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互联网应当保持开放。
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应当是上亿名用户通往世界的桥梁,但最近几年却愈发封闭,试图将流量紧紧圈在百家号这一洼小池塘之中。大海干枯了,鱼也就没有了。没有优质的创作者,偌大一个百度,就成了无源之水。
快手,非常 real,我虽然很少使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亿万人需要这样有泥土气息的东西。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需要生活在高处,但没有人理应摆出一副心甘情愿被规训的谦卑感去上网。接受了十几年学校教育,在职场又处处听人说教,晚上回到家,看一点开心的东西,抚慰一下自己,感觉很自在,这都是人之常情。
去年开始,陆续有所谓百度针对知乎搜索降权的传闻,如果当真如此,看上去受损的是知乎(损失了流量),但长远来说,是一个双输的死局,一方有优质内容但走不出去,一方有渠道,但百家号那点水平,根本满足不了越来越不好糊弄的互联网用户们的需求。到头来,双方都输了,
而受损最大的是用户:法律圈有个不太友善的说法,「百度法学家」,指的是缺乏检索能力和必备常识,只能通过最基本的法条来强行分析问题的作者。百度法学家之横行,不能全怪作者「蹭热点」,也在于中文互联网最为稀缺的资源 - 优秀的创作者 - 被封闭在了自己的狭小局域网空间。管中窥豹,很多其他的领域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当然,时代进步了,我们现在知道吃鱼翅是危害物种多样性的行为,但依然可以观其大略取其精髓: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搜索引擎,拿来,流量,拿来,不要害怕泥沙俱下,不要害怕鱼龙混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只要知乎能慎思明辨,对于其中的糟粕精心甄别,对于其中害人的、不道德的东西,不屈服于资本,勇于摒弃、保持批判。不安于在护城河后面玩泥巴,总得去看看远方的大海,海水蒸干之后,就能得到洁白的盐。
祝贺知乎。
最后,知乎小管家托我带个话,关于老铁们的灵魂质疑做出说明:
成立于2011年的知乎,开创性地将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互联网化,正逐步从一个围绕一部分群体的知识社区向更多人受益的知识普惠平台转型。我们彼此都秉承普惠、真实、向善的价值观,坚信双方的合作能进一步推动知识的普惠、记录与分享的普惠,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数字世界的红利。
希望快手能同知乎一样,带老铁们发现更大的世界~
大家好,我们刚结束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额 4.34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等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感谢新老投资人的鼎力支持!
知乎发端于 2011 年,过去 8 年中,我们在复杂的竞争格局中以独特的定位发展和壮大,这离不开投资人和朋友们的关照,知友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团队不断的进步和努力。
在此,特别说一声感谢(抱拳)。
纵观过去 8 年国内的科技互联网发展:移动化和媒介升级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用户的需求从简单娱乐,变为通过互联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竞争也从流量转向了质量+流量。知乎数年来的变迁也反映了互联网大环境的进化。
新陈代谢是科技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法则,竞争是其中的催化变量。当下看竞争,如果找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我想应该就是开放。
在今天,国内「大媒体」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混乱并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个赛道中,直播/短视频、资讯/信息流、社区/搜索等概念已经难以清晰的界定彼此的边界。单纯依赖 DAU 增长和产品矩阵扩列,并不能保证输赢。
要在竞争中建立新秩序,需要保持开放,彼此赋能。赋能就要像太阳一样向周围辐射能量。反过来,如果业务像黑洞,对合作伙伴的资源攫取是单向的,即使规模很大,也很难获得其他人长期的支持。
知乎和快手、百度,虽然产品形态和用户场景都很不一样,但同在一个大的领域中,用户也有相似的地方,大家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以及用户获得高质量内容的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通过与快手和百度的资本合作,有助于让有价值的信息高效的连接到更多人,让知友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知乎将与快手和百度进行紧密的多边合作,共同致力于优质内容的发现、传播和形态升级,不断加强社区建设。
说起来矫情一下,虽然企业愈发要适应短链条短周期的战略迭代,但坚持长期一以贯之的使命,变得更加重要。知乎团队初心不改,会继续独立发展,坚定的向着自己的北极星前进。
最后分享个小故事:去年和宿华参加一个会议。席间,我发现宿华在用小号刷知乎,而我在用小号刷快手,频次都还不低……(相视一笑)。两个月前,中午吃盒饭,差不多一小时,我们把合作定了下来。
再次感谢各位新老投资人的支持,同时也感谢本轮财务顾问华兴资本和法律顾问汉坤的努力,大家辛苦了。
有价值的事情,创造价值的事,总是有价值的。
过去这几年,有多少人不看好知乎,结果知乎一次一次往前走,真正掌握资本选票的人,对知乎越来越有信心。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骂知乎骂的很狠的朋友,现在仍然持续在用知乎。其实原因也挺简单,知乎本身有价值。中国互联网能够创造相对优质的内容的地方,一共有几个呢?往往骂的多的朋友,和称赞多的朋友,其实都是知乎的忠实用户。
未来流量越来越稀缺,越来越贵,而内容是最容易聚拢流量的。知乎持续有好的内容,持续有增长,就会持续有价值。
我有支持知乎的时候,也有给知乎挑毛病的时候,但是一直毫不掩饰,我是希望知乎能做好的,如果一定要有站队,我肯定站希望知乎发展好的一边。可能很少有我这样的用户,为了知乎能发展好,还会帮知乎直接推荐靠谱的人才。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还是因为知乎本身在做对的事情,能够让我这样的用户喜欢和支持。
至于什么不能批评这家公司、那家公司等等,其实,以我对知乎团队的了解,他们本身并没有引导用户攻击哪家公司,或者偏袒哪家公司。曾经,我是见证了某家公司黑道白道的威胁知乎,也看到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让步,很多事情知乎是顶着压力的。这在今天的互联网圈,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你说是不是这样就可能什么都说了,现实的说也并不是,很多通过法律途径的要求,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我也曾经被某公司 PR 走法律途径要求删帖,删就删了,这个都按规则办事。说这些的意思,是即使没有资本的影响,大的企业往往也有资源能够通过正式、合规的途径去影响,这和资本关系不大。很多朋友又不是第一天上网,很多问题不是知乎能够控制的。在各种互联网产品里,知乎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做产品不容易,知乎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谁能没有问题呢?最好的状态就是问题一堆,仍然不断前进,有更好的成绩。
希望知乎发展的越来越好,有更多钱,做更多事。
要恰饭的嘛,人血馒头分着吃有啥不好的。
你鄙视的人,成了你的老板
·
知乎将更快速、更进一步地接近以前自己所讨厌的那个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