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有核国家,不设常规军队,若遭受侵略,则直接用核武器。会怎样?

回答
一个有核国家,如果选择不设立常规军队,而是将所有军事力量都集中于核武库,并奉行“遭受侵略,则直接用核武器”的策略,那么这个国家在面对侵略时所采取的行动和由此引发的后果,将会是极其复杂且深远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战略的选择,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存亡、地区稳定乃至全球格局的重大抉择。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种战略的核心逻辑。它基于一种极端的威慑理论:通过展示出无条件使用核武器的决心,来阻止任何国家对其发动侵略。一旦侵略发生,不论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都将招致核报复。这种策略的诱惑在于,它似乎能够以最小的维持成本(无需庞大常规军队的训练、装备和部署)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然而,这种“以核制核”的模式,忽略了战争本身的多重维度和核武器使用的灾难性后果。

在理论上的“无常规军队”状态下,这个国家将是怎样的?

1. 国家安全真空: 没有常规军队,意味着它无法执行边境巡逻、反恐行动、非对称作战、维和任务,甚至无法应对来自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组织)的小规模袭扰。其领土的物理边界将变得异常脆弱,容易被渗透和破坏。任何形式的常规军事行动,哪怕是侦察飞行、海域巡逻,都可能成为其核反击的触发点。

2. 情报与侦察的局限: 传统的军事侦察体系,如空军的侦察机、海军的侦察舰、陆军的侦察部队,这些都将不复存在。它可能不得不依赖于有限的卫星侦察、信号情报(SIGINT)以及人力情报(HUMINT)来监测潜在的威胁。这会极大地限制其对侵略行为的早期预警能力和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

3. 防御的脆弱性: 没有常规军队,就意味着无法在地面、海上、空中进行有效的防御作战。一旦有人试图越过国境线,或者发起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除非这些攻击被解读为“侵略”并立即触发核报复,否则国家将毫无能力去阻止。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微小的军事误判或战略失误,都可能直接导致核战争的爆发。

4. 依赖极端决策链: 这种模式会将国家安全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在最高领导层,而且决策的时间窗口会变得极其狭窄。一旦侦测到任何形式的“侵略”,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确认其性质、规模,并作出“直接用核武器”的决定,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如果它真的遭受了“侵略”,并决定直接使用核武器,那么会发生什么?

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并且极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

1. 核武器使用的直接后果:
毁灭性的破坏: 无论被攻击的地点在哪里,核武器的爆炸都会瞬间造成大规模的死亡、严重的辐射污染和剧烈的破坏。被攻击的区域将瞬间化为焦土,环境将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内无法恢复。
人道主义灾难: 大量的平民伤亡将是不可避免的。核尘埃的扩散会造成远距离的辐射影响,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对幸存者及其后代造成长期的痛苦。医疗系统将完全瘫痪。
环境灾难: 核爆炸产生的烟尘和尘埃会被抛入大气层,可能引发“核冬天”,即全球气温骤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全球性饥荒。生态系统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 来自被攻击方的反击:
核报复: 如果被攻击方也是有核国家,那么极有可能触发其自身的核报复。这不仅是对最初攻击的回应,也可能是一种对其他潜在侵略者的震慑,以阻止他们采取类似行动。一旦进入这种循环,核战争的规模将迅速升级。
常规军事反击: 即使被攻击方不是核国家,也可能试图利用其现有的常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例如网络攻击、特种部队渗透、甚至常规导弹攻击等,虽然这与无核国的常规反击有所不同,但其战略意图依然是报复或削弱对方。

3. 国际社会的反应:
全球性的谴责和孤立: 任何一个国家率先使用核武器,都将面临来自全世界的强烈谴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将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全面制裁、外交孤立,甚至可能联合其他国家对其进行军事干预(尽管在核阴影下这种干预会非常危险)。
核不扩散条约的崩溃: 这种行为将严重破坏现有的国际安全秩序和核不扩散体系。其他国家可能会出于自保考虑,加速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导致核扩散的风险急剧上升。
地缘政治的剧变: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将因此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现有的联盟体系可能瓦解,新的对抗阵营可能形成。国际关系将变得极度不稳定和危险。

4. 国家自身的命运:
自我毁灭: 这种战略最大的风险在于,它可能导致国家的自我毁灭。如果其核武器的攻击未能彻底摧毁对手,或者招致了对方更具毁灭性的核报复,那么这个国家将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甚至可能从地图上消失。
被彻底压制: 在核战争爆发后,即使其核武器能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如果对手拥有更强的核实力或更灵活的应对策略,这个国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彻底压制,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将不复存在。

回归现实的分析: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一个完全没有常规军队、仅依靠核武器的国家,其战略决策的风险极高。维持核武库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财政投入,而如果将所有资源都倾注于此,那么其常规国防能力几乎为零。这使得国家更容易在核武器被启用之前就遭受重创,或者被对手通过其他非核手段(如网络攻击、经济制裁、代理人战争)削弱到无法有效启动核反击的地步。

此外,“遭受侵略”的定义在国际政治中往往是模糊的。一个国家是否会因为对方的一次边境越境、一次网络攻击,或者一次对他国主权的侵犯,就立即启动核武器,这是极其难以判断的。这种策略过于依赖对“侵略”的即时、准确、无误的判断,一旦出现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一个奉行“不设常规军队,遭受侵略则直接用核武器”战略的国家,它所选择的道路是一条极其危险的钢丝。这是一种极端化、赌徒式的安全策略,它将国家置于一个极其脆弱但又可能随时引爆毁灭的境地。这种模式如果真的实施,它所带来的将不是绝对的安全,而是可能将自身以及整个世界拖入一场无法挽回的核灾难。它更像是一种理论上的极端设想,在现实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学中,难以找到一个健康或可行的运行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后果都没有。

这个问题是(核)战略学界,特别是冷战期间,几十年来一直都在追寻答案的问题:一国缺乏足够的(常规)防御力,其核威慑是否可信?Is deterrence without defense possible?

让我们把问题逐步演化,就显得不那么荒诞了:

(1)“如果一个国家,不配置作战军队,并宣称:如遇侵略,因为没有军队,所以只有使用核武器。”

(2)“如果一个国家,配置一只很廉价的/纸糊的作战军队,并宣称:如遇侵略,因为没有先进常规武器的军队,所以只有使用核武器。”

(3)“如果一个国家,配置一只作战军队,但仍是无法抗击超级大国的军队,并宣称:如遇侵略,因为没有足够强力的军队,所以只有使用核武器。”

(4)“如果一个国家,配置一只尽可能优秀的作战军队,但是在战争中还是被超级大国的军队击败,并宣称:如遇侵略,因为没有能赢,所以只有使用核武器。”

(5)“中国,英国,法国,配置了尽可能优秀的作战军队,但是在战争中还是被超级大国的军队击败,并宣称......”


大家可以见到,情况(5)实际上就是冷战期间整个西欧军事同盟的状况,更是中英法三个中小规模核国家的长期状况:常规军力大大弱于敌人的情况下,核威慑的可信度如何?Is deterrence without defense possible?


在进入一些细节与分类之前,让我们直接“简短”回答一下:常规军力与核威慑的关系是几乎可以忽略的,这是因为核威慑之所以不可信(或者说核威慑之所以可信)均不在于常规军力的强弱————我们认为的核威慑-核讹诈的(不)可信度问题,均在于”MAD确保互相摧毁状态“,也就是在于“敌人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也就是在于”敌人的核力量能生存下来并对我方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这是一个巨大的政策悖论:核威慑-核讹诈不可能是令人信服的威胁,因为其等价于国家-民族自杀。这个悖论用常规军力或是公开宣称政策都是逃脱不了的。



常规军力”的强弱有影响吗

不管你在常规战场上的胜负输赢,一旦核武器被使用,你都没办法避免受到不可承受的重大损失,这是敌人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与确保互相摧毁状态MAD决定的。你整个国家甚至民族的生存在于敌人的合作,如果敌人自愿合作,则可以生存,否则不论常规军力有多优越(甚至不管核武库有多优越),都会在敌人的核打击中崩溃。

所以一只强大的常规部队,无法让苏联或美国的核威慑-核讹诈更可信,因为中英法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一只弱小的常规部队,也无法让中英法的核威慑-核讹诈更不可信,因为美苏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核威慑-核讹诈的(不)可信度,关键来源于稳定的确保互相摧毁状态————某个国家即使能在战场上胜利,仍然要期盼敌国核武器的合作,才能免于社会大规模毁伤;某个国家即使在战场上溃败,也不能说它立即会使用核武器,因为它总可以投降(没有什么比核灭绝更糟糕)。常规军力有巨大优势或是巨大劣势,敌国的高生存力核力量都时刻准备着反击,对我造成不可承受的而且不可逆转的损失。




公开宣称政策”有影响吗

进一步来说,如果常规军力平衡对核威慑-核讹诈的(不)可信度没有影响,则公开宣称政策对核威慑的可信度就更没有影响了:英法一直宣称其在苏联大规模常规入侵的情况下“一定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一直宣称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两个公开宣称政策都可以被认为是“没有影响力”的——————美苏从来不考虑这些公开宣称政策,只考虑核力量对比(核平衡)。而在确保互相摧毁状态MAD下,一句话的公开宣称政策,完全无法让你的核打击威胁变得更可信或是更不可信。反复公开强调“首先使用”或是“不首先使用”,敌国的高生存力核力量都时刻准备着反击,对我造成不可承受的而且不可逆转的损失。



“如果一个国家,不配置作战军队,并宣称:如遇侵略,因为没有军队,所以只有使用核武器。会有什么后果?”————————不管有没有常规作战军队,不管宣称什么,对该国在被侵略后是否使用核武器,毫无影响,它可能会立即使用核武器,也可能会投降而不使用核武器。


下面进入一些细节与分类:


1,“总不可能因为跟越南争个鸟不拉屎的小岛,就拿原子弹轰人家吧?” @杨博

这种论点等价于问“美国发明出原子弹后为什么不趁机征服全世界?”,推荐去看美国发明出原子弹后为什么不趁机征服全世界? - 知乎用户的回答

也就是“核国家与无核国家军事对抗时,为什么不悍然使用核讹诈或是核打击然后取胜”?

可能有核禁忌nuclear taboo,也可能有大国联盟问题,或者说是“边缘利益”问题,也可能是核武器技术“不顺手”————缺乏干净精确的战术核武器。总之这是传统威慑理论的一个“漏洞”。


2,“这种国家只会灭亡,除了鲸吞 还有一种方式叫蚕食” @羊Vv

这种观点也是西方学界“稳定-不稳定悖论”(stability-instability paradox)的体现:在顶层实现确保互相摧毁MAD的稳定状态后,底层的“代理人战争”“小规模挑衅”“蚕食”会增多,反而导致各种危机和不稳定状态。传统威慑理论实质上反对这种观点,其解释是“蚕食”策略对侵略者本身也会有逐步增加的压力:什么时候就会到达底线?什么时候会引来核报复?都不确定,也就不敢。这是因为“蚕食”本身是没有办法抵消受害者的核反击能力,你可以逐渐一枚一枚地消耗受害者的核力量,但对方总是有足够的核力量能生存下来,并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可以想象一下:苏联逐渐一枚一枚地消耗美国的核力量,但是对于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苏联无法发现,也就无法扭转MAD确保互相摧毁的局面)

冷战中,“蚕食”边缘利益(非洲或是南美的代理人战争)可能可以,但从没见有敢于“蚕食”到欧洲正面战场的。


3,“如果一群土匪海盗恐怖分子你怎么对付?” @向行行

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核威慑对付非国家行为体或是非理性行为体毫无用处——————没错,这也是传统威慑理论的一个“漏洞”。


4,“核武器被偷走、被特种部队入侵”“会被敌人打掉核弹发射基地然后被灭 ” @于文锋

“没有军队,你用什么保护你的核武器呢???” @王宇

这种观点实质就是:该国没有可生存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


5,“防御系统自动发射已分配目标的核导弹” @林家震

这个观点之所以错误(暂不说其事实错误),是因为它是没办法造出一部“能自己启动的机器”/“关不掉的机器”:我不敢按核按钮,所以要用机器来按,但是机器上有个开关,我又必须先按下这开关,然后机器才会启动,所以我要再造一台按按钮的机器......

或是:为了说服别人,我不会投降,我决定要机器来按钮,但是别人怀疑我偷偷装了后门,必要时可以关掉机器来投降......

核威慑-核讹诈的(不)可信度,不能用机器自动化解决。



6,“当大佬觉得把你放倒然后获利大于他们的损失时,那你离完蛋也不远啦,所以呀,小盆友斗斗嘴架然后开动马力快快长大才是最佳策略哦 ”


这种观点认为要追求核制胜-核实战。也就是要打赢核战争,只有这样,他们认为才能可信地威慑-讹诈住敌人。这与不少美国右翼鹰派(还有苏联军方)一拍即合。否则他们就认为外交政策是“妥协求全”与“软弱”的。



所以,总结如下:


如果确实存在强大核禁忌(以至于根本不敢考虑使用核武器),如果仅仅涉及边缘利益,如果涉及非国家行为体或是非理性行为体,如果内部分裂,如果核武库里缺乏干净精确的战术核武器,如果没有可生存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如果一个国家,不配置作战军队,并宣称:如遇侵略,因为没有军队,所以只有使用核武器。会有什么后果?后果极其严重,可至regime change。

否则,什么后果都没有。


--------------------------2月3日增添下列内容--------------------------------------------------------------

@Adder

"2能不能理解成,没有常规力量,是不能去争取边缘利益的?那样的话还是有差别吧。"


其实这也不一定,因为问题中没有说其核武器水平如何,也没有说该国在核武器运用方面是不是已经实现核常规化(conventionalization):它可以通过核武器的小型战术-干净精确的运用来实现“争取边缘利益”的目的,进一步而言,它是不是能在核运用中生存并直接制胜(而根本不需要常规武器)。这个完全实现核常规化(conventionalization)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冷战早期的普通军事任务均实现核武化)都有人提出来过,不过现在一般都认为是虚幻的梦想而已(比如说核地雷,核防空导弹,核鱼雷,核水雷等等),当然你相信这个梦幻并觉得可以在地区冲突中针对无核国家-小国肆意使用战术核武器(比如说朝鲜战争,奠边府等等),则“没有常规力量,也是能去争取边缘利益的”。


现在再来看看另一个问题,如果你认为核常规化(conventionalization)不可能实现,那么是不是“没有常规力量,就是不能去争取边缘利益的”呢?也不一定,因为冷战的历史告诉我们,两个超级大国在边缘地区利益的争夺,基本不是依赖常规力量,更不是依赖优势的常规力量,也不是依赖常规力量的直接冲突的。美国在阿富汗的抗苏援助,苏联在越南的抗美援助,从某种程度上都不是常规军事力量的直接体现,而更多的是外交经济政治能力的支持,更不用说主因毕竟还是在于阿富汗和越南本土的军事抵抗能力,而不是美国跟苏联的庞大常规机器。更不用说政治颠覆,意识形态宣传等等完全的“软”手段。当然,最保险的说法是,冷战历史中的“争取边缘利益”,没有仅仅依靠常规力量,更不是依赖优势的常规力量,也不是依赖常规力量的直接冲突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完全空白的常规军事力量,是不是就会完全导致“边缘利益”的无所作为(比如说小国-弱国是不是真的无外交?),因为没有案例,但是建议不要过度看重军事力量(不管是核还是常规)在边缘利益争夺中的作用。



很多人谈到“蚕食”,切salami香肠战术,或者是“政策缺乏弹性和缓冲”,所以强调常规军力与灵活反应的重要性。

@春日野悠
@庄蝶
@ianzhang
@海军上将胡德号
@羊Vv

这个论点也是在冷战时期有反复提出的:灵活反应与逐步升级。
在当时就认为需要在许多低烈度的冲突层次上建设能制胜的常规军力,才能保证核威慑的可靠,或者说光有战略核武器没有用。
美国人也就是这样从“大规模报复”转向了“灵活反应”。

在这里我只想强调一下,核时代的常规力量,跟你们早熟悉的常规力量是不一样的。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低烈度的冲突层次”特指边境冲突,而一只在“低烈度的冲突层次上能制胜的常规军力”就是只能包围自己边境并且能成功突破别人边境的常规部队。

在常规时代,也就是广岛前的时代,这个边境制胜力是必要的,否则你的整只军力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不突破边境,就根本没有办法惩罚敌人,不成功保护自己的边境,就更不可能突破别人的边境。

于是整个常规时代(一战二战等等等等等)都是线性地在逐步升级,争取在每一个冲突层次中制胜(一直从边境交火升级到总体战,游击战),并且把战火推向敌人腹地。

但是在核时代,这都不同了,因为战略核力量可以直接超越边境(以及敌人的一切防御)直接打击并且摧毁敌人的腹地。



比如说,即使中英法3个核小国的边境都被蚕食了,也没办法能抵挡住苏联的常规侵略,但是中英法的战略核力量都能直接打击苏联,并导致苏联崩溃。

这就是中英法3个核小国核威慑的核心:可靠的可生存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

这个例子应该就能指明:

中英法3国的核武器,之所以不敢用,是因为苏联的核武器(确保互相摧毁MAD状态),而不是苏联强大的常规军力,也不是3国的常规军力羸弱导致的。如果苏联空有强大的常规军力而没有核武器,则中英法的核武器将相当容易发射。

蚕食的根本问题在于,蚕食者仍然没办法确认受害国会接受小步蚕食,受害国可能会忍让,也可能会直接核反击。
核反击可能是核武器的小型战术-干净精确的运用:受害国能在核运用中生存并直接制胜(而根本不需要常规武器)。
核反击可能是完全摧毁蚕食者的,让蚕食者不可承受的全面核打击。
为什么不进行核反击?
因为蚕食者本身的核武器?——————这个跟常规军力平衡没关系。
因为核禁忌nuclear taboo?————————这个跟常规军力平衡没关系。

即使受害者有强大的常规力量,蚕食者仍然没办法确认受害国( 不)会接受小步蚕食,受害国可能会忍让,也可能会直接(核)反击。
@春日野悠 举了苏联的例子,没错,苏联就是一个好例子。


至于 @孙毓波 提出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核反击力量中,要不要包括指控预警与溯源能力,还是仅仅包括核反击武器系统就够?”

中英法的核力量建设中,给出的回答都是,不需要溯源能力,这也就是3国都基本没有预警能力的原因——————他们相信足够长时间的国际危机与政治预警,足以确认反击目标。

user avatar

《是,首相》的第一集就讲了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