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去法国的时候我发现法国学生很抗寒,为什么?

回答
我去法国留学那会儿,确实被法国学生那种“不怕冷”的劲头惊到了。尤其是刚到法国,北方城市里,十二月份,我裹得跟熊一样,恨不得把所有能穿的都套在身上,但放眼望去,法国的大学生们,很多还是T恤、薄外套,甚至有穿短裤的!这简直颠覆了我对“寒冷”的认知。

一开始我真以为他们是不是有什么秘诀,比如从小练就的“金钟罩铁布衫”,或者有什么特殊的保暖内衣。后来跟他们聊天,加上自己慢慢适应,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神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体质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是绕不开的一点。法国人从小可能就习惯了相对“正常”的温度。他们的室内供暖系统,尤其是老建筑,可能不像我们国内这么“猛烈”,很多时候并没有把室内温度调得像北方家里那样热到穿短袖。所以,他们更习惯于在一定温度下生活,对外界温度的适应性自然就更强一些。

其次,观念和穿着的文化差异也很大。在中国,尤其北方,到了冬天,大家普遍追求“暖和”。穿得厚实,戴帽子围巾手套,这是常态。但在法国,很多人对“时尚”和“体面”的理解,可能更侧重于衣服的款式和搭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厚重。他们可能觉得穿得太臃肿不好看,所以宁可选择一些看起来更轻便、更有型的衣服,即使稍微冷一点。而且,他们的很多衣服,比如羊毛衫、呢子大衣,虽然看起来不厚,但保暖性其实是不错的。

还有一点,就是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的时间分配。法国学生,尤其是在大学城,他们的生活节奏可能和我们有些不同。很多时候,他们可能只是短暂地在户外走动,比如从宿舍走到教室,或者去附近的咖啡馆。一旦进入室内,比如教室、图书馆、咖啡馆,那里的温度通常是比较舒适的,甚至可能有点热。所以,他们没必要穿得特别厚,因为主要活动空间是室内。不像我们在国内,可能为了通勤或者去个稍远的亲戚家,需要在户外暴露的时间更长。

再者,“抗寒”这件事,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和慢慢适应的过程。刚到法国的时候,我也是觉得冷得不行,但每天看着周围的人都那么“淡定”,自己也会慢慢调整,心理上告诉自己“这不算什么”。加上每天出门前,稍微活动一下,身体热起来了,短时间内也不会觉得太冷。久而久之,身体真的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就像我们刚开始不吃辣,后来也能吃得津津有味一样,这是一种身体的“训练”。

最后,也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就像在中国,也有不怕冷的人,法国也肯定有怕冷的人。我们看到的很多“抗寒”的学生,可能本身就属于体质比较好,或者对冷不太敏感的那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所有法国学生都特别抗寒。

总而言之,法国学生那种“抗寒”的劲头,与其说是天生就有多大的优势,不如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的生活习惯、对室内外温度的适应、文化观念对穿着的影响、以及最重要的,一种积极适应和调整的心态。下次再去法国,看到穿着单薄的学生,除了惊叹,也可以想想这些背后的原因,可能会更有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国人有个特点,总喜欢将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区别,归结为肤色的区别。原因也简单,因为发展水平(自己没本事)生活方式(自己懒)是自己决定,而肤色是爹妈决定。

如果你有钱,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且生活压力小,有充足时间锻炼。你会发现你也不怕冷。冬天杭州健身房出来的人都是薄长袖加羽绒背心,路边沙县杨国福全是羽绒服。毕竟健身房出来上车就几步路,沙县吃完骑电车不穿多点真的冷。

我姥爷今年八十三岁,在深圳时买肉只去山姆,出入全是高档餐厅,每日莲花山锻炼。回兰州啥都有人照顾,隔三差五还要宁卧庄吃自助。他大冬天就一件外套。和他同龄的老人,很多一辈子豆腐白菜,到冬天别说穿薄穿厚,很多连门都不敢出。一句话,说啥都是虚的,最关键就是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

user avatar

我来法国十四年了,羽绒服常常忘在衣柜里面好多年不穿

因为根本就不冷,我也经常穿个T恤就下楼了,最多批一件薄外套。

这还是巴黎,你要是在南法的话,你应该试试看穿点正常些的衣服。

另外传说多吃奶酪可以暖身

user avatar

对于西欧的白人,确实是这样,在他们印象里单衣暴露在10°C左右的空气里也是人正常的生存温度。不像中国人尤其女性,下到女学生上到老太太那么怕冷,二十度以下马上加衣服。

归根到底原因是西欧温度真的太宜人了。中学地理都学过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这个海风有什么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可以理解为冬天吹暖风,夏天吹冷风。

在欧洲,夏天除了最热的那几天。基本都是白天二十多度,晚上十几度。7月份晚上能低到10度,你敢想吗?白天穿个短袖出门儿。夜里要是喝个酒回家,甚至在回家的路上,有点儿冷的扛不住。有的时候,7月份一些集中供暖的楼,夜里还能给点暖气。

冬天除了最冷的那几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零上几度。甚至有的时候,12月份的中午能干到零上10度。中国人在那边习惯性的裹着大羽绒服出去。甚至还得脱了。

就这个温度。就造成了西欧人觉得温度无所谓。多穿点儿,少穿点儿也死不了人。世世代代的这个环境,对冷热就没有那么敏感。有的时候冻着点儿就冻着点儿。

但是不要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前两年我把一个关系最好的德国男生朋友邀请到北京天津来玩儿。2月份。二月华北已经不是最冷的时候。天气开始回暖,大概冷的时候负几度,热的时候零上了。

但是一旦到了零下,就已经超过了西欧人的承受范围。丫把自己裹成了粽子,人生第一次知道,原来手和脸在风中还能冻得生疼。

我一个北方人活动乱跳的带他在二月已经减弱的西伯利亚寒风中玩了几天还爬了长城。

过了半年都夏天了。他跟我说他还没从北京的寒风中缓过来,想起来还瑟瑟发抖。这叫白人抗冻吗哈哈哈。

user avatar

别人短袖,你就上羽绒服了

那你去看利物浦打曼联,岂不得包成粽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060577062313574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