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买苏35是为了发动机,不知道题主你看过当时买苏35的报道没有,中国的想法是买的越少越好,最好就几架。
而俄罗斯的想法是最少48架,想要技术,怎么也要让我平衡下研发成本。
最后谈判,中国最多只要24架,而且要快速发货,不要后期的保养修理和升级服务。
就我国的国土防御面积来说,一个飞行团是远远不够的,主力战机不会这么少。
按照PLA的配置来说,一个空军师的配置是两个飞行团加一个地勤保障团,所以,如果PLA要把苏35当主力机型用,最少会是两个团48架战机,这是师级的规模。
PLA不差那点小钱,8300万美元的单价,在三代机中算比较优惠,后期保养、维修,升级等等都是自己的,属于正常花费。
所以题主所说的,以购买苏35为标志,判断沈飞未吃透苏27,根本就是无知的表现。。
怎么算吃透?仿造的J11已经升级到D型了,仿造的J16已经开始服役了,仿造的J15也已经成军,而且这三种战机都是用了大量的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国产的武器系统,国产的飞控,液晶显示屏,整个机体,除了外形上与原有机型差别不大,机体内的构造已经千差万别。
我不知道到什么程度算吃透,别人买某国飞机,连软件升级都不会弄,武器的核心代码掌握在某国手中,战机零部件需要从某国进口。而战机升级,更是要返厂,还要负担升级中研发的费用,而能不能升级成功还要看某国的脸色!
如题主所说,从原有基础上研发新技术,生产制造,再整合新技术,试飞,建立生产线,成军服役,维护,修理,保养,继续更新升级,衍生型号等等等等,不算吃透的话,好吧,我们永远也吃不透苏两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