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支持人造子宫的男性会认为这个技术会淘汰女性?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敏感的神经。如果一个男性支持人造子宫技术,并且因此认为这个技术会“淘汰”女性,这种想法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有人说“淘汰”时,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字面意思,而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偏见和对未来社会结构的想象。

可能性一:对传统性别分工的颠覆感到不安,并将其归咎于女性的“优势”丧失。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看,生育和养育后代长期以来被视为女性的核心角色,也是女性在社会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石之一。即使在现代社会,尽管女性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追求越来越多元,生育能力仍然是女性身体独特且关键的功能。

如果一个男性支持人造子宫,他可能是在理性层面看到这项技术能带来的便利,比如减轻女性怀孕生育的身体负担、提高生育效率、规避遗传疾病等等。但同时,他内心深处可能依然固守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或者认为女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育和母性上。

当他看到人造子宫这项技术出现,能够绕开女性的身体来完成生育,他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如果生育不再是女性独有的能力,那么女性在社会中的‘特殊性’或者说‘不可替代性’在哪里?她们的价值会不会因此被削弱?” 这种焦虑,被他解读为“淘汰”,意思可能是说,女性在某种被他认为重要的领域(生育)不再拥有“优势”,因此可能在整体社会价值排序上会“落后”或者说被“边缘化”。

这种想法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希望女性被“淘汰”,而是他看到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挑战了他根深蒂固的性别观,而他并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解释或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就用了一个比较极端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担忧。他可能是在用一种不成熟的方式表达对女性社会地位可能发生变化的恐慌。

可能性二:将人造子宫视为男性“掌握”生育的工具,从而获得一种权力感,并以此“压制”女性。

另一种可能性更为复杂,也更具有攻击性。如果一个男性支持人造子宫,并且认为它能“淘汰”女性,他可能是在设想一个由男性主导的、不受女性生育能力限制的社会。

在这种设想下,人造子宫被视为一种技术工具,它能让男性在生育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控制权,甚至将生育这件事从女性的生理负担和情感羁绊中剥离出来。他可能认为,一旦生育可以完全脱离女性的身体,那么女性在婚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幅下降。

他可能会想象一个场景:男性不再需要顾忌女性怀孕、哺乳、育儿的生理和时间成本,可以更自由地追求事业和享乐。而女性,由于失去了生育这一“生物性优势”,可能会被边缘化,她们的价值更多地被定义为其他方面,而这些方面在他看来,可能不如男性所擅长的。

这种想法更接近一种基于性别权力不对等的幻想。他不是在理性分析,而是在用一种带有性别歧视的视角,将人造子宫技术看作是男性解放“生育束缚”的手段,并希望借此达到一种对女性的“超越”或“替代”。这是一种将技术进步导向性别不平等的恶意解读。

可能性三:对女性主体性的忽视,将生育视为一种“客观”的生物功能,而非与女性身份紧密相连的体验。

有些男性可能对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经历的生理变化、情感联结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缺乏深入的理解或共情。他们可能更多地从技术和效率的角度看待生育,认为人造子宫只是一个更优化的生育“生产线”。

当他们看到人造子宫能够完全替代女性的子宫功能时,他们可能觉得这是一种纯粹的“功能替代”,就像用机器取代流水线工人一样。因此,他们会认为女性在生育这一功能上的“必要性”被大大降低,仿佛女性的身体在生育这件事上变得“可有可无”。

这种想法往往伴随着对女性主体性的忽视,他们没有意识到生育不仅仅是一个生理过程,更是一个与女性生命经验、情感世界、社会角色紧密交织的复杂过程。将女性“淘汰”的说法,其实是他将生育简单化、工具化后得出的结论,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意义和女性的独特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

“淘汰”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情绪和偏见的词汇。 大多数支持人造子宫的男性,并非真的希望女性被“淘汰”,而是他们的担忧、想象或偏见,被不恰当的词语表达了出来。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 人造子宫技术的出现,更可能带来的是生育模式、家庭结构、性别分工的深刻变革,而不是直接的“淘汰”。这种变革是复杂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引导和适应。
这种观点可能源于认知局限或性别偏见。 理解这种想法的关键,在于看到它背后可能存在的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守、对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恐慌、或者对女性价值的浅层理解。

总而言之,一个支持人造子宫的男性会认为这项技术会“淘汰”女性,这种想法并非简单的逻辑推论,而是可能融合了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担忧、对性别权力的新想象、以及对生育和女性身体的片面认知。它反映出一些男性在面对社会结构和性别角色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时,所产生的复杂情绪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其直接反驳“淘汰”的说法,不如去理解这种说法背后所折射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心理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造子宫就等于生育这件事,有价格了。

人类道德底线应该是把所有自然人才能做的事情不应该具有价格,因为这是把人视为物品的第一步。

比如卖身,代孕,这就属于物化人类,是应该反对的。

通过劳动和智慧换取报酬,那是劳动所得。

如果真的有人造子宫,那代孕是不是也有价了,如果是能体外培育稳定成长的子宫,那是不是……孩子也是有价值的物品?

人造子宫,人工培育胚胎,接近100%成功率培育出婴儿,那这些是不是等于花固定的资金就能获得一个婴儿?

如果这么做,先天有疾病的胚胎肯定会被放弃掉,而且比母亲怀着的时候更好处理,更安全快捷,那么,如果没什么问题,但是父母觉得不满意,能不能……

这东西,淘汰的不是女性,而是人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敏感的神经。如果一个男性支持人造子宫技术,并且因此认为这个技术会“淘汰”女性,这种想法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有人说“淘汰”时,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字面意思,而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偏见和对未来社会结.............
  • 回答
    支持乌克兰的人,他们的出发点通常是基于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人民自决权的珍视。他们认为,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并抵御外部的侵略。这种支持可能源于对民主价值观的认同,他们认为俄罗斯的行为是对国际秩序和基于规则的体系的挑战。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许多人对乌克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同.............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浮现出不少面孔。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是新闻里提到的人物,也有一些是我自己经历过的场景。支持反战,然后又沉迷于战争游戏,这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矛盾,反而还挺有意思的,而且这种矛盾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点。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玩游戏”和“真实战争”。这可能是最根本的一点。现实中.............
  • 回答
    部分美国人支持非法移民留在美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背后涉及经济、人道主义、社会融合、政治立场等多种因素。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不同观点和驱动力。一、 人道主义和道德考量: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之一。许多支持者认为,将已经在美国生活、工作并建立家庭的非法移民遣返,是不人道且残忍的。.............
  • 回答
    关于《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发表文章称不支持普通人群接种疫苗加强针的说法,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梳理和辨析。首先,澄清一个关键点: 关于“《柳叶刀》发文称不支持普通人群接种疫苗加强针”的说法,需要审慎对待。《柳叶刀》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医学期刊,其发表的文章通常是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科学研究、评.............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声称超过75%的俄罗斯人支持在顿巴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这是一个在解读民意支持度时需要仔细审视的问题。简单地说,如果75%支持,理论上25%不明确或反对。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支持”的定义。在俄罗斯这样一个信息环境相对集中的国家,民众对于官方叙事的接.............
  • 回答
    刘鑫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江歌遇害案,自案发以来就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围绕着这个悲剧,公众舆论分裂成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对江歌母亲感同身受,认为她遭受了双重打击,一面是女儿的惨死,一面是凶手刘鑫(后改名刘暖曦)的冷漠和甩锅,因此对刘鑫及其支持者充满愤怒;另一派则认为,在法律判决已经做出、事件本身已告.............
  • 回答
    日本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老年人福利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担忧,包括所谓的“厌老风气”和一些极端的声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是一个超高龄化社会。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种结构性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就.............
  • 回答
    关于“B站支持肖万的人暴涨”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信息来源和可能存在的误解。首先,关于“肖万”的指代,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通常是指美国警察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他因在2020年导致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的案件中被定罪。围绕这起事件,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 回答
    “狗和大陆人,我支持狗”这句话,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也触及了很多敏感的神经。要理解这句话,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句孤立的抱怨或者情绪的宣泄,而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和心理根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本身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攻击性。它将一个群体(大陆人)与一个非人对象(狗)进行对比,并.............
  • 回答
    孟晚舟女士获释演讲中“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这句话的背后包含了多重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是一次包含了个人情感、国家情怀、法律事件以及国际政治交织的复杂事件,因此,这句话的意义也非同寻常。1. 个人情感的释放与回响: 历经磨难后的感恩: 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无端拘押近三年,期间承受了巨大.............
  • 回答
    孟晚舟女士获释并发表“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的演讲,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阐述:一、 事件背景与核心内容: 事件本身: 2021年9月24日,加拿大司法部宣布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孟晚舟女士解除引渡程序,并于当天晚些时候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中.............
  • 回答
    福原爱能够说出“自己能活到现在是因为中国人的支持”,这番话的背后,是她在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时间里积攒下的深厚情谊和独特经历。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折射出她在中国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也触及到两国文化交流、情感连接的许多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福原爱在中国受到的“支持”究竟是什么。这绝不仅仅是.............
  • 回答
    淘宝推出的「给爱的人也送一份」功能,支持双地址填写,可以说是淘宝在用户体验上又一次重要的升级,尤其是在情感连接和送礼场景的深化上。这个功能看似简单,但背后反映了淘宝对消费者购物行为和情感需求的洞察。如何看待淘宝推出「给爱的人也送一份」功能?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人性化的功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杨笠,这位以“脱口秀”闻名的女性,近来确实是风头正劲。她的段子很多都犀利地戳中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痛点,尤其是在性别议题上,她的观点很容易引起一些年轻女性的共鸣。这就导致了一批非常忠诚且维护她的粉丝群体。这次被人揭穿的“粉丝炫富”事件,说起来有点戏剧性。大概是这样.............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对叙利亚东部亲伊朗民兵组织发动空袭,造成包括一名指挥官在内的至少 17 人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多方面的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 近期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此前不久,美国驻伊拉克军事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一名承包商死亡,多名美军.............
  • 回答
    近期,在一些核酸检测现场,出现了为防疫人员跳舞加油打气的现象。这是一种非常态下的行为,自然会引发大家不同的看法。我倾向于理解和支持这种行为,但前提是它发生在合适的时机和氛围下,并且是大家自发的、出于善意和感谢的表达。我们先来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支持它的一些理由。为何会出现为防疫人员跳舞的.............
  • 回答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允许他在现任期结束后再连任两届,这是一个在俄罗斯内外都引起了广泛讨论的重大政治事件。要理解俄罗斯人为何可能支持普京的长期执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政治现实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等。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的背景和影响 .............
  • 回答
    吃狗肉的议题,一直以来都像一团缠绕不清的线团,无论你怎么捋,总有另一头冒出来,让人头疼不已。支持禁食狗肉的呼声之所以会引来不少批评,其根源在于文化差异、伦理观念以及背后复杂的利益链条。为什么支持禁食狗肉的呼声会饱受批评?首先,最直接的批评来自于那些将狗肉视为传统食物的人们。在一些地区,狗肉消费有着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