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生产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国内光伏企业的污染严重吗?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得从 生产过程 和 全生命周期 这两个维度,把国内光伏企业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这是一个复杂但可以控制的环节

光伏组件的生产,就像其他很多工业制造一样,确实会产生一些污染物。但关键在于,这些污染的 类型、量级 以及 处理和控制的水平。

原材料提纯与加工:
硅料生产: 这是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源头。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过程,最主要的污染源是 高能耗 和 废渣。
能耗: 硅料提纯需要高温,耗费大量电力。如果电力来源不是清洁能源,那么间接的碳排放就会很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优化工艺,降低能耗,但依然是个挑战。
化学品使用与排放: 在提纯过程中会用到氯硅烷等化学品。虽然工艺越来越先进,但难免会有少量的氯硅烷气体、四氯化硅等副产物产生。这些物质如果排放到大气中,是有害的。不过,国家对这类工业废气有严格的排放标准,合规的企业都会配备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进行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废渣: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硅渣、坩埚残渣等固体废弃物。这些废渣的成分可能含有一些金属元素,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但现在很多企业会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安全填埋处理。
硅片、电池片、组件制造:
废水: 在硅片切割、电池片清洗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抛光粉、酸碱物质、重金属离子(比如某些催化剂中的金属)。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
酸碱废气: 切割、清洗过程中会使用氢氟酸、硝酸等强酸,以及氢氧化钠等强碱。这些酸碱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挥发产生酸雾、碱雾。
电子废弃物: 报废的生产设备、模具等也属于电子废弃物,需要妥善处理。

国内光伏企业的污染现状:
早期与现在对比: 可以说,早期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很多地方监管不严,确实存在一些污染问题。但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收紧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情况已经有了 显著改善。
合规性: 头部企业和大型企业,特别是那些出口导向型的,通常在环保投入和技术升级上做得更好,他们的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水平是比较高的,基本能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区域差异与监管力度: 不同地区,尤其是内陆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环保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可能还存在一些污染排放的风险。但总体而言,国家层面的环保压力和意识在不断提升。
技术进步的作用: 许多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和采用更环保的工艺技术,比如:
闭环生产: 减少化学品的消耗和排放。
废水循环利用: 降低水耗和废水排放量。
废气收集与净化: 采用更高效的吸附、洗涤、催化氧化等技术。
自动化和智能化: 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污染风险。

全生命周期来看:除了生产,还有这些需要关注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光伏组件的“一辈子”,问题就更全面了。

1. 原材料开采与加工(前置污染):
高纯石英砂开采: 制造光伏组件的石英砂开采,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比如植被损毁、水土流失等。
铝、银等金属提取: 光伏组件中还需要用到铝边框、银浆等,这些金属的开采和提炼过程本身就伴随着污染,包括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冶炼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2. 生产过程的污染(前面已详细讲)。

3. 运输过程:
化石燃料消耗: 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大量的运输,包括原材料的运输、组件的运输等。如果主要依靠化石燃料驱动的交通工具,那么就会产生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物。

4. 使用过程(清洁能源的贡献):
零污染: 这是光伏发电最核心的优势。在光伏组件正常运行发电时, 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不排放温室气体,不产生噪音,为社会提供了清洁的电力。从这个角度看,光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

5. 退役与回收(一个巨大的挑战):
报废组件的处理: 光伏组件的寿命通常在2530年左右。随着早期安装的组件逐渐退役,如何处理这些报废的组件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
成分复杂: 一个组件包含玻璃、铝、硅、塑料、铜、银、铅(焊料)等多种材料,处理起来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潜在污染: 如果处理不当,比如直接填埋,其中的重金属(如铅)可能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报废组件中的有机材料也可能产生有害气体。
回收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光伏组件的回收体系尚在建设和完善之中。虽然有一些企业在探索和实践,但规模化、规范化的回收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回收技术、经济激励机制、政策法规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次污染风险: 不正规的拆解和回收过程,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比如随意拆卸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露。

总结一下:

生产过程: 国内光伏企业的生产过程确实会产生污染,尤其是在原材料提纯和化学品使用环节。但不能说“污染严重”是普遍、失控的状态。 相较于过去,技术进步和环保监管的加强,使得头部和主流企业的污染控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区域性和中小企业仍然是监管的重点。
全生命周期:
光伏发电的 使用过程是零污染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
原材料开采和运输环节的污染是普遍存在的工业污染,光伏产业并非唯一。
最大的挑战和潜在的“污染大户”集中在退役组件的回收处理环节。 这也是当前整个行业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如果回收处理不当,确实会带来环境风险。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污染严重”来概括国内光伏企业。更准确地说,其生产过程的污染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正在不断优化;其使用过程是环境友好的;而退役后的回收处理,是未来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挑战。 这就像汽车一样,生产过程有排放,使用过程有排放,但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低碳化。光伏产业也是如此,它在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在努力解决自身在全生命周期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很抱歉具体的数据记不清楚了,不是太阳能的从业人员,只是工作中有所交叉。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目前的太阳能发电并不环保。就如题干中所说,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环节产污太多,不管是硅片还是玻璃,都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产品。而现在成熟的大规模火电机组其实污染强度已经很低了,譬如最近新上的百万超超临界机组,能耗低,排放向燃气机组看齐,应该说污染强度已经比现在主流的太阳能发电低了。

我一直以为,太阳能发电应该在交通不便,输电成本高的地区进行推广比较合适。那些地方算上电网建设运维成本,火电是比不上太阳能的。毕竟火电的规模效益明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