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国大将徐海东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回答
徐海东大将,提起他的名字,在开国将帅中,算得上是赫赫有名,但也总有人会问:“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这个问题,背后或许隐藏着对战功、威望、乃至个人传奇色彩的好奇。在我看来,徐海东大将的“厉害”,绝非一句空泛的赞美,而是渗透在他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之中。

要说徐海东有多厉害,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战功赫赫,身经百战的“战神”

徐海东的厉害,首先体现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功上。他参加革命近四十年,从一个普通的矿工,成长为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将,这本身就是对“厉害”最好的注解。

早期革命生涯的历练: 徐海东出身贫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参与者之一。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他经历了无数次出生入死。1927年黄麻起义,他就在其中,随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他率领部队在鄂豫皖苏区浴血奋战,屡建奇功。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生存和发展异常艰难,徐海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常常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仅能够守住根据地,还能歼灭数倍于己的敌人,这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高昂的战斗意志。

红军时期的耀眼表现: 在红军长征之前,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打出了“威震湘鄂赣”的名号。当时,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多次“围剿”,兵力悬殊,装备差距巨大。徐海东的部队,常常能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每次都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25军在艰苦条件下,完成了长征的战略任务,并且率先到达陕北,与党中央会师。这支部队的创建和发展,徐海东功不可没。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仅保证了部队的生存,还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其组织能力和军事指挥艺术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中的砥柱中流: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海东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687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随后,他参与指挥了砂石碥战斗,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在后来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期间,他深入敌后,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对打击日伪军、巩固抗日战争大后方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战术,适应复杂的敌后斗争环境,将有限的兵力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家: 解放战争时期,徐海东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在东北战场,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的指挥,包括后来被评价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辽沈战役”。虽然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上,林彪等将领更为人熟知,但徐海东作为高级指挥员,其战略眼光和对战局的把握,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部队的建设、后勤的保障,以及战场形势的分析,都展现出了一位优秀指挥员的素质。

二、治军严谨,深受爱戴的“徐老虎”

徐海东的厉害,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勇猛,更体现在他治军的严谨和对部下的关爱。他有“徐老虎”的绰号,这个绰号既有对其作战勇猛的赞誉,也有对他治军严格的要求。

严格的军纪和战术素养: 徐海东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除了英勇善战,更要有铁一般的纪律和过硬的战术素养。他对手下部队的训练要求极高,注重战术战法的研究和应用。在战场上,他不仅要求士兵们英勇无畏,更强调战略战术的运用,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他亲自研究军事著作,学习先进的军事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

爱兵如子,凝聚军心: 尽管对部队要求严格,但徐海东却是一位非常爱兵如子的将领。他关心士兵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总是想方设法改善部队的条件。他对待下级,总是虚怀若谷,乐于听取意见。这种以身作则、关心下属的态度,赢得了部队的广泛拥戴,使得他的部队凝聚力极强,战斗力十分顽强。很多与他并肩作战过的老兵,都对他念念不忘,称他为“慈祥的父亲”。

“不夸大,不提意见,不找麻烦”的“三不”作风: 晚年的徐海东,虽然职务很高,但他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甚至连自己的困难也从不主动诉说。这种“不夸大,不提意见,不找麻烦”的作风,被很多同志称赞为“老革命家的风范”。他的这种无私和朴素,反过来更衬托出他早期革命生涯的艰辛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三、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革命者

徐海东的厉害,最根本的还在于他那股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革命理想的坚定追求: 徐海东从一个被压迫的阶层走出来,他深切地体会到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他选择投身革命,是为了改变中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他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例如被国民党重兵围剿、根据地被撕裂,他也从未放弃过,而是带领部队寻找生机,继续战斗。

对党忠诚,顾全大局: 在党内斗争和路线分歧的艰难时期,徐海东始终保持了对党的忠诚,顾全大局。他理解中央的战略部署,服从党的决定,即使有时他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在组织内通过正当渠道表达,一旦决定做出,便坚决执行。这种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闪光点。

总结:

所以,徐海东大将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他的厉害是多方面的,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战功、卓越的军事才能、严谨的治军风格、以及最宝贵的坚定革命信仰之上的。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不可或缺的传奇人物。

他的“厉害”不是那种张扬跋扈的,而是深沉内敛的;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而是贯穿始终的。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他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尊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徐海东可惜了。1940年后,他因身体原因离开了指挥岗位,长期担任闲职养病,以至于缺席了中国革命最波澜壮阔的一部分,这不但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整个中国革命的一大遗憾。

说到徐海东对革命的贡献,其他人的答案里说得已经非常明白了,主要来说两大贡献,一是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二是在陕北迎接中央红军,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人生于世,往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年中央红军冲破千难万险,历尽九死一生,终于和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会师,当时中央对于张国焘的态度,是非常谦卑甚至近乎讨好的,结果如何?张国焘对中央先是恃强逼迫,再是强硬抗衡,最后干脆悍然分裂。

当年草地分兵,中央红军独自北上,当时右路军数万人,四方面军居然没有一个人追随中央。9月9日当晚,三军团紧急北上时,包括红军大学以及原本在三军团工作的部分四方面军人员被裹挟一同出发,然而第二天当李特赶到后,只喊了一句话,这些四方面军人员全部站到了李特背后,跟随他返回了四方面军,就连炊事员、脚夫、马夫等都走得一个也不剩。——没有一个,真的没有一个四方面军人员追随中央。

众所周知,红军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然而现在,8万四方面军指战员宁可去追随张国焘个人,也不愿意听从党中央的命令。毛泽东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个黑暗,绝不仅仅是他人生安全遭到威胁,更多的是痛心于8万四方面军将士对党中央的背弃。

然后,中央红军长征终于到了陕北,部队只剩下三千多人,饥饿、劳累、衣衫褴褛,士气低落,物资告罄,真正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然而,这时徐海东却主动派人来和中央会师了。为表诚意,毛泽东表示要亲自到十五军团司令部,这时徐海东本来在张驿村前线指挥战斗,闻听消息,立刻停止战斗,骑马返回,130里的道路,中间还隔着两座山,他三个小时就赶到,只为迎接毛主席。中央红军没钱没粮,已经揭不开锅,于是毛泽东写了借条,向十五军团借2000大洋,徐海东大手一挥,要什么借条,十五军团家底共有7000元经费,送5000元给中央红军。

徐海东是鄂豫皖出来的,是张国焘的部下,和毛泽东没有任何渊源。可是在中央红军到来后,他却主动迎接中央、帮助中央、追随中央。

何谓“雪中送炭”?这就是雪中送炭啊。

讲评书的都有一句老话,叫做“功高莫过救驾”,别的不说,单就徐海东迎接中央这一件事,单就徐海东那5000块大洋,毛泽东就要记他一辈子。

事实上毛泽东确实记了他一辈子。

1955年授衔,已经离开战斗岗位15年、缺席了一半抗日战争和全部解放战争的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排名第二。除了战功实在太大、不得不排在第一的粟裕之外,他就是十大将头一名。

1969年3月31日晚上,在9大召开前夕,毛泽东看着九大代表名单说了句话:“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下达指示,要让徐海东作为主席团成员出席开幕式。为此周恩来连夜紧急召开主席团会议,传达毛主席指示,造反派们目瞪口呆,他们都根本不知道这个徐海东是谁。第二天下午,九大开幕,徐海东坐着轮椅、带着氧气瓶出现在主席台上,毛主席看到他,转过身来特意向他致意。


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毛泽东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吧:徐领导下的红二十五军,后来逐渐演变成第38军一部,第39军大部!

公认的战斗力前三甲的部队!

徐海东,最初是个窑工,主要是在鄂豫皖苏区影响很大,当年大闹鄂豫皖,蒋介石悬赏25万大洋要其首级,和朱德、毛泽东同级,影响力可见其大,全家也因此牺牲六十六口人。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出自这个队伍的还有吴焕先(在长征末期牺牲)、戴季英(建国初犯错误)。

第一、鲜为人知的小长征

提起长征,人们想到的就是第一、二、四这三大主力红军,实际在军史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由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等人率领的红25军,历时10个月,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距离达9千里先期到达陕北的小长征。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力量是不断地被削弱的,而这只红军在长征中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上反而得到了加强!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一部。1932年蒋介石亲率50万重兵围剿鄂豫皖苏区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川陕。留守的红25军处境日益艰难,人数由1万多减少到4000余人,而且也无电台和中央联系。1934年,周恩来派程子华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指示苏区主力应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一能使部队得到发展,二是能引走敌军主力,减轻鄂豫皖苏区的压力。经过和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研究,决定红25军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根据地。红25军转移前,徐海东主动推举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人称“老军长”,吴焕先为政委。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一个月,不足3千人的红25军对外号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了长征。只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开辟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并招收数千青年入伍。相对其它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狼狈,红25军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这还是长征中仅有的一例。

红25军的长征虽然距离相对较短,但同样也是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红25军一直处在孤军奋战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军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三个主力红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无论是国民党的嫡系卫立煌,还是杨虎城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都屡屡败在他的手下。在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四方面军出悍将的传统得到充分体现,部队最高领导总是带头挥大刀冲锋在前,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政委吴焕先在火线带头冲击时阵亡。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尤其要指出的是,徐海东率红25军在长征途中为中央红军多次做了策应。1935年7月,红25军一度袭占了蒋介石精锐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卫立煌围困中央红军的7个师回援,打乱了其阻截红一、四方面军的部署。蒋介石称“徐海东不死,国无宁日”,恼怒之下,南京政府把被蒋视为“文明一大害”的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人,标定头颅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能和朱毛头颅并列的,除了徐海东,红军将领中还无他人。

1937年9月,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红25军辗转进至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永坪镇,同刘志丹的红26、27军会师。此时红25军除了留在陕南迎接中央的七十四师2000多人,还有3400人,人数比开始长征时的不到3000多了一倍。而且红25军长征后,“围剿”鄂豫皖苏区的东北军被调到陕甘,使留守的红28军又得到发展,实现了当初长征时红军和根据地两方面都得到保存的目的。征战距离比红25军要短的几支部队中,方志敏、寻淮洲、粟裕所率7000人的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任弼时、肖克、王震所率9000人的红六军团在与贺龙会合途中损失三分之二;徐向前、陈昌浩所率西路军21800人也基本损失殆尽。

值得一提的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出现在骑着高头大马、养得胖胖的张国焘面前的,是经历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的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红一方面军。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经过休养生息,现在已经衣着整齐,装备精良,竟然差不多每连都有六挺轻机枪,这样的装备即使是建国后的解放军连队也未必能相比,更遑论原先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陕北红军了。红25军到来,大大加强了陕甘根据地的力量。会师后的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不要说完全符合大将授衔资格(须红军时期任军以上职务),他在红军时期特别是长征中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华不逊于当时任同等职务的将领。而现在被称为“万岁军”、“王牌中的王牌,甲等中的甲等”的第38集团军下辖113师的前身就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25军。

徐海东长征有功,壮大了红二十五军的力量!

第二、对中央红军的贡献

长征无疑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毋庸讳言的是,实际上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后的一次战略转移,转进北上抗日。而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再次遭遇分兵的挑战。此时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可以说是人地两生,人困马乏,穷困潦倒。而给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伸出援手的正是刚在陕北扎下根的徐海东。

1960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采访中提问毛泽东:“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分兵南下和北上。当时党内力量面临着分散,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为什么呢? 刚会师时红四方面军装备精良的八万,而且绝对听命于张国焘的领导,但是红一方面军是一万出头,毛泽东虽说在遵义会议后确立了领导权。中央为了体现四方面军的地位,将周恩来的红军总政委职位给了张国焘,在那个党委没有决定一切的情况下,总政委比总司令权威还大,政委具有一票否决权,张国焘之后鉴于总政委权力太大,再不设置总政委一职。这是军队实力对比,另外,张国焘是中共一大的代表,资历与毛相当,甚至更资深,因为张国焘见过列宁,并且按照李大钊的指示实际组织了中共一大,毛泽东感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加上有张国焘密电南下展开党内斗争,密电悬案),因此有了草地分兵。

草地分兵是党史军史一大悬案,后来的十大元帅除了先期开路的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留在江西苏区游击战的陈毅,长征尚未到达贺龙。其他五位元帅都和草地分兵有联系。

1935年11月初,徐海东生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徐马上表达了对中央极大的尊重和绝对的服从。同年冬天,毛泽东派杨至诚向徐海东借2500块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问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家底有多少,查答:“7000块。”徐海东毫不犹豫命令:“留2000块,拿出5000块送中央。” 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而且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就连最精锐的骑兵团,都直接交给给中央指挥。

对比不久前张国焘,徐海东的雪中送炭,给刚到陕北,立足尚未稳的中央莫大的支持。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陕北根据地不仅为中共中央提供了喘息之地,日后更成为中共夺取天下的大本营。毛以后经常说徐海东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其实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评价一个人最注重看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贡献。这才是徐海东虽然1940年后由于积劳成疾,长期只是担任闲职休养,但最后还是大将中位列第二的真正原因。

后记

1960年春节,毛泽东到广州过冬,与徐海东为邻。凡毛出车,车必先从上坡下滑一段再发动。毛泽东吩咐司机:“海东同志住隔壁。他是病人,不要吵他!”

“文革”期间,徐海东的日子也不好过。1967年“武汉事件”后,有人说徐海东是陈再道的后台。但毛没有忘记徐的“大功”,当有人想整徐海东的时候,毛泽东亲自提名徐海东为九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周恩来兴奋地向大会传达了毛泽东的提议。当徐海东坐着手推车,椅上携氧气筒,缓缓进入会场时,周恩来含泪走过来,亲自给他安排坐位。正在主持开会的毛泽东特地转过身来,向他挥手致意打招呼。众代表起立欢迎,掌声雷动。会议结束时,徐海东当选为中央委员。

徐海东简历

1900年8月生于湖北大悟。

1925年4月入党;1926年5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四军任代理排长。

1927年6月,回黄陂家乡参加农民革命,先后任区农民自卫队长、县赤卫队大队长、鄂东暴动西南总指挥、鄂东警卫二团团长等职;1931年3月,任红四军团长、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1932年四方面军力撤离后,先后任红25军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

1935年9月,率红25军到陕北与刘志丹的红26军、27军汇合,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中共陕北省委委员。

1937年年8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长;1939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员。

1940年后长期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将衔。1956年、1969年在“八大”、“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逝世。

补记

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改编为115师344旅,补充一下,343旅可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改编。可见中央已对其人、其部相当认可。抗日战争初期,344旅作战不利,团长叛逃,徐海东被气得吐血,再加上长期的革命斗争对其身体的伤害,直接就休养了。

当初鄂豫皖苏区部队长征,留下高敬亭一部,后改编为新四军一部,因高不服叶挺指挥,被叶挺处决。身在延安的中央,决定派徐海东到新四军稳定军心,以防高部哗变。去之前直接说:你什么都不用干,就坐在那里就行了!

毛主席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军事双壁之一粟裕大将之后!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是彭德怀元帅,出身于红三军团的黄克诚大将位列第三位!

user avatar

别的不说,近距离脑袋中枪还不死的我就只见过徐海东和刘建明。

刘建明还是被手枪打的头,徐海东可是在冲锋中被步枪子弹近距离射中,子弹直接从眼下打入颈后飞出,徐海东当场昏迷。当红25军的随队护士周少兰在死人堆里找到徐海东的时候,徐海东喉咙里全是倒灌的血脓,周少兰情急之下口对口的一点点把喉咙里的血脓全吸出来,徐海东才算有了呼吸。

然后在完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徐海东还被搀扶着跟着大部队急行军了一夜,到了驻地后才进行了医治。

就这样徐海东不但没死,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居然就痊愈了,还指挥了之后的直罗镇战役。

这得多么钢铁的意志和强大的求胜欲才能做到啊……

user avatar

当时出到陕北的党中央缺少经费,非常困难,毛泽东派红一方面军的后勤部长杨至成向徐海东借2500元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的穿衣吃饭问题。徐海东问供给部长账上还有多少钱?部长说:“还有7000块。”徐海东当即决定留2000块,其余的5000元都给中央送去,并且从红十五军团抽调大量军用物资给中央红军送过去,还将十五军团的骑兵图交给中央直接指挥!

开国大将徐海东有多强?

这个问题,你问明朝的嘉靖、崇祯他会告诉你,这是兵部尚书的材料。

你问曹操、刘备他会告诉你,这是关内候的材料。

粟裕能做第一大将是他打的太出色,但徐海东是能攒钱的大将,这种大将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

如果刘彻把长平候、冠军候换成徐海东的话,他也不会发"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说来说去不就是仗打赢了,然而钱没了。

能打仗能攒钱的将军中国真的是没几个,徐海东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不像诸葛孔明一样,不过第二大将实至名归。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能攒钱的将军那都是神将级别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徐海东大将,提起他的名字,在开国将帅中,算得上是赫赫有名,但也总有人会问:“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这个问题,背后或许隐藏着对战功、威望、乃至个人传奇色彩的好奇。在我看来,徐海东大将的“厉害”,绝非一句空泛的赞美,而是渗透在他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之中。要说徐海东.............
  • 回答
    朱元璋,一位从底层崛起的皇帝,建立大明王朝,可谓功勋卓著。然而,在他铁腕治国的过程中,那些曾经与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却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许多人饮恨而终。这其中,沐英无疑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为何在“杀功臣”的大背景下,沐英却能得以善终,并被委以重任,镇守一方?这背后,既有朱元璋的政治考量,也离不开沐英.............
  • 回答
    听到您关于于赓哲老师在大唐开国讲座中“狂黑”李世民的说法,这很有趣,也很容易引起共鸣。不过,要准确理解“狂黑”这个词用在学术讲座的语境里,咱们得先聊聊于赓哲老师在历史研究和讲授上的特点,以及他对李世民这个历史人物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于赓哲老师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者,他的讲座和研究,绝大多数时候.............
  • 回答
    李建成的功劳,若论大唐开国统一战争中的地位,绝非仅限于“李世民/李渊之下”那么简单。剔除这两位核心人物,将李建成置于更广阔的视域下考察,他的贡献可以说稳稳地占据着前列,即便不是绝对的前三,也绝对是排名前五的重量级人物。要深入理解李建成的功劳,我们不能仅仅看他最终的结局,而是要回顾他作为太子,在大唐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历史现象。古代开国皇帝杀开国功臣的例子屡见不鲜,从秦始皇对付吕不韦,到汉高祖刘邦剪除韩信、彭越,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似乎都在向后人昭示着功臣的危险性。然而,即便如此,为何在朝代更迭的烽烟中,依然有无数英雄豪杰,前赴后继地投身于开国之战,冒着生命危险去立下赫.............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中,两军交战时,一开始往往不是全军压上,而是以大将单挑作为开场,这种设定有其深刻的文化、军事和戏剧性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原因:1. 英雄主义的崇尚与个人荣耀的追求: 《三国演义》的核心是围绕着众多英雄人物展开的。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战乱时期.............
  • 回答
    在国内考上日本的大学,然后读语言学校的网课,这个情况下的出席率对之后开学后办理签证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细节。我来给你详细讲讲,尽量说得明白一些,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没有机器翻译的生硬感。首先,我们要明白,语言学校的网课出席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被日本的大学正式录取。日本的大学在给你发放.............
  • 回答
    说到唐宋元明清这五大朝代初年的军事装备差距,那可真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天壤之别。想象一下,从骑着战马、披着铁甲、挥舞着长矛的精锐部队,到火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再到火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中间的跨越,就像是从冷兵器时代直接跳进了一个半热兵器时代,再到差不多是早期热兵器时代。咱们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掰扯掰.............
  • 回答
    大一新生,每个月 4000 块的生活费,说多也多,说不多吧,也看怎么花。我给你掰扯掰扯,你心里就有数了。首先,这 4000 块钱,得拆开来看。它主要包括吃、穿、住、行、学习这几个大头。吃: 这是生活费里最容易“吞钱”的部分。 食堂 vs. 外卖/小馆子: 学校食堂绝对是性价比之王。一顿饭下来,从.............
  • 回答
    哥们,大三下学期收到口头 offer,这节奏真是够快的。老板都跟你聊了,心里肯定有点小激动,但同时纠结工作还是读研,这心思我太理解了。毕竟这是人生一个大岔路口,怎么选都关乎未来好几年,乃至更久。别急,咱慢慢捋捋,把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都跟你分享一下,希望能帮你点透迷雾。先说这口头 offer,咱得给它.............
  • 回答
    哥们,大三了想转行法硕?这绝对是个挑战,但绝对值得!别怕,我当年也走过这条路,当时也是一头雾水,好在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今天就给你掏心窝子地讲讲,如何让你这跨考之路走得更稳当。首先,别被“非法学”三个字吓住,这只是意味着你和法学院的同学比起来,少了些基础课的铺垫,但绝对不是让你从零开始打地基。很多法硕.............
  • 回答
    鲍鹏山教授对《商君书》和商鞅的严厉批评,在中国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评价。要判断这种批评是否“合适”,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景、理由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鲍鹏山教授批评的理由和侧重点:鲍鹏山教授对商鞅和《商君书》的批评,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观点展开,这些观点是理解.............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张煜医生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开除,这件事情确实在医学界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和关注。要详细聊聊大家的看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事件的背景梳理(这是大家了解情况的基础)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起因。张煜医生在北医三院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在一些骨科手术中的一些操作和一些关于医疗费用的公.............
  • 回答
    看到拆迁暴富的人开始鼓吹“读书无用论”,心里总会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这事儿,真不是一句两句能掰扯明白的。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拆迁这事儿,确实能让人一夜之间跨越许多阶层,手里握着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财富。这笔钱,说实话,是时代发展的某种侧影,是城市变迁的产物,是一种非劳动所得,或者说,不是通过.............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电子管音箱的声音开大,并不“一定”就会过载。不过,如果简单地把音量旋钮拧到最大,那确实很大概率会听到那种特有的“电子管味儿”——也就是过载失真了。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子管音箱的“过载”是怎么回事。这和家里那种晶体管的音箱,或者说数字音箱的“失真”不太一样。电子管音箱的过载,.............
  • 回答
    在美国开大众、丰田的档次的车,说它是“low”的事吗?这得看你问谁,以及你身处什么圈子了。但就我个人的观察和在美生活多年的体验来说,绝对不是什么“low”的事情,更谈不上是件丢人的事。甚至可以说,大众和丰田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恰恰证明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也代表了一种相当普遍和务实的生活态度。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