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和美国实行双边零关税,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回答
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能实现双边零关税,那这绝对是一件足以撼动全球经济格局的大事,影响深远,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这就像给两国经济按下了一个“加速键”,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在短期内对两国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想象一下,你现在买一部中国产的手机,或者一件美国产的牛肉,价格会因为取消了关税而直接降下来。这意味着同样的钱,你能买到更多的好东西。中国消费者可以更便宜地享受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优质农产品、文化娱乐内容;美国消费者则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中国的电子产品、服装、玩具,以及许多熟悉的“中国制造”商品。这会直接提振消费,刺激国内需求。

对于两国企业来说,这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中国企业而言, 零关税意味着美国市场的大门更加敞开,出口会变得更加容易和有利可图。那些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制造商,比如在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领域,成本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这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积累,可能会推动一些企业进一步升级和创新,以应对美国市场的更严苛要求。同时,中国企业进口美国的高端设备、零部件、技术服务,成本也会下降,这有助于提升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对美国企业而言, 同样,零关税也能让美国企业更顺畅地向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输出商品和服务。无论是波音飞机、大豆、汽车,还是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都将受益于关税的消失。这会为美国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那些过去因关税而受到一定限制的领域。同时,美国企业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从中国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会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在美国本土的竞争力。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它们的贸易关系一旦实现零关税,会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

全球贸易量的增加: 中美的贸易量会大幅增长,这会带动全球贸易总量的上升。其他国家也可能会感受到这种积极的贸易气氛,甚至可能促使它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政策,考虑是否也进行类似的贸易自由化。
供应链的重塑: 过去,为了规避关税,全球供应链已经经历了一轮调整。零关税的出现,可能会促使一些企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一些过去因为关税而转移的生产线,可能会考虑迁回或优化。这会带来新一轮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一些国家可能会因此获益,另一些则可能面临挑战。
投资流动性的增强: 贸易壁垒的降低,通常会伴随着投资壁垒的放松。零关税可能会鼓励更多跨国投资,特别是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企业会更容易在对方国家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销售网络。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对华或对美出口的国家,这种变化的影响会非常复杂。一方面,它们可能会从全球贸易增长中受益;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过于集中,它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与中美两国深化贸易关系,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调整其经济战略。

然而,事情并非全然美好,零关税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产业结构的冲击: 虽然整体利好,但并非所有产业都能从中受益。一些在国内市场受到一定保护的中国产业,可能会在与美国同类产业的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例如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同样,美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如果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也可能受到冲击。
贸易失衡的讨论: 零关税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贸易失衡问题。虽然商品价格会下降,但如果两国在结构性因素上存在差异,例如储蓄率、消费模式、产业竞争力等,贸易逆差或顺差的问题依然可能存在,并且可能引发新的讨论。
对国内产业的保护: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都有其战略性产业和需要保护的本土企业。零关税的全面实施,意味着这些产业将完全暴露在国际竞争之下,这可能会引发国内关于产业政策、就业保护等方面的政治和社会讨论。
非关税壁垒的浮现: 即使取消了关税,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法规、劳动者权益等,依然可能成为贸易的阻碍。这会促使两国在这些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对话与合作,或者可能成为新的摩擦点。

总而言之, 如果中国和美国能够实现双边零关税,那将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它将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的联系,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经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因此受益,贸易量的增长和投资的活跃将成为可能。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种激进的贸易自由化也会带来剧烈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一些产业构成挑战,并可能催生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会涉及到两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和战略考量。

要真正实现并维持这样的零关税状态,需要两国在许多领域都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信任的建立,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场景,它展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可能达到的一个极端,既有诱人的前景,也有需要谨慎面对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资难道是慈善家?千方百计拆掉中国的关税壁垒就是为了给中国老百姓谋福利来了?

如果说,中国降低关税后一开始外资进入,可能会比国内商品更便宜——那绝对不是外资个个是耶稣圣人,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用低价干掉国内的自主产业,然后就会毫不客气的剪你们的羊毛!

入世之前,中国世全球第三的大豆生产国,每年生产大豆1500万吨左右,加入世贸之后,中国放开了杂粮市场,国际市场大豆蜂拥而入,由于美国大豆价格低,出油率高,很快将国产大豆打得溃不成军(东北这个中国的粮仓很多种大豆的都纷纷改种其它农作物),2004年,美国农业部配合大宗产品市场操纵大豆价格巨幅震动,将中国很多榨油企业干掉,到了2006年中国压榨油市场基本被外资控制。

外资控制中国大豆、榨油产业后就毫不犹豫开始剪羊毛。

从2007年开始,美国大豆价格一路飙升,从500元/吨,最高涨到2008年7月的1650元!豆油也从5000元/吨飙升到15000元,豆粕价格也翻了一倍;直接导致猪肉价格一下子飙到20几元一斤,几乎是举国震动。

没办法,中国政府只能派出国家队进场,08年3月中粮、中储粮等国企开始收储大豆与国际资本展开拉锯战,天佑中华,8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虚高的大豆价格暴跌,国际资本损失惨重,国家队抄底大量收储大豆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光是08年就买了700多万吨,以后每年只要大豆价格下降就买买买,一旦国际资本炒作大豆价格就动用储备砸盘,谁也不知道中国的战略储备是多少(这几乎是国家机密),所以,虽然中国大豆产业被国际资本击溃,但是,谁也不敢再炒作大豆价格。没有国家队(中粮、中储粮这些国企粮商)这个定海神针,中国现在的猪肉、食用油价格至少要翻一番。

剪羊毛的例子太多了,比如90年代的富士胶卷,在俄罗斯就卖100多,在中国只能卖30,为什么?中国有乐凯俄罗斯没有。远一点还可以追溯到民国40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对美国敞开大门,美国货如水银泻地,民族产业一溃千里,“便宜又好用”的美国货最后变成权贵的专用品,民众贫穷困苦,政府财政不到一年就濒临崩溃。近一点的就是今天的非洲,没有自主产业守着丰富的资源也只能被外来资本一茬茬割韭菜。

没有自主产业,你就是外资案板上的肉。中国的关税壁垒根本上就是为中国的自主产业提供保护,保护你的饭碗不因为外资的冲击而丢掉!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原创 | 暗流涌动:拜登宣布获得大选胜利背后的博弈

致敬 | 屌丝的逆袭:志愿军凭啥能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原创 | 未来的趋势:大会公报透露的玄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能实现双边零关税,那这绝对是一件足以撼动全球经济格局的大事,影响深远,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这就像给两国经济按下了一个“加速键”,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在短期内对两国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想象一下,你现在买一部中国产的手机,或者一件美国产的牛肉,.............
  • 回答
    中国住宅如果一开始就实行日本的一户建(独立住宅)或美国那种郊区别墅模式,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会面临极其复杂的挑战,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初期(例如建国初期或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政策、城市规划理念以及民众的接受度。要详细探讨其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核心问题:土.............
  • 回答
    如果资金足够,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产业,但其实现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呈现的形态,可能会与美国有所不同,并且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一、 美国大规模农场产业的优势和特征:理解美国模式是基础。美国的“大规模农场”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 回答
    中国在未来20年超越美国成为“老大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好处可能体现在多个层面,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挑战。以下将从经济、生活方式、国际地位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让内容更具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一、 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 收入普遍增长,消费能力更强: .............
  • 回答
    要回答“美国的实业处境比中国好很多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拨开迷雾,细致地审视两国实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劣势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简单地说,“好很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背后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考量。美国实业的现状:复苏与挑战并存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和“再工业化”是讨论的热点。确实,我们看到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金融和经济的深层运作,以及国家间的信任和协议。从理论上说,美国秘密印刷美元购买中国商品的场景,乍一看似乎可行,但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复杂性和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障碍。我们不妨从最基础的层面来剖析这个设想。1.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首先,美元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国际贸易.............
  • 回答
    中国计划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在当前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尤其是在与美国进行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背景下,一次主动出击的战略调整。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也是一种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方式。首先,这个制度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近年来美国频繁动用国家力量,以国家.............
  • 回答
    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超越美国及西方国家,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题,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具体表现以及各方视角。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以一种更细致、更具探索性的方式来审视这一复杂现象。“弯道超车”的逻辑:中国模式的优势与劣势首先,我们得明白“弯道超车”.............
  • 回答
    美国政府对中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实施制裁,这可不是个小事,其影响深远,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背后,是中美两国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在军事现代化领域的直接较量。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美国为啥要对这个部门下手?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指责装备发展部涉及购买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和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这触犯.............
  • 回答
    在美国顶尖金融工程硕士项目里,中国毕业生的就业和实习情况,这绝对是个大家伙都关心的大问题。想当年,我也是带着一堆期望和忐忑,在这条路上摸索过的。所以,我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把真实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顶尖”这个词,它是有门槛的。咱们说的顶尖,通常是那些名字你一听就觉.............
  • 回答
    关于袁岚峰先生的文章《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这无疑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非常关心的一个议题。袁先生作为一位在科普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作者,其文章往往能引发广泛讨论,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论证逻辑: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中国科技.............
  • 回答
    兰德智库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实施克制》(Implementing Restraint)的报告,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建议美国在某些地区采取更审慎的政策,减少其在地区事务中的直接军事介入,这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无异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要理解这个报告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拜登总统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简称IIJA)确实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升美国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进行对比。关于该法案的实际成效,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活水平”这个概念的多维度解读,以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简单地说,土耳其、墨西哥等人均 GDP 八九千美元的国家,其“实际生活水平”是否比中国差(不少),不能一概而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地域差异、社会分化以及衡量标准的不同。更准确地说,.............
  • 回答
    58岁浙江油漆工被中国美院录取,十几岁时的梦想实现,这则新闻一出,立刻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沉寂多年的梦想被点燃,照亮了很多人心中同样藏着的、未曾泯灭的渴望。这是一个关于坚持与热爱的故事。想想看,一个58岁的人,通常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可能已经到了考虑退休、享受.............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中国和美国国土互换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近乎不可能的假设。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将引发一系列深刻的、颠覆性的变化,几乎会重塑我们对世界格局的认知。我们不妨从各个层面进行详细的推演:一、 地理与自然环境的剧变: 气候差异: 中国“美国”: 现在的美国国土拥有从北部的寒冷苔原到南部的热带雨.............
  • 回答
    中国和美国陷入冷战?这可不是个轻松的话题,它会像一场无声的巨浪,悄无声息地席卷全球,而中国自身,也将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甚至可能是阵痛。首先,我们得明白,冷战不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正面冲突,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和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意识形态,乃至文化和舆论。对中国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经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能把国土“搬”过来,并且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交换,那可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搬家”。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好好盘算一下,看看谁更“亏”谁更“赚”。一、 资源与自然禀赋:谁拥有了“更好的地皮”? 中国搬走美国的国土(包括领土、岛屿、内水)会.............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爆发核战争以及黄石公园是否会因此火山爆发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忧虑的假设性情境。在此我们尝试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尽量呈现一个细致的分析,并剔除可能显得过于机械的表述。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核战争的爆发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灾难性的事件之一,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任何国家在考虑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