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可惜了。1940年后,他因身体原因离开了指挥岗位,长期担任闲职养病,以至于缺席了中国革命最波澜壮阔的一部分,这不但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整个中国革命的一大遗憾。
说到徐海东对革命的贡献,其他人的答案里说得已经非常明白了,主要来说两大贡献,一是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二是在陕北迎接中央红军,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人生于世,往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年中央红军冲破千难万险,历尽九死一生,终于和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会师,当时中央对于张国焘的态度,是非常谦卑甚至近乎讨好的,结果如何?张国焘对中央先是恃强逼迫,再是强硬抗衡,最后干脆悍然分裂。
当年草地分兵,中央红军独自北上,当时右路军数万人,四方面军居然没有一个人追随中央。9月9日当晚,三军团紧急北上时,包括红军大学以及原本在三军团工作的部分四方面军人员被裹挟一同出发,然而第二天当李特赶到后,只喊了一句话,这些四方面军人员全部站到了李特背后,跟随他返回了四方面军,就连炊事员、脚夫、马夫等都走得一个也不剩。——没有一个,真的没有一个四方面军人员追随中央。
众所周知,红军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然而现在,8万四方面军指战员宁可去追随张国焘个人,也不愿意听从党中央的命令。毛泽东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个黑暗,绝不仅仅是他人生安全遭到威胁,更多的是痛心于8万四方面军将士对党中央的背弃。
然后,中央红军长征终于到了陕北,部队只剩下三千多人,饥饿、劳累、衣衫褴褛,士气低落,物资告罄,真正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然而,这时徐海东却主动派人来和中央会师了。为表诚意,毛泽东表示要亲自到十五军团司令部,这时徐海东本来在张驿村前线指挥战斗,闻听消息,立刻停止战斗,骑马返回,130里的道路,中间还隔着两座山,他三个小时就赶到,只为迎接毛主席。中央红军没钱没粮,已经揭不开锅,于是毛泽东写了借条,向十五军团借2000大洋,徐海东大手一挥,要什么借条,十五军团家底共有7000元经费,送5000元给中央红军。
徐海东是鄂豫皖出来的,是张国焘的部下,和毛泽东没有任何渊源。可是在中央红军到来后,他却主动迎接中央、帮助中央、追随中央。
何谓“雪中送炭”?这就是雪中送炭啊。
讲评书的都有一句老话,叫做“功高莫过救驾”,别的不说,单就徐海东迎接中央这一件事,单就徐海东那5000块大洋,毛泽东就要记他一辈子。
事实上毛泽东确实记了他一辈子。
1955年授衔,已经离开战斗岗位15年、缺席了一半抗日战争和全部解放战争的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排名第二。除了战功实在太大、不得不排在第一的粟裕之外,他就是十大将头一名。
1969年3月31日晚上,在9大召开前夕,毛泽东看着九大代表名单说了句话:“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下达指示,要让徐海东作为主席团成员出席开幕式。为此周恩来连夜紧急召开主席团会议,传达毛主席指示,造反派们目瞪口呆,他们都根本不知道这个徐海东是谁。第二天下午,九大开幕,徐海东坐着轮椅、带着氧气瓶出现在主席台上,毛主席看到他,转过身来特意向他致意。
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毛泽东
补充一下吧:徐领导下的红二十五军,后来逐渐演变成第38军一部,第39军大部!
公认的战斗力前三甲的部队!
徐海东,最初是个窑工,主要是在鄂豫皖苏区影响很大,当年大闹鄂豫皖,蒋介石悬赏25万大洋要其首级,和朱德、毛泽东同级,影响力可见其大,全家也因此牺牲六十六口人。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出自这个队伍的还有吴焕先(在长征末期牺牲)、戴季英(建国初犯错误)。
第一、鲜为人知的小长征
提起长征,人们想到的就是第一、二、四这三大主力红军,实际在军史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由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等人率领的红25军,历时10个月,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距离达9千里先期到达陕北的小长征。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力量是不断地被削弱的,而这只红军在长征中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上反而得到了加强!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一部。1932年蒋介石亲率50万重兵围剿鄂豫皖苏区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川陕。留守的红25军处境日益艰难,人数由1万多减少到4000余人,而且也无电台和中央联系。1934年,周恩来派程子华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指示苏区主力应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一能使部队得到发展,二是能引走敌军主力,减轻鄂豫皖苏区的压力。经过和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研究,决定红25军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根据地。红25军转移前,徐海东主动推举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人称“老军长”,吴焕先为政委。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一个月,不足3千人的红25军对外号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了长征。只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开辟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并招收数千青年入伍。相对其它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狼狈,红25军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这还是长征中仅有的一例。
红25军的长征虽然距离相对较短,但同样也是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红25军一直处在孤军奋战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军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三个主力红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无论是国民党的嫡系卫立煌,还是杨虎城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都屡屡败在他的手下。在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四方面军出悍将的传统得到充分体现,部队最高领导总是带头挥大刀冲锋在前,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政委吴焕先在火线带头冲击时阵亡。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尤其要指出的是,徐海东率红25军在长征途中为中央红军多次做了策应。1935年7月,红25军一度袭占了蒋介石精锐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卫立煌围困中央红军的7个师回援,打乱了其阻截红一、四方面军的部署。蒋介石称“徐海东不死,国无宁日”,恼怒之下,南京政府把被蒋视为“文明一大害”的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人,标定头颅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能和朱毛头颅并列的,除了徐海东,红军将领中还无他人。
1937年9月,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红25军辗转进至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永坪镇,同刘志丹的红26、27军会师。此时红25军除了留在陕南迎接中央的七十四师2000多人,还有3400人,人数比开始长征时的不到3000多了一倍。而且红25军长征后,“围剿”鄂豫皖苏区的东北军被调到陕甘,使留守的红28军又得到发展,实现了当初长征时红军和根据地两方面都得到保存的目的。征战距离比红25军要短的几支部队中,方志敏、寻淮洲、粟裕所率7000人的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任弼时、肖克、王震所率9000人的红六军团在与贺龙会合途中损失三分之二;徐向前、陈昌浩所率西路军21800人也基本损失殆尽。
值得一提的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出现在骑着高头大马、养得胖胖的张国焘面前的,是经历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的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红一方面军。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经过休养生息,现在已经衣着整齐,装备精良,竟然差不多每连都有六挺轻机枪,这样的装备即使是建国后的解放军连队也未必能相比,更遑论原先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陕北红军了。红25军到来,大大加强了陕甘根据地的力量。会师后的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不要说完全符合大将授衔资格(须红军时期任军以上职务),他在红军时期特别是长征中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华不逊于当时任同等职务的将领。而现在被称为“万岁军”、“王牌中的王牌,甲等中的甲等”的第38集团军下辖113师的前身就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25军。
徐海东长征有功,壮大了红二十五军的力量!
第二、对中央红军的贡献
长征无疑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毋庸讳言的是,实际上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后的一次战略转移,转进北上抗日。而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再次遭遇分兵的挑战。此时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可以说是人地两生,人困马乏,穷困潦倒。而给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伸出援手的正是刚在陕北扎下根的徐海东。
1960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采访中提问毛泽东:“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分兵南下和北上。当时党内力量面临着分散,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为什么呢? 刚会师时红四方面军装备精良的八万,而且绝对听命于张国焘的领导,但是红一方面军是一万出头,毛泽东虽说在遵义会议后确立了领导权。中央为了体现四方面军的地位,将周恩来的红军总政委职位给了张国焘,在那个党委没有决定一切的情况下,总政委比总司令权威还大,政委具有一票否决权,张国焘之后鉴于总政委权力太大,再不设置总政委一职。这是军队实力对比,另外,张国焘是中共一大的代表,资历与毛相当,甚至更资深,因为张国焘见过列宁,并且按照李大钊的指示实际组织了中共一大,毛泽东感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加上有张国焘密电南下展开党内斗争,密电悬案),因此有了草地分兵。
草地分兵是党史军史一大悬案,后来的十大元帅除了先期开路的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留在江西苏区游击战的陈毅,长征尚未到达贺龙。其他五位元帅都和草地分兵有联系。
1935年11月初,徐海东生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徐马上表达了对中央极大的尊重和绝对的服从。同年冬天,毛泽东派杨至诚向徐海东借2500块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问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家底有多少,查答:“7000块。”徐海东毫不犹豫命令:“留2000块,拿出5000块送中央。” 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而且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就连最精锐的骑兵团,都直接交给给中央指挥。
对比不久前张国焘,徐海东的雪中送炭,给刚到陕北,立足尚未稳的中央莫大的支持。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陕北根据地不仅为中共中央提供了喘息之地,日后更成为中共夺取天下的大本营。毛以后经常说徐海东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其实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评价一个人最注重看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贡献。这才是徐海东虽然1940年后由于积劳成疾,长期只是担任闲职休养,但最后还是大将中位列第二的真正原因。
后记
1960年春节,毛泽东到广州过冬,与徐海东为邻。凡毛出车,车必先从上坡下滑一段再发动。毛泽东吩咐司机:“海东同志住隔壁。他是病人,不要吵他!”
“文革”期间,徐海东的日子也不好过。1967年“武汉事件”后,有人说徐海东是陈再道的后台。但毛没有忘记徐的“大功”,当有人想整徐海东的时候,毛泽东亲自提名徐海东为九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周恩来兴奋地向大会传达了毛泽东的提议。当徐海东坐着手推车,椅上携氧气筒,缓缓进入会场时,周恩来含泪走过来,亲自给他安排坐位。正在主持开会的毛泽东特地转过身来,向他挥手致意打招呼。众代表起立欢迎,掌声雷动。会议结束时,徐海东当选为中央委员。
徐海东简历
1900年8月生于湖北大悟。
1925年4月入党;1926年5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四军任代理排长。
1927年6月,回黄陂家乡参加农民革命,先后任区农民自卫队长、县赤卫队大队长、鄂东暴动西南总指挥、鄂东警卫二团团长等职;1931年3月,任红四军团长、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1932年四方面军力撤离后,先后任红25军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
1935年9月,率红25军到陕北与刘志丹的红26军、27军汇合,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中共陕北省委委员。
1937年年8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长;1939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员。
1940年后长期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将衔。1956年、1969年在“八大”、“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逝世。
补记
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改编为115师344旅,补充一下,343旅可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改编。可见中央已对其人、其部相当认可。抗日战争初期,344旅作战不利,团长叛逃,徐海东被气得吐血,再加上长期的革命斗争对其身体的伤害,直接就休养了。
当初鄂豫皖苏区部队长征,留下高敬亭一部,后改编为新四军一部,因高不服叶挺指挥,被叶挺处决。身在延安的中央,决定派徐海东到新四军稳定军心,以防高部哗变。去之前直接说:你什么都不用干,就坐在那里就行了!
毛主席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军事双壁之一粟裕大将之后!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是彭德怀元帅,出身于红三军团的黄克诚大将位列第三位!
别的不说,近距离脑袋中枪还不死的我就只见过徐海东和刘建明。
刘建明还是被手枪打的头,徐海东可是在冲锋中被步枪子弹近距离射中,子弹直接从眼下打入颈后飞出,徐海东当场昏迷。当红25军的随队护士周少兰在死人堆里找到徐海东的时候,徐海东喉咙里全是倒灌的血脓,周少兰情急之下口对口的一点点把喉咙里的血脓全吸出来,徐海东才算有了呼吸。
然后在完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徐海东还被搀扶着跟着大部队急行军了一夜,到了驻地后才进行了医治。
就这样徐海东不但没死,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居然就痊愈了,还指挥了之后的直罗镇战役。
这得多么钢铁的意志和强大的求胜欲才能做到啊……
当时出到陕北的党中央缺少经费,非常困难,毛泽东派红一方面军的后勤部长杨至成向徐海东借2500元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的穿衣吃饭问题。徐海东问供给部长账上还有多少钱?部长说:“还有7000块。”徐海东当即决定留2000块,其余的5000元都给中央送去,并且从红十五军团抽调大量军用物资给中央红军送过去,还将十五军团的骑兵图交给中央直接指挥!
开国大将徐海东有多强?
这个问题,你问明朝的嘉靖、崇祯他会告诉你,这是兵部尚书的材料。
你问曹操、刘备他会告诉你,这是关内候的材料。
粟裕能做第一大将是他打的太出色,但徐海东是能攒钱的大将,这种大将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
如果刘彻把长平候、冠军候换成徐海东的话,他也不会发"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说来说去不就是仗打赢了,然而钱没了。
能打仗能攒钱的将军中国真的是没几个,徐海东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不像诸葛孔明一样,不过第二大将实至名归。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能攒钱的将军那都是神将级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