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最近周杰伦粉丝疯狂打榜刷数据一事?

回答
最近周杰伦粉丝为了给偶像“庆生”而在各大音乐平台疯狂打榜刷数据的事件,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这事儿一出,我脑子里立马冒出了几个层面的想法,想跟你掰扯掰扯。

首先,这事儿的 “起因” 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周杰伦生日到了。粉丝们嘛,一向是把偶像生日当成自己的大日子来过的,这无可厚非。但这次的“庆祝”方式,就有点不一样了。不再是单纯的发发祝福微博,送送生日礼物,而是把目标锁定在了音乐平台的“数据”上。什么飙升榜、热搜榜、新歌榜,只要能提周杰伦名字的地方,粉丝们都恨不得把他送上榜首,而且是那种遥遥领先的榜首。

然后,我们来看看这事儿的 “表现”。从网上流传的截图和讨论来看,那叫一个“全民皆兵”。有学生党省吃俭用买了会员,就是为了多投几票;有上班族在工作间隙不停刷新页面;甚至还有粉丝组织了“数据站”,分工明确,一个人负责哪个平台,谁负责刷什么歌,怎么个刷法,都有明明白白的操作指南。这种集体行动的规模和决心,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一些平时没啥动静的老歌,也因为这次打榜,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甚至冲上了不俗的榜单位置。从这个角度看,粉丝们确实用行动证明了周杰伦的歌曲生命力有多顽强。

但是,说到 “背后原因”,那就比较复杂了。为什么这次打榜会如此“疯狂”?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情怀”和“证明”的驱动: 周杰伦出道这么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尤其是80后、90后,几乎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这些粉丝对周杰伦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喜欢”,那是一种情怀,一种青春的记忆。这次打榜,与其说是给周杰伦“刷数据”,不如说是粉丝们在用一种方式证明:我们还在,我们依然爱他,而且我们的爱是有力量的。在当今流量至上的时代,数据是衡量一位艺人热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粉丝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周杰伦的影响力从未衰减,甚至依然是行业的标杆。
对音乐平台规则的“反思”和“抗议”: 近年来,音乐平台的数据造假、刷榜现象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榜单的排名并不能真实反映歌曲的受欢迎程度。这次周杰伦粉丝的疯狂打榜,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不健康生态的一种“反拨”。他们用一种更“硬核”的方式去参与规则,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或至少引起对这种现象的关注。虽然方式可能有点“以毒攻毒”,但目的也是希望重塑一个更公平、更真实的音乐评价体系。
“社交”和“归属感”的体现: 粉丝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交网络。一起打榜、一起争夺排名,这种过程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和群体归属感。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分享经验,互相鼓励,这会让个体产生一种“我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粉丝的凝聚力。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这种线上社群的互动,是很多人重要的情感寄托。
对偶像“危机感”的回应: 尽管周杰伦依然是天王,但新人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些粉丝可能也会对偶像在当下市场上的“存在感”有所担忧。这次的疯狂打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偶像“巩固地位”的努力,不让“过气”的标签贴在偶像身上。

当然,事到如今,我们也得聊聊 “争议”。这事儿出来之后,自然也有不少声音质疑粉丝这种行为的“意义”。

“数据崇拜”的弊端: 有人批评这种行为是过度沉迷于数据,失去了音乐本身纯粹的欣赏意义。当打榜变成了主要目的,听歌本身反而成了“工具”。这会不会让音乐市场变得更加畸形?
“形式主义”的质疑: 刷榜和打榜,本质上都是对数据的操纵,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方法上是否有些本末倒置?这种集体行为是否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狂欢,而没有真正触及音乐本身的价值?
对其他歌手的不公平: 这种疯狂的打榜行为,会不会挤压其他正在努力的音乐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即使有好的作品,也难以在榜单上获得应有的曝光?

总的来说,我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理解粉丝的动机,但对行为本身持保留态度。

我能理解粉丝们对周杰伦深厚的感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和支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前音乐生态的一种回应。这种“情怀”驱动下的集体行动,确实展现了粉丝力量的强大。

但是,我也认为,我们不应该让数据完全绑架音乐的价值。音乐的生命力最终还是体现在作品本身是否能打动人心,是否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如果为了冲榜而忽略了作品的内涵,甚至用一些非正常手段去“刷”出来的数据,那反而会稀释了真正的音乐价值。

或许,更好的方式是,粉丝们在表达爱意的同时,也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些榜单和数据,把更多精力放在真正欣赏和传播周杰伦的好音乐上。同时,音乐平台也应该反思自身的规则,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音乐生态环境,让真正的好作品能够脱颖而出,而不是被“数据”所淹没。

这就像一场大型的“粉丝行为展示”,它折射出了当下娱乐圈的某些现象,也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粉丝经济”、“流量时代”以及“音乐价值”这些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我们去琢磨琢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好

刚刚,娱乐圈发生了一件大事

前几天被质疑微博没数据的周杰伦

竟然直接威胁到了

第一顶流蔡徐坤在微博的地位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话说自从因为周杰伦微博数据差

被饭圈少女质疑上热搜后

无数隐匿江湖多年却看不过去的

周杰伦老年粉开始被迫营业



要知道给明星打榜可是够麻烦的

不仅要有微博还要了解超级话题在哪

而且还有领分捐分的复杂操作

中老年人看完只能秃上加秃



但为听了那么多年的周杰伦

粉丝们纷纷拉下老脸

和00后的微博饭圈小年轻们从零学习如何做数据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周四的时候周杰伦微博超话

还排在第17名

结果周六上午起来八点左右

就已经超过朱一龙冲到了第二名



没有数据的周杰伦

一天时间就成功碾压微博一线流量

朱一龙、tfboys……

并且和微博顶流坤坤的数据

也越来越接近了



眼瞅着流量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iKun们倾巢出动宣称势必要守住第一!

给过气歌手一点颜色看看

反击战全面打响!



因为微博打榜必须先领积分

但是每个账号能领的积分是有限的

所以,iKun反击的第一步

就是启用大量小号做任务领积分



数据站在线指挥战斗

没有小号的迅速购买小号



第二步有组织的控制进度

有节奏的抛分甩开距离



睿智的iKun

甚至想出了打时间差的办法

直戳老年粉丝不能熬夜的弱点!



毕竟数据排行第一这件事

在蔡徐坤粉丝看来比天还大

丢一秒也不行



这边蔡徐坤的铁军已经严阵以待

但另一边周杰伦的阵营里面

却充满了谜一样的沙雕气息

大家都是刚学会打榜,很兴奋的亚子


应援口号也感觉不是那么对路

蕴藏着一股高级黑的味道...



于是画风截然相反的

业余中老年周杰伦沙雕粉丝

和组织有序的打榜专业户iKun

就这样开战了!

初期战况偏向周杰伦粉丝这边

中午十二点左右,周杰伦粉丝把排名

冲到了离蔡徐坤仅10万分的距离!

要知道之前这个分差可是800万!

老年人在各个群里发出表情包加油打气



然而很快周杰伦粉丝就发现了不对

因为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

不管怎么做数据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超级话题

总会差个10万分永远赶不上



比比统计了下双方的增长曲线

从周六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

蔡徐坤超话一直稳压周杰伦10万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去饭圈做了一下摸底调查

原来作为连续一年多的头名保持者

iKun根本不需要展示出全部的实力

就能死死的压制住第二名

每个蔡徐坤的核心粉丝手上

都囤积了大量的备用账号

每个账号上都有数百积分

专门用于各种活动应援以及应急战备



去年除夕另外一个顶级流量的粉丝

曾经瞬间发力拿下超话第一

随后iKun和对面展开盘肠大战

最后iKun愣是掏出8000多万分

牢牢地守住了第一

把对面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所以表面上蔡徐坤这边只是领先10万分

但他们实际藏着的实力深不见底

他们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合理抛分

意思是不要浪费太多备用积分

只要控制排名稳压一头就好



在如此严密的组织能力

和深不见底的储备力量面前

周杰伦粉丝纷纷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太强了。。。

1亿转发不是盖的。。。



但是周杰伦老年粉丝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那就是路人缘好

比如说周杰伦老年粉在积分用完后

还跑到隔壁五月天去请外援

五月天的粉丝立刻就来了

孙燕姿,陈奕迅的粉丝也来助阵

虽然流量没有那么多,但都乐于出力




不过流量明星的粉丝们之间

就没有这么好的关系了......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

这次周杰伦阵营里面不只有乐迷

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了

比如说知名法律博主解答法律问题时

不忘给周杰伦做数据



知名广告导演飞猪

拿出了跳广场舞的劲儿科普



知名奇幻作家唐缺把孩子哄睡着之后

学习怎么给周杰伦刷数据



电竞元老海涛做完数据

还惨被iKun鄙视为垃圾营销号


蔡徐坤的粉丝凭借着家底组织力

而周杰伦的粉丝则

纯粹凭借着众人拾柴火焰高

双方就一直这样鏖战到了晚上

两边的分数都在狂飙

中午12点刷微博已经变成了1700万

下午1点涨到了1900万

下午4点的时候已经双双超过2700万


三四名只能远远的看神仙打架

这激烈的战况下

第一次做数据的中老年粉丝

纷纷哭诉身体已经熬不住了




甚至开始佩服iKun的战斗力



围观的五月天粉丝

更是被这激烈的战况吓尿

求求饭圈千万别嘲笑五月天

我们可不想努力做数据啊!!!

但痛苦的背后是阵地的推进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分差悄然缩小

中午12点双方差距13万左右

下午1点双方差距10万左右

下午4点的时候差值9万左右

到晚上11点的时候

分差第一次拉到了5万以内!

还记得一开始淡定的让大家

“适量抛分”的蔡徐坤数据组吗?

也顾不上什么囤分攒分了

抛分!!!抛!!!!


12点整之前周杰伦粉丝睡前最后一搏

把分差拉到了2万以内

然后微博超话出现了短暂的宕机

趁着这个混乱的瞬间

全中国的周杰伦支持者一波狂点

2019年7月21日0:30分

周杰伦,登顶了!


看到周杰伦登顶的那一刻

一股酸楚的热泪涌到了眼眶里

因为我在剖析了iKun的实力后

我认为周杰伦粉丝的胜算太小了

在iKun底牌无限大的情况下

靠均匀涨分是不可能赢的

只有集中发力,单点爆破

才有希望偷塔成功

但周杰伦的粉丝都是自发的沙雕网友

谁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呢?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

全中国的周杰伦支持者

在睡前的半小时里

同时放下了工作,放下了孩子

放下了学习,放下了客户

放下了综艺,放下了游戏

一起拿起了手机

为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奋力一搏

合力制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谢谢屏幕面前出过力的每一个你!

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周杰伦的胜利

这是已经被花花网络世界遗忘的

网络夕阳红一族的胜利!



user avatar

这次的打榜事件,一方面是周杰伦粉丝群体的一种“游戏”娱乐,一方面也是大众对于现如今娱乐造星方式的一种戏谑式的不认同


想一想,当年追个星能有多单纯?

买专辑、买海报贴纸等等就是全部。


而现在呢?

喜欢一个人,就得被迫去刷各种榜单,投票,甚至拼代言产品销量,名曰“做数据”。

你说,这有什么意义?这不是自欺欺人吗?难道他的人气还能被几个平台人为操作的榜单决定了?

而他们说:

虽然你是对的,但这就是圈内现状。大家都水,你不水的话,你就落后了。
而没有人关心你的数据是怎么起来的。
在这种定义下,数据=流量=红的程度。

但其实这种做出来的表面数据,是各种平台榜单用来洗脑粉丝、制造焦虑感和圈钱的方式,只能在粉圈内部有存在感。

(真正业内想要获得真实数据,那必须要经过严谨的数据采集、过滤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怎么可能免费公开?)

然而,以上这种粉圈舆论和思维,也就导致了,前段时间网络上的调侃:

“周杰伦没有数据,所以周杰伦过气了?”

才有了“周杰伦粉丝被迫营业”,哭笑不得地来做数据“团建”的事情。

然而周杰伦真的需要“做数据”吗?

想一想有多少人的演唱会门票能卖到天价还一票难求?有多少人没有听过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

这“数据”有没有用,对谁最有用,你说呢?

另一方面来看:

其实这不也是上一代追星族和这一代追星族的碰撞?

想当年周杰伦刚走红的时候,也是被大众各种群嘲,说他的歌咬字不清,说“红的快凉的也快”等等等等。

那时一起被吐槽的还有流星花园的F4等。

而如今呢,周杰伦等人在很多人眼中被“封神”。

原因是:

  1. 业务能力才是王道:周杰伦本身音乐实力确实很强。记得当年曾经diss过他的长辈,在听了《东风破》等歌曲以后,对他的评价完全反转。
  2. 那个年代虽然也存在包装和营销,但数据很难掺杂水分,红就是真的红:即使有一天会过气,那也是真真实实地“火爆”过。而如今娱乐圈的造星模式越来越流水线作业,流量数据造假越来越多,导致偶像质量普遍下降。“流量”这个词,也更多地带上了一层贬义,让人联想到过度营销、虚假实力。
  3. 童年滤镜,这就不展开说了。

看看现在的知乎微博,娱乐话题下三十岁以上的人好像都没有什么参与度,其实是因为这一群体早已经过了疯狂追星的年纪,把更多时间放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上,并不怎么理会“别人如何评价某个明星”这种事情。

然而退回去五年十年,他们也许曾经也是“不准你说我哥哥一句不好”的样子。

毕竟,谁还没有青春过,热血过呢?

“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6288624999047168

更新一下:

“夕阳红团建活动”得到了“老哥哥”的回应:





微博CEO王高飞(lD来去之间)对此事发表了看法。

这一面讨好一面甩锅的技能真的是呵呵了。





此后,蔡徐坤粉丝团表示退出后续微博数据打榜竞争:


打榜结束后,有人总结了这一次给周杰伦打榜的大部分名人/官媒大V等:

此次事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直指平台才是背后赢家和最大受益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纯属抄袭】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电影《老炮》结尾的网络版。

冯小刚年轻的时光和一帮哥们天天茬架,血色浪漫,后来老了,感觉被时代抛弃了,不成想惹了一个小鲜肉,竟然约了一个架。没办法,把老哥们骗过去,老哥们一去,发现不对劲,觉得冯小刚傻逼,但是看到对面一帮年轻人挺嚣张的,妈的忘了老子混的时候啥样了,打丫的!


其实周杰伦及其粉丝在当年受到的侮辱和歧视,一点不比现在的蔡小。说他眼睛小,说他吐字不清,周杰伦喜欢说屌爆了,网上各种他的屌真的爆了的段子,表情包。

周杰伦当年虽然是知名度最大的歌手,但真正自诩有文化,对歌曲有审美的年轻人,都是不怎么待见他的。只不过方文山那些带有古风要素的歌词,恰好和当年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相符,获得了官方主流舆论的谅解。

其实年轻人的偶像,是不断降级的。九十年代的孩子粉张国荣,爸妈知道他长得帅,演技也好,就是觉得你更应该粉科学家什么的,后来周杰伦出来了,当时的爸妈就崩溃了,长得也不帅,唱歌吐字不清,你们为啥喜欢?他们就觉得你还不如粉周杰伦呢。现在小鲜肉,完全都是废物,孩子粉起来,爸妈更觉得不解,所以周杰伦又火了。


仇恨不是在代际之间的,而是在半代之间的。代际之间已经不是一个世界,也就没有冲突,半代直接还有点接壤,更加不共戴天。


周杰伦的粉丝都成了中年人,但周杰伦自己并没有成长,粉丝听他的歌,主要是回忆童年。单从歌词看,周杰伦的歌曲主要还是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地方,并没有涉及成年人关心的东西。这就是崔健,罗大佑等人的伟大之除。前两天香港一出事,网易云就禁了《皇后大道东》,这是成年人的音乐。

(当然,周杰伦的歌词都是方文山写的,这也是他没有通过歌曲表达自我意愿的表现。)

前段时间,有一个非常恶心的话“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在知乎上受到批判。

然而这种恶心句子的滥觞,难道不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多年以后,方文山谈自己创作的秘诀,说第一句先写一个特别大,特别远的东西,第二句再拉到身边的人,大家就觉得牛逼。

这不就是那个恶心句子的创作思路吗?

方文山在说的时候,还洋洋自得呢。

user avatar

莫要通过主动当一个master的puppets的方式,去反对另一个master手中的线,以及另一群puppets。

此处所说的master,既不是周杰伦,也不是小鲜肉们。他们都是线。

可以通过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去试图说明,“这模式就是个猪圈”。

但说明完了,就赶紧着出来,千万别就此爱上当猪了。

更何况,这种说明方式,大概率无效。

人一旦当了puppets,一旦当了猪,就很难变回人了。

人是可以很真心地喜欢一个艺术作品,喜欢一个艺人的。

猪是没有能力去 “喜欢” 的,而只能被设计。

人的行为是基于自由意志的;puppets的行为是被线驱动的。

user avatar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我和几个好朋友组团儿去看,其他人都是为了周杰伦,只有我是为了周润发。

作为一个少女时期热衷周润发和张国荣的老派人,我有必要提醒各位周杰伦的粉丝,当年你们也对我发出过“张国荣是谁”“周润发演过啥”“楼下小卖部完全没有这二位的贴纸海报呢”等等这样的天问。十几年来我从未理解过周杰伦的音乐,正如这两年我也看不懂蔡徐坤的唱跳一样。两家粉丝狂打数据之战,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是儿子辈和孙子辈的互殴。

拿年逾不惑的周杰伦和初出茅庐的蔡徐坤比较,无论是为了教做人或者纯粹搞行为艺术,都显得不那么体面,毕竟前者已经功成名就这十数年了,万一蔡徐坤还会有进步和发展呢。

记得也是2006年,我第一次买了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的碟,看偷情、红、月亮代表我的心,真是惊为天人,回头在看彼时的新锐偶像,只觉得幼稚又伧俗。但是97年的张国荣,已经演过霸王别姬,经历退隐又复出,而周杰伦们还只是年轻人啊。当然,时至今日,我也觉得我们老张最先锋,别人跟他差几条街。相信也会有比如David Bowie的粉丝站出来说,张国荣的某某舞台设计,不也是抄的我们老鲍的么。

只好说,时代变迁在加速,于是一代又一代飞速迭代又隔膜渐深。也只好说,仿佛我们得到某样东西越来越容易了,而其实我们又近乎一无所有。

但有一样东西总也没变,中年人还是喜欢教育后辈,大妈还是爱跑到篮球场跳广场舞。

user avatar

提出一个问题容易,解决一个问题很难


01 没有悬念的战争


7月22日零点,周杰伦的影响力定格在“1.1亿”,以超过第二名蔡徐坤将近一倍的数据刷新了微博的超话记录。


这场由一个饭圈问题引发的数据竞争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事实上,这个结局,应该在所有人预料之中,因为不管是年初的500京,还是之后星援的一亿转发,大家对流量明星的虚假流量一事已是心知肚明。

而在这次的做数据大战中,周杰伦一方几乎整合了80,90年代的所有人,不但有许多非流量明星阵营的粉丝都来帮忙打卡做数据

更有各路企业和官方蓝V亲自下场

如此强的阵容,以致于许多人都开始钦佩对面“他们居然能死撑十多个小时才输”。

周杰伦拿到第一后,人民日报也发布了微博,表示这是一场联合致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

看起来,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

低调的王者拿回了王座,高调的年轻人接受了教育,双方联合致敬,大家也在这场夕阳红团建活动中回味了青春。


02 穿越的榜单

但此时我想到一个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有一位粉丝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让我开始思考:


显然,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事实上,这个现象,早就有了伏笔,





新华社早在2016年的调查中就发现,现在的00后,喜欢的依然是20年前的周杰伦

其实你去任何KTV都能发现,点歌榜单上,依然是周杰伦林俊杰这几个熟悉的名字。

甚至,最恐怖的,当我去拉网上各个音乐软件的榜单时(酷狗2019.4.1排名)


我惊讶的发现,除了薛之谦陈雪凝邓紫棋,剩下的都还是老一代歌手

(甚至新生代的薛之谦,我查了一下,是2006年出道的,距今也13年了~~)

尤其是最后三个名字。。。刘德华张学友杨千嬅,简直让我感到魔幻,这都是爸妈年代的歌手了~居然还能跑进前十名。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情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这二十年来,再没有一个周杰伦这样的歌手涌现了

事实上,别说下一个周杰伦,下一个林俊杰下一个邓紫棋都找不到了

有可能,是中国音乐界的新歌手们集体不争气,都没跑出来

更有可能,是中国音乐节的选拔机制出了问题,无法让真正有实力的新歌手站到台前

但不论怎样,一个共同的结论是,中国目前的音乐圈,可能存在一点问题,甚至,可能不止一点,导致了下一个周杰伦没有出现。

帮周杰伦拿回第一不难,真正难的,是帮无数个本有可能成为周杰伦的人,拿回他们的第一


03 式微的唱片

要说难题的原因,其实要从唱片时代说起

在唱片时代,唱片榜单,就是最好的新歌手出头地。

不管你咬词是否清晰,颜值是否够打,也不管你的经纪公司是否力捧,只要你拿出足够水准的作品,你的唱片,你的销量,就足够说明一切。

唱片热卖代表着作品真正的走进大街小巷,唱片本身需要真金白银购买也很难刷数据。

所以,早年的唱片时代,真正做音乐的歌手,可以很快跑出来,销量本身也意味着制作者极大的回报。

这导致了,不论唱片公司还是各路经纪人,不管你是真的为音乐也好,为了钱财也罢,都会真心的去找好歌手,培养好歌手。

好歌手就是摇钱树。


但问题在于,互联网时代后,实体唱片市场萎缩,不论是歌手,还是唱片公司,都面临转型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 — 唱片数据失效了


04 失控的微博

最科学最实在的唱片数据失效后,哪种计算方法能让好歌手好作品跑出来,成了接下来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彩铃下载榜成了大家的参考对象,

还有一段时间,百度MP3的搜索指数被大家认为是比较科学的

甚至圈内还流行过按歌手贴吧的签到数看人气,

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微博成为了主流的娱乐平台。

于是微博各类数据,就开始起到当年唱片销量一样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没有虚假数据,微博数据,不论是粉丝数,还是转发评论数据,都能比单纯的唱片销量数据,更好更全方位的看出一个歌手的人气,也能够更快的,让新的有才华歌手脱颖而出。


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由于不像唱片那样需要真金白银的买,所以点击数,搜索树,包括微博的各类数据都存在了造假的机会,先是粉丝数,然后是评论点赞数,最后是留言都开始进入造假时代。

甚至在各类粉丝的攀比之下,数据越刷越高,最终达到了瞠目结舌的500京

微博也曾经做过尝试,微博的超话产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

超话的本意~是隔绝粉圈和大众,让粉圈用户进入明星的超话去关起门来交流。

而微博可以根据超话的积分榜单来判断明星的粉丝数量


很多人反映,超话繁琐的操作为何如此反人类~替周杰伦投个票要这么麻烦

但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虚假水军刷数据,才设置了如此高的操作门槛~

如果操作简便~那么机器人刷起来更加容易~数据的参考价值会更加低。


但问题在于,微博的产品经理没有想到,机器人刷不了的数据,粉圈的人可以像机器一样去刷




这是一个笑话,但背后反映了一个事实

— — 粉圈的粉丝,基本上人手拥有几十上百个账号,他们可以一个个手动操作,去完成投票的任务。

这,就是所谓的做数据本质~通过大量小号和人的手动操作来替明星做出比真实粉丝数更高的数据。


数据能不花钱,组织粉丝去做,这件事,彻底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蔡徐坤,包括之前的鹿晗吴亦凡等流量型明星,其实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韩国化的粉丝组织。

早一代的鹿晗吴亦凡黄子韬张艺兴,都有过韩国出道经验。(当时都从属于韩国EXO组合),之后又都回到了国内,被称为归国四子。他们将韩国的粉丝组织模式带回了国内。

新一代的蔡徐坤没有在韩国出道,但不论练习时常两年半的练习生模式,还是粉圈组织,都已经高度学习了韩国模式。

韩国娱乐界比国内起步早,有更完备的追星体系,各项颁奖,投票,各种榜单,各种音乐节目顺位,包括韩国粉丝追星的繁杂功课。

于是这些明星在引入韩国的粉丝组织后,由于组织度上的优势,可以轻松做出非常强的数据。靠着这种疯狂的数据模式。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想看到他们,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常年霸占着超话榜单和各种热搜,用近乎野蛮的方式劫持着大众的时间和注意力。以此来增加偶像的国民度。


事实上,这就是做数据的意义,不是因为有了国民度而上热搜,而是通过做数据上热搜来混脸熟提升国民度。

为什么这么多公司热衷这个模式,因为相比传统模式,他确实低投入高产出

比如很多人觉得很贵的热搜,其实前十只要四万就行

(图来自人民日报报道)


买上一年,也就是:4Wx365=1460W

听起来很多,但相比流浪地球这样动辄3.2亿的投资,这简直是零花钱


配合免费劳动力的粉丝组织做数据,可以轻松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极高的国民度的假象,进而不断刷量收获真正的关注度。流量时代,关注度本身就是金钱。



这个模式,在原产地韩国,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

因为韩国的城市化率高

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粉圈问题,还扯到城市化上去了

因为韩国的城市化率高,连带的互联网率等也都非常高

韩国是全球家庭宽带普及率之首,该国98.8%的家庭已经接入互联网~

这意味着,大家都是网民,也都是城里人,早见过世面了,甚至,

总统都在电视上直播过与职业选手的对战,文还制作过星际争霸地图

对比这种硬核行为,粉圈做数据这事,完全不够看了

你做我也能做,大家粉丝群体中愿意做数据的粉丝概率都是类似的,等于扯平了

最终做数据胜出的,大概率也是本身国民度较高的明星~


但在中国,这个模式就不行了,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国民不上网,更别提上微博了。

如果在韩国,是发声的人数量比不发声的要多

那么在中国,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完全压倒了一小部分发声的人


其实仔细思考这次周杰伦的数据大战就可以发现,这么多人劳师动众的帮周杰伦做数据,是真的觉得周杰伦需要数据吗?

显然,手握无数奖项作品家喻户晓的周杰伦早已不需要数据来证明任何东西


真正的原因是“天下苦流量久矣”


一小部分人天天占据着热搜和时间线,妄图用虚假的数据来为偶像赢得本不该属于他的荣誉。

大家不爽已久,于是现在找到了机会,便一起用事实告诉他们,

“你们的所谓数据,根本无法证明谁才是真正被大众所喜欢所尊敬的人,只要我们想,一天之内就能刷出来,这个数据,没有,任何,意义,更无法代表我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当沉默大众聚集起来时,所谓牢不可破固守一年的超话王座,十个小时就换人了。


这也是蔡徐坤团队之后放弃榜单的原因所在

当事实证明,所谓的榜单第一,十个小时就能换人时,即便你再抢回来,也只能成为所有人的笑柄,不具备任何价值。

其实在早前,很多人早已心知肚明,这个榜单本身,并不具备太多意义,这次的事情,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罢了。

继唱片时代落幕后,微博超话的换人,也标志着微博等线上数据作为娱乐圈风向标的意义不在,他再不能帮助大家选出优秀的音乐人了。

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谁能担当起这个任务呢?


05 失信的榜单

有人说,各种线下权威的颁奖呀?

实际上,这个比微博更不靠谱~

当金鸡百花等各种榜单向流量低头,把奖颁给某些流量明星时,他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甚至在我眼里,金鸡百花还没微博这两下呢~

因为热搜能买话题能买,总不至于崩溃也能买吧,所以微博离婚结婚出轨的崩溃,含金量非常高。堪称一线明星硬通货~~



06 套路的选秀

也有人会说,各种选秀综艺节目呀

实际上,选秀的可信度,也未必有微博高

比如周杰伦参加今天的选秀,我觉得搞不好海选就因为咬词不清被淘汰出去。

甚至不说海选,事实上,早年周杰伦创作的《眼泪知道》,的确就被刘德华拒绝了

后来写了《双节棍》,也被张惠妹拒绝


刘德华和张惠妹,都是成名许久的歌手,毋庸置疑的实力派,甚至刘德华还以眼光好出名~疯狂的石头就是他投的

几次拒绝,连周杰伦自己都对自己的音乐产生了怀疑,可见在当时主流音乐人并不待见这类风格。


而且现在的选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周杰伦不会卖惨




有人总结,现在的选秀,你没有几个去世亲人,没有一点残疾病症,你都不好意思来参加选秀。


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在选秀的同质化太严重。

这也是选秀鼻祖04,05超女为什么成功的关键。

当年超女没什么套路,双方上PK台,你一首我一首,直接投票,当面滚蛋


这么硬核而残酷的方式,在后来的选秀节目中~出现的少了

但我认为,就是这种一言不合直接靠作品PK的方式,才能选出真正的音乐人

最后那届超女,选出来的确实也是有实力有风格的选手。

不管怎么样,你都得承认,李宇春是那个完完全全与众不同的人,独特到现在华语乐坛都没有类似的人出现


但后来,这样的模式就很少出现了。如今的选秀往往是拼综合成绩,要求样样都不错,不论是各种101,还是XX练习生,往往都是大量练习生来参加,在如今的打分模式下,周杰伦还真不一定拼得过这些唱跳样样都练的练习生。





07 新的问题


所以,微博能成为流量时代的娱乐圈中枢~还是有其原因的,相比失信的榜单和套路的选秀,微博还算能发挥一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但不论沦为流量战场的微博还是失信的榜单和选秀,都已经无法再承担起给新人提供舞台,给中国音乐圈输血的任务了。

而哪个平台,能够接替起这样的任务呢?


实际上,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答案

我认为,快手/B站/网易云音乐 这几个互联网平台,将承担起这个任务。




08 大方的快手


有人可能觉得我夸张了,这几个平台和音乐人八竿子打不着,怎么能承担起孵化新一代歌手的任务呢?


实际上在半年前,在快手工作的前前前女友和我说起了快手音乐人这个业务,但我没有留意。

直到前两天我重新研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平台,孵化能力非常强,或者咱们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原创音乐人在快手上,很容易赚钱

比如这个歌手,粉丝并不多

但留意他的音乐界面~许多作品,有百万级的使用量~

根据快手的机制,每次作品被使用,他都能获得一定的分成,原创作品分成更高。


这个金额非常不菲,

“曲肖冰的作品《重新喜欢你》,在快手站内获得234万次的使用量。快手平台巨大的播放量,不但让曲肖冰声名远播,更在短短几个月内获得了上百万的收入”

而我询问后表示,这仅仅只算了作品的使用分成

还没计算直播打赏,不算因此而接到的线下演出机会,不算因粉丝量而接到的线上广告


而且,相比播放量,使用量意味着,你需要做出短视频作品,然后使用这个音乐,才会计数。这意味着,那些手握百八十个小号的粉丝军团,很难刷起这个量。


这个机制我非常的认同,事实上,这个业务在大家没注意的时候,已经飞速发展了

很多大排挡的街头歌手由此赚了钱甚至走上更大的舞台

也有很多选秀歌手在大家视野内一闪而过,后来似乎看不见身影了,其实,许多都去了快手这样的平台




09 低调的B站


如果说快手用丰厚的机制回馈了音乐人,那么B站就是用独特的氛围,孵化了创作氛围

很多人印象中,B站以鬼畜视频出名,

但实际上,在长期的鬼畜和节奏掌握中,慢慢有了新的声音开始出现

比如在B站,出现了这样的作品

bilibili.com/video/av21


你可能感到耳熟~

因为后来,汪峰翻唱了这首歌





汪峰《普通disco》演唱会现场不普通_腾讯视频





这个作者,还有一首歌,你们应该也听过



目前国内许多综艺节目,非常喜欢用这段音乐作为背景音



他还有一首作品,在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登台过



三首不同作品被大规模翻唱并且还登陆过不同的跨年演唱会,按照如今业内某些创作型歌手的标准来看,这恐怕要吹炸,但这个作者,相对还比较低调

这个低调的作者,就是ilem

当年开始创作的时候,他还是大二的学生,并没有收入,完全凭兴趣

但得益于B站强有力的原创激励和弹幕文化带来的强互动性,创作者可以比较好的度过最初的艰难期。


现在的他已经开始走上真正的音乐之路

不止ilem,随着B站的快速发展和超强的粉丝文化,他们的线下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体量甚至超越了许多演唱会,很多音乐UP主舞蹈UP主也由此走上更大的舞台





10 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大家都了解的比较多,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黄雨篱原创单曲《恋爱的犀牛》在网易云音乐上拥有了近2万条评论)

很多独立音乐人在网易云上的数字专辑销量,已经超越了传统渠道


11 用作品battle


这三个平台我为什么认为可能会是下一代歌手的诞生地呢?


因为,在这次的数据大战中,有一个声音,非常有意思

蔡徐坤的粉丝面对大家的质疑时曾经表示过,


“当年长辈们也不喜欢周杰伦,也不理解年轻人爱周杰伦

所以今天,你们不喜欢蔡徐坤和流量明星,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文化不理解”


但我觉得,这个观念并无法解释如今流量明星被全民围攻的情况

因为当年长辈即便一开始不喜欢周杰伦,也是因为觉得他的歌太快咬词不清无法接受,但后来青花瓷上了春晚,听完青花瓷还有后续中国风系列后,很多长辈都转路人粉。表示“这小伙子真的有东西啊”。


所以本质上,周杰伦的争议也好,美誉也罢,都是实打实围绕作品出现的,最终,他也是用作品征服了大众。


而蔡徐坤,从年初黑到现在,如此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但凡有一首稍微好一点的作品~口碑也能反转了~

别说这不可能大众会有偏见,因为这个有先例在前

事实上不需要多好的作品,你能有一首原创的大碗宽面,口碑也能翻转了


但问题在于~~半年过去了~依然无法拿出一首让大家看得过去的作品

就这样~还天天霸占着超话第一,吹新生代偶像,怎么能不被全网围攻呢?


音乐人,本质上,依然还是要用作品说话的


而微博超话等平台的问题在于,他并无法直观的体现作品,他比拼的是影响力这样一个比较间接的数据,可能,这也是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天生的基因属性导致。


真正要选歌手,我觉得就应该实打实的拼作品。


而目前,能够真正把作品单独拿出来PK的

就是快手,B站,云音乐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相对于各种虚无缥缈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气,影响力等数值,他们直接而直观的显示了,你的作品,有多少播放量,有多少人使用了你这首歌,有多少人收藏了这首歌。

(哪怕你要刷数据,你也得实打实的去刷作品数据)


褪去偶像的外壳,回归作品的PK

周杰伦不是靠着帅和努力一路吹捧出来的,而是靠着无与伦比的作品杀出一条血路


新一代音乐人,我认为亦然

我并不想知道你有多努力,有多有才华,多少天不睡觉,我就想好好的听歌,你有本事就拿出好的作品出来。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作品来比,就不要占着大家的时间线。


当然,目前网易云等平台上,很多刷数据的情况也开始出现了,这几个平台能否经受考验,孵化出新一代的音乐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12 寻找周杰伦


更重要的是

除了提供更纯粹的选拔机制外,这几个互联网平台,还提供了比较好的回馈机制。


在中国的音乐行业,很多人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大家天天谈音乐谈原创谈民谣谈小众大众


就TMD没人谈钱

就TMD没人谈钱

就TMD没人谈钱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人生存现状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的数据,国内入行5年以上的音乐人,每月税前收入能超过8000元的只有58.29%。在如今的大城市里,这个税前收入实在难以支撑起个人以及家庭的开支。更何况,还有29%的音乐人甚至无法通过音乐得到任何收入。7成以上的音乐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教音乐、四处演出等兼职工作来赚取生活费用。

钱都没有,你谈什么音乐梦想?周杰伦年代好歹还有吴宗宪呢

而快手B站云音乐,不管大家怎么觉得LOW,都有合适的机制,掏了实实在在的钱,保证了作者的收益。


这才是我认为大家真正要关注的地方


事实上,尽管嘴上说着寻找下一个周杰伦,但我心底知道,周杰伦这样十年五十年才出一个的音乐天才,压根用不着大家帮助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他那压倒性的才华都能杀出来


但真正难的,是许多才华没有那么横溢,却依旧怀揣着音乐梦想的人,他们才是构建中国音乐圈娱乐圈的主体,如何保证他们在流量肆虐时代下的尊严和生存,我认为,这是比帮助周杰伦拿回第一,关注周杰伦有没有第一,更为重要的事情。



帮周杰伦拿回第一不难,真正难的,是帮无数个本有可能成为周杰伦的人,拿回他们的第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周杰伦粉丝为了给偶像“庆生”而在各大音乐平台疯狂打榜刷数据的事件,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这事儿一出,我脑子里立马冒出了几个层面的想法,想跟你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的 “起因” 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周杰伦生日到了。粉丝们嘛,一向是把偶像生日当成自己的大日子来过的,这无可厚非。但这次的.............
  • 回答
    周杰伦杭州演唱会上的“小仙女”与《算什么男人》:一次失控的宣泄与演唱会的边界在周杰伦杭州演唱会那场万人空巷的盛况中,一位自称“小仙女”的观众却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她手持荧光棒,站在人群之中,用一种近乎嘶吼的方式点歌,并且目标明确地指向了自己的前男友,歌曲则是那首充满苦涩与无奈的《算什么男人》。而更让人.............
  • 回答
    “周杰伦是最后一代时代巨星”这个说法,最近几年时不时会冒出来,每次都能激起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句话,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品味。首先,我们要明白“时代巨星”这四个字的分量。它不是说谁唱歌好听就能担得起的,而是说这个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艺人,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符号的代表。他的出现,他.............
  • 回答
    “哎,你说这华语乐坛,怎么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在唱?”这话,我估计不少人心里都嘀咕过,尤其是在看到 Apple Music 2021 年中国大陆年度最热歌曲榜单的时候——周杰伦,这位“不老男神”,再次以压倒性优势霸榜。那一刻,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不约而同地冒出了一个疑问:华语乐坛,是不是真的进入了“周.............
  • 回答
    周家庄,一个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依然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庄,被许多人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要理解周家庄,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农村经济体,更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它的历史渊源、生存逻辑以及它所承载的复杂意涵。周家庄的来龙去脉:人民公社制度的“遗珠”要讲清楚周家庄,.............
  • 回答
    苹果 iPhone 13 连续 6 周成为中国最畅销智能手机的最新研究结果,无疑是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它反映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复杂动态以及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强大韧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数据解读与现象的表面含义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项研究结果的直接意义: 市.............
  • 回答
    那场对阵波兰的比赛,确实是让人揪心的一幕。当时比赛进入到关键时刻,比分胶着,每一分都至关重要。周琦在最后一次发球时,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也直接导致了那个被抢断的失误,瞬间将比赛的胜负天平推向了对方。从比赛的录像和现场的描述来看,当时教练布置的战术是希望能够安全地将球发出,然后通过团队.............
  • 回答
    周冬雨凭借《少年的你》摘得第33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这不仅是她演艺生涯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让她成为继周迅、章子怡之后,第三位集齐金鸡奖、金像奖、金马奖“三金”荣誉的女演员。这一成就,放在华语电影界来看,足以称得上是“大满贯”,含金量十足,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周冬雨的这个“三金大满贯”,.............
  • 回答
    周冬雨凭借《少年的你》摘得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对于这个结果,我的看法是,这是对她多年来在演员这条路上不懈努力和不断突破的最好肯定,也是对《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及其背后传递的深刻主题的一种致敬。首先,我们要理解百花奖的性质。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
  • 回答
    铜陵周安员老师的悲剧,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许多人心头,引发了关于教育、师德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师个人的不幸,更是折射出当下教育生态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事件的经过与细节的呈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件事的大致脉络,尽管有些细节可能因信息传播的过滤而不够完整,但核心事实是清晰的:安徽铜陵.............
  • 回答
    NBA 75 周年 75 大球星名单,这无疑是篮球界一项极具份量且引发无数讨论的盛事。这份名单的诞生,本身就是对联盟历史长河中那些闪耀巨星的致敬,也是一次对“伟大”定义的集体审视。如何看待这份名单?首先,得承认这是一份 极具代表性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名单。它囊括了从早期传奇人物到当今的超级巨星,横跨了不.............
  • 回答
    说起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一同摘得金马影后,这绝对是华语电影界一件浓墨重彩的大事,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也挺令人回味的。这事儿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获奖”,而是“两个人一起”,而且还是同时!在金马奖这个素来以“毒辣”著称的评奖历史上,出现双影后,尤其是两个年轻的女演员,同时分享这个.............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九五后设计师猝死,生前聊天记录里“天天熬夜,周周通宵”,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太沉重了,绝不是一个年轻生命简单地“献身”给工作就能概括的。如何看待这件事?首先,这是个悲剧,而且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年轻、有才华的设计师,生命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原因却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这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有自媒体转述美国博士文章,称‘美国并没有疫情,且2020年前32周死亡率为10年来最低’”的说法,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和审视,因为这种说法在事实层面存在很大的误导性,并且可能源于对数据和语境的曲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 疫情 (Epidemic/Pandemic).............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自2022年2月全面战争爆发以来,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发展过程。这一局势不仅涉及两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还深刻反映了地缘政治、历史矛盾、国际法与经济利益的多重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当前局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1. 历史矛盾 苏联解体后的领土争议:.............
  • 回答
    俄罗斯近期要求北约(NATO)将军事部署退回至1997年之前,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历史恩怨、安全关切、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俄罗斯的要求及其内容:俄罗斯提出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北约停止向东扩张,并要求北约将其在东欧(特别是前华约成.............
  • 回答
    关于中国高速公路近年来的连年亏损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关注的经济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高速公路“亏损”的定义与背后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亏损”在这里通常指的是高速公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体现出的年度经营亏损。 这与我们理解的普通企业亏损有所不.............
  • 回答
    抖音上将一米六以下的女生比作“健达奇趣蛋”的说法,这是一种近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带有调侃和玩味性质的说法,其背后反映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的心理倾向。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说法来源与含义拆解: 健达奇趣蛋 (Kinder Surprise / Kinder Joy.............
  • 回答
    最近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赘婿”小说广告,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这股潮流不仅在网络文学平台火爆,其衍生出的广告和宣传也几乎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铺天盖地的“赘婿”小说广告?1. 市场需求与用户画像: “逆袭.............
  • 回答
    最近北极圈内出现 30℃ 以上的高温,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其背后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影响着地球的最北端地区。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现象:1. 这是一个异常且严重的气候事件 北极的常态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北极圈在夏季的平均气温远低于我们现在看到的 3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