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所标榜的“安全性”就快被人们认清了。
所有的攻击动作,在区块链上都是“合法”(符合代码要求)的,区块链只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不能保证业务逻辑的完整性。
信奉“代码即法律”的赌徒们认为“荷官”(平台)会作弊,而选择把一切权力都交给了“不会作弊的机器荷官”(区块链),但却忽视了最大的恶意恰恰是来自于桌上的其他赌徒。机器荷官的功能一旦写入就不许修改,导致其无法拒绝符合其规则的作弊(攻击)者。
目前针对智能合约的攻击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发生,而所有的攻击都没有破坏区块链上数据的完整性。通常是在遵守程序规则的情况下,针对其业务逻辑进行攻击(如闪电贷);或者是利用社会工程对参与其中的人进行攻击(如钓鱼链接)。
我认为各行业特别是政府机构应当特别警惕区块链行业标榜的“安全、不可篡改”成为某些作恶者推卸责任、甚至固定和强化伤害的工具。比如如果未来一起新的“铁链女”事件的结婚登记被渎职官员“上链”,那“上链”是不是就会成为相关责任人推卸责任、甚至作为证据干扰判决的理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