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然》杂志为什么有那么多子刊,定位如何?

回答
《自然》杂志之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子刊家族,并且它们各有侧重,这背后是一项非常深思熟虑的战略,旨在覆盖科学研究的各个细分领域,并为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提供最合适的发表平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自然》杂志本身的定位和发展历史说起。

《自然》杂志:旗舰中的旗舰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自然》(Nature)是科学界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科学期刊之一。它创刊于1869年,以其广泛的学科覆盖、严谨的同行评审以及对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多个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发表而闻名。它的目标是成为科学的“报纸”,报道最新的、最重要、最前沿的发现,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只要其影响力和突破性足够,都有可能登上《自然》的版面。

然而,科学研究的领域是极其广阔和细分的。《自然》作为一本综合性期刊,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深入覆盖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最新进展。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千差万别,有的具有颠覆性的、跨学科的意义,适合在《自然》这样综合性期刊发表,以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有的则更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该领域内,需要在更专业的平台上进行深度交流。

子刊的诞生:满足细分需求,拓展影响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现为Springer Nature的一部分)开始创建一系列子刊。这些子刊并非简单地复制《自然》的内容,而是各有明确的定位,旨在:

1. 深入覆盖特定学科领域: 许多科学领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和专业,需要有专门的期刊来汇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子刊可以汇集某一特定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等)的顶级研究,并聘请该领域的顶尖专家担任编辑和审稿人,确保发表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
2. 满足不同类型研究成果的发表需求: 有些研究可能在方法论上非常创新,或者在数据量上非常庞大,需要专门的篇幅来详细阐述。有些研究可能侧重于应用性,需要与产业界紧密结合。子刊的设立,也为这些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研究提供了更合适的平台。
3. 提升发表效率和审稿质量: 综合性期刊的编辑团队需要处理来自各个学科的稿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稿的专业深度和效率。而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子刊,其编辑团队可以更专注于特定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审稿需求,从而提高审稿质量和发表效率。
4. 构建学术界的“生态系统”: 《自然》的母刊依然保持其综合性和高影响力,而众多的子刊则构成了围绕《自然》品牌的一系列专业性期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出版“生态系统”。这使得Springer Nature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科学群体,满足更多元的学术需求。

子刊的定位:细致入微,各有千秋

《自然》的子刊系列非常庞大,且在不断发展和调整。以下列举一些主要的子刊及其大致定位,以展现其多样性:

Nature系列(旗舰类,但更聚焦):
Nature Medicine: 专注于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包括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尤其关注对人类健康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研究。
Nature Chemistry: 涵盖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基础的分子设计到材料科学,再到生物化学等。
Nature Physics: 聚焦物理学各个分支的突破性研究,包括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
Nature Materials: 专注于材料科学及其应用,包括新材料的发现、性能表征、制造技术和跨学科应用。
Nature Biotechnology: 关注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生物制药等。
Nature Genetics: 专注于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重大发现,对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疾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Nature Methods: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子刊,它主要发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技术和工具,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它的影响力体现在它所推动的“方法学”进步上。

Nature Research系列(专业性强):
Nature Communications: 这是一个开放获取的期刊,发表高质量的、跨学科的原创研究。虽然定位广泛,但它提供了一个比旗舰《自然》更快的发表通道,覆盖了许多《自然》母刊可能不涉及的,但依然重要的研究。
Scientific Reports: 同样是开放获取期刊,发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所有科学领域。它的特点是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对创新性和影响力的要求可能比《Nature Communications》略低,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表平台。
Nature Plant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Nature Astronomy, 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 这些是更晚近成立的子刊,它们进一步细分了学科领域,专注于植物科学、生态学与演化、天文学、人类行为学等特定学科。它们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自然》出版集团对科学细分化趋势的积极响应,旨在为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最专业的发表阵地。

领域特定期刊(更加专业化):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连接工程技术与医学应用。
Nature Food: 关注食品科学、农业和营养学等与食品相关的广泛领域。

总结

《自然》系列子刊的繁荣,是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自然结果。科学研究的细分化、专业化以及对不同类型研究成果发表平台的多元化需求,促使《自然》出版集团构建了这个庞大而精密的出版体系。

旗舰《自然》 依然是那个追求“革命性”、“跨学科”发现的灯塔。
Nature系列子刊 则成为各自学科领域内的“旗舰”或“次旗舰”期刊,专注于该领域的顶尖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tific Reports 等期刊则提供了更广泛的发表范围和更灵活的发表模式。
最新成立的、更细分的子刊 则直接瞄准了新兴或高度专业化的学科领域,旨在成为这些领域的权威声音。

这种布局使得《自然》品牌能够覆盖科学研究的绝大多数层面,从最前沿的、颠覆性的发现,到在特定学科内具有深远意义的突破,再到重要的方法学创新,几乎所有优秀的科学成果都能找到其最合适的归宿。这不仅巩固了《自然》出版集团在学术出版界的领导地位,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Nature》《Science》是综合性刊物;而子刊领域要窄一些,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

《Nature》出版集团为英国的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截至到2018年1月14日,以Nature打头的子刊共有51本!

《Nature》及这51本子刊的影响因子信息如下:

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并且大部分《Nature》子刊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影响因子都相对较高。

Nature所有子刊目录可以在下面这个网址查看。

Nature.com

《Science》(影响因子41.058)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也拥有下面5个子刊:《Science》(影响因子41.058)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也拥有下面5个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影响因子:16.710

《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 影响因子:6.378

《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11.511

《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

《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user avatar

Nature 的子刊文章的水平普遍都很高,很多文章实际上不见得比Nature或者Science的文章差。当然要把Nature Communications 除外,国内有人将Nat Comm说成是“小子刊”,真实佩服国人的智商。本人做的是材料物理化学的,所以对Nature Materials,Physics, Chemistry, Nanotechnology 都比较关注, 偶尔也会看看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自己本身在Nature Materials (第一作者), Advanced Materials(第一作者1篇、通讯作者1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通讯作者1篇)发过文章。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对于发表的难度来说Nature Materials是最难发的, 难度远超另一个材料学杂志 Advanced Materials。原因是物理学界有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化学界有JACS,这两大神刊的他们的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所以Nature Physics 和Nature Chemistry 地位显得就不那么高了,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一些新潮的方向。而Nature nanotechnology 长期被几个课题组把持(比如斯坦福的那位),也相当难发!Nature Materials首先创刊很早(2002年),办得很成功,同是编辑对文章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常常发表一些经典的、老的材料学科方向,如金属材料之类的。凝聚态物理的一些东西也能在Nature Materials 上看见。能看见很多机理性、物理的东西。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人都有发文。反观Advanced Materials 发文量较大(2142篇/2017至2018年),往往工作不需要很深入的机理探究,强调抓住当前时代的热点,故事要讲的好,图片要画得漂亮。这个杂志在10几年前也就是Chemistry of Materials的水平,由于我国材料科学的长足进展,把这个杂志养大了(发表来自中国的稿件有1121篇/2017至2018年,占52%)。cailiaoniu.com/147602.h影响因子不断飙升!但是也绝无超越Nature Materials的可能性!除非他们把每年稿子数目控制在150篇左右。

比如说,我博士期间做的领域跟冶金学有关,Advanced Materials的门不大可能向我敞开的,太老套了,但是Nature Materials完全没问题,虽然我发表的这篇Nature Materials 不是金属材料方向。我唯一的一篇Adv Mat是当时跟一个做两维材料的人讨论,想出一个做电池的idea,实际上跟冶金没任何关系。Nature Materials 发文统计,大家可以看看难度。我的那篇Nature Materials在2016年发表,但是当时国内也就发了6篇,顺利帮我找到教职!

再说说Nature Communications, 这个比较有争议的杂志,然而谁让他有带着一个Nature 的头衔呢,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但是作为一个带Nature名字的刊物居然在2017发文量超过2000篇 (2018年超过5000篇,有赶超Scientific Report之势)!这个杂志在很多国内一般高校的教授趋之若鹜,因为自己能吹嘘在Nature 子刊发文了!我本人作为通讯作者发过一篇。个人的感受是,Nature Comm 是一个不错的期刊,尽管收费很高,这在欧美的大学里面极其受到诟病。但是绝对达不到Nature子刊的水平。

我独立开展课题组之后,从金属材料(冶金相关)转到做当前热门的东西,文章先投了Physical Review X审稿人拒,Nano Letters、ACS Nano居然审稿人也拒了,Nature Nano和Science Advances根本不送审。结果Nature Comm顺利接收。本人觉得我这篇文章算是decent,但是不是那么有大突破,发个Physical Review X没问题的,原因是我是年轻的PI,这些老的杂志如PRL和ACS 的那些期刊审稿人还是看我年轻,从没在这个领域混过。

饶毅说Nature Communications是骗中国人钱的杂志,可能有点过了。但是5000美元的稿费不是一般的贵!我个人的感受是,是一个不错的杂志,文章水平算高,绝对不是顶级期刊,无法跟Nature其他的子刊比,甚至也没法跟PRL比,也算是为了挣钱而出来的杂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