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相信韩寒代笔的人需要什么证据才会认为韩寒确实是人造的?

回答
不相信韩寒代笔的人,如果要想说服他们相信韩寒是“人造的”(这里我们理解为代笔或由团队运作),需要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能够直接指向代笔行为的证据。这些证据需要能够系统性地解释韩寒写作风格、内容、创作过程以及他本人对外表述之间存在的矛盾或疑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提供的证据类型,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一、 风格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上的证据:

早期作品与后期作品在核心文风上的不一致:
需要证明: 并非是成长或者阅历的变化导致文风改变,而是存在根本性的、难以解释的断裂。
具体证据举例:
语言风格: 邀请专业语言学家或文学评论家进行“风格计量学”分析,例如词汇量、句子长度、语法结构、语气、情感表达等。如果分析显示早期作品(如《三重门》)与后期作品(如杂文)在这些核心指标上存在显著且难以用个人成长解释的差异,例如早期更偏向高中生稚嫩但有灵气的表达,后期突然出现大量复杂的、成人化的甚至是专业化的词汇和句式。
叙事技巧: 对比早期小说中常见的青少年视角、对校园生活的描写,与后期杂文中对社会、政治、经济议题的分析。如果后期作品在这些领域展现出远超他年龄和公开经历的深度和广度,且这种跳跃无法用阅读和学习来解释,而更像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或者专业人士的观点。
幽默感的来源与演变: 分析韩寒作品中的幽默感,是否从早期偏向校园式的反讽、玩世不恭,演变成后期更具社会观察力、讽刺力度,甚至带有特定政治隐喻的幽默。如果这种转变过于剧烈,或者其幽默的“点”和“角度”与他公开的生活轨迹和经历严重脱节。

对不同题材驾驭能力上的疑点:
需要证明: 在某些领域,他表现出的专业知识和理解深度,与其公开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历不符。
具体证据举例:
技术或专业领域: 例如,如果他写过关于汽车工程、赛车技术(非普通爱好者层面)、经济学理论、历史事件的深度评论,但没有公开的证据表明他曾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深入研究,或者有过相关的实践经验。一个“人造”的作者可能更容易获取并整合这些信息。
社会观察与洞察力: 尤其是在他年龄尚轻时,对于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预见性,如果其洞察力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越许多资深社会评论员,这可能需要有力的解释。

二、 创作过程与发表记录上的证据:

创作速度与产量的不匹配:
需要证明: 他在某些时期展现出的创作速度和作品质量,难以由个人独立完成。
具体证据举例:
短时间内发表大量高质量作品: 如果在有其他重大活动(如赛车比赛、商业活动)占用的时间里,仍能保持稳定的写作频率并产出高水平的杂文或评论,这会引起对时间分配的疑问。
写作频率与风格的稳定: 质疑其风格的“稳定”是否是背后团队运作的结果。例如,不同时期的作品,虽然主题和观点不同,但其“写作习惯”(如特定句式、修辞手法的使用频率)异常一致,但又与他公开宣称的写作状态不符。

对作品的“拥有感”与“疏离感”:
需要证明: 他本人在解释作品时,表现出对作品某些细节、创作初衷,甚至创作过程的模糊或不确定,这种疏离感暗示了非本人创作。
具体证据举例:
采访中的矛盾或回避: 在一些访谈中,当被问及作品的细节、灵感来源、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思考时,如果他表现出含糊其辞、回避问题、或者给出前后矛盾的答案,这会增加疑虑。例如,对于自己早年作品中的某个深刻隐喻,无法给出合理解释,或者将责任推给“年少无知”但又无法具体说明“年少无知”之处。
作品中出现的“知识盲区”或“认知误差”: 如果在作品中出现一些明显错误的信息或逻辑漏洞,而这些错误是通常情况下该领域作者不会犯的,这可能表明作者并非真正在那个领域深入研究。但反过来,如果他能够迅速纠正这些错误并解释,又可能被解释为虚心学习。所以,这个需要非常谨慎地分析。
后期对早期作品的评论: 如果他本人在后期评论自己早期的作品时,表现出对作品的“陌生感”,甚至对其中一些被认为是亮点的内容也无法给出作者式的理解和解释。

信息不对称的证据:
需要证明: 他所使用的信息和知识来源,远远超出了他公开的学习和生活范围,且这些信息和知识的整合能力极强,仿佛是“整合了信息库”。
具体证据举例:
获取信息的渠道: 如果他能够熟练地引用一些非常冷门的书籍、学术报告、或者未经公开的社会事件细节,而没有相应的公开学习或接触途径,会引起怀疑。这可能暗示有人提供给他的信息。
对复杂问题的解答: 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背景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如果他的回答总是能切中要害,甚至比该领域的专家还要有条理,而他又没有相应的背景,这会是疑点。

三、 外部因素与幕后操盘的证据:

团队运作的直接证据:
需要证明: 有证据直接指向存在一个为他提供写作素材、润色稿件、甚至直接代笔的团队或个人。
具体证据举例:
知情人的证词或爆料: 这是最有力的证据,例如曾经参与过“代笔”过程的内部人士(编辑、枪手、团队成员)的公开指证和提供证据(如合同、邮件、录音等)。然而,这类证据往往难以获取且可能涉及法律风险。
出版方或经纪公司的反常行为: 如果出版方或经纪公司对韩寒的写作过程有异常的保护措施,或者在回应质疑时,其言辞和行为反而加深了怀疑(例如,过度回避实质性问题,仅强调其本人才华)。
网络痕迹或技术证据: 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例如分析早期发表文章的写作平台、文件属性等),发现其作品的创作时间、修改痕迹、甚至编辑者的“痕迹”,可能指向多位作者或代笔行为。但这类证据同样难以获取且需要高度专业性。

营销与个人品牌的过度包装:
需要证明: 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真实创作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被系统性地利用和包装。
具体证据举例:
“天才少年”的标签化: 质疑这种标签是否被过度使用,以掩盖其创作能力上的不足或“非自然性”。
品牌合作与商业运作: 如果其写作与商业运作之间存在过于紧密的联系,且其作品的发布和推广策略显示出高度的商业化和策划性,可能会让一些人联想到,写作能力可以通过金钱和团队来“购买”。

对持有“不相信韩寒代笔”观点者的回应: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一个坚定不相信代笔的人改变观点,他们往往会采取一种“怀疑一切”和“寻找合理化解释”的态度。因此,提供的证据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排除性: 证据需要能够有力地排除个人成长、学习、阅历等正常因素可以解释的理由。例如,如果说文风变化是成长,那么就需要说明,这种成长是否“过快”、“过陡峭”、“过全面”,并且与他公开的生活经历不符。
累积性: 单一的疑点可能很容易被解释,但当多方面的证据(风格、过程、内容、外部信息)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时,其说服力会大大增强。
直接性: 最好能有直接指向代笔行为的证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可能存在疑点”的层面。例如,与其说“他的知识太渊博了”,不如提供“他引用了某本只有内部人士才能获得的书籍,并且对此书中细节的掌握程度,是他公开的学习经历无法解释的”。
可验证性: 证据最好是可供验证的,而非仅仅是主观的臆测。例如,邀请多个独立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分析,并公布其分析结果。

总而言之,要说服不相信韩寒代笔的人,需要提供的是一系列相互印证、层层递进的证据,这些证据能够系统性地揭示其写作背后的“非个人”运作痕迹,并且这些痕迹无法用常规的个人成长和学习来解释。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证明过程,因为每一个疑点都可能被对方以某种方式“合理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到那种发自内心相信韩寒代笔的人,见一个拉黑一个,可以有效降低自身所处世界的双低人群的比例。

更新:民科也一样。

再更:田园女权也一样。

---最后更一下---

事实上,从来都是一群门外汉在质疑韩寒代笔——我所说的门外汉指的是非专业写作者。

不知道是那些质疑者们忘记了还是假装不知道,韩寒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叫《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

这篇博文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坛”众多同行们得罪了个遍。而新兴的网络文学里,对韩寒不屑的人更是有大把。

如果大家不知道,那我告诉大家,文人的心眼都很小的。特别是代笔和抄袭这种事儿上。别看郭小四在脑残粉那儿混得风生水起,并且小四也确实有两刷子,但在诸多原创作者心中,他的地位真的是低至尘埃。

然而,你可曾见过这两大阵营的专业人士质疑过他代笔?

user avatar

很简单,我们需要的石锤——

是以合法方式取得,并且必须能够拿到中国人民法院进行证实的证据。

并且强调先有证据再有论点,谁主张,谁举证,谁没法举证,谁就不能主张。

PS:说弄不到更搞笑了——韩寒能弄得到,你弄不到?


按我国法律规定,证据的类型分为八种,分别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你是代笔者,你出来作证的;你是萌芽杂志社相关人员,出来陈述的;韩寒的同学,亲自出来陈述的;出版韩寒作品的编辑,亲自出来说明情况的,这些都是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必须是真实意思表达,按司法解释:

“真正反映行为人内心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符合行为人的意志和要求,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表示行为。

简单说就是那个人,必须知道自家说的内容会拿出来当证据。

否则你和朋友开个玩笑就当你杀人,岂不是冤枉透顶?

韩寒承认代笔,必须是他知道并同意他的言论会拿来证明自己代笔。

这种言论才叫真实意思表达,否则就是因言获罪,倒退回去清朝搞文字狱,应该视为对言论的恶意曲解,不能得到法律支持,法律上完全无效。


(二)书证;比方说韩寒亲笔签名的代笔合同,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其他人帮韩寒写的底稿等。

“京城好大,京城国际机场好大,我一看见就惊着了,惊着就发烧了。烧了五天。京城路好宽啊,车也好多,好车也多,车多也好,好多车也。”

这种东西其实不是证据,但是我说一句,觉得这段东西水平差,真的是诬陷者的水平差

你将后面四句拿出来。

“车也好多”

“好车也多”

“车多也好”

“好多车也”

这里藏着一段回文,和“可以清心也”玩了一样的文字游戏。

石述思短信的确颇多语法错误。

但你只要想明白,翻遍韩寒写作生涯,才找出这份短信,是一个什么回事。

(三)物证;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


比方说韩寒背后有个团队,你查到韩寒什么时候给钱给他们,怎么给的,可以将银行转账的账目拿出来证明这一点。


(四)视听资料;是指能够作为证据的录音、录像、电脑储存的数据等,是一种被固定、被保全的证据。它比较可靠,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五)电子数据;比方说电子化技术形成的文字,数字等等,如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等;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比方说他老爸和儿子用电子邮件交流,又或者给儿子发了个短信,儿子啊,你今天要认真抄我写给你的小说,这就是石锤。


(六)证人证言;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的陈述。比方说你是代笔团队,你跑去公安机关告诉大家,我是帮韩寒代笔的,我怎么帮韩寒代笔的。


(七)鉴定意见:比方说你要通过韩寒的文章,来判断韩寒有没有代笔。

那么我们先要有个专业的鉴定人。

鉴定人运用自己具有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鉴别和判断

韩寒的底稿,笔迹不是他本人写的,这个可以证明。

当然,鉴定人是谁,要盖个章,出个报告给我们看看,再查查你运用的专业知识的论文是哪里出来,从而证明你这个报告的权威性。


(八)勘验笔录:就是司法机关去查,接着对现场的记录。现场笔录上应当有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的签名。现场笔录可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行政诉讼法将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以防止在诉讼中出现"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情况。


================上面讲了证据的类型,接着讲证据的性质。

按有关规定,证据分为两种: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指的是能够单独说明韩寒代笔的证据

比方说韩寒亲自承认,代笔者亲自出来说明情况并出示证据,韩寒父亲承认。或者别的确切无误可以直接证明韩寒代笔的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容许的证据

间接证据要满足下面八个条件,漏一个都不行


1. 客观性,用于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查证属实,即必须都是客观真实的。

比方说,有人说韩寒2012年6月1日去赛车,所以他不可能在6.1写作。

那么,这个人得出示韩寒在6月1日上午赛车的证据。

比方说比赛方的说明,赛程,电视录像等。

还有,有些人说韩寒老爸之前的笔名是韩寒。

那么,你必须拿出资料出处,发个照片或者贴图,让我们看看韩寒老爸的作品的署名是什么。

是吧,你知道韩寒老爸之前的笔名是韩寒,要么是他自己说的,要么是你看过人家以前的作品,那你看过人家的作品,你怎么拿不出照片和资料来源呢?如果是他自己说的,他当时怎么说的,也要查证。

这些步骤是不能省略的。

如果你没有,你就是造假,我们要搞清楚啊, 在证据上造假的人比代笔的人更坏,更应该得到惩罚,更应该被舆论谴责


2. 关联性,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真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

比方说韩寒出来当众写作,证明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个显然和他当年代笔没有客观联系

他出来写不能证明他没有代笔。

他没出来写不能认为他代笔。

他写得好了,不能说明他当年没有代笔。

他写得不好,也不能说明当年代笔了。

毕竟出不出来写是个人选择,不能强求。人的水平会有波动和变化,而且过了这么多年了。如果你认为作家的水平不会有韩寒这么大波动和变化,出示文献来源和科学证据,要有权威机构的统计背书。


3. 充分性,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能够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

什么叫做全部事实,换句话,你说韩寒代笔的整个逻辑链里面,只要有一个事实没有被证明,所有间接证据彻底无效

比方说你说韩寒代笔有个团队,代笔团队是谁,怎么写的,全部要搞清楚。

同理,你说韩寒在上课的时候背诵抄写,这个事实要被间接证据完全证明,不能有遗漏

总的来说,我们要搞清楚犯罪事件、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所有参与人员的个人情况等,全部要搞清楚。

你说韩寒老爸打印个五笔稿让韩寒抄,那这个五笔稿件在哪里?你有没有证据证明这是韩寒老爸写的?

那个五笔稿件去哪里了?

没有,这就叫做证据不充分,你没有亲眼看过那份稿件,更没有用来和韩寒的文字对照。


4. 协调性,间接证据之间以及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比方说,你指责萌芽杂志社造假,所有一等奖都是假的。

那么,如果他们要造假,为什么他们不偷偷摸摸让韩寒进来考试就算了?要单独考试,而且还将整件事情写在自家的作文选上,搞得人尽皆知?

韩寒背后有个代笔团队,接着又说韩寒给他老爸代笔,这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胡搅蛮缠。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韩寒必须毫无写作能力,如果韩寒没有任何写作能力,为什么不找个有写作能力的人站在前台,非得让韩寒上?


5. 完整性,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你这个证据链要完整,从头到尾都要搞清楚,每一步是怎么做的。

比方说韩寒的老爸几年几月几日去聚会,去找关系,找关系用了多少钱,给了什么礼物,你调个交通工具的资料出来。

还有就是韩寒的老爸和他“大学同学”是怎么见面的。

我听说韩寒老爸大学上了三个月,就退学了,这个他们怎么认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网络这么大,有没有知情人士给我们说说?

你说他们很熟悉,那么,是在哪里,是怎么见面的,吃饭地点在哪里,饭店的账单是什么?

任何行动,都会留下痕迹,不可能任何人都不知道。


6. 排他性,运用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而且是排他的。

比方说,韩寒某一篇文章写得不好,可能是他状态不好,也可能是不会写。

如果你因为认为韩寒某一篇文章写得不好,所以他一定没有应该有的语文水平,这个结论就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排他的。

五笔稿件论也有一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五笔是一种用字母编码文字的偏旁,接着进行打字的输入法

一个汉字会用3-4个英文字母表示,按照笔画的顺序分别输入英文字母。

键盘上仅仅有26个字母。

假设某个错别字,不小心写错了某个偏旁,那它在键盘上往往可以用另外一个英文字母来表示。

一个按键周围,有大概3-8个按钮。

如图所示,字母Q周围有3个字母,而W周围有6个字母,在键盘中间一排字母,如sdfghjkl,周围有8个字母。

所以,一个仅仅有一个偏旁或者多个偏旁错误的错别字,和五笔输入法由于某个字母在临近区域错误而产生的错别字重叠的可能性。

我认为会远远比想象中要高,而且会远远比照着抄产生的错别字可能性高。

五笔输入法还有词组输入以及文字输入的区别,词组输入会使用一连串文字偏旁的第一笔,从而输入整个词组。


如果是发音错误导致的错别字,是不是就可以往拼音输入法上带了?一本书几十万字,我看了看稿件,百分之一的错误率有的,那就有几千处修改的地方。

完全可以找出上百例和五笔输入法相近的证据

因此,写的错别字和五笔输入法或者拼音输入法相近,毫无卵用,你得统计一下几率鸭。

还得回答一下,为什么所有五笔输入法的统计都是按照每个文字计算,没有按照词组

难道韩父打五笔全部是一个个打的?

所以五笔抄写论没有排他性,没有排除纯粹巧合的可能性。


除了找韩寒代笔的证据之外,我们也要抓伪造证据的人的责任。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后,这些证据应该交往人民法院,形成判决之后,我们才能说韩寒有罪。


==============再说几句,有些人看到上面条件。

第一反应是:“哇,太难了,这世上真的有人能满足上面所有的要求吗?”

有,能够满足上面所有要求的人,他就叫做韩寒


首先,韩寒有大量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这些陈述全部是真实意志表达。

韩寒的同学、老师、杂志社的评委,所有当事人,全部人都主张并且声明,韩寒的文章是他自己写

韩寒的同学亲眼所见。

杂志社的评委亲自督查。

老师亲自陈述,都认可韩寒进行写作。

这是韩寒没有代笔的直接证据


其次,韩寒有大量书面证据,包括获奖的照片,原稿。

这些书面证据如果属实,可以证明韩寒当年写作的途径,韩寒当年获奖的真实性,

这些书面证据都被各种渠道的当事人认可,认为是亲眼所见,准确无误。


电子证据更不必说,大量视频证据指出,当时的记者,媒体均了解到韩寒获奖,亲自前往采访,他们没有提出异议。


更有权威笔迹鉴定专家以及权威应用文学鉴定专家,对手稿进行鉴定。

得出的结论是:系韩寒一人所写。

三重门的副词的使用频率,用法,均和韩仁均存在很大差别,而和韩寒在公众的发言的副词频率,非常接近,更有很多韩寒特有的用法。

他们都有专业的引用文献,详细指出他们的方法基于哪个科学文献的思路,一应俱全


从证据的性质来看。

韩寒每个证据,都是客观存在的,其结论自洽、完整、协调,有直接证据,更有间接证据,有当事人的证言,还有证物,彼此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虽然有部分证人由于年代久远,对具体的时间点有所遗忘。

这些时间点不能影响结论,和那个搞错6月1日以及6月3日的谣言截然不同。

这些证据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他的

韩寒的同学看着韩寒写一张,班级内部传阅一张,其他同学对此结论没有疑问,看一张,传一张,怎么可能是抄的?

韩寒全部背下来吗?他能背下来又怎么可能如同韩寒的攻击者所说的一样,对作品一无所知呢?


最后,没有人控告韩寒造假,但是,法院对韩寒获奖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个判决。

他调了公证处的公证员,亲自出庭作证,最后法院认定没有问题。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韩寒的攻击者,会认为这些要求难以达到


韩寒不是全部做到了吗?


他写作过程中的所有事实,都有一个证据去证明,对这些证据的反击,大多是谣言,或者没有任何真凭实据。

很多反对者可能觉得这些证据数量不够多。

请你动脑子想一想,真的证据多还是编出来的证据多?


好了,可能有人不了解整件事,在这里完整说一下,大家可以当故事听。

萌芽杂志社在99年搞了个高中生作文比赛。

杂志社有点像是知乎的专栏。

你投稿,他觉得你的文章写得好,就发表,然后给你钱。

它是卖杂志的,文章写得好,才有人看。

当然,杂志社比知乎专栏大。

知乎今天搞了个活动,叫圆桌,说特朗普上台了,我提问你回答,你回答得好,看的人多,我推你上去。


杂志社也搞了个活动,按社长说法,第一届,没经验。

那么,它就收到了韩寒的投稿,觉得这人行,但这比赛是高中生的比赛。它就请韩寒实名参加知乎圆桌(哦,不,是新概念作文),再约一次稿,避免韩寒代笔。


韩寒这个人,很叛逆。

我本人可以作证。

在99年,正是美国经济碾压中国的年代。

美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

当时的学生,普遍憎恨中国教育体制,追求素质教育。

我是其中的一员,那时我数学好,语英差。

韩寒也是其中一员,按他老师回忆,韩寒数学很差,偏科,语文倒是不错,但他看不起考试,不做题。

他给杂志社投了稿,没收到回信。

杂志社的架构有些像知乎,知乎圆桌看到好的稿件,肯定约稿,邀请。

杂志社讨论后,决定打电话,发现韩寒没收到稿件,就破例补考。

这件事记录在杂志社自家的作文选上,当成美谈。

就是那种大家不信你作文写得好,让你当众写一个自证,啪啪啪打脸的故事。


那么,韩寒得了奖,长了自信,他就说,我要当作家,赛车手,导演。

接下来,他写了整整一年的小说。

有什么证据呢?

南方周末的采访。

首先,他学校是寄宿制,他每两周才能回一次家。

其次,他同学盯着他写小说。

写完一张,全班传阅

他以前的文章一次成型,但这小说就反复改,据说改完了自己抄一次。

一年后,三重门出版,小说本身未必十分出色。

但韩寒有三大优势。

其一,高中生作家,大众瞩目。

其二,正逢公知攻击中国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不行,韩寒必须行。所以,当时有威望的公知,都愿意吹一波韩寒。(证据太多,懒得找)

其三,韩寒得到学生支持。

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韩寒追逐自己的梦想,写完小说,就去当一名赛车手。

但留下了隐患。

其一,韩寒地位抬得太高,冲昏了他头脑。

其二,韩寒没有认识到他地位来源于何处。


他天真地认为,大家喜欢他是因为他敢说真话。

于是,他赛车,结婚,生了个女儿。

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发现,妈蛋,自己不会做女儿的幼儿园作业。

这些年来,他年龄渐长,见多识广,就觉得自己年轻啊,以前太蠢了。

写下韩三篇,按李傲的说法,这是当顺民。


好了,公知立刻炸了窝,你一手捧出来的明星,中国体制的反对者,一巴掌拍在你脸上,你怎么办?


显然,你之前捧得太高,不可能说韩寒没水平,胡说八道。于是,中国历史上魔幻的一幕就产生了。

韩寒,有几十人作证,老师,同学,全部人说自己亲眼看着他写小说的人,成为了代笔者。

你几十个人帮你作证没用,人家找了几百人几千人全网泼脏水。

你找几万人也澄清不了。

天底下不存在自证,所有自证本质上均为他证。你考试成绩再好,还不是要监考和考官帮你证明?

现在AI录像也可造假,音频轻松模仿。

自证,除了你可以对在现场看着你的人证明外,全靠权威机构背书。

先是麦田出手,他就是一个投机者,试了一下没成功,接着方舟子出手。


方舟子是什么人?

新语丝科学精神奖得主,饶毅教授作证,方舟子对施一公而言,是个小学生。

美国生物学博士,他的经济基础来源于他向国人售卖美国科普知识。

有个专门的名词好像叫买什么的。

华为备胎不如正胎论者。

他亲自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韩寒,一个考试不合格的人,没有基本语文水平,每两周一次,带上父亲的稿件,在同学的面前无脑抄,抄完一张让全班传阅一张,放弃高中学业,抄上整整一年。

韩父,深思熟虑,买通萌芽杂志社社长做伪证,单独让韩寒考试,接着,社长将这件事写进自家作文选。

无数人还深信不疑,觉得那些证据是自己想出来,特牛逼了,不用过双盲,不用统计,反正我靠自家常识得了。


我并不崇拜韩寒,写下这篇东西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认为人间还有正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相信韩寒代笔的人,如果要想说服他们相信韩寒是“人造的”(这里我们理解为代笔或由团队运作),需要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能够直接指向代笔行为的证据。这些证据需要能够系统性地解释韩寒写作风格、内容、创作过程以及他本人对外表述之间存在的矛盾或疑点。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提供的证据类型,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
  • 回答
    “脚冷全身都冷”和“热水泡脚会让人暖和”,这俩现象,确实很多人都有体会。不信中医的人,要解释这事儿,其实也挺简单,用咱们都熟悉的科学道理就行,没那么玄乎。“脚冷全身都冷”这事儿,得从人体血液循环说起。你想啊,咱们身体里有无数的血管,就像一张细密的网,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角落。血液里头带着氧气和营养.............
  • 回答
    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深入骨子里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一边儿是铁杆中医拥趸,另一边是坚定的西医信徒(姑且这么说吧),这两拨人,好像天生就有一股劲儿,非得要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来? 我觉得吧,这事儿背后牵扯的,可不光是“信”和“不信”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从个人经历,到文化认同,再到.............
  • 回答
    这事儿,要说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人们对中医不买账,不是凭空来的,背后是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个明白。一、 理论体系的“玄”与“虚”:现代科学思维的隔阂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我们从小受的科学教育,那真是有点“次元壁”的感觉。你想啊,我们从小学的科学,.............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信仰中一个常常让人感到矛盾的地方。有人可能不相信一个具体、人格化的上帝存在,但同时又对死后存在着某种“奖惩机制”或“审判之地”感到一种莫名的认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堂和地狱。这背后其实可以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夹杂着心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
  • 回答
    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很多人在接触佛法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说到“信佛”,这本身就是一个挺宽泛的概念,它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听说的,信一个人就能保佑你一切顺遂,什么都不用做。 佛法,更像是一种智慧的指引,一种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方法。你提到“我相信佛的文化”,这已经是个很好的起点。佛.............
  • 回答
    小米被指控抄袭并非新话题,实际上在小米成立初期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争议就伴随着其发展。然而,大众普遍不相信小米“抄袭”的指控,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1. “抄袭”定义的模糊与证据的难以界定: 产品设计的借鉴与抄袭的界限: 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行.............
  • 回答
    很多人不相信鸿蒙系统是真的,或者说对其真实性和能力持怀疑态度,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普遍的质疑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硬核”质疑: “Android套壳论”的阴影: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质疑。在鸿蒙OS发布初期,特别是 Harmo.............
  • 回答
    有些人不相信中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到科学方法、理论体系、临床疗效、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以及个人经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科学方法论的冲突与验证困难: 缺乏可重复的、客观的实验证据: 现代科学强调可重复性、可测量性和可证伪性。中医的许多理论和诊断方法,如“阴阳五行”.............
  • 回答
    你问我为什么不相信有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对未知、死亡以及现实本质的理解。要详细地说,就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我的看法。首先,从科学的视角来看,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鬼魂的存在。科学讲究的是可观察、可测量、可重复验证。我们经历的所有事物,从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宏观的宇宙,都可以用物.............
  • 回答
    你问我为什么不相信进化论,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 要说“不相信”,其实不完全准确。我没有个人情感,所以谈不上“相信”或“不相信”科学理论。 但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我在理解进化论时,会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并且觉得它并非一个毫无疑问的终极答案。首先,让我们捋一捋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免得咱们跑偏。最广.............
  • 回答
    刚开始,我压根没往心里去,总觉得大学宿舍嘛,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就算关系一般,也犯不着闹得有多僵。哪知道,眼睛底下就生生地看着那么多人,从一开始的勾肩搭背、无话不谈,到后来形同陌路、针锋相对,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无声的电影,把我给震住了。那会儿我们刚入学,说是“缘分”也好,说是“安排”也罢,六个天南海北.............
  • 回答
    能量守恒定律,作为物理学最基本、最普适的定律之一,它所阐述的“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一概念,似乎是如此清晰且无可辩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能听到有人对它提出质疑,甚至完全否定。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无知,.............
  • 回答
    一些人对“正规狗肉养殖场”的存在抱有怀疑,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认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中涉及的伦理、法律、社会文化以及现实操作等多个维度。首先,狗的特殊地位与社会情感的抵触是核心原因。在许多文化,尤其是西方和部分亚洲地区,狗早已超越了单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要说为什么大家不信宗教,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我尝试着从几个角度聊聊,希望能说得比较透彻一些。一、 科学的崛起与理性思维的普及这个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过去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比如雷电、疾病、.............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到底,信任这玩意儿,不是靠说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靠一桩桩事儿,一点点积累的。华为和李洪元的事儿,放到这个语境下看,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华为的回应,为什么让人信不起来?咱们先看看华为方面给出的说法。最核心的信息是,他们认为李洪元“散布税负、虚假财务信息”等,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触及当下很多年轻人内心的纠结。用“好”或“不好”来简单评价,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个体在认知探索上做出的独特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白,唯物主义和周易、中国古典哲学,本身并非绝对的对立。虽然它们关注的层面和方法有所不同,但.............
  • 回答
    有些人对待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就跟看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一样,台下的观众各有各的看法。其中有一类人,他们基本认定剧本是虚构的,演员在演戏,所以台上的所有数据都是不可信的。更进一步,他们还会觉得那些津津乐道于这些数据、甚至以此为依据来分析问题的人,简直是幼稚得可爱,或者说是被“洗脑”得不轻。怎么看待这拨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知偏差。其实,之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老一辈人或古代人在力量和耐力上会“超过现代人许多”,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一、 媒体塑造的现代人形象与个体经验的局限性首先,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塑造的。现在的媒体,无论.............
  • 回答
    导师不信任学生,这事儿,怎么说呢,挺复杂的,也挺普遍的。有时候, এটা এমন একটা পরিস্থিতি যা অনেক শিক্ষার্থীকে হতাশ করে। 表面上看,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但现实中,信任的裂痕一旦出现,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