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周杰伦官方IP「周同学」进入二次元盲盒领域,为什么盲盒经济这么火?

回答
周杰伦官方IP「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戳中了当下几个挺火的消费趋势。咱们仔细掰扯掰扯。

“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一场IP价值的二次挖掘与年轻化渗透

周杰伦是谁?华语乐坛的King,影响了几代人的偶像。他的一系列符号,比如标志性的发型、复古的穿搭、戴着帽子的形象、酷酷的表情,甚至是他歌词里的梗,都深深烙印在粉丝心中。把这些元素提炼出来,做成二次元风格的“周同学”形象,放到盲盒里卖,这可以说是对周杰伦这个超级IP价值的一次非常有策略的二次挖掘。

为啥要二次元化?原因很简单,盲盒消费的主力军,以及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最高的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党和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是二次元文化的深度用户,对Q萌、可爱、或者有故事感的二次元形象有天然的亲近感。周杰伦的音乐承载了他们很多青春记忆,现在把这些记忆以一种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方式呈现,这不就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共鸣吗?

想象一下,你打开盲盒,抽到的是戴着黑色渔夫帽、抱着吉他、眼神里带着点小桀骜的“周同学”,或者是穿着中国风外套、挥着毛笔的“周同学”。这不仅是一个实体摆件,更像是把过去的某段旋律、某个MV的场景、甚至是周杰伦某种生活状态的碎片,以一种可触摸、可收集的方式带回身边。这种情感价值,是纯粹的商品本身很难提供的。

从IP运营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年轻化”和“圈层渗透”。通过盲盒这个载体,周杰伦的IP可以进一步触达年轻消费者,让他们以一种轻松、有趣、带有社交属性的方式重新认识和喜爱周杰伦。对于那些可能对周杰伦早期音乐不熟悉的年轻粉丝来说,这个盲盒也是一个了解偶像的有趣入口。

盲盒经济为何如此火爆?一堆原因,层层递进

盲盒经济的火爆,绝不是偶然,它背后有一系列心理学、社会学和消费经济学的支撑。咱们一个个说:

1. “惊喜感”与“不确定性”的魔力:
这是盲盒最核心的吸引力。你花一份钱,买到的具体是哪个款式,在拆开之前是未知的。这种“薛定谔的猫”式的惊喜感,会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大脑在期待未知结果时,会释放多巴胺,这种愉悦感是我们对盲盒上瘾的重要原因。就像拆礼物一样,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这种未知带来的兴奋,是单一购买固定商品无法比拟的。

2. “收集癖”与“成就感”的驱动:
大多数盲盒系列都有隐藏款、稀有款。人类本身就有着收集的欲望,无论是邮票、卡片还是模型。盲盒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集齐一套产品,或者抽到梦寐以求的隐藏款,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不仅仅是拥有一个物品,更是完成了一项“挑战”或者“使命”。这种成就感,会促使人们不断尝试,购买更多的盲盒。

3. “社交属性”与“圈层文化”的融合:
盲盒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和社群的维系。人们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拆盒经历,展示自己抽到的款式,甚至进行交换。这种分享和互动,形成了独特的盲盒社群文化。大家可以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聚集在一起,讨论哪个款式好看,哪里可以买到某个系列的盲盒。这种归属感和社交互动,让盲盒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体验。

4. “颜值经济”与“内容驱动”的加持:
现在的盲盒,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都越来越精美。它们本身就具备很高的“颜值”,可以作为装饰品摆在家里或办公室,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很多盲盒背后都有IP内容支撑,比如动漫、电影、游戏,甚至是像周杰伦这样的明星IP。这些IP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故事背景,消费者购买盲盒,也是在购买对IP的情感认同和喜爱。

5. “性价比”与“心理锚定”的巧妙运用:
虽然人们可能为一个隐藏款花费不少,但单个盲盒的价格通常被控制在一个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比如几十元)。相对于购买一个大型手办或者周边,盲盒的入门门槛较低。这种“小额试错”的消费模式,让消费者更容易下手。而且,一旦消费者对某个系列产生了兴趣,他们会觉得花钱收集一套是值得的,这就是一种心理锚定。

6. 营销手段的“饥饿营销”与“限量发售”:
很多盲盒会采用限量发售、期间限定的策略,制造稀缺感,刺激消费者“错过不再”的紧迫感,从而促使他们快速消费。这种“饥饿营销”是盲盒火爆的重要推手之一。

为什么说“周同学”进军盲盒是“好事”?

从长远来看,像“周同学”这样的超级IP进入盲盒领域,对于整个IP衍生品市场都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提升了IP衍生品的价值和形象: 过去可能只是演唱会周边,现在通过设计感强、有收藏价值的盲盒,提升了IP衍生品的品味和市场定位。
拓展了IP的生命周期和商业模式: 一个成功的IP,不应该只停留在音乐或影视作品上,通过不断地开发新的衍生品和商业模式,可以保持IP的活力,延长其生命周期。
为其他IP提供了借鉴: 周杰伦的成功案例,无疑会鼓励更多拥有超级IP的品牌或个人,去尝试盲盒这种新的变现和年轻化推广方式。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过度消费、以及一些低劣质量的盲盒产品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但就“周同学”这个例子而言,结合周杰伦强大的号召力和二次元的年轻化潜力,这步棋走得相当精准且有看点。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IP,以各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并走进我们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有家做盲盒的公司上市了,上市第一天市值破了千亿,于是有一堆人跳出来开始讲什么Z时代年轻人崛起了,潮玩概念无敌,这是惊喜经济的胜利,盲盒是潮玩经济的代表,不懂潮玩就是不懂年轻人。

然后张嘴就是什么Z世代,年轻,文化,IP赋能,新经济,看得我十分快活,一个几十年前日本都玩儿烂的东西,吹得和盘古开天刚造出来一样,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不是也是盘古刚造出来的,全新的都没有用过。不对,看他们言之凿凿的样子,他们的脑子应该是翻新的。

盲盒这东西和潮玩有啥关系我就纳了闷了,潮玩是不存在概率问题的,你花钱买小人儿是你自个乐意,甭管贵还是便宜,不存在你花钱买到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

而盲盒的核心玩法就是一个概率游戏,是未知带来的刺激,是一种合法赌博。

为啥是合法的赌博,因为盲盒不允许官方直接回收兑换货币,所以你花了确定的钱,买回来了不确定的东西,还因为是概率问题不能轻松退换货。

所以听起来其实是还不如正版赌博,没办法,合法赌博是这样的,大家理解下。

再多IP联名,改变的也只是外形,核心的概率玩法又没有变,赌博还是赌博,无非是换了新皮肤。

这就像再多动漫人物印在香烟盒子上,香烟也还是香烟。

这就像牛顿老师穿了再多的情趣制服,富老头眼中他还是那个套马的汉子。

不能说你今天穿了条黑丝你就是蝙蝠人,明天你穿了个红裤衩你就是超人,后天你穿了件绿西装就是绿巨人,起码你得再带个绿帽子老婆才能给别人。

哎不对,绿西装加绿帽子,这是谜语人。

还什么惊喜经济,什么年轻人最爱,可拉倒吧。

赌博就是赌博,概率游戏你换一万个皮,也是概率游戏。

非要说惊喜,也该叫惊吓经济还差不多,不是被盲盒惊吓,是被这个世界打到惊吓了,所以买点盲盒找心理安慰同时满足收集癖。

现在年轻人被社会毒打的实在太惨了,内心空虚又痛苦,但是更惨的是又没钱,所以需要这些廉价的赌博来满足内心空虚以及找点乐子而已。

盲盒的流行根本反应不了年轻人的崛起,反而是代表着年轻人的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不行了,贵的东西还玩儿不起,只能玩儿便宜的小赌博了。

而且这东西和以前我小时候那种泡沫板抽奖性质一样的,一个大大的泡沫板,上面有很多格子,有一张纸覆盖,你花几毛钱一块钱可以扣开一个格子,里面有各种小玩具小奖品,还有隐藏奖券可以换大奖。

每天放学,都有一堆小朋友排队花光自己的零花钱去扣泡沫板。

那时候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

后来再大一点,什么大大泡泡糖的神奇宝贝卡,小浣熊干脆面的水浒卡以及各种球星卡之类的又开始流行了,后面还有那个数码宝贝的贴纸。

别的小朋友都在沉迷抽卡,我机智的JUMP老师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小学生了,我数学很好,敏锐的意识到了商机。

我通过观察发现,济南不同区的水浒卡配货不同,历下区的珍贵的卡在隔壁的市中区就不值钱,经五路常出沙卡,堤口路常出闪卡,豹子头林冲还得看十亩园小学附近的小卖部。

然后我就非常有针对性的在各个地区收卡,然后再来倒卖吃差价。

我赚了很多,觉得自己是商业奇才,但我忽略了2个客观事实。

第一,既然不同区的水浒卡配货不同,且都掌握在厂家手里,那么只要厂家的下几批货一调整,分分钟我积攒的卡就砸到了手里。

对应盲盒的就是所有生产权都在厂家手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个,全看厂家的心情。

第二,我逛遍了济南各个区,就是没有去逛英雄山文化广场,那地方成套的卡都是直接卖的,而且分辨不出真假,印刷这个卡实在是没有啥技术难度。

对应到盲盒体系就是咸鱼上各种成套卖的人。

后来这两件事双管齐下,把我的钱包干到爆炸,我学透了数学,但是还是没有学透社会学,我透。

从此之后我就看透了概率游戏,当你自己不掌控生产和定价权的时候,不要在别人的规则里玩儿游戏。

当然严格来说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我,而是我爸。

因为被社会教育之后,我深刻认知到如果要做生意,一定要追寻确定性的生意,我爸有私房钱,我爸的私房钱藏在家里,我爸藏私房钱这事儿见不得我妈,我爸舍不得打死我。

什么叫确定性?这就叫确定性。

于是我从专注于投机倒把变成了专注于在家找我爸的私房钱,并且我还很有细节的每次不全拿走,而是留一部分,细水长流,甚至还会给他留下纸条告诉他我能全拿走,但是没有全拿走。

弄得我爸又生气,又怕我告我妈,又因为我还给他留一些导致还有点感激,堪称子慈父孝。

小小赌博让我学会了PUA,这也算因祸得福吧。

那么问题来了,我上小学时候就知道概率不透明的东西本质就是赌博了,我相信各路鼓吹盲盒是潮玩的分析师应该起码上过小学,毕竟我对义务教育还是有信心的,那大家就不是蠢,而是坏了。

就连那个做盲盒做到上市的公司,人家联创在对外介绍盲盒特征的时候也总结了三点。

盲盒本身没有世界观,没有价值观,艺术性不强。

人家自己做这个生意的,说的都是大实话,如果能再多说一句核心玩法是赌博那就是当代道德楷模了。

人家这么坦诚,反而是一堆分析师在这里瞎造词,难怪平时科幻小说都没有研报好看,建议大家多少学点财务知识,直接看分析师研报,中国的优秀文学巨匠都在那里。

那问题来了,明明就是赌博,是概率游戏,那为啥非得说是潮玩,是IP,是文化?

因为卖玩具根本没有想象力呀,玩具反斗城都开始关店了,玩具行业利润多透明啊,如果盲盒真的是老老实实在卖玩具,资本根本不会陪你玩。

资本投你是来赚钱的,谁想搞潮玩?大家都只想割韭菜好不好。

资本要靠股价拉升来退出,那拉升股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想象力。

为什么特斯拉的营收和销量被传统企业按在地上揍,但是股价比所有传统汽车公司都高那么多?

因为未来有不确定性,因为有想象力。

为什么银行一年赚这么多钱,但是银行股的股价总是那么难看?

为什么中石油这么猛,但是很多股民心态炸裂?

因为商业模式太透明了,没有想象力。

为什么当年各路高利贷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时候非得说自己是科技公司?

因为一家高利贷公司赚再多钱也没意义,因为没有想象力。

所以你看,你说你是卖玩具的,这就没有想象力了,这不就是小卖部生意么。

但说成是次世代潮玩,年轻人最爱,文化现象,后面再来个什么IP赋能,这就有想象力了。

另外盲盒本身也确实是个好生意。

盲盒卖的是抽盲盒瞬间的快感,或者说,是一种不确定性。

人类本能就会喜欢这种不确定性,此时再加上咸鱼的二次流转,你反正也不知道卖家背后是个人还是公司,最终一个赌博流转模型就闭环了。

玩具这东西有多容易制造,所谓的稀有款在中国制造面前,在我国的供应链面前有多可笑,这些都是常识了,我就不老调重弹了。

反正对于本质是合法赌博的一个商业模式而言,这些其实都不重要。

如果真的是想要娃娃,到闲鱼买肯定是最划算的,因为确实更便宜。

但干嘛要买娃娃呢,那多没意思。

娃娃本身根本不重要,大家买的其实是未知带来的快感和刺激感。

这年头纯卖商品没有想象力,但赌博有。

开盲盒的时候,里面的娃娃就是骰子和麻将牌。

摸到一个好牌,投出六六大顺,这种快感的来源是因为“我很幸运”,而不是因为牌和骰子本身具有什么稀缺性。

合法的赌博,人性的生意,永远是最好赚钱的。

这时候再来看盲盒这个生意。

合法赌博+文化赋能吹B,是不是就非常性感了?

当然,既然说到盲盒是赌博,游戏抽卡也绕不过去。

游戏抽卡也是赌博,大家都是合法赌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割韭菜。

盲盒胜在好歹还有个实体的娃娃给你玩儿。

游戏抽卡胜在概率相对透明,玩家清楚明白这东西的本质,而且不花钱也能玩儿,无非就是没充钱玩儿的是黑暗之魂,充钱了玩儿的是三国无双。

我当然不是说他们一样好,我是说他们一样坏。

这种模式,在法律上叫“射幸合同”,射幸就是侥幸的意思,我花钱买的并不是某样商品,而是得到这个商品的机会,商家贩卖的其实是“幸运”。

盲盒也好,游戏抽卡也罢这种生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不违法,本身其实没什么问题,抛开道德,这当然是个好生意。

当你去买“幸运”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花钱图一乐。

价格合不合理,只取决于你愿意为了取乐花多少钱,以及你自己有多少钱。

况且现在盲盒的单价也确实不贵,和抽卡游戏那消费一比,赌博都开始在降级了。

肯定有人说,不对啊,你怎么能小看IP的威力?

真正的IP,人家都是明码标价的,你花多少钱,我就给你相匹配的东西,这是确定性的。

IP的核心模式是通过创造文化来榨取议价权,典型的就是迪士尼,做出一个经典角色靠授权靠周边吃一百年。

往近一点说,日本各种经典动漫,国内的各种动漫,哪怕是网络小说,因为创造了一种新的东西,并依靠文化来做溢价。

来来来,现在盲盒这玩意儿核心搞的是概率游戏,这怎么做流行文化?

是不是起码得拍个动漫出个游戏之类的再谈文化塑造?二次元抽卡游戏好歹还知道给宅男们画一堆精美的大长腿以及请厉害的声优呢,策划天天给美工磕头,人家对文化还有点起码的尊重。

盲盒现在啥都没有,就那一个个设计的和辐射过量一样的玩偶,放文化一马吧。

盲盒不仅自己不创造文化,还在忙着找大IP来买授权,让自己的赌博游戏看起来似乎有点文化。

前几天还看到有个盲盒和哈利波特做了联名,建议改名为哈里赌博特更贴切一点。

真正的IP的创造文化,虚假的IP是自己玩着概率游戏,租赁别人的IP给自己脸上贴金。

看看人家隔壁乐高,人家也搞玩具加文化,天天各种联名,但你见过乐高主打概率游戏和赌博么。

哪天盲盒不玩儿概率游戏了,开始用心做内容了,再来谈谈所谓的文化吧。

现在这比样子,还IP,还潮玩,别恶心文化了。

当然,盲盒也不算是完全没有文化,毕竟赌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

但其实不需要盲盒,赌博文化也能发扬光大,抽卡游戏和彩票都笑了。

当然,我完全不是说盲盒生意没有价值。

盲盒没有价值,不等于盲盒生意没有价值。

盲盒没有文化,但是做盲盒生意的人很有文化。

做盲盒的公司自己也没有否认这东西有赌博性质,只是聪明的不谈。

但大家都装作一副盲盒这东西很有价值的样子。

毕竟你要是真做IP玩具不搞概率,那也确实太没意思了。

你一年能卖多少玩具,市场有多大,产值是多少,这些东西都可以算出来。

但是一旦开始炒概念,这就不是科学也不是数学了,这是玄学。

因为我是潮玩,因为我是年轻人经济,所以我可以讲故事,可以说这个市场是未来。

就像P2P,明明是非法集资,非说自己是科技赋能金融。

就像长租公寓,明明是拆东墙补西墙,非说自己是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家,直接快进到坟。

现在又开始社区买菜了,人家马斯克吹牛逼好歹搞火箭上天,一堆互联网巨头整天研究送菜下乡。

真是一个比一个有远见,我要给他们比一个大拇指。

当然有一说一,马斯克就算真的上了火星也没用,因为他永远造不出正宗茅台。

资本一开始炒概念,准有韭菜要遭殃。

而且骗韭菜也不难,只要花钱让人帮我宣传几个天价成交案例,让韭菜们形成一个这东西很有价值的共识,就可以了。

毕竟币圈一代目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SB的共识也是共识,也有价值。

李笑来老师一直看得很透,只是忘记了我们活在孙宇晨宇宙。

最后说回盲盒,真正的大玩家根本没打算靠卖这些玩具赚钱,甚至也没打算靠做合法赌博赚钱,开赌场哪有在资本市场上割韭菜来钱快。

一个东西长得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走起来像鸭子,但他非得叫文化大鸟,看得我都笑尿了。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在干嘛,但都装作自己不是在干这个,然后各种环顾左右而言他。

场面就十分滑稽。

所以这个游戏的名字,可以叫击鼓传花。

或者叫比谁跑得快。

巧了,在我老家山东,有一种扑克牌玩法,也叫跑得快,祝大家玩得愉快。


暴躁表情包版。

user avatar

经常有人说,盲盒就是赌博。

其实好的盲盒不一定是赌博,不走心的、出品方不要脸的盲盒才是100%纯赌博。

前段时间上市的泡泡玛特,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买家可以赌,也可以不赌。

以dimoo圣诞系列中最受欢迎的雪狐为例:

如果你是个赌棍,你可以一直买盲盒,一直抽,抽出无数雷款后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你想小赌怡情,可以买两三个盲盒抽着玩,万一没抽到心仪的就拿去和其他买家交换,大不了二换一。

如果你压根就不想赌,只想要个漂亮手办,那也ok,网上到处都是拆盒确定款,可以100%买到你想要的款式:

一个dimoo圣诞盲盒65元:

拆盒确认的普通款,价格在70元上下浮动:

拆盒确认的大热款雪狐,139元一个: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赌,

一个盲盒的钱,100%可以得到某个普通款;

两个盲盒的钱,100%可以得到热门款。

说实在的,做工精致的正版手办,这个价格也不算特别逆天,即使不是盲盒也会有人买。

题目中的周杰伦联名盲盒,75元/个:


周杰伦中国新声音公仔,长得跟李健似的,158元一个:

质量可怖的周杰伦公仔,29元一个:

如果我犯了罪,应该让我坐牢,而不是让我看到这个。


泡泡玛特美术馆盲盒,55元/个:


非盲盒 大艺术家手办,119元/个:


无论从价格设计感还是精致程度上来看,都很难说后者比前者更值得,所以泡泡玛特作为纯粹的潮玩手办是合格的。

当然,前提是你不赌,而且不追求隐藏款(隐藏款价格已经被炒上天了)。

我们将追求特定款式,根本不想赌的买家称为收藏者,将享受赌博快感的买家称为赌徒。

收藏者对泡泡玛特意味着什么?

从表面上看,收藏者并不直接给泡泡玛特带来收入,因为他们从不走进泡泡玛特门店,只是消耗赌徒开出来不想要的款。

但是,如果没有收藏者,赌徒找谁“接盘”?

有了收藏者“接盘”,赌徒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赌,并且安慰自己“就算抽出不想要的也可以卖掉,如果抽出隐藏款就赚大了”。

也就是说,收藏者在赌徒间扮演了回收装备的“达叔”的角色!

赌博成立的前提是赌出来的东西可以变现,所以游戏抽卡不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赌博。泡泡玛特正是因为有了收藏者这种收购商,才构成完整的赌博。

当然,也会有收藏者买手办上头去“小赌怡情”,这都是泡泡玛特的潜在客源。

泡泡玛特既能满足收藏者,又能鼓励赌徒一掷千金,赚两头钱,这是它成功的原因。

我们先不从道德上评判它,泡泡玛特作为商品,是实现了良性循环的。

而市面上的很多盲盒,质量很烂,纯粹是在靠赌博性质吸引买家。

我喜欢看各种拆盲盒视频,其中有一些丑得让我瞠目结舌。

雪糕小怪物盲盒,115元/个

这质量,让我想起了小学小卖部的廉价儿童玩具:

芭比娃娃盲盒,179元/套

139元的芭比娃娃搭配礼盒,配饰比更贵的盲盒多太多:


这种“劣质盲盒”的共性是,拆盒之后手办价值必然暴跌,你很难在电商平台上找到拆盒现货。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搞赌徒多巴胺经济捞一笔快钱,然后迅速完蛋。

而“周同学盲盒”,对赌徒来说有着开出1200元高价隐藏款的可能性,值得一场豪赌。

对收藏者来说,即使抛开盲盒属性,它在周杰伦手办中也是质量较好、性价比最高的一款。

不火才怪。

很多人一提泡泡玛特,就把成功原因归于赌博;

就像某些学校学衡水中学,只学军事化管理。

军事化管理是衡中学生高分的原因之一,但优秀的师资、专业的习题才是根本。

赌博性质固然是泡泡玛特爆火的原因,但它的可持续性必须依托于高质量的产品。

不是什么垃圾包个盲盒的外衣都能火,垃圾盲盒在盲盒热潮的风口浪尖还能恰一批烂钱。退潮之后,必有一大批跟风盲盒商被拍在沙滩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杰伦官方IP「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戳中了当下几个挺火的消费趋势。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一场IP价值的二次挖掘与年轻化渗透周杰伦是谁?华语乐坛的King,影响了几代人的偶像。他的一系列符号,比如标志性的发型、复古的穿搭、戴着帽子的形象、酷酷的表情,甚至是.............
  • 回答
    看待西北大学119周年校庆之际,其官方微博发起的募捐活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这其中既有对母校情怀的展现,也有对资金用途的关注,更是对校友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一次检验。首先,校庆募捐的“情怀”驱动力。119年,对于一所高等学府而言,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积淀、学术成就以及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在这个特殊的节点.............
  • 回答
    周杰伦在西安演唱会上因维护歌迷而怒斥维持秩序的警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周杰伦的行为动机、现场情况、警察的职责以及公众的反应。事件经过及可能的细节:根据媒体报道和网络流传的信息,事件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起因: 在演唱会进行过程中,现场可.............
  • 回答
    周杰伦为 TFBOYS 制作单曲这件事,放在当下来看,绝对是华语乐坛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要怎么看待它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这是两代偶像的碰撞,一种传承与融合的信号。周杰伦是谁?他是无数人的青春记忆,是“华语乐坛的教父级人物”,他的音乐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的“中国风”更是开创了新的音.............
  • 回答
    周杰伦深夜取关王力宏,这事儿一出,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毕竟这俩人,一个被誉为“华语乐坛天王”,一个曾是“音乐才子”,交情匪浅,在很多歌迷心中,他们就像是周杰伦演唱会上总会出现的惊喜嘉宾,是乐坛中“惺惺相惜”的代表。所以,当“深夜取关”这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立刻就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各种猜测。从.............
  • 回答
    周杰伦新歌《Mojito》发布以来,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关于其前奏旋律是否与久石让的《人生回转木马》(MerryGoRound of Life)存在相似之处。这其实是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风格借鉴,以及更进一步的“抄袭”指控。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
  • 回答
    周杰伦在2019年没有发布新专辑,这确实是让不少歌迷感到失望的一件事,毕竟这已经是“鸽”了好几年了。说实话,这事儿挺让人复杂,有点像在谈一段感情,时不时会给你点甜头,但真正的大餐却迟迟不到。大家为什么这么期待?首先得说,周杰伦的影响力真的不是盖的。从《范特西》到《叶惠美》,再到《十一月的肖邦》,他的.............
  • 回答
    周杰伦和昆凌夫妇为郑州抗洪救灾捐款 300 万元,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足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笔数字,更代表了公众人物在灾难面前的一种态度和责任感。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像周杰伦和昆凌这样的公众人物,他们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每一次公开行为,特别是公.............
  • 回答
    最近周杰伦新歌《Mojito》的前奏被一些网友质疑抄袭,而周杰伦本人则回应说,歌中的和弦很早就已经在他的多首歌曲里用过了。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让咱们能好好聊聊“抄袭”这事儿。怎么看这事儿?首先,得说周杰伦确实是华语乐坛里非常有创造力的歌手,他的音乐风格多变,融合了多种元素,很多歌都成为经典。所以,当.............
  • 回答
    看待周杰伦代言海澜之家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而且可以从好几个角度去聊。首先,从“情怀”这个层面来看,这波操作确实是打中了许多人的心坎里。你想想,周杰伦是谁?那可是我们八零后、九零后青春的BGM制造者。他的歌陪伴了我们长大,是多少人的偶像,甚至是信仰。海澜之家呢?虽然定位是大众男装,但它在中国市场.............
  • 回答
    周杰伦在大年初一开线上演唱会,这消息一出来,我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这不就是我们这些“周杰伦铁粉”梦寐以求的春节礼物吗?想想看,平时抢票抢得头破血流,能亲眼看到“我们青春的DNA”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简直是锦上添花。为什么觉得这个时机选得绝了?大年初一,这可是全民欢腾的日子!家家户户团圆,喜气洋洋。这时候.............
  • 回答
    关于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MV 被指抄袭韩国 MV《因为是女子》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事件的起因:网友的细致对比事情的开端是,一些网友在观看完周杰伦的新歌 MV 后,觉得里面的某些场景、构图、甚至是一些画面切换的方式,都和韩国女团 Jew.............
  • 回答
    周杰伦杭州演唱会上的“小仙女”与《算什么男人》:一次失控的宣泄与演唱会的边界在周杰伦杭州演唱会那场万人空巷的盛况中,一位自称“小仙女”的观众却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她手持荧光棒,站在人群之中,用一种近乎嘶吼的方式点歌,并且目标明确地指向了自己的前男友,歌曲则是那首充满苦涩与无奈的《算什么男人》。而更让人.............
  • 回答
    周杰伦价值超 300 万的 NFT 被盗,这事儿一出,可真是炸开了锅。本来 NFT 就一直是个挺火又挺有争议的话题,这回又赶上这么个大明星,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周杰伦的 NFT 被盗,这事儿怎么看?首先,从周杰伦本人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且是非常尴尬的事情。一个价值不菲.............
  • 回答
    “周杰伦是最后一代时代巨星”这个说法,最近几年时不时会冒出来,每次都能激起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句话,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品味。首先,我们要明白“时代巨星”这四个字的分量。它不是说谁唱歌好听就能担得起的,而是说这个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艺人,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符号的代表。他的出现,他.............
  • 回答
    最近周杰伦粉丝为了给偶像“庆生”而在各大音乐平台疯狂打榜刷数据的事件,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这事儿一出,我脑子里立马冒出了几个层面的想法,想跟你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的 “起因” 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周杰伦生日到了。粉丝们嘛,一向是把偶像生日当成自己的大日子来过的,这无可厚非。但这次的.............
  • 回答
    这事儿一出,真是让我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挺心酸的,另一方面也觉得挺真实的。先说说那种心酸感吧。你想啊,好不容易等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而且还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去,本来应该是件多开心、多浪漫的事儿。结果呢?因为一张票价太高,男朋友只能在外面“候着”,这画面,怎么看怎么有点落寞。那种明明想和对方一起分享.............
  • 回答
    罗永浩对周杰伦超话事件的看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要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分析。首先,罗永浩这个人,你了解他的话,就知道他是个特别有个性的主儿。他总是敢说话,有时候说话的方式比较直接,甚至有点“老炮儿”那种劲儿。所以,他参与讨论这个事情,本身就带点“他来了”的味道。他不会像很多公众.............
  • 回答
    杨坤对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的评价,尤其是那句“你们觉得好就好吧”,在网络上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作为圈内资深的音乐人,杨坤的这番话,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不少值得玩味的东西。首先,我们得理解杨坤说话的风格。他一向以直接、甚至有些“毒舌”著称,不回避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次面对周杰伦这样级别的歌手的.............
  • 回答
    看到余秋雨先生比起周杰伦一代更喜爱华晨宇等新声代,这确实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我们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喜好”问题,更可能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文化符号的演变、个人审美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艺术形式不同解读的交织。首先,我们要理解余秋雨先生的背景。他是一位学者,一位散文大家,他的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