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特尔 CEO 基辛格在其新年视频中称「12 代酷睿把 AMD 甩在身后,绝不会被反超」?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新年致辞中放出的这句狠话——“12代酷睿把AMD甩在身后,绝不会被反超”——无疑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市场宣示,更是英特尔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试图重新夺回技术领导者地位的决心和信心的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

一、 基辛格的“底气”来自哪里?——12代酷睿的革新点

首先,要理解基辛格为何如此自信,关键在于12代酷睿(Alder Lake)确实带来了英特尔近几年来最显著的一次架构性进步。其核心的亮点在于:

混合架构(Hybrid Architecture): 这是12代酷睿最革命性的地方。英特尔首次在消费级处理器中引入了性能核(Performancecores,Pcores)和能效核(Efficientcores,Ecores)的双核心设计。Pcores负责处理高负载、要求高性能的任务,而Ecores则专注于处理后台任务、低功耗场景,并提升整体能效。这种设计模仿了手机处理器的思路,旨在以更精细化的方式分配计算资源,从而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全新的Pcore架构(Golden Cove): Pcores采用了全新的Golden Cove微架构,相比前代(Willow Cove)在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上有显著提升,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钟频率下,性能更强。
全新的Ecore架构(Gracemont): Ecores则采用了新的Gracemont微架构,虽然定位是能效核,但其IPC表现甚至超越了上一代部分高性能核心,为多核性能带来了不小的贡献,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和能效方面。
Intel 7制程工艺(原10nm Enhanced SuperFin): 虽然英特尔在制程工艺上仍然落后于台积电(TSMC),但Intel 7制程的引入,相比之前的10nm工艺有了显著的进步,在晶体管密度和性能上都有提升,为12代酷睿的强劲表现提供了基础。
支持DDR5和PCIe 5.0: 12代酷睿平台是首批支持DDR5内存和PCIe 5.0接口的消费级平台。这些新标准的引入,为未来更高性能的内存和显卡、固态硬盘等外设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也为英特尔在平台技术上保持领先奠定了基础。

正是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使得12代酷睿在与AMD同代竞品(如Ryzen 5000系列)的对比评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在很多单核性能、游戏性能以及混合工作负载场景下,12代酷睿确实能够与AMD的顶级产品一较高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对手。

二、 基辛格的“绝不被反超”背后隐藏的“压力与野心”

然而,“绝不被反超”这句话,与其说是单纯的技术自信,不如说更多地包含了英特尔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其重振雄风的野心。

AMD的持续追击和技术优势: 在基辛格上任之前,AMD凭借其Zen架构,在桌面和服务器市场给英特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Zen 2、Zen 3架构以及其采用的台积电7nm工艺,让AMD在性能和能效上屡屡领先,夺走了英特尔不少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数据中心领域,AMD EPYC处理器凭借其更高的核心数和更强的多核性能,对英特尔Xeon处理器构成了严峻挑战。这种“被反超”的切肤之痛,是基辛格说出这番话的直接背景。
英特尔的“制程危机”: 长期以来,英特尔在先进工艺上的研发和生产遭遇了挫折,多次推迟了新制程节点的量产,导致其在制程技术上落后于三星和台积电。这不仅影响了其产品的性能和能效,也削弱了其作为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基辛格上任后,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制程危机”,他提出了“IDM 2.0”战略,旨在通过内部改进和外部合作(如委托台积电代工),重新夺回制程优势。因此,“绝不被反超”也是他承诺要扭转制程劣势的决心表达。
重拾市场信心: 英特尔作为PC行业的巨头,其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影响。基辛格需要通过拿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重新赢得消费者、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信心。12代酷睿的成功,是他上任以来最重要的“战绩”之一,用这番话来宣传和巩固这一成果,是情理之中。

三、 “绝不被反超”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虽然基辛格的表态充满了自信,但“绝不被反超”这句断言,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半导体行业,更像是一种“宣言”而非绝对的“预言”。未来仍然充满变数和挑战:

AMD的应对: AMD不会原地踏步。他们已经预告了采用Zen 4架构(Raphael)的Ryzen 7000系列处理器,以及基于4nm工艺的Ryzen 5000系列APU等产品,这些产品在性能、能效和工艺上都有进一步的提升预期。AMD在GPU领域同样表现强劲,其RDNA 3架构的RX 7000系列显卡也给英特尔的锐炫系列显卡带来了竞争压力。
英特尔的“制程爬坡”之路: 英特尔的“IDM 2.0”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能否按计划推进5nm(Intel 4)、3nm(Intel 3)等先进工艺的量产。如果制程上的劣势不能有效弥补,那么在未来的产品代际竞争中,英特尔依然可能面临挑战。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消费者和市场对于处理器的需求是多元的。除了纯粹的性能,功耗、成本、生态系统支持(如操作系统优化、驱动程序兼容性)等都会影响产品的最终竞争力。英特尔在某些方面可能占优,但在另一些方面则需要不断努力。
“反超”的定义: 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反超”的定义也不同。在游戏本领域,谁能提供最好的帧率;在轻薄本领域,谁能提供最长的续航和最优的散热;在服务器领域,谁能提供最高的性价比和最强的计算密度。英特尔能否在所有关键领域都保持领先,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总结来说, 基辛格的这句话,既是对12代酷睿出色表现的肯定,也是其对未来市场领导地位的强烈宣言。它展现了英特尔在经历低谷后重新振作的决心和信心,也反映了其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策略。然而,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是残酷且瞬息万变的,AMD作为强劲的对手,以及英特尔自身在制程工艺上的“爬坡”挑战,都意味着“绝不被反超”更像是一种激励和目标,而非一劳永逸的终局。未来的竞争,还将围绕产品创新、工艺进步和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展开。英特尔能否持续兑现基辛格的承诺,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特尔要真这么自信,建议贵司先把B站视频评论区开一下。

微博?微博快一个月没敢发了。

Intel,你要自信!

你看,明明请过某女星做宣传了,还是这么不自信,啧啧。

哦这话是贵司CEO说的,他不上B站啊,那没事了。


12代确实提升很大,不过话说英特尔要真这么自信,我觉得12代不会是现在这个价格。

现在淘宝散片,12700K 2700左右,12900K 3700左右。这个价格甚至比11代价格最高时还低不少。

要知道AMD的Ryzen还没出来时,英特尔独挡天下的巅峰时期,可是敢把桌面旗舰6950x卖出过1W多块的。

这玩意儿首发价格1700美元……

我司设计部还买过这玩意儿,我亲手给装的,当时配了2台PC,现在还有一台还在用。我们就是在1W多块的时候买的,当时我那个心疼我部的年度经费呦……

所以英特尔要真的在消费市场上已经牢牢地领先于 AMD,AMD Is "In the Rear-View Mirror" After Alder Lake。它这12代的价格也早就一骑绝尘奔着让人血压极限升高的数字去了。

我们等AMD的DDR5平台出来后再看看。

少吹点儿牛,多自信点早日开下评论区。

user avatar

Intel包下台积电3nm产能后,有这个发言也不奇怪。

AMD从台积电的7nm开始,在工艺这块,无论是产品还是口碑都获得了巨大优势。原本Intel的10nm在Co互联,SAQP,COAG等一系列激进操作下跳票多年,严重影响了产品节奏。

要知道2017年IEDM上就说了Co的使用,可惜最后结果证明最早从Amat提出的这个方案不是聪明路子,最后一直到2021年Intel还有灰烬版14nm做11代酷睿这种开倒车行为,一直到12代用上10nm ESF才好不少。

原本以为SAQP踩过的坑在未来做EUV SAQP时会有优势,但现在看也不明朗,Intel的7nm(intel 4)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现在Intel包下3nm产能,未来AMD的工艺优势不仅不复存在,还可能成为劣势。毕竟Intel和苹果两家作为首批客户,先进工艺的时间节点更会早。

user avatar

想当年amd最艰难的时候,intel从2代酷睿到7代酷睿,单核性能整整六年几乎没有改进,i7万年不变的四核。

自从amd发布了zen,八代i7立马升级到六核,但是仍然被吊打,到现在12代i7已经八大核加八小核了,也用上了难产的10nm工艺,还靠着微软的支持,才在单核性能上稍强于一年多前发布的zen3,多核性能仍然只将将打平。intel这几年被amd逼的可谓是把老本都砸进去了,也没见怎么领先啊。

要感谢amd,要不是amd给力,我敢打赌现在12代酷睿i7还是四核八线程。

user avatar

我觉得对于他这个位置的人来说,说辞是否客观并不是他唯一考虑的,他这番话更多的应该是为了给市场信心 拉高股价 ,毕竟Intel的市值已经停留在2000亿出头很久了,Intel虽然净利润收入远超过NVIDIA,但是由于市场期望度不如NVIDIA所以股市市值被NVIDIA甩开很多

这老哥们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和发烧友对线,他这番话服务的是各大股东和在股市观望的人,只要股价涨了他这番话就值了,

至于说这句话会不会是真的,以及如何进一步解读,相信各位心里都有数,我也不细说了。

user avatar

完全甩开对手在现在已经不太可能了,现在基本都是交替领先状态,利用错开发布时间造成。

例如当初高通每年发布一代升级的时候,海思也每年发布一代,但两者发布的时间差半年,于是就有半年海思领先,半年高通领先。

实际上在移动端也基本都是如此,AMD近两三年来的移动端平台发布时间正好与 Intel 隔两个季度(也就是半年),也同样造成了有半年是 AMD 超 Intel,有半年是 Intel 超 AMD 的情况。

Zen3 作为先发的处理器,被一年后的 12 代超了,这是客观事实,但 AMD 的 Zen4 已经待产,TSMC5的制程加上19%以上的IPC提升加上全核5G,基本上是来势汹汹。而且这个5nm制程不会有什么初代表现不行的问题,毕竟已经被苹果用了好几代了,联发科也已经成熟运用,AMD再来用基本属于摘果子。如果要让 AMD 永远追不上,唯一办法是抢在 Zen4 之前发布 13 代。

如果不能抢发 13 代,那么, Zen4 超 12 代这件事一定会发生,然后又或许会有 13 代超 Zen4 这样的事,这种互相超越的形态未来将是常态。

只要大家都不挤牙膏,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想要长期保持领先对手是很困难的。

当然,基辛格一年来的成就,在技术方面,值得肯定。intel这次换帅肯定是换对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