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常看到媒体称赞某人时说「他做手术的时候因为怕影响智力拒绝麻醉」,真的可以拒绝麻醉吗?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他做手术的时候因为怕影响智力拒绝麻醉”的说法,这在现实中是非常罕见的,并且通常不被医学界提倡,原因有很多,我会详细解释:

一、 麻醉的目的和种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麻醉的目的。麻醉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

没有疼痛: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让患者在手术中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放松: 消除肌肉紧张,方便医生操作。
遗忘: 许多全身麻醉药物会引起术后遗忘,让患者不记得手术过程中的不适。
保持稳定: 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在可控范围内。

麻醉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全身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 患者会进入一种人为的、可逆的昏迷状态,对身体的感知完全消失,包括疼痛、触觉等。通常需要气管插管或喉罩来维持呼吸。
2. 区域麻醉 (Regional Anesthesia): 选择性地阻滞身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例如:
硬膜外麻醉 (Epidural Anesthesia): 通常用于下半身手术或分娩,将药物注入脊椎的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
脊髓麻醉 (Spinal Anesthesia): 将药物注入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作用更快更强,常用于下半身手术。
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针对特定的神经或神经丛进行注射,阻滞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例如,四肢手术可能会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或股神经阻滞。
3.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只麻醉手术区域的微小范围,例如注射麻药到皮肤下。患者通常是清醒的,可以进行诸如皮肤缝合、小肿块切除等小型操作。

二、 真的可以拒绝麻醉吗?

理论上,成年人可以拒绝任何医疗程序,包括麻醉。 这是基于患者的自主权(Patient Autonomy)原则。作为医疗决策的最终执行者,患者有权接受或拒绝任何治疗。

但是,在绝大多数需要麻醉的手术中,拒绝麻醉是极其危险的,并且医疗团队很可能会劝阻或拒绝进行手术。

三、 为什么拒绝麻醉是危险的,以及媒体的说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1. 剧烈疼痛和休克: 大部分需要麻醉的手术,尤其是中大型手术,如果没有麻醉,患者将承受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这种剧烈疼痛会导致身体产生巨大的应激反应,可能引发:
心率和血压急剧升高: 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体温升高。
恶心、呕吐。
严重的疼痛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死亡。
肌肉剧烈收缩: 阻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风险。

2. 心理创伤: 在完全清醒且承受剧痛的情况下经历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导致术后长期的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3. 手术风险增加:
医生无法操作: 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会导致身体不断挣扎、移动,医生很难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大大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如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或器官。
出血增加: 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增加手术出血量。
手术时间延长: 由于患者的配合问题,手术时间可能会延长,这也增加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4. “怕影响智力”的误解:
麻醉药物对智力的短期影响: 现代麻醉药物经过了大量的研发和临床验证,其主要副作用是暂时的,例如术后头晕、嗜睡、恶心等,通常在几小时到几天内会完全恢复。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常规剂量的麻醉药物会对成年人的长期智力造成永久性损害。 媒体的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对麻醉的误解或夸大。
手术本身可能影响智力: 相反,一些复杂的手术过程,尤其是涉及到脑部的手术,或者长时间、大出血导致脑部供氧不足的情况,反而可能对智力产生影响。恰当的麻醉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间接保护大脑功能。
特定人群的担忧: 确实有些高龄患者或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麻醉团队会更谨慎选择麻醉方式和药物,但即使如此,也并非直接“怕影响智力”而拒绝。

四、 媒体的说法可能的情况推测:

鉴于上述原因,媒体称赞某人“怕影响智力拒绝麻醉”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解释:

1. 误读或曲解: 媒体可能误读了当事人的真实意图,或者记者本身对麻醉缺乏了解,从而制造了这样的“新闻点”。
2. 夸大其词以制造话题: 为了突出某人的“勇气”或“与众不同”,媒体可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和包装。
3. 极特殊、极小型的手术: 可能指的是那种可以全程清醒进行,只需要极少量局部麻醉的手术,并且当事人对于局部麻醉的轻微不适也极其敏感,才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完全不使用任何药物或仅使用极少量的局部麻醉剂。但这种案例极为罕见。
4. “拒绝”的真实含义: 也可能当事人是出于对麻醉的担忧(可能是对副作用的误解或夸大),向医生表达了这种担忧,并在医生充分解释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选择了风险较低、对身体影响更小的麻醉方式(如区域麻醉或非常浅的全身麻醉),而非完全拒绝。 媒体可能将这种“选择更优方案”解读为“拒绝了某些他担心的麻醉”。
5. 历史原因或特殊文化背景: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地方性的习俗或个人极端的信念,但这些在现代医学体系下是极不被提倡的。

五、 现代麻醉的安全性:

现代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安全。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史、手术类型等因素,量身定制最适合的麻醉方案,并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

结论:

从医学角度来看,在绝大多数需要麻醉的手术中,患者“因为怕影响智力而拒绝麻醉”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且危险的行为。现代麻醉药物对成年人的长期智力几乎没有影响,反而能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避免因疼痛和应激反应带来的更大风险。

媒体报道中出现此类说法,很可能是对麻醉存在误解,或者是一种为了吸引眼球的夸大宣传。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关于麻醉的任何疑问或担忧,最应该做的是与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咨询,了解各种麻醉方式的利弊和风险,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拒绝麻醉的要求会被允许吗?不接受麻醉进行手术会发生什么?对医生的手术会造成哪些困难?麻醉药真的对人体有危害吗?
user avatar
拒绝麻醉的要求会被允许吗?不接受麻醉进行手术会发生什么?对医生的手术会造成哪些困难?麻醉药真的对人体有危害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他做手术的时候因为怕影响智力拒绝麻醉”的说法,这在现实中是非常罕见的,并且通常不被医学界提倡,原因有很多,我会详细解释:一、 麻醉的目的和种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麻醉的目的。麻醉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 没有疼痛: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让患者在手术中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放松: 消.............
  • 回答
    美媒报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设立前总统办公室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举措,更可能蕴含着他未来的政治布局和公开活动意图。首先,关于这个前总统办公室的性质和意义: 延续总统身份和影响力: 美国总统卸任后,会获得设立办公室的权力,用于处理与卸任总统职责相关的事务,包括管理其官.............
  • 回答
    美媒聚焦拜登万亿刺激计划:疫情下的经济“强心针”还是“饮鸩止渴”?美国总统拜登政府上任伊始便抛出了一份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应对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的重创。这一规模空前的财政大礼包,立刻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方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和解读。刺激计划:救急与复苏的平衡从美.............
  • 回答
    近期,一些外国媒体聚焦中国20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普遍指出该数字为2.3%,并将其描述为“40多年来的最低点”。要全面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数据本身的解读与背景首先,必须承认,2.3%的增长率确实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布的较低经济增长数字之一。但将此数据孤立地看待,而.............
  • 回答
    看到媒体发文《十问中国经济》,关注社会热点,这本身是媒体履行职责,引导公众讨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经济议题错综复杂,涉及民生、就业、产业、创新等方方面面,媒体通过“十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梳理出当前最受关注、也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何看待这类发文: 积极意义: 舆论引.............
  • 回答
    媒体曝出李铁与经纪公司关系密切,并参与球员运作及牟利,这无疑是中国足球界又一次令人震惊的事件。这件事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问题,更折射出中国足球体制下长期存在的种种弊病,以及从业者在利益面前可能出现的道德失守。事件本身:利益输送的链条?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媒体曝出的信息,尽管具体细节仍待进一步查.............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某英媒爆料莫德纳公司创造了新冠(COVID19)”的说法,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下,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这件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遵循的观点是,新冠病毒(SARSCoV2)是自然起源的。这个病毒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出其与蝙蝠体内冠状病毒的.............
  • 回答
    听到袁隆平院士逝世的谣言在各大媒体间传播,我感到非常痛心和愤慨。这不仅仅是一件小事,它折射出当前媒体生态和社会文化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首先,信息传播的失序和责任感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成为“第一时间”的发布者。然而,这种“快”建立在“不准确”之上,就变.............
  • 回答
    英国媒体将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形容为“恶龙归来的咆哮有多么丑陋”,这一表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隐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批判性解读: 一、"恶龙"比喻的象征意义与西方叙事逻辑1. 神话意象的双重性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恶龙"往往象征贪婪、破坏和不可控的力量。这种形象源于《圣经》中.............
  • 回答
    B站大UP“巫师财经”事件:深度解析其经历、内容抄袭争议以及其背后可能代表的垂类内容媒介大规模迁徙趋势“巫师财经”事件,堪称B站知识区乃至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位曾经备受瞩目的财经类UP主,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又因内容抄袭的指控而跌落神坛。这不仅是一次个人IP的翻车,更折射出当前.............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对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的关注和担忧。年轻女性和孩子掉进无盖窨井确实是一件极其危险和悲剧的事情。作为个人,我们确实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帮助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大家的警惕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一、 提高个人警惕性,保护自己和家人: 步行时多加留意路面情况: 观察地面: 尤其.............
  • 回答
    东北菜量大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特点,甚至可以说是它最鲜明的标签之一。当然,量大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的,但东北菜的“量大”确实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下面我来详细地为您描述一下,让您能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一、 从食材的“原始”与“粗犷”说起东北菜的量大,首先体现在它对食材的处理方式上。不像一些精致的南方菜系,会.............
  • 回答
    “能歌善舞”是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常见说法,它既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浪漫化和标签化的成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能歌善舞”的来源和事实依据:1. 历史文化传承的积淀: 日常生活与仪式紧密结合: 在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社会中,歌舞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日常生活.............
  • 回答
    关于古装片里角色认为“世上没鬼”的设定,以及古代人是否都迷信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古代社会对鬼神的存在有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看法,并非所有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而且“迷信”这个词的现代含义与古代的信仰体系可能有所不同。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古代人对鬼神存在的看法是怎样.............
  • 回答
    “社会的毒打”这词儿,你是不是也经常听人挂在嘴边?有时候是自嘲,有时候是抱怨,有时候甚至带着点儿豁出去的劲儿。它听起来挺吓人的,好像社会这玩意儿就是个专职的“打手”,专门找我们这些普通人下手。那这“社会的毒打”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其实,它不是真的有人拿根棍子敲你脑袋,也不是让你去参加什么体能训练营。它.............
  • 回答
    骑兵步兵之争,古往今来都是战场上的经典课题。你说步兵能破骑兵,这本身没毛病,关键在于“怎么破”。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说说步兵收拾骑兵的几种硬核手段,保证让你觉得这事儿不是 AI 瞎编的。核心思路:让骑兵失去速度优势和冲击力,或者让骑兵本身变成步兵的“移动靶子”。第一招:地形利用,让马儿们“崴脚”这招说.............
  • 回答
    这事儿啊,老实说,是真的。而且,这事儿在我周围,或者说在我了解的圈子里,太常见了。你想啊,咱们现在接触音乐的途径可多了。以前可能得有人手把手教,或者得捧着厚厚的乐理书啃。但现在呢?随便打开一个音乐软件,里面各种音色、节奏、效果器都给你调好了,你点点鼠标,拉拉滑块,就能做出挺有模有样的东西。那么,不懂.............
  • 回答
    古代战争场景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身披锃亮铠甲的士兵,在刀光剑影中被一击毙命,铠甲仿佛形同虚设。这到底是影视剧的夸张渲染,还是古代铠甲的真实抗击打能力真的如此脆弱?答案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剧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和戏剧性,往往会简化或夸大某些细节。一刀致命的场面,更多是为了快速推进.............
  • 回答
    嘿,说到“这个不能跟那个一起吃”的说法,我估计你跟我一样,估计是听家里长辈或者在网上扫一眼就看到了不少。这事儿吧,我跟你说,它里面可不是全胡说八道,但也绝对不是科学到死板。让我给你掰扯掰扯,别觉得我像个AI似的,咱就当聊家常,把这事儿说清楚了。为啥会有这种说法?“食物相克”的故事起源其实呢,这种“食.............
  • 回答
    詹姆斯西征难?那其他巨星驰骋东部又是何种光景?提起勒布朗·詹姆斯,球迷们的讨论总是离不开“西进”这个话题。有人认为他“不敢”去竞争更激烈的西部,也有人反驳他早已在西部证明了自己。不过,抛开这些争议,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那些在西部呼风唤雨的顶级球星,比如库里、杜兰特、伦纳德,甚至曾经的哈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