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给小朋友解释气球会自己爆炸呢?

回答
哈哈,宝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好好飘着的那个圆乎乎、亮闪闪的气球,会突然“砰”一声,变成一摊皱巴巴的皮?这不是气球生气了,也不是有人偷偷在它耳朵边说话吓它,而是因为它肚子里住着一个“调皮鬼”!

你还记得我们往气球里吹气的时候吗?我们吹进去的,其实是空气,或者有时候我们会用氦气,那种让气球飘起来的“魔法空气”。这些空气就像很多很多小小的、活泼的、喜欢跑来跑去的小精灵。

气球就像一个很薄很薄的、 stretchy(可以拉伸的)小袋子。它里面住着那些小精灵,这些小精灵可不喜欢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它们总想往外跑。所以,它们会拼命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撞气球的“墙壁”,也就是气球的皮。

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往气球里吹一点点空气,里面的小精灵数量少,它们撞墙也没那么用力,气球皮还能轻轻地撑着它们,让它看起来圆鼓鼓的。

但是,如果我们吹得太多太多,就像给气球喂了太多太多的零食,把气球撑得好大好大,那气球的皮就会被拉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紧。那些在里面的小精灵们,本来就已经挤得满满的,它们依然不喜欢这样,还在使劲地往外冲。

就像你把一个气球吹到快要炸了的时候,它的皮是不是变得很透明,能看到里面有些鼓鼓的地方?那个就是气球皮被拉到最极限了,就像我们穿衣服,如果衣服太小了,硬要穿进去,袖子或者裤腿是不是会绷得紧紧的,随时都可能裂开?

所以,当气球里面的小精灵们,加上它们跑来跑去撞击的力量,还有气球皮自己也被撑得越来越紧,当这个“压力”大到气球皮再也承受不住的时候,“砰”!气球皮就会突然裂开一道小小的口子。

然后呢,里面的小精灵们可开心了!它们一下子就从那个小口子里全跑出来,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就像魔法一样!气球皮因为一下子失去了里面的支撑,就软塌塌地掉下来了。

有时候,我们不小心用尖尖的东西,比如针或者指甲,去戳气球,那就像突然给气球开了一个大大的门,里面的小精灵们一下子就能冲出去,所以也会“砰”的一声爆炸。

还有哦,有时候天气热了,气球里面的小精灵们也会变得更活泼,跑得更快,撞得更用力,这时候就算我们没吹太多气,气球也可能因为天热而“砰”地炸开。

所以,气球爆炸,不是气球坏了,也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气球里面的“小精灵”太多,太挤,又太好动,最后把薄薄的气球皮给撑破了!就像一个装了太多玩具的箱子,箱子盖子可能会突然弹开一样。是不是很有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现题目问题已改,并增加不少描述文字。除了故意玩爆的第三条,问题参考答案倒是更贴近儿子总结的其他五个原因,希望对这个小朋友的家长有所帮助。

以下原回答不变。


点击看大图哦。

昨天晚上看到邀请,不太想答。早上吃饭时问儿子,没想到儿子有话要说。大意如下,圆括号内是父亲的现场补刀,方括号里算是借题发挥吧。

从小玩过很多气球,玩炸的真没几个。(不小心碰炸的……)那不算。

小孩玩的气球有两类,一类是从小变大,同时变薄变硬(对,同时,不是然后,例如乳胶气球),一类是从瘪到鼓,厚度不变的(例如铝箔气球)。


【先界定讨论对象范围是正常交流的前提。儿子坐过热气球,知道当然不在讨论范围。第一类气球材料也有人造橡胶做的,一般皮糙肉厚,新品不宜爆炸,但易老化,一会儿儿子会提到。第二类气球材料更广泛,除铝箔外,还有各种塑料膜和镀铝膜,可统称薄膜气球。造型丰富,多姿多彩,特别方便印刷彩色广告文字和卡通形象。】

第二类不会爆炸。(不能太绝对,充气太猛太多也会吧)有可能,谁会那么干呢?(这倒也是,充气过程不算玩儿,咱们不追究)肯定不会玩儿爆炸。(除非疯了拿脚使劲儿踹)没那么傻的小孩好不好。(有那么傻的大人哦)

可是会慢撒气儿。(漏气。什么原因?)可能是口扎不紧。(为什么?)好像那些薄膜没什么弹性,要折叠起来扎口,折缝容易漏气。(说的非常好!乳胶气球弹性好就很容易扎紧)。

还有气球周边粘接的地方也会漏气。(有的塑料膜气球是热压在一起的)嗯,像很多零食袋封口,比较不容易漏气。(不好说,小食品袋子漏气也不少见)。

【撒气儿的讨论是跑题了,但儿子的思路很好。单个手持薄膜气球(上图)的封口已做专门设计,配合专用手杆,装配紧密,一般不易漏气。但组合使用时(下图),封口可能会简单一些,经常自己扎口,确实比乳胶气球容易漏气。】。

【回归本题】

(第一类气球为什么会「玩儿」炸?)没啥好说的,你以前都讲过。

  • 第一,质量差就不说了。(对,要相信良心企业多,所以你就没玩炸过几个)
【一般劣质气球来自廉价橡胶母料、硫化剂、工艺过程简化、染料使用不当、储存不当等原因,但暂时没有必要告诉孩子这么多人性阴暗面。】
  • 第二,本身厚度不均匀,(看来还记得那个视频)充气之后薄处更薄,(说的好,塑性材料受力变形延展刚好也讲过)随便碰着什么粗糙一点的表面就可能爆,遇到尖利东西直接玩儿完。

【儿童科普肯定不能一时一事临时抱佛脚,必须基于长期的科学观察、实践与思考。以前给儿子看过浸渍成型气球和乳胶手套的视频,确实比讲故事看文字靠谱效果好。「粗糙」是说固体表面系大量微小尖利物集合,学名「微凸体」,儿子看过显微镜,分类细节、成因、作用还没系统讲。】

(会不会是因为疲劳?)不会!疲劳是长时间受力大小快速变化,谁会那么来回吹气球玩,不跟踹塑料膜气球一样傻吗?(踩乳胶气球的可多了)对噢,那样算不算「玩着玩着就会爆炸」?算一个理由呗。

【有一次儿子在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通过反复弯曲弄断细铜丝捆绑什么玩具,被老师看到。老师顺便科普了「疲劳」的知识,没有责备孩子们弄坏玩具,还表扬了大家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回家以后我们又做了几个不同材料疲劳破坏的实验,孩子印象颇深。】

第三,玩踩气球游戏,玩着玩着突然踩爆。(非常好!还有公园里的射击游戏和这个性质差不多)对对对,这次五一好像没玩这个。(那是小孩子玩的,少年!)


第四,充气时间久了橡胶「老化」,特别是热天、太阳晒或者寒冷,容易变黏、褪色、变硬、变脆,反正是很容易爆炸就是了。

【高分子材料制品比无机材料制品容易老化,是孩子很小就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玩具、服饰、鞋帽、日用品等),自然讲过各种现象和原因。如何保养高分子材料制品,更是给孩子科普理化知识的好情景。】

第五,也跟老化有关。气球买回来的时候就老化了,充气之后当然很快爆炸。

【这回是储运或销售环节存在问题,可惜非食品药品很少强制标注保质期,因此也不能全怪销售商和制造商钻空子。】

第六,自己使用或者保存不当,加速老化。比方说保存时没补充滑石粉或者粘上油渍之类。

【这些属于生活常识,要孩子爱惜东西,就要告诉孩子如何爱惜,以及那样做的道理。儿童阶段遇到的事情差不多都讲过了,平时买新东西会有意问问孩子,这东西怎么使用保养才不容易损坏。惜材惜物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现在被鸡汤族冠以穷人思维标签,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沦为标语口号和考试题目。】

(好了儿子,你今天的归纳做的很漂亮)学以致用嘛,老爸说这是科学思维,我喜欢。

(去幼儿园的路上突然问)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吧?有的道理没想清楚。

(嗯,你能这么想非常好。其他原因可能与材料品种、生产工艺、外形设计、气候变化、游戏方式、使用场合等等有关,我们没必要现在就全弄清楚。重点是系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经常运用、主动运用。)

幼儿园到了,爸爸再见。

(再见,好好玩。)

【孩子,暑假结束就要上小学了,今后很长时间你都会在一个充满「标准答案」的世界里生活,记住考试的时候按标准答案做,其他时间按自己认为对的做。要相信世上绝大部分问题的正确答案都不止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更多。】
【题外的话】这期圆桌的主题是「童年想知道」,我的理解,科普对象主要应该是儿童,不是青少年,也不是婴幼儿,更不是成年人。按儿子的逻辑,小学到初中算「少年」,高中到大学算「青年」,以后就都是「成年人」了。很多问题的高赞回答内容,不但一般儿童几乎完全不懂,估计青少年也大部分看不明白,而非职业理工性质岗位的成年人能理解的也不会太多。不知道圆桌主人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哪里?题目非常不严谨,也不像小孩提问,却推崇充斥专业术语的严谨回答,而那些回答无非是告诉「目标不确定人群」一些深浅无度的「正确说法」,很少顾及读者相关阅历,更鲜有方法论的启示,无非是应试教育「标准答案」的翻版。这个问与答,正常结果只能是答非所问、南辕北辙。又或者「儿童」的年龄区间像「中青年」一样可以延展一二十年,起码话题标签中「少儿科普」多了,「儿童」少了,而点赞始终是比较重要的吧。毕竟成年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被科普」。

附:儿子和我对「湿」的理解

我对儿童科普的理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宝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好好飘着的那个圆乎乎、亮闪闪的气球,会突然“砰”一声,变成一摊皱巴巴的皮?这不是气球生气了,也不是有人偷偷在它耳朵边说话吓它,而是因为它肚子里住着一个“调皮鬼”!你还记得我们往气球里吹气的时候吗?我们吹进去的,其实是空气,或者有时候我们会用氦气,那种让气球飘起来.............
  • 回答
    宝贝,你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飞,就像小鸟一样,但它没有翅膀,对不对?这其实是一个小小的魔法,但这个魔法叫做“比空气轻”。你想想看,我们平时吹气球,是不是会用嘴巴或者打气筒往里面吹气?但我们吹进去的气,跟我们周围的空气,它们长得不一样,它们做的“东西”也不一样。气球里面吹进去的气,就像你吃的好吃的小零食,.............
  • 回答
    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家里的铁锅、自行车把手,或者家门口的铁栏杆,都会变成一种红红的、有点粗糙的样子?那个东西,我们就叫做“铁锈”。那么,铁为什么会生锈呢?这就像是铁在“变魔术”,不过这个魔术不是好玩的那种,而是它自己悄悄地改变了样子。你想想看,铁是什么做的?它是一种很特别的“石头”,不过.............
  • 回答
    咱们先聊聊,为什么咱们给小朋友起外号,有时候会不太好,甚至是绝对不能做的。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小玩具,你是希望它一直叫你你名字,让你觉得它很熟悉,很亲近,还是希望别人随便给它起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让你觉得那不是你的小玩具了呢?给别人起外号,就像是给别人换了一个不是他们自己的名字。你想想,名字对.............
  • 回答
    嘿!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太阳和月亮总是挂在天上,从来不会掉下来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像我们把球向上扔,它总是会掉下来一样,对不对?其实,太阳和月亮之所以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它们受到了一种我们看不到,但非常非常强大的力量的“拉扯”,这种力量叫做 引力!什么是引力呢?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苹果。.............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毛笔这个神奇的东西,为什么它软绵绵的,一点都不像我们平时用的铅笔或者钢笔那么硬朗,但它却能写出那么好看的字呢?你想想看,咱们写字的时候,是不是得用力把笔按在纸上?如果我们用铅笔,笔芯是硬的,它压在纸上,然后我们一划,纸上就留下了铅笔印。钢笔呢,笔尖是金属做的,很尖锐,它在纸上划过,墨.............
  • 回答
    嗨,小朋友,你有没有坐过摩托车呀?就像爸爸妈妈骑的那种两轮的小车车,很有风,对不对?你知道吗,当我们坐在摩托车上的时候,风吹过来会让我们觉得很凉快,也很快乐。但是呢,我们骑摩托车的时候,速度可比我们走路快多了。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跑得很快,不小心绊倒了,是不是可能会摔得有点疼?摩托车跑得更快,所以如果.............
  • 回答
    小朋友,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有一些叔叔阿姨会站在车门旁边,但我们坐车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让我们找个座位坐好,或者抓着扶手站好,从来不让我们在车门那里站着?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件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就像玩游戏要遵守规则一样。你想想看,公交车就像一个大大的、会.............
  • 回答
    嘿,宝贝们!你们看,今晚的月亮是不是特别圆,特别亮?有时候,它看起来就像一块大大的金色饼干,对不对?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月亮为什么有时候会变成黄色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秘密!你们知道吗?月亮呀,它本身其实不是黄色的,它本来是有点灰灰的,像我们平时画的石头一样的颜色。那为什么我们看到它有时候是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当我们满怀期待地向孩子们灌输环保理念,却发现现实世界如此矛盾。面对孩子好奇又带着困惑的眼神,我们该如何解释呢?这需要一些技巧和真诚。首先,要承认现实的复杂性,而不是回避它。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看我们每天都学习要爱护环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是对的,对我们每个人都.............
  • 回答
    .......
  • 回答
    嘿,宝贝,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会走,但是小牛和小猪刚生下来就能站起来,甚至跟着妈妈走呢?这就像我们家的小狗狗,它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不是也只会趴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其实呀,这跟每个宝宝的“制造过程”不太一样有关。你可以把宝宝想象成一个特别精密的玩具.............
  • 回答
    “小孙警官”对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不立案的解释,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有法律条文和执法程序的“合法性”论证,而非一次能够完全触及事件核心、抚慰受害者情绪的“合理性”说明。从他阐述的内容来看,他反复强调了“立案”的法定条件。这一点无可厚非,任何执法行为都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他提到了“立案侦查”需要.............
  • 回答
    关于B站会员番剧《我,小怼》中出现日军帽子后被悄悄修改且无解释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这件事情触及了内容审核、平台责任、观众感受、以及历史敏感性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的发生与公众反应:首先,需要了解事件的大致经过: 发现与传播: 最初可能是部分观众在观看番剧时,注意到其中出现的.............
  • 回答
    小趾甲分成两半的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劈裂趾甲”或“双趾甲”。这确实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很多人都会在某个时期注意到自己的小趾甲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并且这些解释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指甲(包括趾甲)的形成和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
  • 回答
    “小眼镜”“小胖墩”进中考:一场关于健康与公平的博弈山西长治在中考中加入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官方的回应掷地有声:“解决小眼镜和小胖墩问题,先天近视不受影响”。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它又将给我们的教育体系、孩子的成长,乃至于社会观念带来怎.............
  • 回答
    张小斐全国粉丝后援会为了给张小斐“做数据”而与公司“撕扯”,最终被解散的事件,确实让很多人关注“饭圈”文化如何在中国当前环境下运作,以及它是否还能继续奏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聊聊。事件的起因:数据化应援与公司利益的冲突首先,我们要明白张小斐全国粉丝后援会为什么会这么.............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是个挺现实的例子,能折射出不少法律上的门道。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从法律角度仔细说说。首先,这事儿最核心的点在于“酒驾”和“代驾举报”。你要是问我怎么看待,我说这是个挺典型的“违法行为被合法举报,继而被法律制裁”的案例。它说明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体现了社会监督的力量。咱们就从法律上.............
  • 回答
    关于杨小军研究员宣称解决黎曼猜想的看法:冷静审视,理性判断最近,中国矿业大学的杨小军研究员抛出了一个令数学界瞩目的消息——他宣称自己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黎曼猜想。这一声明无疑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突破”呢?这需.............
  • 回答
    《末代皇帝》的结尾,年迈的溥仪在太和殿与一群懵懂的红卫兵孩子们重逢,这一幕,与其说是历史的重演,不如说是时代的巨大反差,是个人命运与宏大叙事碰撞出的无声悲歌。要理解这个场景,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再把视角拉回到太和殿这座曾经的紫禁之巅。太和殿,三个字背后承载的是几百年的帝王辉煌,是古代中国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