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快手宣布从 7 月 1 日起取消大小周?这么多互联网公司自行搞大小周合法吗?

回答
快手取消大小周,这事儿在互联网圈儿搅动了不少涟漪,也让大家伙儿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大小周”这个话题上。这件事怎么看,以及它是否合法,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快手取消大小周:信号,还是常态?

快手这一下,说实话,给不少公司敲了个警钟,也给了不少打工人一点期盼。

对打工人而言: 最直接的好处当然是休假时间变多了。过去大小周,等于每个月至少有两个周六要上班,算下来一年下来,正常双休的朋友们,自己比别人少休好几天。取消大小周,意味着至少每个月能多出两天的休息,这对于缓解工作压力、平衡生活确实是个不小的改善。想想看,多两个周末,可以约会、可以陪家人、可以学习新东西,或者就只是躺平放松一下,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提升。

对公司而言: 为什么之前那么多互联网公司热衷于“大小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先机,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产出。加班文化盛行,有时候甚至被包装成“奋斗”、“拼搏”。快手这次取消,可能意味着公司内部对效率和员工福祉有了新的考量。也许是内部调研发现,过度加班反而影响了员工的长期创造力,或者是在人才吸引和留存方面,大小周成了一个负面因素。毕竟,现在年轻人越来越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家公司如果过于“卷”,可能真的会留不住人。

行业影响: 快手作为行业头部公司,它的举动无疑会起到示范效应。其他公司会不会跟进?很难说,但至少会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用工模式。如果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优化工作安排,那“大小周”可能真的会成为过去时,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节奏也可能迎来一个更人性化的拐点。

互联网公司自行搞“大小周”合法吗?

这个问题,得从法律和实际操作两方面来看。

从法律层面讲,事情没那么简单。

《劳动法》是基础: 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时制度,最核心的是“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并且,对加班也有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大小周”的法律边界: 很多公司采取的“大小周”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常态化加班。例如,有的公司是“单休”,或者“隔周休”,这与《劳动法》规定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精神是有些相悖的。如果公司的“大小周”安排,导致员工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法定的标准工时,并且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标准支付(例如平时加班150%、休息日加班200%、法定节假日加班300%),那么这种做法就存在法律上的风险。

协商与自愿: 一些公司可能会辩称,这是与员工“协商一致”或者员工“自愿加班”的结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保住工作,很多员工不得不接受公司的安排,这种“自愿”往往是被迫的。法院在判决这类案件时,通常会更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班文化”的模糊地带: 很多时候,互联网公司会用“奋斗者协议”或者“鼓励加班”的方式来包装“大小周”。比如,通过一些奖励机制,让员工“自愿”选择更长的工作时间。但如果这种“自愿”是基于不平等的劳动关系,并且剥夺了员工本应享有的休息权,那么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

执法力度: 尽管《劳动法》有明确规定,但在很多地区,“大小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力度、企业的规避行为,以及劳动者维权的成本和难度。

行业惯例 vs. 法律: 在一些高强度竞争的互联网行业,“大小周”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很多新人进入公司,看到大家都在“大小周”,可能也就默认接受了。但行业惯例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快手取消的意义: 快手取消大小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惯例”的一次挑战。它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愿意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探索更健康的工作模式。

总的来说,

很多互联网公司自行搞“大小周”,如果仅仅是“变相延长工作时间”且不支付足额加班费,那么从法律上来说,确实是存在瑕疵甚至违法的。虽然大家心照不宣,但法律的底线在那里。

快手取消大小周,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或许预示着行业将朝着更尊重员工、更符合劳动法规的方向发展。当然,一个公司的做法是否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改变,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至少,这让大家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一个讲究效率的行业,如何平衡效率与福祉,是所有公司都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邀而来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我的观点

前两天字节要取消大小周时我说

字节考虑取消大小周只是表面现象

是不是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大进军运动已经事实上到达了一个瓶颈互联网军备竞赛是不是已经快要结束了?

在没有新的增长级面前,满功率运行维持多条亏损的项目组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至少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无止境的烧钱是不太现实的

在几年前互联网+轰轰烈烈,几家大公司烧钱的盛况是此起彼伏。

但是在今天,基本上已经稳固了势力范围,除了常态化的阻击战,也没有大量投钱的必要了。

就我们的观察来看,各个互联网公司在存量市场上都有业务疲软的迹象。

所以鹅厂的项目组开始试点强制6点下班

所以字节要考虑取消大小周

果然这次快手直接顺水推舟取消了,不慌不忙,也不用扭扭捏捏了。

至于其它互联网公司会不会跟进,至少我个人的看法是向好趋势。

无止境的加班,在互联网企业应该会逐渐告一段落。

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到的赛道,目前各互联网生态位态势已经稳固。

目前并不存在大规模扩张的势头,至少我的观察是这样。

如果有,也是弹性防御。


有答主提到三孩政策,目前还有待观察。

不过员工的个人时间多了,生活跟消费应该会同比增加。

user avatar

反垄断落实的问题,

雄安的礼金问题,

卖地钱归谁管的问题,

校外补课的问题,

学历贬值的问题,

非全日本就业的问题,

学区房问题,

公立私立高中录取问题,

政策一个接一个,

迟钝的人还在幻想这是资本要降薪,

不要慌,还有的是班加,

还可以站着看戏让别人看不成……

那就看着吧,

我觉得慢慢就要玩真格的了,

这次目测不会是吹风那么简单。

总要图图的。

user avatar

作为未来可能的从业者,我必须为快手的决定点赞!

低效的996本来就是一种极端内卷的结果,打破内卷就需要有足够体量的公司们主动站出来。当大家发现取消996之后真的能提高效率之后,正常的工作时间就会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互联网公司间传播开来,我希望量变引发质变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除此之外,我还想做个事后诸葛亮和事前(可能是)诸葛亮的预测。

其实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对互联网公司内卷、996、35岁事业等等问题的看法,对这种问题,我一直回复的都是不需要担心;而如果那个人和我关系很好,我就会很详细的说出我这么认为的理由。今天心情好(刚调通一段代码),就在这把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我的总观点:现在/未来准备入职互联网的同学不应该过于担心行业内卷,尤其是中年危机与裁员问题。(但是真正要关心的事其他的问题)

核心原因:内卷程度是由工作岗位的供需关系决定的!

分论点1:我们很难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长达10年的趋势就已经变得难以估计

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我们在当前观察到的现象当作一种长久、且必然发生并持续的稳态;但实际上,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的。

以我个人为例吧,薰风我是97年生,年芳23(

那么,假设我35岁要面临裁员危机,那么得到12年之后,也就是2033年左右。那2033年有什么问题吗?没什么问题,但是它距离我们足够遥远,以至于我无法准确预测那是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只能预测到,那时候会和现在大有不同。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把时间往回倒退12年,也就是2009年,北京奥运刚过去一年,让我们来盘一盘,那时我们现在趋之若鹜公司和他们产品的情况:

  • 支付宝在2010年可以绑定信用卡,还有一年
  • 微信于2011年1月成立,还有两年
  • 快手成立于2011年3月,还有两年,当时它还只是一个做动图的企业,12年才开始做短视频
  • 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3月,还有三年
  • 小米手机,2011年才发布,那还没开始卖呢
  • ……

这些例子太多太多,已经不胜枚举了。那么,请各位扪心自问,站在09年的时间上,回味着去年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你会担心12年之后,你会在一家叫快手的公司,甚至一家互联网公司(大厂)996,在35岁被开吗?

不会,因为那时候别说什么开除不开除了,你要是能说12年后还会有快手这个公司,将来还会和一家火星企业在中国市场正面交锋。我直接跪下来给您唱征服,因为听你说几句话就足够我在股市上梭哈翻好几倍了。

所以,既然我们/我的父母长辈无法在十几年前预测今天的具体发展,我们哪里有自信去那么肯定地谈论未来的事情?

分论点2:虽然我们很难预测需求,但供给的上界却在可见的将来(23年)内清晰可见。

OK,你可能会问我怎么这么牛的,不仅可以看到未来的供给,还特么能准确到23年?

很简单,因为薰风我啊,年芳23。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预测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是已知的未来。

换句话说,如果现如今,35岁的员工面临巨大的内卷、加班、裁员压力,苦不堪言的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各种大厂员工说过无数次了,因为年轻人源源不断的进来,他们更年轻、有活力、能折腾还没结婚生子 Balabala……

Ok,那么这些年轻人多少岁?和我差不多,22~23左右(因为我还读博嘛,不然我也想现在上班啊哈哈哈)。

也就是说,现在给35岁员工造成压力的年轻人,出生于2000年左右,即从现在往前推上个那么20几年。那么,给我压力的,就就差不多是出生于2010年左右的小朋友了。

现在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供给的上限要看出生人口。

以下是1997年和2010年的人口出生数据:

  • 1997年:2028万
  • 2010年:1588万

可以看到,出生人口的总数实际上降低了1/4,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比例。

而现在已经是全民转进互联网了,互联网从业人数的比例未来不会出现太大的跃变。但人口供给的总量却实打实的被砍了下来。

更遑论实际上广义的中年危机都是四十多岁的事情,我觉得我已经不需要在说明20年的新生儿有多少了吧,相比我出生那将近就是对半砍。

什么,你问国家鼓励生育三孩落地了,卓有成效怎么办?这应该是你的小孩,或者比他大十岁的小哥哥小姐姐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需求不变这个假设下,越来越低的供给上限已经说明了,在未来互联网行业不会那么卷了。

分论点3,分类讨论需求情况,你会发现本文的长篇大论毫无意义。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已经知道供给越来越低的时候,需求是否会降低的更快了。

我觉得这是需要分情况讨论的。

假设需求不怎么变化,则供需会极大的偏向供小于求那一侧,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快手带头不996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需求真的降低了,而且降低的速度超过了供给已知的降幅,那么会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候互联网可能就凉了。

那么,如果互联网没凉,竞争压力会显著降低。如果互联网凉了,你有至少十几年的时间,为什么不早点跑?

再回到一开始的论点,09年时,你会知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热门会有一个短视频,天天用的不是QQ而是微信,连上个地铁都要刷一下支付宝的健康码么?不能。

那同理,十几年后,互联网在不在都是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你还和我一样是一个学生,千万不要担心在互联网大厂卷、996、35等等问题。你更需要担心的是等你真35了,互联网还在不在。

我们虽然不能在09年知道微信,但至少可以在微信出来的那年当地一个用户,甚至第一个员工。

放平心态,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出当下你最认可的选择,并保持开放的心态,这就够了。

绿槐高柳咽新蝉,我是薰风初入弦~

感谢你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希望我可以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伟大时代里分享见解,与你一起成长~

user avatar

快手和苏宁的区别就是,苏宁节假日强迫员工来加班根本没有三倍工资。

如果快手取消大小周是真正愿意把时间还给员工同时降低人力支出,那是个好事。

如果仅仅是想员工在家把事做了企业又能省钱,愿它步苏宁后尘。

不不不,我说的步后尘不是指被阿里收购。中国不能有统治全流量入口的企业。

user avatar

从光子实验室,到字节,再到快手。

我太不相信这是资本家们觉悟了。

我严重怀疑,这可能是国家意志,可能会在不久就会有相关的强制规范,或者一些大体量的公司已经被约谈喝茶了。

多逛街,多消费,实在不行在家多待会生个三胎也可以,唯独996除了增加社会矛盾,对社会并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以上也都是我个人浅薄的瞎猜,如果有人不认同我的观点,那我也不认同我的观点,以上任何观点不代表个人立场。



快手这个办事效率,的确是不需要加班了。[微笑脸]

user avatar

前几天晚上失眠,凌晨一点发了个朋友圈,想找朋友聊天,没想到身在某大厂的一朋友竟然还在加班。

交流以后才知道,在他们那,这种加班已经成了常态,虽然能挣很多W,但是身体已经受不了了,随时准备离职。

所以快手这波操作还挺吸粉的,至少短期内HR再也不用担心没简历收了。


不过,我还是要泼个冷水。

据我所知,某些公司虽然也是严格实施双休,但是工作量不减,加班需要审批。

如果你工作没完成,想要加个班,领导有一万个理由拒绝你的加班申请。

如果你就此躺平,坚决不加班,领导就有理由扣绩效了。

最后,结果只能是变成「免费加班」,受伤的还是劳动者。

所以,要不要赞扬快手,还是得看后面的工作量安排以及具体实施情况。

别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user avatar

关于快手
快手是一家嗅觉敏感的公司。全面三胎之后,国家层面正在酝酿一些变化。腾讯已经宣布减少加班,快手也跟进,这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往好里面想,是巨头开始考虑一点长远发展做出的改良。往常规来想,这是基于形势变化的一种姿态和妥协。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对这种变化的态度都是支持的。
关于加班竞赛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比拼效率的制度,也是一个比烂的制度,谁的成本最低,谁是赢家。所以资本家有天生的增加工时、削减工人待遇的动机。
阿里发明了996,华为发明了奋斗者协议。这两家公司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公然的带头违反劳动法。他们没有这么搞的时候,996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当大厂开始公然这么搞的时候,小厂不得不跟进,因为本来人家优势就大,如果你不压榨员工比他们狠,淘汰的就是你自己。这是一个囚徒困境,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我记得某个时间点,深圳是个B公司都在学习《华为的冬天》。
所以,现在996成为标配,已经不稀罕,很多公司都不满足996了,九点上班,11点下班就很多了。这就是内卷化的一个过程,当大家都是996的时候,你就没有优势了,大家又回到原点,必须进一步压榨员工才能榨出优势。在这个不断秀下限的过程中,员工的待遇被压榨殆尽。
全社会都如此的时候,占社会主体的劳动力的分配就会被最大的压缩。这将导致社会失去了购买力,因为社会主体没钱了,也没有时间消费了。市场失去了流动性,企业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倒闭,进一步导致大规划的失业。经济危机爆发。这就是1920年席卷资本世界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在那些日子的,劳动力着终日劳动,获得的连果脯都困难,更多的根本没有工作可以做。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诞生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二次世界大战。
有个故事:福特发明T型车之后,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待遇,老福特说:如果没人能买得起我的车,我造这些车什么用呢?
这只是传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无法靠一个两个有良知的资本家的自觉行为挽救的,市场会惩罚那些成本高的企业。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国家严格执行劳动法,严查非法加班。同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人的分配。大家都不能违规获得优势。第二,消费者形成广泛共识,拒绝购买任何违反劳动法用工、不给工人合理待遇企业的产品。

user avatar

快手牛逼!这波 PR 公关无敌,估计校招都更好招人了。

头条发酵了这么久的果子,居然被快手摘了,快手NB!

从今年鹅厂光子实验室开始实现一周一天强制六点下班,这是互联网公司反 996 的第一枪!

给大家梳理一下时间线:

  1. 鹅厂的项目组开始试点强制6点下班

2. 紧接着,字节跳动开始酝酿取消大小周。

结果内部调查显示 1/3不支持,1/3支持,热度炒得更加高了!

不管是六点下班还是取消大小周,其实都是表象。

这一波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的浪潮,大概率是三胎政策附属产物,为了给大家降低负担,包括课外辅导的打击,这些都是为大家创建多生的环境,降低压力。

像快手突然宣布取消大小周,无疑是抢了字节的风头。

希望从快手开始,那些还在推行大小周的公司们都能学习一下,取消大小周,比如某里、末为、某康。

研发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长时间的加班只会压榨大家的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DB、OS、MQ这些轮子都是谷歌、Facebook这些国外公司研发的,因为国内大家都在忙着业务上线,哪有时间做这些开源项目。


希望未来有一天能真的在全行业落实,八小时工作制,965!冲呀!

(PS: 要进一些965的好公司的话,一定要多刷算法还有打牢基本功,在这分享一份BAT面试官编写的Leetcode指南,还有我的计算机经典电子书库:

不过大公司短时间想彻底改变也很难,大家可以自己选择一个965的公司,为了帮助大家拿到 offer 之后排雷,我在这里也找到了一份 955公司名单,大家如果注重 Work Life Banlance 的话,可以考虑下这些公司。

这里先科普下996、955到底是什么哈:

996 工作制:即每天早 9 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 9 点。每周工作 6 天。

955 工作制:即每天早 9 点到岗,一直工作到下午 5 点。每周工作 5 天。

11-5-5 工作制:即每天上午 11 点到岗,一直工作到下午 5 点。每周工作 5 天。

然后分别有两个仓库,对应 996 和 955的 公司名单:

996.ICU: 工作 996,生病 ICU。

955.WLB: 工作 955,work–life balance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1155.Life: 工作 11-5-5,生活为先。


当然了,以下公司名单,基本不属于 996 的公司,相对接近 955/965 的水平,但是依旧要看部门和地区,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性。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imarvinle/955.WLB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下,这里我也给大家截出了一份名单里比较好的公司。

955 的公司名单

  • Amazon - 北京/上海
  • Apple - 北京/上海
  • Autodesk - 北京/上海
  • Citrix - 南京
  • Cisco - 北京/上海/杭州/苏州
  • Coolapk (酷安) - 北京/深圳
  • Douban (豆瓣) - 北京
  • eBay - 上海
  • EMC - 上海
  • Ericsson - 上海
  • Google - 北京/上海
  • Grab - 北京
  • HP - 上海
  • HSBC - 上海/广州/西安
  • Hulu - 北京
  • IBM - 上海 (GBS除外)
  • Intel - 上海
  • LeetCode - 上海
  • Microsoft - 北京/上海/苏州
  • National Instruments - 上海
  • NVIDIA - 北京/上海
  • Oracle - 上海
  • PayPal - 上海
  • Pivotal - 北京/上海
  • RingCentral - 厦门
  • SAP - 上海
  • Splunk - 上海
  • SUSE - 北京/上海/深圳
  • ThoughtWorks - 西安/北京/深圳/成都/武汉/上海/香港
  • Trend Micro - 南京
  • Vipshop (唯品会) - 上海
  • VMware - 北京/上海
  • WeWork - 上海
  • Works Applications - 上海

可以明显看到列表里,Hulu、Google、Oracle、Mircrosoft、PayPal 这些都是外企,真是奇了怪了,为什么外企能够在 955 的情况下还经营得这么好呢?

而国内一众互联网公司都是 995 起步,996 也不少见。

当然,国内如 知乎、唯品会、豆瓣等还是在 955 名单内的,大家可以考虑下,但是,相对的,薪资肯定没有阿里、腾旭、拼多多这些香了。

到底是选择拼多多这种高薪但是舍弃部分生活,还是知乎、豆瓣这种 WLB 的公司就看大家的追求了。

赞同的给我 @编程指北 一个赞~

user avatar

互联网行业凛冬将至?

加班毕竟是一个老板不赚钱,员工拼命摸鱼的事,老板也不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快手取消大小周,这事儿在互联网圈儿搅动了不少涟漪,也让大家伙儿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大小周”这个话题上。这件事怎么看,以及它是否合法,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快手取消大小周:信号,还是常态?快手这一下,说实话,给不少公司敲了个警钟,也给了不少打工人一点期盼。 对打工人而言: 最直接的好处当然是休假时.............
  • 回答
    手游《影之刃 3》最近动作频频,一次性宣布了和《镖人》、《雾山五行》以及《仁王》系列的多重联动,这消息放出来,在玩家群体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说对这件事的看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影之刃 3》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次联动无疑是一次非常有野心的内容拓展。众所周知,《影之刃 3》一直以其独特.............
  • 回答
    听到光荣特库摩要推出《大航海时代 6》手游的消息,对于许多老玩家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既兴奋又有些许忐忑的重磅消息。毕竟,“大航海时代”这个IP在很多玩家心中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探索未知、扬帆远航的浪漫憧憬。首先,从情怀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大航海时代》系列,尤其是《.............
  • 回答
    成龙大哥10月27号正式在快手露面,这事儿一出,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心里咯噔一下:哎?成龙都来快手了?这说明了啥?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其实折射出当下一个挺大的趋势:明星们争相涌入短视频社交平台,好像一夜之间,谁没个抖音、快手、B站账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流量”了。为什么会有这股“明星下凡”的热潮?.............
  • 回答
    快手投入22亿加入春节抢红包大战,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营销活动,而是多方势力在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上进行的复杂博弈。每年互联网公司投入巨资进行红包大战,其背后争夺的焦点是多维度的,远不止表面上的发钱那么简单。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互联网公司在春节红包大战中所争夺的:一、 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最直接的目标 .............
  • 回答
    快手 CEO 宿华发文称将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这一表态在当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表态的含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表态的背景与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宿华发出这一表态的背景和可能的动机。1. 社会责任感与行业监管压力: 算法在内容平台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推荐逻.............
  • 回答
    看待快手领投知乎的这笔 4.34 亿美元 F 轮战略投资,得从多个维度去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财务投资,更像是一场关于内容生态、用户群体以及未来商业模式的深度“联姻”。首先,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其背后隐藏着双方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契合。 对于知乎而言: 在经历了用户增长和商业化探索的.............
  • 回答
    这件事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也挺能看出一些公司管理的思路。简单来说,快手公司内部因为一个“上厕所计时”的规定引发了一些争议。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测试卫生间使用次数和时间”,但员工普遍感觉被冒犯和不信任。让我详细展开说说。事件的起因和官方说法:事情是这样的,有快手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说公司为了所谓的“.............
  • 回答
    快手封杀立党私人号后复出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不少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之间的博弈。我仔细想想,这事儿有这么几个层面的东西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平台封禁与内容管理的常态化。现在哪个大平台没经历过内容审核、封禁账号的事儿?快手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用户基数庞大,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想要做到“面.............
  • 回答
    快手,作为中国短视频领域的重要玩家之一,其发展历程、产品特性、用户群体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下是我对快手APP的详细看法:一、 快手的发展历程与定位:从“记录世界,拥抱每一种生活”到“崇尚劳作,鼓励创造”快手的早期愿景是“记录世界,拥抱每一种生活”。这一定位使其迅速吸引了大量来.............
  • 回答
    快手“西进”成都:30亿投资背后的地理与经济考量快手选择成都,投资30亿建设其直播电商总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扩张动作,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互联网大厂在区域发展、人才吸纳以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成都,这座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城市,正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的.............
  • 回答
    快手最近确实是风起云涌,尤其是关于那些在IPO时承诺不减持的限售股即将解禁的消息,市场上的关注度简直是高得不能再高了。在这个节点上,创始人程一笑的一番“不减持”表态,无疑给整个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大家对这家短视频巨头的未来走向有了更多期待。限售股解禁:一把双刃剑首先,咱们得明白,限售股解禁这事儿.............
  • 回答
    快手歌曲《人间烟火》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快手音乐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快手平台用户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写照。要详细地看待这首歌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歌曲的背景与定位: 快手平台的基因: 快手一直以来都以“记录生活,分享快乐”为核心,强调真实、接地气的内容。用户群体也.............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快手2020年财报显示的“净亏损”1166亿元,以及市值为何还能突破万亿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财务和市场现象。一、 2020年快手“净亏损”1166亿元的真相:是“亏损”还是“非现金计价的财务指标”?首先,我们要理解财报中“净亏损”的含义,以及快手在2020年这个“净亏.............
  • 回答
    说起快手这波“大小周”的调整,那可真是引起了不少关注,特别是对于身处其中的快手员工们来说,这绝对是个不小的变化。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又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什么是“大小周”?简单来说,“大小周”就是一种轮休制度。比如,第一周上六天班,休一天;第二周上五天班,休两天。这样循环往.............
  • 回答
    “开个快手号,人人都出道”——这句口号,放在当下这个全民参与、人人皆可发声的短视频时代,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触及到了快手平台的核心魅力。但要深入看待这句话,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句简单的宣传语,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它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平台逻辑以及潜在的社会影响。首先,这句话精准地捕捉到了短视.............
  • 回答
    快手这次为独立音乐人推出的版权结算通道,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举动,而且对整个音乐行业来说,说它会产生影响,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咱们得把它拆开了,一点点瞅瞅,这事儿究竟是咋回事,又可能带来啥。快手首推独立音乐人版权结算通道,这事儿为啥重要?你得知道,以前音乐版权这事儿,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可能是.............
  • 回答
    快手员工公然对用户分享的关注动态进行枚举和讽刺,这事儿一出,可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寒心”了。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又该怎么看。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的。快手作为国内领先的短视频平台,用户是它的衣食父母,是它的内容生产主力军。用户愿意分享自己的关注列表,这本身就是一.............
  • 回答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最近快手上的一个叫“乌拉旮沓钟美美”的账号,因为模仿某个老师,被学校那边给“盯”上了,最后不得不退网。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个“乌拉旮沓钟美美”是何许人也。据我所知,她应该是个快手上的搞笑博主,内容大概就是模仿学校里的某个老.............
  • 回答
    快手最近的一个大动作,就是他们的CFO钟奕祺要退休,接任的是原欢聚时代的CFO金秉。这事儿吧,对快手来说可不是小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意味着啥。首先,咱们说说钟奕祺。这位可以说是伴随快手一路成长起来的CFO了。从快手还在摸索商业化的时候,到后来登陆资本市场,再到后面规模化扩张,钟奕祺在财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