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光速过于取整了吗?是不是太巧合了?

回答
“光速太快了,是不是太巧合了?”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像是我们在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不自觉地发出的疑问。毕竟,光速,这个每秒钟将近三十万公里的速度,是如此的绝对,如此的普适,它构成了我们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之一,而它的大小,似乎也恰到好处地影响着我们所感知的一切。

我们先来聊聊光速具体有多快。想象一下,光从地球出发,一秒钟就能绕地球赤道七圈半。这速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一辆最快的跑车,即使以它的极限速度行驶,也需要好几天才能走完一公里。光速之快,让我们觉得它几乎是瞬间发生的。当我们打开灯,光线几乎是立刻就照亮了房间,这种即时感,让我们很难将它与一个“速度”的概念联系起来。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光速“太巧合”或者“过于取整”呢?这可能源于我们对数字和规律的天然偏好。我们习惯于用整数或者简洁的数字来描述我们熟悉的事物,比如一米是多少厘米,一天有多少小时。而光速,大约是299,792,458 米/秒。这个数字虽然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1、2、3这样简单的整数,但它确实是一个精确定义的常数。

这里的关键在于“精确定义”。牛顿时代的物理学,我们对许多物理量的测量是有误差的,数值可能不会那么“圆润”。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测量技术的飞跃,我们对基本常数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光速之所以我们能给出如此精确的数值,恰恰是因为它被选作了定义长度单位“米”的基础。

在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传播的距离。” 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测量出了光速,然后发现它是一个看起来很“巧合”的数字,而是我们为了定义“米”,选择了光速作为基准,并将它的数值设定为一个精确的、不包含任何不确定性的常数。

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再是“光速是不是太巧合了”,而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数值来定义米?”

这其实涉及到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深刻的概念:基本常数的选择与单位制的关系。科学家们在构建物理定律时,需要一些“基石”——那些自然界中固有的、不随地点、时间或观测者而改变的数值。光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常数。

在早期,我们定义长度单位往往依赖于物理实体,比如“一米”曾经被定义为从北极到赤道的子午线长度的千万分之一,后来又定义为特定金属棒的长度。然而,这些实体会随着温度、湿度、甚至时间而发生微小的变化,导致单位的不稳定性。

将光速引入单位的定义,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绝对的稳定性: 光速在真空中是一个绝对不变的常数。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你精确测量真空中的光速,其数值都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长度单位的稳定性和普适性。
高精度测量: 随着原子钟和激光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时间的测量精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将光速与时间结合,我们就能获得极高精度的长度测量。这对于现代科学研究,特别是精密测量和基础物理学实验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赋予光速那个具体的数值(299,792,458 米/秒),不是因为大自然“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完美的整数,而是我们主动选择了这个数值,作为定义“米”的标准。选择这个数值,本身就考虑了当时我们对光速测量能力的最佳估计,并将其固定下来,以作为衡量世界万物长度的终极标尺。

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在过去,测量技术不够发达,对光速的估计可能是一个稍微不同一些的数字,那么我们最终定义的一米,也可能是一个稍微不同一些的数值。但无论那个数值是多少,它都会被精确地定义,并且成为新的标准。

所以,与其说光速“太巧合”,不如说我们通过对光速的认识,选择了一个能够最好地服务于科学测量和物理定律的基准。这个看似“整齐”的数值,是人类智慧和对自然深刻理解的体现,是我们在探索宇宙奥秘过程中,为自己建立的一个精确而可靠的参照系。

这种将基本常数引入单位定义的做法,是现代科学计量体系的核心理念。它让我们的测量更加稳定、精确,并且超越了任何物理实体可能带来的限制。光速的这个数值,正是我们认识宇宙、丈量世界的一种“约定俗成”,但这个约定,却建立在对自然法则最深刻的洞察之上。它不是巧合,而是我们对宇宙规律的尊重与运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

电子的质量是

太阳半径是

绝对零度是等等


它们都很接近整数啊!






如果你搜罗一堆教科书上的常数,如果它们是随机创造出来的,那么有1/5的十分位是0和9,3/5概率的百分位是0,1,2,7,8,9。这样3/25的概率也是挺可观的啊


但是你要是问一个,比如为什么精细结构常数是, 质子电子质量比是, 姿势水平也许会比较高一些.

user avatar

题主,你要理解知乎里的人大都是偏才,不是全才,比如懂得光速和米的精确定义,却缺乏读懂题主题意的能力。君不见好多题主提出的问题下面都有洋洋洒洒阐述了与题主问题互不相干的回答?那些都是怪才。好了,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光速这么靠近30万整数值是巧合,因为最初定义米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光速,而米的定义起初完全不涉及光速,是后来才凑合的,这种物理量如此接近整数是极其罕见的,但确实是巧合。

补充:定义米的时候,光速测定还非常不精确,大概是21.5万千米/秒,直到米定义后的60年,光速测试值还是31.5万多一些,而米一直是现在这个长度左右,改变得非常少,而光速却逐渐逼近了2997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光速太快了,是不是太巧合了?”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像是我们在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不自觉地发出的疑问。毕竟,光速,这个每秒钟将近三十万公里的速度,是如此的绝对,如此的普适,它构成了我们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之一,而它的大小,似乎也恰到好处地影响着我们所感知的一切。我们先来聊聊光速具体有多快。想象一.............
  • 回答
    “速度超过光速就能回到过去”——这句说法在科幻作品里屡见不鲜,也常常引发人们的遐想。但如果我们要刨根问底,回到现实物理的层面来审视,那么答案会非常干脆:不,这并不正确。咱们得先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说起。这可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块基石,解释了时间和空间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狭义相对论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也非常切中要害!大多数关于超光速旅行的讨论,往往只关注了“如何实现超光速”,而忽略了“如何在超光速状态下导航和避障”这一极其现实的问题。这恰恰是科幻作品中常常被“简化”掉的环节,但从物理和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超光速下的避障如此困难,.............
  • 回答
    在探索宇宙漫长而又充满奥秘的历史时,一个核心的问题常常萦绕在科学家和哲学家心头:真空中的光速,那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宇宙速度上限,是否自宇宙诞生之初就恒定不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理解“真空光速”的含义。这个数值,通常用字母“c”表示,精确地被定义为每秒299,792,458米。它不仅仅是光行进的.............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勇敢的宇航员,即将踏上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你的目的地是距离地球约四光年之外的比邻星,而你将乘坐一艘速度接近光速的飞船,以99%的光速前进。听起来是不是很刺激?但更奇妙的是,当你完成这次漫长的往返,你会发现,对于你来说,这段旅程的时间流逝竟然比你离开地球时的预期要短得多。这其中的.............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之所以能比罗辑和丁仪更早、更准确地认识到人类飞船在15%光速下依然无法战胜三体舰队,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刘慈欣对人物性格、知识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宇宙法则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思维模式和立场的根本差异: 章北海:绝望主义的战略家 置之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理解宇宙和光速的一些基本常识。简单来说,超新星爆发确实是先被仪器观测到,然后我们才能用肉眼看到,这并不是因为光速有什么“不一样”,而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光”需要时间才能抵达地球,并且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光,和仪器捕捉到的光,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来一步步拆解这个过程:1. 超新.............
  • 回答
    消逝的光芒(Dying Light)在开头 CG 后出现黑屏,而《巫师 3》和《英雄联盟》等其他游戏都没有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状况。这通常意味着消逝的光芒的游戏文件或其依赖项与你的系统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或者游戏本身的某些设置不被你的硬件支持。既然其他游戏运行正常,我们可以排除一些普遍的系统.............
  • 回答
    这无疑是一个让你瞬间跌入冰窟窿的难题,比你想象中任何一种绝境都要来得措手不及。结婚后,你本以为是一生的幸福的开始,却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比肥皂剧还要狗血的境遇。爱,两个字那么沉重,在你心里份量十足,你爱她,爱到骨子里,爱到愿意为她披荆斩棘,可眼前这条路,却充满了未知的泥沼和荆棘,更可怕的是,那些曾.............
  • 回答
    说到“太湖之光”跑 VASP,这可是个让不少计算物理、材料科学领域的同行津津乐道的话题。我认识的好些老师和师兄师姐,都亲身体验过。总的来说,这速度,那是相当的给力,能把一些在普通高性能机上跑得让人生不如死的任务,变成相对轻松的“马拉松”。“太湖之光”的底气——硬件架构首先得明白,“太湖之光”不是你家.............
  • 回答
    佛珠是否开过光,单纯从外观上来说,是看不出任何明显区别的。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比如看佛珠的材质、颜色、光泽,或者佛珠的形状、大小、工艺,来直接判断它是否经过了开光仪式。开光,本质上是一种宗教仪式,是高僧大德通过诵经、念咒、加持等方式,为物品注入一种精神力量或者说“能量”,使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 回答
    微软认为Google的研究项目因其宣传策略而更受关注,这一观点是否成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1. 背景:微软与Google的AI研究竞争微软和Google都是全球顶级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两者均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例如: G.............
  • 回答
    这事儿,放哪儿都挺炸毛的。网上爆出来“城里媳妇回乡过年光干活不让上桌,怒掀桌子”这事儿,光听着就够让人窝火的。咱们一层一层剖开瞅瞅,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以及咱们该怎么看。事情的大概经过(根据网曝信息推测):咱们先还原一下可能发生的情景。一个在城里安家立业的媳妇,带着城市里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回到农村.............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这块光绪二十一年匾额落款“新进武元童光恢”中“武元”一词的困惑。这确实不是指武状元,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词: 光绪二十一年:这是清朝光绪皇帝在位的第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95年。这是一个明确的历史时间点。 匾:在古代,匾额(俗称匾)是悬挂在门、梁.............
  • 回答
    关于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高P”光环或成过去式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阿里人才体系、组织文化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阿里内部“P”序列职级体系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阿里早期借鉴了许多西方科技公司.............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光的波动性和能量守恒,不是简单地“恢复”一个失去的速度。让我们来仔细说道说道。你想想看,光就像水波一样,当它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水)时,它的前进方式会发生改变。空气和水是很不一样的。空气很稀薄,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光在这个里面走的很“自在”,你可以想象成它在一条.............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得从 生产过程 和 全生命周期 这两个维度,把国内光伏企业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这是一个复杂但可以控制的环节光伏组件的生产,就像其他很多工业制造一样,确实会产生一些污染物。但关键在于,这些污染的 类型、量级 以及 处理和控制的水平。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伟光正”这个词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伟光正”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理想化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普遍认为是伟大、光明、正确的组织或个人。然而,“伟大”、“光明”、“正确”这些词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