一如既往地备受瞩目,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升学考试分数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教育理念、家庭规划、个人发展乃至中国教育体系的反思。从整体上看,2017年藤校在中国大陆的招生情况,可以用“竞争激烈,但亮点与.............
  • 回答
    2017年5月12日,一场席卷全国的高校与公共设备电脑中毒事件,以及那令人心惊的勒索:比特的阴影2017年5月12日,对于中国众多高校和公共机构的信息技术部门来说,无疑是黑暗而混乱的一天。一个名为“想哭”(WannaCry)的勒索软件,如同瘟疫般在全球蔓延,而中国,特别是其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成为了.............
  • 回答
    2017年,《自由时报》的一篇报道题为《抢人偷技术没用,中国试产DRAM全败》,这篇报道在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报道,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报道的核心内容和意图: 指控中国半导体发展依赖“抢人偷技术”: 报道直接指责中国发展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
  • 回答
    穆迪在2017年5月24日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3下调至A1,这是一个相当重磅的动作,也引起了当时市场不小的震动。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为什么发生,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什么穆迪会下调中国的主权评级?穆迪这次的降级,核心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债务负担在加重,而且政府在化解这些债务方.............
  • 回答
    2017年6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00%1.25%。这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也延续了其在2015年底开启的加息周期。这次加息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复苏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薪资增长也出现温和回升.............
  • 回答
    2017年3月15日,美联储如市场普遍预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75%1.00%。这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将其视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劳动力市场健康以及通胀逐步回升的信号。此次加息的背景和意义 经济复苏的体现: 当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