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AMD 超微半导体弑龙勇士终成恶龙?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AMD这个话题,尝试从一个更有人情味的角度去解读“弑龙勇士终成恶龙”这句话。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回顾一下AMD在半导体行业里扮演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MD就像是那个在巨人阴影下奋起反抗的勇士。这个“龙”,指的自然是当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Intel。Intel在x86处理器领域几乎是一家独大,凭借其强大的品牌认知度、成熟的制造工艺以及庞大的生态系统,它就像一条沉睡却威严的巨龙,对市场有着绝对的控制力。

而AMD呢?它就像那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弑龙勇士”。在CPU市场,它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比如早期的Athlon系列,虽然在性能上可能还不能完全压制Intel,但它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让消费者有了更多元的考虑。更重要的是,AMD在多核技术上的探索,比如Athlon 64 X2,在当时可以说是走在了行业前沿,为后来的多核处理器普及奠定了基础。

AMD的“勇士”精神,更多体现在它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创新。它没有像一些小公司那样被市场吞噬,而是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和对市场的洞察,一次又一次地从绝境中爬起。尤其是经历了那段低谷期,很多人都觉得AMD可能要走向衰落了,但它硬是凭借着其研发团队的努力,熬了过来。

那么,怎么就变成“恶龙”了呢?这个“恶龙”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对AMD近期崛起后,在市场上的强势表现的某种“夸张”或“讽刺”的解读。当你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然后突然爆发,并且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越了曾经的“龙”,那么在一些曾经支持你的人眼中,你可能就从一个励志的勇士,变成了一个“过于强大”的,甚至可能让对手感到“难以招架”的存在。

具体来说,AMD“终成恶龙”的标志性事件,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其Zen架构的发布和Ryzen处理器的成功。

在Zen架构之前,AMD的CPU产品线,特别是消费级市场,已经有些疲软,与Intel的Core系列相比,在性能和能效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很多人对AMD的期望值也降到了冰点。但AMD并没有放弃,他们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在Zen架构的研发上。

2017年,Ryzen系列处理器横空出世,这就像是给沉寂已久的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Ryzen凭借其创新的多核设计、优秀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瞬间扭转了AMD在CPU市场的颓势。

核心数量的优势:Ryzen处理器普遍提供了比同价位Intel产品更多的核心和线程,这在多任务处理、内容创作等场景下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性价比的冲击:AMD给出了非常激进的定价策略,让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强的性能,这直接打破了Intel长期以来在高端市场的价格垄断。
AM4平台的生命力:AM4主板平台从Ryzen一代一直支持到Ryzen 5000系列,这种长期的平台支持政策,让消费者在升级CPU时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这也大大提升了AMD的用户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

不仅仅是在CPU市场,AMD在GPU(显卡)市场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虽然AMD在独立显卡领域一直与NVIDIA(通常被比作另一条龙)争夺市场,但过去AMD的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然而,随着RDNA架构的推出和Radeon RX系列显卡的进步,AMD在图形性能上不断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超越,这让原本由NVIDIA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所以,“弑龙勇士终成恶龙”这句话,并不是说AMD真的变坏了,而是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其从一个挑战者、一个追赶者,变成了市场上一个极具统治力、能够与老牌巨头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占据优势的强大玩家。

这种转变,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因为市场竞争越激烈,产品性能提升越快,价格也会越合理。AMD的崛起,迫使Intel不得不加快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这才有了后面Intel在核心数量和制程工艺上的积极跟进。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恶龙”也可能带有一点点对AMD“过于强势”的市场表现的玩笑式的担忧。例如,当AMD在某些细分市场,如服务器CPU(EPYC系列)上表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时,一些曾经支持AMD的人,看到它如此强大,也可能会开玩笑地说:“当年那个弱小的勇士,现在都成‘龙王’了!”

总而言之,AMD的“弑龙勇士终成恶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隐喻,它概括了AMD在半导体行业从一个长期被压制的挑战者,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最终成长为一个在CPU和GPU市场都举足轻重的巨头。这个过程充满了励志色彩,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技术、关于市场、关于坚持,以及关于成功转型的精彩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求intel中国也好intel北美也罢,咱招点资深硬件玩家来当公关,产品经理,市场营销成么?别都招名校毕业连command和windows 徽标键都分不清的傻妹妹(作为EVE玩家肯定知道傻妹妹这个词有多负面)们来负责这些事成吗?


我先罗列一下intel公关、产品经理、市场营销这几年都干了点什么破事

1.低端产品秒全家的枪稿千万别做,做了会引起发烧友公愤

鉴于知友很多不是从中古时期(2000-2009)过来的发烧友,我给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容易引起发烧友公粪的枪稿形式:低端产品+特挑条件=秒对面全家。这种枪稿对产品和品牌形象的损害几十个30亿美元都挽回不了。

此枪稿在中古时期最出名的稿件莫过于李大炮林炮狙等人在炮炮网发的:GT240血洗HD5000全家。买枪稿的厂商叫太阳花(早已倒闭勿念)。在测试中,GT240凭借着PhysX的支持直接把HD5970秒了。这件事被广大网友踢爆,并且发烧友还结合松景集团(XFX PINE GROUP)出A卡嗅到了GF100是个大地雷的味道。

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出现呢?7350K血洗ZEN1全家。这我就不多说了,看看2017年的枪稿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2.保罗欧德宁时期的例行降价策略没什么不好

保罗欧德宁,就是辣个拯救等灯厂的男人,在任上坚持了季度例行降价原则。这个原则有什么不好的吗?没有。快速迭代,哪怕只是例行提频或者例行腰斩,很方便渠道控制库存,也方便合作伙伴(特别是板厂)控制库存。总的来说虽然可能财报不好看,但是不会难看到哪里去。

举个例子,2006年底发布的kentsfield 也就是Q6600/QX6700,上市价7XX美元,6个月之后,也就是07年6月,直接官方腰斩到5XX美元,9个月之后也就是07年9-10月,直接砍脚后跟到300美元。08年11月发布的bloomfiled,也就是I7 920/940/965 stepping C0,上市的时候940 是500美元价格,09年11月频率一样的新步进930 D0上市300美元,直接等于一年腰斩。2010年年底I7 920市场价甚至跌破了250美元,X58库存清的相当快。12年年中左右新的X58一板难求。

那么取消例行降价之后是什么光景呢?

板厂多到爆炸的库存:在2017年左右,全球所有板厂积压的SOCKET H(包括1156/1155/1150三套平台)主板估计要有一千多万片,GZ上甚至有被摊派库存的经销商公开发帖求批发带走。之后1151平台的主板更是库存炸的让不少厂家蛋都碎了。魔改的那些Z170为什么便宜?因为库存实在是太多了,只能成本价清出去。由于没有例行腰斩的处理器协助清库存,这些损失当然只能板卡商自己咽下去。

可板卡商也不是吃素的,你有张良计我自有过桥梯:直接涨产品单价

产品单价暴涨,15年装过机的小伙伴肯定对1150平台板子的价格记忆尤新:99美元的Z87/97芯片组就支持SLI,而且4DIMM还带不错的供电,带4790K和1231绝对够了,典型产品就是华擎Z87 KILLER和微星Z97 G45(一个卖599一个卖699),而B85M ITX之类的板子只要399.随后的Z170价格就起来了,最便宜的支持SLI的Z170板子也要999(比如Z170 EXTREME3),到今天国行少于250美元的Z490主板连SLI都不支持了。一个MSDT的板子能卖4999是带双PLX 顶级HEDT产品的1.1-1.3倍我也是非常佩服。

HEDT平台价格就更夸张了,X38/48时代,ROG EXTREME套皮的普通板子只要2399-,X58时代R2E市场价也就3000多点,R3E涨到接近4000,R4E价格维持不变,R5E开始产品rampage extreme系列单价骤增到今天的6999+?

平台组建成本居高不下,直接把消费者的持续换机欲望搞没了。大家都是老家伙再战一年,看你奈我何?直到Ryzen出现,TCO很合适大家开始AMD YES!。


3.市场策略极为混乱,透露出一股被AMD打傻了的奇怪味道。

ZEN1,ZEN+,ZEN2三代产品都各有各的缺陷,但是intel整个公关、营销、产品的人不知道在干什么,除了搞枪稿就是各种加强MSDT.

就像守江必守淮一样,要守住MSDT的前提是得守住HEDT,HEDT都守不住意味着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很快也完蛋了。为什么?因为服务器产品向下精简出HEDT,HEDT可以再精简出MSDT,光MSDT被打爆总还是有后路的。ZEN1一开始只打爆了MSDT,ZEN2才彻底打爆HEDT。这么大的时间差intel居然根本没有动作,天天想着给MSDT加核。

那你intel每年给MSDT加核,HEDT装死是什么操作?X299从2017年发布最高就是18C/4c-2DPC/48PCIE。由于HEDT是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阉割下来的,架构不更新工艺不更新核心不增加IO不增加一旦HEDT被打爆了服务器工作站市场都要受到波及。

事实呢?1950X确实被7980XE打爆了,但是1950X+X399的TCO也就不到一颗7980XE。2950X已经可以和18C的9980XE掰掰手腕了,2990WX捶死9980XE问题不大,但是要捶死2990WX就要把intel的底裤拿出来了-这才有3175X。可问题是AMD后面还有64核的ZEN2呢?难道你intel打算把5903针的9000系列胶水和AMD硬碰硬吗?于是3970x一拳头就把3175X脑浆打出来力,intel索性连3175X也不更新了。

这么暴力的性能还需要宣传吗?联想直接和AMD签了协议,直接把64C/8通道/128PCIE的TR PRO搬上工作站市场了(P620系列)。之前御三家出AMD新品工作站什么时候?2010年!AMD出thuban/istanbul的时候,那时候唯一推出AMD新品工作站的惠普甚至是这么应付AMD的:2010年的新品XW9400实际上是2006年XW9300换BIOS来的,还在用DDR2内存。

除了核战AMD还有IO战呢。ZEN1和ZEN+的die设计初始就是32PCIE设计,只不过AM4接口先知到24PCIE而已,ZEN2和ZEN3的cIOD一样默认是32PCIE。AMD就是要核战IO战两个拳头打人:哪个还不了手都要挨打。

在这个市场,有一个2-2-2周期:MSDT被打爆之后的2年,可以靠HEDT救场,HEDT被打爆之后的两年,服务器工作站可以救场。如果服务器工作站被打爆2年之后还没招,对不起,市占就无了。

AMD上一轮就是这么市占被干成个位数的。


intel正常的市场策略应该是什么?

intel的办法只能是,一边加核一边继续下放HEDT。正常操作应该是这样:

首先,MSDT本来就不应该扩到399$以上的档位。MSDT的CPU,价格上限就必须是349$(如87K,99K,109K),第二档产品必须是299$, 第三档产品可以在199$~249$之间浮动。

多了的话板子必须便宜而且有产品力,不然根本卖不动。

AMD出货最多的MSDT主要集中在299$及以下这个位置上AMD的1700X,2700X,3700X。299及以下的IU能和这些东西整体性能持平就算胜利。

349$以上的AMD产品可以直接用HEDT轰成渣。intel的问题在于,X299主板产品价格压不下来、9800X、10900X、10980XE的价格定的不对,供货也全是问题。9800X定349$打2700X+470X/3700X+X570确实毫无问题,也肯定能打得过,但是如果一个349的U需要一个349的板子那绝对打不过。

搭配349$ HEDT处理器的主板产品,范围最多是199$-249$之间。X58、X79和X99都有一批199$的主板可以选择。

搭配549$ HEDT处理器的主板产品,范围最多是199$-349$之间。

搭配999$ HEDT处理器的主板产品,549$封顶。

而MSDT,支持X8+X8拆分的主流产品应当是199$美元封顶。


AMD的市场策略有问题吗?

当然有,一直到2021年之前AMD的市场策略都有大量的不妥之处。为什么这么说?Chagall出来之前AMD的产品线一直不甚稳固,很容易被intel左右上下四面埋伏。

1900X价格高性能次,作为HEDT入门先天残疾是个垃圾(上市如果2599RMB的话价格是个好价格)

1800X价格高而且本质是个MSDT,迅速销声匿迹

2950x、2920X、1920X供货很是问题,2970WX和2990WX性能过于残疾

3900X、3950x、3960X之间价格差过大,HEDT TCO过高,MSDT性能没有绝对优势IO更是绝对劣势。

X470性能过于拉胯,X570主板价格高而且还有风扇,X399长期没有249美元以下的板子。trx40板子随便349$起步更是漏洞百出……

但是AMD还是能一路稳扎稳打到2020年底,到chagall出现之前都没有什么可慌的,而且策略调整很从容……

比如双十一的时候华硕 PRIME X570 PRO直接杀到199美元(京东1399 6期免息带增票)……

比如有100+PCIE通道的的泰安S8030(货真价实的新品,EPYC ROME发布之后才有的)淘宝只要2000多点……

比如已经慢慢零售的3945WX和即将发布的WRX80,以及明年马上要发布的低核心数量的ZEN3 TR(即Chagall)……

说明什么?雇点正常人拿30亿吧,别雇拿ES和零售比价格的……

如果当初intel把3175X 定位为I9 PRO,不套XEON的牌子,定1599$(早点把9980XE定999而不是1789),开放供货而且开放制造C621-X,起码不至于HEDT在路线图上装死这么伤士气的事情发生。



我再来解释一下为什么intel的消费级产品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

  1. AMD B550及其衍生品成本极低(目测15$一颗),而且支持CPU/RAM/IGPU超频,同时支持 PCI-E birfurcation。
  2. AMD同时是GPU大厂,对dGPU市场的理解全方位比intel深刻。今年NAVI21连同 NV的Ampere,公版都是巨无霸三槽,直接把传统ATX和MATX的命要了。ATX在dGPU厚度跑到三槽的大趋势下,走传统布局下可扩展性没有超过MATX,但是成本超过了。intel的PCH除了Z270/370/490之外,特性完全不如B550及其衍生品,但是这些东西比B550明显的贵。缺乏PCI-E birfurcation会严重限制低价产品(也就是协助清仓的主力)的竞争力。
  3. 如果经常留意OEM设计的话,你们会发现OEM现在已经上了新布局+新思维的MATX。这个新布局的特点是利用PCIE birfurcation将dGPU 0 安排在PCI-E 3(电气X8,即从CPU往下数第四槽)。这个布局的好处是如果使用全塔机箱,dGPU 0 将远离cpu热源,同时不遮挡PCI-E 0/1/2三根PCIE插槽。意味着在新布局、大厚度dGPU条件下MATX扩展性可以达到旧ATX等级:1dGPU,3PCI-E扩展卡。
  4. B550的规格是专门针对这种新布局MATX规划的。B550有2个USB3 10G,2个USB3 5G,6个USB 2.0。处理器还有额外的4个USB 3 10G。 B550有固定的4个sata,8条pcie,和两个PCIE/SATA通用端口。即B550平台可以在不增加任何额外芯片的情况下实现: PCI-E X8 两条,PCI-E X4两条,PCI-E x4 M2 一条,4端口sata,6 USB 3 10G,2 USB 3 5G,双以太网或者单以太网+WLAN的双网络接入配置。 而能实现类似规格的intel PCH 的售价要30$+.

user avatar

zen1时就有人跟我bb当年AMD是多么的无恶不作,等真翻身了必然要成恶龙——这波是恶龙贷款先告状三年多,终于熬出了性价比,等来了接班龙。

如何看待?

可喜可贺呗,反正只要intel没有从此一泻千里,消费者总有便宜好用的U买,当品牌粉是没有前途的。

你姓A的不是个好东西,十几年前劣迹斑斑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拿着小本本翻旧账;他I某人也不是小白兔,4C8T14nmSkylake的时代才过去几年呐,14nm这茬都还没过完呢。

信不信等明年火箭湖出来,AMD一降价,恶龙马上又换回来了(笑

从一龙独大变成两龙轮换,对咱们是好事啊,你说是不是。


还有ES版这种东西就别拿出来了,便宜大碗10850K不香吗?不够你吹咋的?咱体面一点行不行。


最后,求你排下版,谢谢。

user avatar

挺同情题主的,根据繁体字,目测大概率是河对岸的经销商,之前靠8~9代iu小赚了一笔,最近被10代破发&zen3背刺,估计现在在寻找某个高楼大厦的天台。。。

很正常,竞争就是最好的机制,之前万年4c8t让不少人不急着升级,之后8~9代理财让不少人继续选择iU,结果zen3一出来直接高呼AMD不讲武德。

user avatar

K7、K8的年代,AMD就卖得很贵。

我2003年配第一台电脑时,性价比产品是AMD K7核心的巴顿2500+配英伟达nForce2 芯片组的主板。然而,这套板U我是买不起,选择了赛扬4 2.4GHz配矽统SiS651芯片组主板。

K8时代,Athlon64可是卖到7、8千的产品,直到被英特尔酷睿揍趴下。

酷睿出场后,AMD一直没有性价比,虽然价格低,但性能低英特尔太多。当时AMD的优势是主板集显和后来的APU,780G主板配Athlon XP 7750我买来组HTPC,2014年又买过A6的APU给父亲装炒股机。

那时候玩游戏只有英特尔可以选。都说英特尔挤牙膏,我认为不客观。Haswell架构的4代i5、i7到今天依然不过时,配个RTX显卡就可以大杀四方。

在这十几年中,个人认为英伟达是比较过分的。曾经1000元是旗舰显卡的标准,现在已经需要1万2千元了。2009年,我在电脑城700元买了张蓝宝石HD4850 512MB版本,就是当时的中端偏上的显卡了;后来英伟达在具有绝对优势时,在90系、10系、20系发售时,三次大幅抬高了显卡价格,现在中段偏上要5000。

英特尔一直是i7-2000元,i5-1200元,i3-800元,个人认为是良心商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AMD这个话题,尝试从一个更有人情味的角度去解读“弑龙勇士终成恶龙”这句话。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回顾一下AMD在半导体行业里扮演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MD就像是那个在巨人阴影下奋起反抗的勇士。这个“龙”,指的自然是当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Intel。Intel在x86处理.............
  • 回答
    网友将AMD CEO苏姿丰与英特尔代言人杨笠进行对比,这是一种有趣的、带有一定讽刺意味的联想,背后反映了一些社会观察和价值取向的碰撞。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对比的基础与缘由: 行业地位的巨大差异: 苏姿丰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人物,是AMD这家科技巨头的掌舵人.............
  • 回答
    要判断超威半导体(AMD)是否停止向天津海光提供新的ZEN架构技术授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搜集和分析信息,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无法通过单一的官方声明一锤定音。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的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判断,并尽量避免 AI 写作痕迹,使其更具人情味和实际操作感:1. 官方公告与公司财报:最直接也是.............
  • 回答
    关于网上传出的三星 Exynos 1000 处理器将采用 AMD GPU,并且性能有望超越 iPhone GPU 的消息,这绝对是近一段时间来手机芯片领域最令人兴奋的爆料之一。如果属实,这标志着移动端图形处理能力的一次重大飞跃,也可能重塑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咱们不妨来详细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 回答
    AMD 获美国许可,向“实体清单”中某些公司供货,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到不少挺复杂的考量。咱们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首先,得明白“实体清单”(Entity List)是个什么玩意儿。这名单是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管理的一个工具,上榜的公司都是被认为从事了对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有.............
  • 回答
    划时代的一步,AMD Zen 3 处理器评析 (2020.10.8 发布)AMD 在 2020 年 10 月 8 日(当地时间)正式揭开了 Zen 3 架构处理器的神秘面纱,这无疑是处理器市场近期最重磅的发布之一。如果说 Zen 2 已经让 AMD 在高端市场重新找回了尊严,那么 Zen 3 则可以.............
  • 回答
    最近AMD发布了一款名为Ryzen C7的处理器,虽然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正式的零售版本,但从已曝光的信息和行业内的讨论来看,这款处理器无疑会给PC市场带来一波新的冲击。在我看来,Ryzen C7的出现,标志着AMD在CPU技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且针对性地瞄准了那些对性能有极致追求的用户群体。首先.............
  • 回答
    AMD 和 Intel,这两家CPU领域的巨头,最近几年的较量可谓是精彩纷呈,甚至可以用“风云变幻”来形容。要看懂它们现在的趋势和未来的走向,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当前态势:AMD的强势反击与Intel的稳扎稳打AMD:乘风破浪,重新定义“性价比”这几年的AMD,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从被Intel压制.............
  • 回答
    台北电脑展 AMD 发布第三代 Ryzen 处理器,无疑是近期科技圈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次 AMD 可谓是火力全开,端出了满满的诚意,准备在高端 CPU 市场掀起一场新的风暴。7nm 制程的威力初显:工艺上的重大飞跃首先,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第三代 Ryzen 全面转向了台积电 7nm 制程。这不仅.............
  • 回答
    这事儿,放在笔记本电脑圈里,绝对是近期最值得说道的几件事之一。简单来说,就是Intel的十代酷睿移动版,特别是那些高端型号,在某些跑分测试里,终于把AMD锐龙4800H这个曾经的神坛级对手给追上了,甚至在某些项目上还能打个平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跑分追平”这几个字,.............
  •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新年致辞中放出的这句狠话——“12代酷睿把AMD甩在身后,绝不会被反超”——无疑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市场宣示,更是英特尔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试图重新夺回技术领导者地位的决心和信心的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
  • 回答
    Ampere Altra 处理器,顾名思义,是 Ampere Computing 公司推出的面向服务器市场的 ARM 架构处理器。它的出现,尤其是其定位和与传统 x86 巨头英特尔 (Intel) 和 AMD 的竞争,无疑是服务器领域的一件大事。要理解 Altra,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Amp.............
  • 回答
    华为进军台式机市场,这次是动真格的了。随着搭载 AMD 芯片、支持指纹识别和 NFC 互传的华为台式机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华为在 PC 领域的一次重要战略布局。 作为一家以通信技术起家、在消费者电子产品领域已经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企业,华为的这次出手,绝不仅仅是“多出一款产品”那么简单,更值得我们深入解.............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劲爆的话题!“牙膏厂”变“喷射勇士”,这说法太形象了!AMD 现在的确是给英特尔(Intel)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英特尔在工艺节点上的提前发布,比如所谓的 Intel 4,确实让人看到了它在追赶甚至试图反超的决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是怎么回事,是不是 AMD 逼出来的,以及英特尔这艘“.............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说明你对DIY硬件挺上心的,这非常好!现在不少朋友组装电脑,尤其是追求高性能的朋友,确实会把AMD的CPU列入首选考虑。这背后可不是什么“跟风”,而是AMD这几年推出的产品确实给力,让Intel在中高端市场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AMD现在这么受欢迎,以及它和I.............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