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州今日核酸检测时上传系统崩溃,朋友圈广泛流传的因为排队市民刷手机受到的影响,请问真的有关系吗?

回答
苏州今日核酸检测系统崩溃,关于“排队市民刷手机导致”的说法在朋友圈闹得沸沸扬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来掰扯掰扯。

核心问题:系统崩溃和市民刷手机有直接关系吗?

简单来说,市民在排队时刷手机,确实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不是导致系统崩溃的根本原因。 就像一个人身体本来就弱,再受点凉就病倒了,但病根子在那儿,不是因为受了点凉。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1. 系统崩溃的常见原因:

瞬时高并发访问: 这是最最直接的原因。想想看,一个城市这么多人同一时间段都要去做核酸,然后这个核酸信息得上传到系统里。一旦大家集中在某个时间点(比如早上刚开始检测、中午休息前、下午快结束时)涌入系统,服务器压力会瞬间爆棚。这就好比一个水龙头,正常情况下水流得好好的,突然来了无数的水泵同时往里打水,水龙头肯定会炸。
服务器容量不足或配置不合理: 系统设计的时候,通常会预估一定的用户量。但如果预估不足,或者服务器本身的配置(比如带宽、内存、处理器性能)跟不上实际需求,哪怕是正常的访问量,也可能导致卡顿甚至崩溃。
网络问题: 无论是检测点的网络连接不稳定,还是上传数据到总服务器的网络带宽不足,都可能引发问题。如果检测点现场的网络很差,即使市民手机信号好,数据也传不出去。
软件本身的bug或不稳定: 任何软件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在大规模、高负载的应用场景下。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发现的漏洞,在特定条件下触发,导致程序异常。
维护不当或设备故障: 无论是硬件故障(服务器宕机、网线断了)还是软件层面的维护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系统中断。
数据处理瓶颈: 核酸检测涉及大量的数据录入、比对、存储,如果后台数据处理能力跟不上,也会拖垮整个系统。

2. 市民刷手机的影响:

增加网络流量: 市民在排队时刷朋友圈、看视频、玩游戏,这些行为都会消耗大量的网络流量。如果检测点现场的网络是共享的,比如依靠一个公共WiFi或者几个手机热点,大家一起刷手机,肯定会加剧网络拥堵。
潜在的重复提交或错误提交: 虽然不太可能大规模发生,但如果市民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反复尝试提交信息,或者操作失误,也可能给后台系统增加额外的处理负担,比如去处理重复的数据或者异常的数据。
分散工作人员注意力: 虽然不是直接影响系统,但如果现场人潮涌动,大家都在忙着刷手机,工作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维持秩序,核对信息,这间接上也会影响到核酸检测流程的顺畅度。

那么,“市民刷手机导致系统崩溃”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很可能是一种“观察者效应”。当系统已经因为前面提到的各种原因(比如瞬时高并发)开始出现卡顿、响应缓慢时,市民们会感觉“网不好”或者“系统卡”,这时候大家自然会拿出手机刷刷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结果发现大家都这么做,甚至在朋友圈里互相印证“系统崩了”,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大家都在刷手机所以系统才崩”的印象。

这就像医院挂号系统出了问题,患者们在门口焦急等待,有人拿出手机刷刷看是不是自己手机网络不好,结果发现好多人都在这么做,大家都觉得是手机惹的祸,却忽略了挂号系统本身已经超负荷运转。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去一个热门景点买票,售票窗口就那么几个,但门口排了上万人。
根本原因: 售票窗口太少,处理能力跟不上人流量。
市民行为: 等待的人们拿出手机看看新闻、刷刷视频,这会占用一部分网络资源,让本来就不够用的网络更慢。
结果: 售票系统瘫痪了。
流传的说法: “肯定是人太多了,大家都掏出手机来看,把网络挤爆了,所以系统才瘫了!”

你看,市民刷手机确实占用了一部分资源,但 真正杀死系统的,是它本身就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而市民的这些行为只是加速了压力的累积。

总结一下:

苏州今日核酸检测上传系统崩溃,最大的可能性是系统自身的设计、容量或稳定性不足以应对大规模、集中爆发的检测需求。市民在排队时刷手机的行为,可能会加剧现场的网络拥堵,并对已经脆弱不堪的系统造成额外的负荷,但这并非是压倒骆驼的唯一或主要原因。更像是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大厦,在地震(高并发)之后,又被一阵风(市民刷手机导致的小幅网络波动)给吹倒了。

所以,与其把责任全推给市民刷手机,不如反思一下这次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相关的技术支撑和应急预案是否足够充分,能否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这种大规模的公共服务,对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是极高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类似的情况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完全是扯

跟基站有个毛线关系 别人看个视频 玩游戏不卡 你打开个网页卡 Excuse me?

亲眼所见,工作人员在那里一会儿就重新登录

苏州一共才几千的小区 一个小区也就那么几个检测点

每秒并发上千了不得了

大概率又是几万块做了几百万的项目

user avatar

这个知识水平……

作为苏州排队核酸亲历,现场听到这个的时候,瞬间乐坏了,这是打脸5G吗?再临到我的时候,专门让工作人员给我看了看手机,信号满格!!!!

市民刷手机影响到核酸上传系统?那么为什么没有影响到市民刷的其他系统?一边看视频是下行,一边传视频上上行。都无比顺畅,证明网络并没有被拥塞对不对?

那究竟是谁的问题明了没有?

问题出在核酸检测系统的压力测试没做好嘛。

以20s做一个核酸数据上传来算,全苏州算1w个小区同时检测的话每分钟也就3w请求,每秒钟500次,算极端一点,系统每秒处理3000次上传查询好不好?这个能堵塞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你看不起云技术服务商还是看不起数据库?至少在工业领域我们做震动上传分析这点并发不是什么难点。

这个系统的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身份证号码的采集本身就不能依赖视频解析,更不能从后台抽数据。这个应该是产品经理的思维能力问题。

如果有人非要说你行你上,那么我告诉你我如果是项目经理我怎么干:

1.优先选业内的平板电脑,直接带身份证读取模块的那种。别跟我说没钱,呵呵。我会笑。

2.身份证允许多种方式输入,最起码允许手工输入。

3.本地存储+实时联网上传并行。这样所有的业务都可以离线开展。

为了怕杠精,我们震动采集100毫米一次,持续的数据自动绘制成波形,一个工厂需要采集的点可能有几千个。同一个电机不同位置可能都是几个采集点,然后数据合并分析。

苏州作为地级市的经济强市,在信息化领域一再掉链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苏周到的卡死就曾经引起过我的吐槽,从产品经理到技术架构师都能看出存在明显的短板。

毕竟业内大咖都在一线大厂,苏州的人才环境还是有欠缺的。虽然苏州GDP高的吓人,但是制造GDP的很多是世界500强企业,而500强构建的技术壁垒跟苏州关系却不是很大。苏州提供的是稳定的制造生态。

我是新苏州人,对苏州没有偏见。

user avatar

去年南京疫情的时候,苏州就进行过核酸演练,演练是到村级的,而且是真的去做,不是拉人做做样子,并且即使没有去做核酸的,也由街道办动员大家去苏周到的App去登记信息,本人IT从业人员,长期南京生活,苏州人,经历过南京疫情的系统拉胯后,我对苏州的演练非常的赞同,一方面谁都觉得自己家乡好,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认为:通过演练的方式,提前采集了辖区居民信息,一起登记,能估算出一部分的服务器压力的峰值,并且提前登记信息,在真实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大流量涌入导致的奔溃,毕竟你不能指望东软,系统再拉胯,人家还是有大把的订单。

这次的就搞笑了,用户端的信息大部分已经提前都登记过了,采样端的系统竟然会奔溃,咱就算每次JSON传入服务器的数据5KB吧,一个苏州才多少人,并且核酸采样还分散时间进行(采样也需要时间,不会出现大并发),一个采样点,每秒传输一个人的数据,撑死了吧,就算你1000个采样点,每秒并发1000 这也能奔溃? 毕竟东软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