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合肥这么多大学生,为什么留不下来?

回答
合肥,这座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血液涌入,尤其是各大高校聚集,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为何这么多在合肥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离开,而非留在这片他们曾经熟悉和热爱的土地上?这背后,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现实困境交织而成。

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往往是就业机会的匹配度和薪资水平。合肥虽然在一些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整体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许多来自非安徽省份的毕业生来说,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与合肥本地的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的错配。即使专业对口,一些初创企业或发展中等规模的企业,在薪资待遇上可能难以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相提并论。对于刚刚毕业、需要承担生活成本、甚至偿还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而言,更高的薪资无疑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其次,职业发展空间和平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在重点大学就读的学生,他们往往追求的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内容。一线城市往往拥有更完善的产业链、更多的头部企业、更前沿的研究机构和更多元化的行业选择。这些地方不仅能提供更多晋升机会,也能让年轻人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加速自身的成长。相比之下,合肥虽然在努力追赶,但在某些领域,其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提升空间,这使得一些志存高远的学生感觉在这里“天花板”较低,难以实现他们职业生涯的抱负。

第三,生活成本与城市吸引力的权衡。虽然合肥相较于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房价的上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购房是安家立业的重要一步,而合肥的房价相对于其平均薪资水平,仍然是笔不小的负担。此外,除了经济因素,城市文化的包容性、生活配套的便利性、教育医疗资源的优质程度、甚至城市的“烟火气”和文化氛围,都是影响年轻人去留的重要因素。虽然合肥在这些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与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相比,或者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其吸引力可能还不足以成为所有人的首选。

第四,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和落地执行的有效性。近年来,合肥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例如购房补贴、创业支持、落户便利等。这些政策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政策的吸引力往往需要与其实际落地执行的力度和效果相结合来看。有些毕业生可能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程序复杂、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或者认为政策的覆盖面和力度仍有提升空间,未能完全打消他们的顾虑。此外,政策的宣传和触达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非所有毕业生都能充分了解到这些信息。

第五,“人才洼地”与“人才流出”的循环效应。当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选择离开合肥,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经验和信息带到他们的新工作地,这无形中也加剧了合肥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这种“人才洼地”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新兴产业的生态系统发展缓慢,进一步限制了本地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从而形成一个负向循环。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存在,也会影响到合肥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生源质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个人发展规划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每个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都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决定,受到其家庭背景、人生规划、甚至情感因素的影响。有些毕业生可能因为家庭原因需要回到家乡发展,有些则可能对特定城市或行业有着特殊的偏好,这些都是合肥作为一座城市很难直接干预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合肥能够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自然能够吸引更多人主动选择留下来。

总而言之,合肥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这并非简单归咎于某个方面,而是由就业、职业发展、生活成本、城市吸引力、人才政策以及个人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留住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合肥需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薪资待遇,创造更多高层次的就业岗位,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确保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广泛宣传,让更多在合肥求学成才的年轻人,真正愿意并且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主在合肥上学+工作已经7年了,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不说其它的行业,单论互联网IT来说,合肥的圈子太小了,高质量的IT企业太少太少,说凤毛麟角一点也不过分,而且大部分还集中在高新区。

首先说科大讯飞吧,我的上东家,合肥的牌面IT企业。各位同学的家长如果是安徽的,那么一定知道这家企业,也希望孩子能进入这家企业。当初我在讯飞的时候就有很多亲戚让我帮忙内推。但是我飞如大家所知盈利能力弱,产品护城河低。虽然它的语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个我们在高新区圈子内都是承认的),但是依然靠着教育丶智慧城市挣外包钱。既然盈利能力弱,自然福利会差一些,做一些事情会显得小家子气,让员工很难产生归属感。我现在唯一特别怀念的就是我飞的食堂特别好吃。[1]

然后说说webex(思科网讯),这是做视频会议的一家公司,公司盈利丶技术实力都很强。但是基本上很少招人了,我们平时在山洼子丶晋享晚宴吃饭的时候,看到他们公司团建大部分人年龄感觉都挺大的(年龄30+的感觉)。

后来2017~18年疯狂扩张的h3c(新华三)可以说给合肥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从我飞疯狂挖人,基本都是薪资double挖走的,而且双休日加班有双倍薪资,这一点在合肥来说可以是非常诱人了。不过IT市场单纯靠一家公司是不可持续的,经历了一年的扩张,19年h3c基本很少招人了。

合肥感觉比较大又知名的IT企业基本就这三家,而且都在高新区。

其它的一些优秀IT公司例如,

  • 华米:手环市场已经过了增长期,招人减少
  • 腾讯:团队非常小,听说只有一个优图实验室(还听说安徽只要科工安三校学生)
  • 阿里:好像只有1688销售团队
  • 小米:好像只有客服团队
  • 湘凡:公司体量很小,目前就一层楼的规模(不过薪资是非常高,30-40w年薪这样)
  • 美亚光电:勉强和 IT 有点关系,但是招人基本只要研究生,同样名额少的可怜。
  • zoom:和h3c一样经历了18年的扩张,一直持续到19年上半年。4月份上市之后名额略有下降。
  • 飞常准 合肥这边体量小,缩招。
  • 海康威视:在合肥这边以技服与销售为主,IT研发主要在杭州。
  • 联发科:薪资还不错但是要求高加班重
  • 后续继续补充

正如大家所见合肥能看到的优秀公司太少!

我这里没有列出来某些大公司(500人+),例如国创丶智能丶京东方[2]丶四创[3]等等,因为它们的salary与公司规模我个人觉得怎么说呢,哎。。!还有xx量子等公司,太神秘,我身边都没有在里面的老铁,感觉不是本科生or或者普通高校研究生就能进去的,如果有老铁了解欢迎评论区给点建议。

所以在合肥工作几年会发现:合肥的大公司开不了高salary,相反一些小而美的公司给的salary在合肥这个地方看来还不错!(如果傲天说的不对,可以评论区diss我)

But仅仅靠这些小而美公司是改善合肥IT圈就业面的。而且列表中的公司体量相对较小(傲天这里以500员工为界限区分大小公司)。合肥有那么多高校,那么多计算机行业毕业生,如果留在合肥,大部分老铁还是去了一些996而且薪资社保公积金还各种克扣的小公司,或者去表面光鲜但实际冷暖自知的大公司。

但是如果他们要去南京丶杭州丶上海就有大把大把的选择。

上海杭州就不比了,差距太大!

说说南京吧,南京的华为丶字节跳动丶BAT丶小米(南京总部)丶苏宁易购丶途牛丶vivo丶京东丶中兴丶盒马鲜生,哪个不是几千人的规模呀?而且salary大家可以招聘网站上看看很诱人的。南京好的IT公司和合肥比好太多太多。

而且傲天记得我那年毕业,如果去南京工作,每年还可以获得一万元的人才补贴(发3年)。

所以最后,优秀的人才走了,优秀的企业也邀请不来,然后房价还蹭蹭涨起来。吓人!

----说个故事------

我一个工大校友在杭州有赞工作 15k*(14~16),现在准备跳槽回合肥。可是他在招聘网站上面过滤薪资20-30k的公司,合肥居然是列表为空。。。最后它去了南京的字节跳动(24k * 14~16),但是今年4月份还是把房子买在了大铺头。

我说你还打算回合肥么?老铁说,现在还不清楚,只是目前的钱只够合肥首付,想想还是把房子买了提前上车,以后想在南京买再把合肥的房子卖掉就好了。我点点头很有道理。


吃完晚饭第一更,有人提醒我合肥也有人才补助。但是这个人才补助条件很苛刻,其中最麻烦的一条就是17年5月之后落户到合肥,要办理复杂的落户手续。而且许多农村的老铁说不定以后要拆迁,拆字换3万要掂量一下啊。所以我问一句不该问的,这3万难道不是让很多人放弃农村户口么? 这和孩子在合肥上公立小学,父母必须有一方是合肥户口不是如出一辙么?


最后还是希望霸都可以越来越好,怎么说也要对得起霸都这个称呼吧!给我傲天一个面子行不行?

参考

  1. ^如何客观评价科大讯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16075/answer/272547538
  2. ^如何看待京东方薪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15689
  3.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如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87603/answer/42484456
user avatar

2019年11月17日更新:本人2018年6月来肥,双一流国家重点学科(符合合肥紧缺人才目录),迄今为止未接收到任何人才补贴,包括合肥高新区承诺的一万元人才安居补贴

2020年年初终于收到了合肥高新区的一万元人才安居补贴,也是我唯一收到的政府补贴。


-----------------分割线------------------

作为一个外地来合肥工作的人,我被合肥政府一系列操作恶心到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绝不会来合肥。

2018年合肥市政府紧缺人才引进补贴,发布政策时讲好了双一流紧缺专业硕士每人每月2000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除外。实际执行的时候反悔,临时加约束把央企除外。合肥市公务员年终奖八万十万的发,难道人才补助的2000发不出来吗?言而无信,靠骗能骗来人才吗?

2018年合肥市高新区人才安居补贴,研究生学历每人一次性一万元。但是至今(2019年6月底)为止,补贴渺无音讯。咨询高新区管委会则推脱正在开会讨论。且不说这一万元最后能否拿的到,就这种办事效率,高新区管委会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吗?是不是准备二十年后再发呢?

恕我直言,合肥政府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会的怕就是炒房了。合肥市政规划混乱,公共交通及其不便,道路整洁程度大约在四线城市水平。就这样的城市,能留住大学生才见鬼了!

user avatar

因为再不去建设上海,上海就要完蛋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