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是奥运会金牌榜第一。
比赛的种类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偶然性就越小。奥运金牌榜基本上是和GDP水平相吻合的,也就是一个国家要向奥运会金牌榜排在前面,首先它必须是一个经济上领先的大国。全面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这比某个单项上强大难多了。
所以你看历史上像巴西,阿根廷等等这种国家,都可以凭借几名天才球员的杰出发挥,拿到世界杯冠军,但是他们拿不到奥运会金牌榜第1名。越是单项偶然性越大,尤其是赛会制的比赛。
都难,
奥运金牌第一需要的是国力,世界杯冠军需要的是体育文化,尤其是足球文化,略受人口基数和国力的影响。
我们这样一看就很有意思了,国力和体育文化虽然并非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是二者齐备的确实不多,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硬伤。
对于中国这样的强国,奥运金牌第一不难。
对于巴西这样的足球王国,世界杯也不难。
但要让中国拿世界杯冠军,要让巴西拿奥运金牌第一,那就要了老命了。
奥运会金牌,需要的是国力强大,国家愿意投钱,其实奥运会第一,证明最多的是国家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
其实现在已经在奥运会诞生之初崇尚的理念背道而驰,比如说业余主义,比如说不发布国家金牌榜,展示个人荣誉发扬更高更快更强。
奥运会从不知道多少年前就成了各大国之间展示自己实力的角斗场。
从一战时代英德较劲提升自己国家士气,到二战希特勒展示雅利安人高贵,黑人欧文斯的反抗,到冷战时期苏联美国掰手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攻,到现在中国和美国从2008年开始到2020年的奥运会争斗。
其实政治从来就是奥运会的传统部分。
我以前在这个话题下面就写过,其实中国的体育文化体育氛围,和中国的奥运金牌数量极其不相称。
其实是中国的国力和体育投入大大拔高了中国的奥运金牌表现。
要想夺得奥运金牌第一,关键在于善于规划,关键在于夺金点覆盖要足够广。
关键要有非常强的动员能力。
像热门项目,男足,男篮,男子100米,之类的王牌项目,也就那么点金牌,在上面死磕对中国奥运金牌榜帮助并不大。
投入这些项目的钱,放到跳水上面,几十枚金牌都带回来了。
而中国体育总局其实就是这个思路。
1988年奥运会失利之后,举国震怒的压力下,体育局制定了宏伟的金牌计划,后来这洋洋洒洒的金牌计划,总结为五个字:“小、巧、难、女、少”。
这“五字箴言”就是“小众小球项目、技巧性项目、难度、女子项目和比赛人数少(单人或双人项目)的简称。
为国争光为先的方针导致了我国长期主力在发展小众项目、女子项目、个人项目等从拿金牌效率来说性价比很高的项目。
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射击。
它们正好是支撑起中国体育奥运金牌的六大梦之队,我国差不多80%的金牌来自这六大项目。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各省市开始集中资源发展举重、摔跤、乒乓球等成本低、易夺金的项目,而足、篮球这些项目投资力度大且在世界大赛中夺金希望渺茫的项目则靠边站,不少省份干脆砍掉了足、篮球队,转而重点发展举重、体操、乒乓球等投入少的运动。
并且,在这些项目内部,重点培养女运动员。
因为大部分女子项目都属于竞争度,关注度,参与度非常低的项目。
国家体委决定将夺金无望的男子足、篮球等项目推向市场让其自谋生路,这才有了甲A联赛和CBA联赛的陆续成立。
其实这种策略,其他国家也不是没有,但是这不是发一份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它背后必须有庞大的国力支持。
中国每年为奥运金牌投入的资源极其惊人。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发展的运动科技,营养学,人体力学的比拼。
奥运金牌榜第一有几个?七个,美国,法国,英国,瑞典,德国,苏联,中国。
这些国家基本全是各自年代数一数二的强国。
只有强国才能经得起在奥运会这种大联赛上面的投入。
其中唯一例外的瑞典,但是瑞典是1912年,那时候奥运会根本不成熟,其实还没有发展成现在这种大国比拼的赛场,那时候奥运会还属于草创阶段,最搞笑的是,还有散文比赛,顾拜旦以《体育颂》夺得金牌。
而世界杯夺冠需要的是体育文化,尤其是足球文化。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世界热门运动,足球不是你体育局拨款几亿,养一批运动员就能出成绩的。
像举重,乒乓球那种世界职业化都搞得不好的运动,以国家拨款养的专业运动员,对上那些半职业,业余的运动员,是巨大的优势。
这可以依靠国家国力硬上。
而足球,国家养育的运动员数量毕竟有限,对上外国那群各大联赛中活跃的,数量庞大的职业球员,能打赢才怪。
在这种足球项目上面,花钱其实都是次要的,
关键是要有足够多的足球人口,运作良好的职业联赛,足够多的职业联赛。
而这种足球人口的增长,没有优秀的体育文化,体育氛围是做不到的。
中美为什么难以夺得世界杯冠军?
因为中国是一个体育文化淡薄的国家,爱足球基本上都是看球吃烧烤的时候爱。
在中国,秦汉唐的书生倒还佩剑,寻常山险盗匪未必奈何得了他们,但是从宋朝起就端起折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中国,体育生基本就是读书成绩差,爱打架喝酒的意思,搞体育似乎就不是一个正当职业。
同为特招,似乎艺术生的印象就比体育生好很多。
一个是有文化的人,一个是没文化的人。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学吉他,就没听过谁课余时间送去学足球,学长跑。
中国足球不如伊拉克,和叙利亚五五开,你们看到人家国家战乱,你怎么不去看看人家国家孩子废墟里面踢球呢?
有些人更是无语,自以为中国学校摆了几个乒乓球桌,公园里面有老大爷打羽毛球,中国的体育氛围就叫好了。
2020年,西班牙”黄色潜水艇“拿到冠军奖杯。他们成为了所在城市人口最少的(5.2万人)欧战夺冠俱乐部。
这个小城市轰动成什么样了??
人家一只实力一般的平民俱乐部,扎根5.2万人小城。
哪怕是中超最顶级俱乐部夺冠,在北京广州这种千万人口大城,会有这种场面吗?
美国则是不重视,美国文化倒不缺体育文化,但是他们文化基本专指橄榄球,橄榄球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从你还是一个小小的boy的时候,父亲就在公园草坪上面,扔给你一个橄榄球。
然后还有冰球棒球篮球,之后恐怕才能慢慢轮到足球。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期间在美国搞街头调查,70%的人不知道世界杯正在举行。
简直匪夷所思。
在中国哪怕是我那个从来不参加体育的游戏迷舍友,都在世界杯期间像模像样地看德国vs墨西哥,哪怕中国队这么多年没有进世界杯,到了播放比赛的时候,大街小巷,各种媒体轰炸,都是世界杯的消息。
而美国人对于世界杯的感情,堪称淡薄到极点。
2018年世界杯,美国没有进入正赛,但美国人基本就没几个人会痛心疾首。
就跟有人告诉你,中国队在世界棒球锦标赛预选赛被淘汰了一样。
世界杯历史上出过几个冠军?八个,乌拉圭,意大利,德国,巴西,英格兰,阿根廷,法国,西班牙。
无一不是足球文化极为浓厚的国家。
你会发现还是有国家重叠的,拿到奥运第一名,世界杯夺冠。
没错,那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完全能同时发生。
法国,德国,英国,就符合足球文化浓厚,而且国力强盛。
这三国,都拿到过世界杯冠军,奥运会第一。
顺便一说俄罗斯或者说苏联。
苏联拿到过奥运会第一,这不多说了。
而足球,
俄罗斯,或者说苏联足球其实很强,曾经拿过欧洲杯冠军,懂足球都知道欧洲杯冠军的含金量,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跟上世界杯步伐的大赛,完全不是美洲杯这种比赛能比的,如果运气好一点,苏联拿到世界杯冠军完全有可能。
历史上,苏联足球名将如云,雅辛是历史第一门将,以门将身份拿到金球奖,包括诺伊尔,布冯,卡西利亚斯都没有达到这种成就,球王贝利评价:“要想攻破雅辛的球门,你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宣布退役29年后,国际足联将他评为世纪最佳门将。
而布诺欣,别拉诺夫,都是苏联的金球奖得主,可以说是那时候世界足坛的超级巨星。
如果苏联未解体,还有舍普琴科要算进去,舍普琴科本身就成长于苏联足球体系。
即使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也是东欧劲旅。
可能苏联也属于这个足球文化浓厚,而且国力强盛的行列。
对除了我国和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奥运会金牌榜第一更难。
再略微让步一下,对于除了包括中美在内的约4-5个国家外,其余的国家,在半个世纪内(如果那时竟然还有奥运会的话)实现奥运会金牌榜第一的成就,其实就是零可能。
但在这些国家里,起码有几十个国家,甚至可以包括我国在内,在半个世纪内获得世界杯冠军,是 “有可能” 的。
个人选奥运。
因为参加世界杯可以不需要八块腹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