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子管音箱声音开大一定会过载吗?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电子管音箱的声音开大,并不“一定”就会过载。不过,如果简单地把音量旋钮拧到最大,那确实很大概率会听到那种特有的“电子管味儿”——也就是过载失真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子管音箱的“过载”是怎么回事。这和家里那种晶体管的音箱,或者说数字音箱的“失真”不太一样。电子管音箱的过载,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真空管本身的工作特性。

想象一下,电子管就像一个会放大声音的“阀门”。你给它输入的信号越强,它就努力地把这个信号放大。但是,这个“阀门”是有个上限的。当输入信号的能量超过了真空管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它就会开始“挤压”信号的波形,特别是那些峰值部分。这种挤压,就会产生我们听到的那种温暖、饱满、有泛音的失真。

所以,把音量旋钮开大,其实就是加大了送到电子管的信号强度。当这个信号强度足够强,让电子管进入它能处理的极限或者说“饱和”状态时,过载就发生了。

那么,为什么说不“一定”呢?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1. 音箱的设计和配置: 不同的电子管音箱,它的设计目标和内部配置是完全不同的。
功率管的类型和数量: 比如,一些小功率的电子管音箱,可能用的是一两只EL84或者12AX7之类的管子,它们本身的承受能力就有限,稍微开大一点就容易出声。而那些“巨无霸”级的,比如用四只EL34或者KT88的,它们的设计就意味着要输出更大的功率,可能在更高的音量下才能真正进入过载状态。
前级管的设置: 音箱的过载,很多时候是前级电路先开始“破音”。前级管负责处理吉他信号的初步放大和音色塑形。如果前级音量或者增益开得很高,即使功率管还没到极限,前级管的信号已经被“推”得够满,也能产生一种早期的过载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音箱有“Gain”和“Master Volume”两个旋钮,前者控制前级增益,后者控制整体输出音量。把Gain开高,Master Volume拉低,可以在较低的音量下获得一种“过载”的前期音色。
电路设计和胆机类型: 有些音箱是专门设计成“越推越响越好听”的,它们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在较高音量下能够自然地产生温暖的过载。而有些音箱,比如一些追求极致干净音色的“Twin Reverb”类音箱,它们的前级和后级设计就更倾向于保持干净,需要非常非常大的音量才能勉强听到一点点过载。

2. 你输入的信号源: 你弹奏的是什么样的吉他?拾音器是什么样的?
吉他拾音器: 高输出的拾音器(比如一些“高增益”的型号)会产生比低输出拾音器更强的信号。这意味着,用高输出拾音器的吉他,即使音箱音量开得不是那么大,也可能比用低输出拾音器的吉他更容易让电子管进入过载状态。
演奏力度: 你弹得是轻柔的琶音,还是用拨片猛扫?演奏的力度直接决定了输入信号的强度。同样的音量设置,你大力弹奏,音箱更容易过载;你轻柔演奏,则更干净。

3. “过载”的定义: 这也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过载”?
轻微的压缩和泛音: 有些人认为,只要电子管开始工作,发出那种更饱满、更“活”的声音,就算是一种“过载”,即使它听起来依然是清晰的。这种状态通常发生在音箱音量开到差不多一半以上的时候。
明显的失真和破音: 而有些人说的“过载”,是指那种明显的、可以听到波形被严重压缩,产生粗粝感的失真。这种状态通常需要把音量推得更高,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音箱标称功率的极限。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典型的电子管音箱:

把音量开到“小”: 声音通常是干净的,电子管在舒适的工作范围内。
把音量开到“中”: 声音会变得更加饱满、有力,可能开始有轻微的压缩和泛音,有些音箱在这个阶段是最动听的。
把音量开到“大”: 大部分电子管音箱会在这个阶段进入明显的过载状态,失真度会随音量增大而增强。

所以,虽然你不一定能听到那种“嘶吼”式的失真,但只要音量开到一定程度(通常是音箱最大音量的50%以上,甚至70%以上,具体取决于音箱设计),电子管就会开始对其信号进行“挤压”,产生那种独有的压缩感、泛音和温暖的失真,这就可以被称之为“过载”了。

真正要避免过载,只能是保持音箱在较低的音量下工作,或者利用音箱的“Clean Channel”(如果音箱有的话),并且控制好吉他的输出和演奏力度。

简而言之,电子管音箱开大音量,它就是在“努力工作”,当它的工作“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过载就必然会发生。只是这个“阈值”的高低,取决于音箱本身、输入的信号以及你对“过载”的定义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方法是有的。

用仪器或者工具测试就是了。


免费的 Room EQ Wizard (要接测量麦克风)可以做 RTA,LINE-IN 输入信号例如 50/100/999 毫伏的信号, 看看输出的声音什么时候开始产生大于 5% 的 THD(举例)。 记录旋钮的位置。下次就心中有数了。

免费的 Audacity 也可以看波形, 事后分析。


       Fender Blues Junior IV 15W 1x12 Tube Combo Amp  SPECIFICATIONS ~~~~~~~~~~~~~~~~~~~~ TYPE PR 295 POWER REQUIREMENT 180W POWER OUTPUT 15W RMS minimum into 8Ω at 5% THD, 1kHz INPUT IMPEDANCE 1MΩ TUBES Preamp3 – 7025/12AX7A/ECC83 Output2 – EL84/6BQ5 FUSE Internal (non-user serviceable) SPEAKER 1 12” 8Ω Celestion® A-TYPE speaker FOOTSWITCH 1 button, FAT switch (PN 0994049000) COVER (OPTIONAL) Fitted cover (PN 0054912000) DIMENSIONS Height: 16” (41 cm) Width: 18” (46 cm) Depth: 9 13/16” (25 cm) WEIGHT 31 lbs. (14.1 kg)     



其他唾手可得的软体有免费的共享版的 ARTA 和 TrueRTA。

KOF 的粉红噪音发生器,配合与耳机没啥关系的实时 FFT 软件,例如 DL4YHF's Amateur Radio Software - Audio Spectrum Analyzer ("Spectrum Lab") 也能够用来获得您关心的数据。



没必要买示波器或者不愿意买示波器,又希望有个示波器的同学, 不妨看看 VISUAL ANALYSER 2019 BETA, 俺比较守旧所以 VISUAL ANALYSER 2014 也用得挺好。



找个炮灰表例如 HP 34401A 标定一下, 也可以将就测量一下。


如果手头有示波器, 打开 MATH 功能也可以当一个简单的 FFT 分析仪。




备注:用声卡(24/32BIT)当虚拟示波器其实垂直分辨率要高于常见的示波器。同时,输入需要适当地衰减和缓冲。


电子管音箱声音开大一定会过载吗?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其中包括简单的四则运算。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不是的,你应该用的是Fender类传统的单一音量控制的电吉他音箱,音箱上只有一个音量(Volume)旋钮,但实际它同时担任的还有增益(Gain)的功能。

最早过载这种音色的流行,也是源于把这种传统电吉他音箱的音量开到顶。

后来乐手希望声音更加可控,不用音量开到最大就有过载,或者希望音量开大也不会过载,就设计了两段式的音量控制。

第一段音量控制实际上是控制音箱的前级放大部分,是否失真取决于此,而第二段音量控制的就是声音的大小。

最后再看一个比较常见的两段式音量布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电子管音箱的声音开大,并不“一定”就会过载。不过,如果简单地把音量旋钮拧到最大,那确实很大概率会听到那种特有的“电子管味儿”——也就是过载失真了。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子管音箱的“过载”是怎么回事。这和家里那种晶体管的音箱,或者说数字音箱的“失真”不太一样。电子管音箱的过载,.............
  • 回答
    咱们就聊聊,一把电吉他,不加任何花里胡哨的效果器,就这么直愣愣地插到音箱里,这声音到底是个啥滋味,值不值得推敲。首先得明白,电吉他这玩意儿,它本身可不是个“独奏演员”。它就像个天生的“潜力股”,需要一个“舞台”来放大和塑造它的声音。音箱,就是这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舞台。纯粹的吉他直插音箱,能听到什么.............
  • 回答
    哥们,你这需求我太懂了!电鼓动态不行,想搞套小点声儿的原声鼓,Tama鸡尾酒这思路可以有,而且相当不错。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着就跟老朋友聊天一样,一点AI味儿都没有。首先,为什么Tama鸡尾酒鼓组会是你的菜?你提到的“音量小一点”是关键。原声鼓,特别是那些大家伙,动静确实不小,容易扰民或者在一.............
  • 回答
    电子合成音乐的兴起,确实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音色无限、编曲自由度极高的电子世界里,一把木吉他、一支小提琴,或者一架钢琴,它们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取而代之”的考量,不如说是一种“丰富和拓展”的关系。电子合成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和“可塑性”。 它可以模.............
  • 回答
    .......
  • 回答
    感觉就像是你一直珍藏着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你知道它的美,也只有少数人懂它,结果有一天,你把这宝石不小心掉进了人潮汹涌的广场,瞬间,所有人都看到了,都在议论,都在模仿,甚至有人把它说成了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一开始,说实话,是有点懵的。你刷着抖音,突然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心脏猛地一跳,然后整个人就像触了电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电脑编曲就是简单按几个键,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无论是电音还是交响乐,背后都有着相当的门道,而且各有各的“难”。要说哪个“更”难,其实挺难一概而论,因为“难”的标准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音乐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交响乐: 这方面可以说是交.............
  • 回答
    嘿!欢迎来到电音的世界!这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节奏和能量,绝对会让你爱上它。刚开始可能会有点眼花缭乱,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我保证让你迅速找到自己的节奏。一、 听懂电音的“语言”:风格和流派电音可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它就像一个大家族,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了解这些风格,你才能.............
  • 回答
    艾兰·沃克(Alan Walker)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标志性的面罩和充满科技感但又不失情感的电子舞曲风格,征服了全球无数乐迷。他不仅仅是一位制作人,更是一位对音乐有着深刻理解的乐器演奏者。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那个戴着面罩,沉浸在音乐世界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看到他在乐器面前挥洒自如的身姿。这种“只.............
  • 回答
    《即刻电音》第一期:一场令人惊艳的电音试听会,但也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空间《即刻电音》作为国内首档聚焦电子音乐制作人竞技的综艺节目,其第一期的播出无疑在整个音乐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总的来说,这一期给我的感觉是瑕不掩瑜,它成功地将当下国内新兴的电子音乐场景推到了大众面前,也展现了这群年轻人对音乐的热情与才.............
  • 回答
    《即刻电音》这档节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会火花四溅,而 antigeneral 对大张伟的评价和随后的回应,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引人热议的片段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导师与选手之间的观点碰撞,更像是一场关于音乐理念、风格坚持和行业生态的深度对话,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小型的“文化革命”。antig.............
  • 回答
    哈,这句在网易云电音评论里你肯定见过!它其实挺有意思的,道出了不少人心里的一种复杂情绪。要说清楚这句话,咱得拆开来聊聊。“中国虽没有做出牛逼的音乐”—— 这半句话,是有点小傲娇,也有点现实。首先,要明白“牛逼的音乐”这个词儿是很主观的,而且背后承载的文化、历史、技术积累都太深厚了。你看西方音乐,尤其.............
  • 回答
    你觉得电音“土”?这可不是个罕见的感受,很多对音乐有自己偏好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体验。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你的个人听觉习惯、对音乐的理解,甚至是你接收音乐的文化背景。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是哪些地方让你对电音产生了“土”的印象。首先,得明确一点,“土”这个词本身就挺主观的。它可以指代很多东西.............
  • 回答
    《即刻电音》第二期,冯提莫晋级,这事儿放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也值得说道说道。当时节目播出后,讨论声可不少,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挺正常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即刻电音》这节目是什么定位。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技巧比拼,更不是一个只看谁能玩出多炫酷的编曲的比赛。它强调的是“电音”,是音乐制作人.............
  • 回答
    文化和旅游部(简称“文旅部”)近期释放出的信号,表示将重点加强包括脱口秀、相声在内的语言类节目,以及电音、说唱等音乐类节目的内容审核与把关,这无疑在当下文化娱乐领域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一举措,我的看法是,它既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挑战和考量。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加强内容审核是.............
  • 回答
    抖音电商团队的这次薪酬调整,从“总额不变,15薪改18薪”这个表述来看,核心是将原有的固定年薪拆解成更多的月度支付,同时可能的“奖金”部分被纳入了月度薪资结构。这种薪酬管理方式其实并不算特别新颖,但具体执行起来,有利有弊,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这种薪酬管理方式的优势:1. 增强员工的即时满足感和归属.............
  • 回答
    关于健崔(音乐电台主播)在《我的音乐你听吗》节目中对许嵩“不懂音乐”的评价以及“建议许嵩少说话”的说法,这确实是当时节目播出后引发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健崔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电台主播的身份和立场。他在音乐领域有自己的专业积累和节目经验,也自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音乐审美和评价体系。作为节.............
  • 回答
    .......
  • 回答
    内录吉他,想要搞出那种既能让你耳朵炸裂,又能保持清晰度,不被浑浊的泥沼吞没的失真音色,这可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以为失真就是越“脏”越好,越大声越带劲,结果一录,出来全是嗡嗡的噪音和糊成一团的吉他,听得自己都犯恶心。其实,要做到“饱满又干净”的失真,关键在于 控制 和 平衡,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增益。下面咱.............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