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个时代竟然发展到了x86要被和ARM芯片对比PC平台性能了……
要说跑分的话,那我就讲讲跑分吧
说真的,发布之前看跑分真都没啥意义,这跑分肯定是在默认频率下跑的。
好久没跑过Geekbench这玩意儿了,刚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去下了个给我的10900KF跑了下。
i9-12900HK单核成绩高达 1851 分,多核成绩 13256 分
震惊!如何看待intel跨越2代且升级至DDR5多核成绩竟只提升14%?
实际上你去Geekbench官网搜下,都有一堆超频过的U超过这个跑分成绩
11900K的单核
12核的5900x的多核
当然这些都是桌面U,PC平台的桌面旗舰U,基本上使用的人都会适当超频,所以光看跑分成绩,现在的U超过或打平还没发布的移动平台U 12900HK的默频也没什么奇怪的。
更别提首页还有一堆极限超频的玩意儿能把单核成绩跑到2200的,没什么参考价值不截了。
我的10900KF是定频在5.1G,在Geekbench的跑分里也基本属于中前列梯队,并且我CPU是上的液金又单独接了一个480水冷,跑Geekbench这种玩意儿全程没超过40度。
12900HK真实潜能肯定还要大大超过现在的这个成绩,这也还是12代移动端的成绩
桌面端的12900K前几天的泄露数据是:单核心 1893 分,多核心 17299 分。
并且也是在3.2G的基础频率下跑的,没显示出睿频到多少。
讲真,默频能打平前代超频U,这次牙膏挤的还挺猛的……
个人猜测这两个U适当超频后单核2000分以上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苹果的M1系列,个人没用过,但应该是不能超频的吧……就算能超苹果的用户估计也大多跑在默认设置下。
回到实际使用环境
DIY多年PC,我的体验就是越来越对跑分这些玩意儿没什么兴趣,有些平台你看着跑分很高,在一些专业软件领域,实际体验却差别很大。
比如AMD的TR4平台里,32核的2990wx,任务管理器里数框框很快乐,当年刚发布时的跑分之王。
(2年多前截的图,找了下居然还存着)
然而这玩意儿用PS AI这些做图软件真的体验很差……远没有单核性能强大的Intel的U好,不如同时期左右的8 9代。跟后来首发价格只有它1/3左右的10900KF相比,也真的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3D软件建模主要依赖于显卡性能,日常建模CPU性能的影响差别倒是不大,要是FumeFX或者Houdini需要大量生成体积素材的时候,核心多有优势,但这种应用场景真的很少。
还有AMD平台早期的一些兼容性问题……讲个笑话,这玩意儿我刚开始用的时候,还在玩少前,想装个模拟器打,基本所有安卓模拟器都装不上去,能装上去的一两个也很卡。
CPU渲染倒是真的快,当初买它也是因为要做3D渲染,后来在我的坚持之下,我司全面转了Octane的GPU渲染后我就把这玩意儿赶紧卖了换Z490平台了。
TR平台用PS AI这些做图软件体验差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单核性能差,另一个则是内存延迟高。
以前2990WX跑AIDA64的图,32核全核心超频在4G。
对比10900KF的内存缓存测试(刚跑的,新鲜的)——
这套内存我一直没换过,虽然32核的2990wx内存读写比10900KF快了30GB左右,但是延迟却差17ns左右。
而我为了追求大内存用的这套Predator时序和频率都并不好,4x8G其他型号更好一些的内存,这个U延迟能降到40ns以下。
内存延迟和单核性能对很多专业领域的软件里使用体验真的影响挺大的。
我现在的10900KF是64G内存,之前AMD的2990wx也插过128G内存,Ryzen平台也帮朋友装过5900x的PC。
从我个人使用体验来看,内存利用率超过一半的时候,不管I家还是A家哪个平台的旗舰U都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应用反应变慢,比如Adobe的一些软件,你在AE里做视频把内存使用率拉到很高的时候,再去PS里做图就会明显感觉很多操作迟钝的多。
期待12代在DDR5能解决这个问题,DDR5本身的高频率和更大的容量都能有更高的冗余度,在中低资源的使用程度下应该都能有更好的体验。
而苹果的M系列,初代M1的内存延迟是140ns,M1 MAX把内存速度干到了400GB/s,但内存延迟可还是100ns左右。并且它肯定很大一部分内存带宽要分给显卡,在这个内存速度和延迟下,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平衡程度,因为我自己没用过,真不好说。
不过M1的性能还是很令人惊讶的,能在低功耗的移动平台下同时整合GPU做到这个性能,确实代表了未来的一种趋势。
听说苹果一直在想整合IOS和MAC系统,如果IOS和MAC彻底合并,笔记本和PC上都能使用IOS生态里的游戏资源的话,游戏或许也不会成为苹果电脑的短板了。很多人真没那么在乎3A,只要有东西玩儿就行了,在显卡价格很容易受到挖矿影响的时候,真要考虑办公的同时玩游戏的需求,说不定买个M1的PC再买个PS5都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不知觉写了不少,我只是想说,跑分看个热闹就行。
很多专业领域目前还离不开Windows,国内绝大部分行业不可能转MAC系统,但如果你只是轻量级创作领域,现在移动端买个M1的笔记本也并不失为一种选择,作为一个深度Windows用户,我最近倒是一直挺推荐一些轻度使用又不打游戏的朋友考虑买个M1的笔记本或者主机的。
总之感谢Apple让我们用上了更好的Intel
Intel多挤点牙膏,让我们用上更便宜的AMD(手动狗头)
正常人和精神股东的区别是什么呢?正常人会用脚投票选更好的。而华尔街会用钱投票,现在哪怕是最难转身的企业市场也开始用脚投票买AMD的东西,只有精神股东继续用嘴投票强行让选____变的高贵
毕竟阉割版M1Max不配说话,手上10900x 10610u 10810u 7820hq不懂什么叫电子垃圾
精神股东这两年被AMD搞的找不着北到处找场子
还好没买intel股票,毕竟华尔街没精神股东懂
数倍功耗带上aes刷分结果只领先了3%,强行全面超越是吧?精神股东差不多得了
intel自己都知道落后了只能强行拉频率功耗换面子,怎么有些人比intel还嘴硬。
而且mac pro还没发布,功耗拉满的芯片会是什么结果,没数?
还有拿充电器功率说事的,140w是用来给电池做快充了,或者说你想说苹果掌握了天顶星科技能在这种空间解决140w的散热?
你应该这么问:
如何看待12900HK 使用了落后一代半的工艺,性能超越苹果 M1 Max且成本是苹果的五分之一(随便估的)?
你们吹苹果要有限度,要看他为了造这颗M1MAX付出了多大的代价,M1系列堆料都堆成什么样子了?M1MAX用5nm堆了570亿晶体管,2颗RTX3090的规模,对比M1PRO,多出来的230亿晶体管,主要堆在GPU和部分ASIC,浮点居然才增加5T?你们知道230亿晶体管造一颗3070绰绰有余吗?3070浮点多少来着?哦,20T。
那你们知道隔壁AMD给XBOX Series X供的APU是啥规模啥性能吗?7nm,153亿晶体管,8核ZEN2,浮点12T。这TM得便宜多少?(当然这两颗芯片功耗完全是两个等级)
诚然,M1MAX内部还有一大堆ASIC专用加速电路占用晶体管,以及我都不敢想的为了控制功耗[1]额外花了多少晶体管。用XSX的APU对比也不妥当,它是桌面级产品且没有ASIC负担。但我们是否可以这么理解,给AMD足够的钱,做一颗和M1MAX性能功耗成本都相当的芯片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
苹果是用钞能力在造芯片,他现在就是在拿巨量的晶体管来换功耗,这是一个不顾成本的选择,但苹果有这个底气,他有变态的现金流和iPad、iMac产品线极高的溢价以及销量来支撑。但我话放在这,M1MAX就是一颗只能用在苹果产品上的芯片,其放在零售芯片市场毫无竞争力。
苹果强的是对自家生态的把控,他们最牛逼的地方在于,遇到问题或者需求还有个最终解决方案,叫做“我们改CPU吧”,这放在其它任何公司都是做不到的。
内行人惊叹苹果M1MAX牛逼,是在感叹“这样的芯片苹果是真敢造啊”以及“苹果这个生态体系是真牛逼”,而不是其技术本身多么多么牛逼,望周知。
geekbech跑分对ARM有利。
换cinebench r23,优势会大一些。
英特尔的10nm工艺,相当于台积电一代的7nm。
苹果已经是第二代5nm了。
和十二代酷睿同水平工艺的东西是A12。
gb5大约1000分多点,跑2.5GHZ
十二代酷睿的成绩还可以。
功耗上,i5的12400六个大核,开到4Ghz,开超线程跑十二个线程才78w
如果跑2.5ghz,单核,不开超线程。和苹果单核5W比,估计也高不了多少。
所以,英特尔主要的问题是工艺落后。
同工艺下,苹果A12的水平和十二代酷睿差不多。
英特尔的7nm和台积电的3nm差不多。明年下半年量产。
台积电的3nm也差不多。
等A16和2023年的十四代酷睿出来,差不多是同代工艺。可以比较一下。
都带K的U才能“全面超越”,这样的新闻稿发出来,你说牙膏厂丢不丢人。
你一个需要一直接着电源的 240 瓦桌面 CPU,好意思跟一个能够在电池上跑的 40 瓦移动 CPU 比么……而且跑分跟最终的使用体验只是正相关,不是分高就一定体验更快更流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