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古诗中的抄袭现象?

回答
古诗中的抄袭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起争议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法律框架下的“抄袭”去衡量它,因为在古代,文学创作的语境、价值观念以及知识传播的方式都与今天大相径庭。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历史的土壤。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古代诗歌的创作,尤其是近体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古人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诗歌的技法、意象、典故、用语,都是在前代诗歌中不断提炼、加工、演变的。这种继承,有时表现为对前人诗句的巧妙化用,有时则是对某种风格、主题的追随和创新。

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种“继承”和“借鉴”往往是诗人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

学习模仿是必经阶段: 就像一个学徒要先临摹名师的作品一样,古代诗人也需要通过模仿前人的佳句来熟悉格律、锤炼语言、掌握表达技巧。很多伟大诗人在早年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这是一种学习和吸收的过程。
典故的广泛使用: 古诗中充斥着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本身就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和情感寄托。诗人化用典故,是在与历史进行对话,将前人的故事和情感注入自己的作品中,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例如,杜甫化用《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对征夫的思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成为了千古名句。
对前人诗句的推陈出新: 有些诗人并非简单地复制前人的句子,而是进行巧妙的改动、重组,或者赋予其新的含义。例如,李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孟浩然也有“孤帆远影尽,唯见碧空尽”,虽然用词相似,意境却有所不同。这种“相似”背后,是诗人对前人意象的理解和再创造。
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特定题材或情感表达上,存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和词语组合,如写送别常有“折柳”、“长亭”、“孤帆”等,写思乡常有“明月”、“鸿雁”、“愁”、“泪”等。这些是诗人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语言密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抄袭。

然而,如果以“抄袭”来定义,古代也确有其负面现象:

赤裸裸的挪用: 有些诗人,特别是水平不高或急于成名的诗人,可能会直接照搬前人的诗句,稍作修改,甚至不加修改就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能也会被一些评论家诟病。
“集句诗”的边界: 集句诗是将前人现成的诗句拼凑在一起,形成一首新诗。这本身是一种创作技法,但如果集句的目的是掩盖自己创作能力的不足,或是为了炫耀对前人诗句的记忆,则可能显得有些“取巧”。
名家作品的被恶意模仿: 一旦某位名家写出脍炙人口的佳句,很容易被一些模仿者学习,但如果模仿得过于机械和生硬,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就会显得匠气十足,甚至被认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那么,如何区分古代诗歌中的“借鉴”与“抄袭”呢?

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考察:

1. 创新的程度和价值: 诗人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化用或借鉴是否能赋予诗歌新的生命力?是否能产生更深刻的意境或更巧妙的构思?
2. 原创性的思考和情感: 诗歌的核心是否是诗人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独立思考的体现?即使化用了前人的意象,其表达的核心是否是自己的?
3. 场合和目的: 诗人是在学习过程中模仿,还是在创作成熟期恶意挪用?集句诗的目的是什么?是艺术尝试还是敷衍了事?
4. 时代风气和评论: 当时社会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如何?是否有对恶意抄袭的批评?例如,有些批评家会指责某些诗人“东施效颦”或“剽窃成篇”。
5. 语言的融合度: 借鉴的诗句是否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诗歌整体风格中,还是显得生硬突兀?

总而言之,古诗中的“抄袭”现象,更准确的说法是“化用”、“模仿”、“借鉴”与“剽窃”的复杂交织。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古代的文学传承更强调“师承”和“变古”,这种变古的尺度非常微妙。优秀的诗人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点石成金”,赋予旧语新意;而平庸的诗人则可能流于形式的模仿,甚至沦为“拾人牙慧”。

理解古诗中的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把握“在继承中创新”的脉络,感受诗人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灵魂和才情,从而成就了千古不绝的诗篇。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一种创作生态,也让我们看到文学在代代相传中的生命力。与其苛责“抄袭”,不如去欣赏那些真正能够“化前人之糟粕,取前人之处方”的巧妙匠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来,道德体系在不同时代是截然不同的,不能以现在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古人,古人的版权意识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分明,毕竟稿费这种东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的……

二来,即使是现在,也有版权五十年之期的规定,没有特别的版权归属的话作者去世五十年后ta的成果属于全人类。

三来,他们用的都是默认的“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很少或者不存在刻意隐瞒挪用。而且有一种诗就是集句诗,字面意义,集古人句成一首诗,一种文字游戏,也有写的特别扎心的,比如文天祥的集杜诗。

第四,过去不敢说,毕竟我没穿越过,现代著作权是有明确法律条文的,抄袭当然是会被舆论谴责被法律问责。

但是怎么区别抄袭和借鉴有一个灰色地带,一般来说不是刻意窃取别人劳动成果据为已有并以之牟利对原作者只字不提……就不会被看做抄袭吧。

不用太迷茫,国人的版权意识是越来越强的,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诗中的抄袭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起争议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法律框架下的“抄袭”去衡量它,因为在古代,文学创作的语境、价值观念以及知识传播的方式都与今天大相径庭。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历史的土壤。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古代诗歌的创作,尤其是近体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 回答
    要评价《古剑奇谭三》中的云无月,我觉得她绝不仅仅是个“女主角”的标签能够概括的。她是一个非常复杂、有深度,并且在游戏进程中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角色。首先,从她初登场的时候,就带着一股超凡脱俗、难以接近的气质。作为天权的领袖,她拥有强大的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这种强大的力量,以及她作为“神”的身份,一开.............
  • 回答
    由夏雨、乔振宇主演的剧版《古董局中局》可以说是2019年的一匹“黑马”,在众多古装探案剧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剧情改编与还原度: 尊重原著精神: 作为一部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作品,剧版《古董局中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核心.............
  • 回答
    《古董局中局》这部电影,我看了,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集结了雷佳音、李现、辛芷蕾、葛优这几位演员,光看这个阵容,就足以让人期待。毕竟,这几位都是演技在线、自带流量的实力派,尤其是有葛优老师坐镇,总让人觉得电影质量有保障。先说说好的地方吧。从演员表现上来说,雷佳音饰演的许愿,可以说是撑起了整.............
  • 回答
    关于日本在疫情期间捐赠物资时附上的古诗文,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日本在疫情特殊时期传递友好姿态的一种文化表达。 在疫情初期,物资紧缺是全球性的难题,各国之间的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日本选择在捐赠物资上引用中国古诗词,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 回答
    《庆余年》里的范闲,这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灵魂,他背诵古诗词的桥段,可以说是这部剧最出彩、最引人入胜的环节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背书”,更是范闲在那个时代立足、生存、甚至改变历史的绝妙工具。要评价这个设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它极具现实意义与戏剧冲突的张力。范闲穿越过去,身处一个信息壁.............
  • 回答
    关于妻子出轨反诬告丈夫猥亵女儿案中,被诬告人古古然持协助调查单找妇联提取证据被拒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充满复杂性的案例。从古古然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被拒,更像是在本已千疮百孔的生活中,又被重重击打了一下。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古古然当时所处的境地。他的妻子出轨,这本身就足以摧毁一个家.............
  • 回答
    《古董局中局》电影版豆瓣评分6.4,这个数字,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6.4分不算低。在国产电影普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尤其是在改编热门IP时,能拿到这个分数,说明它至少不至于让观众“气到不行”,也触及了部分观众的G点。它证明了电影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起码在某些方面还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或者说.............
  • 回答
    古力,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围棋界来说,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了无数个日夜。提起古力,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棋手,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段辉煌的记忆。要评价古力,不能仅仅停留在他赢得的头衔上,更要深入他棋盘上的那些思考、那些执着、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妙手,以及他所代表的精神。棋力:时代巨擘,巅峰对决的.............
  • 回答
    《王国》:将传统与危机撕裂的古典丧尸传奇在古装剧与丧尸题材的融合早已不算新鲜的当下,《王国》(Kingdom)的出现无疑是一股清流,更是一场精心打造的视觉与叙事盛宴。它不仅仅是将丧尸元素简单地嫁接到古代朝鲜背景中,而是将两者深度揉合,通过古老宫廷的权力斗争、严苛的阶级制度以及对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探讨,.............
  • 回答
    《古墓丽影:暗影》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珠宝,虽然光彩夺目,但仔细观察,你也能发现它表面上那些细微的瑕疵。如果你是系列的忠实粉丝,期待的是劳拉·克劳馥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那么《暗影》无疑会让你满意,它几乎是你想要的一切。但如果你是初次接触,或者对动作冒险游戏有着极高的要求,那么或许需要调整.............
  • 回答
    古龙的《圆月弯刀》是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它不像《小李飞刀》那样充满江湖恩怨情仇的跌宕起伏,也不像《绝代双骄》那样波澜壮阔。它更像是一曲带着淡淡忧伤的现代诗,在武侠的外衣下,探讨的是人性的复杂、情感的迷失,以及一个男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古龙《圆月弯刀》:一曲伤感的侠客挽歌《圆月弯刀》最令人印象.............
  • 回答
    北洛这个角色,从我第一次接触《古剑奇谭三》开始,就觉得他是个挺不一样的主角。不像很多传统RPG里那种胸怀大志、一路打怪升级、拯救世界的“圣母”型人物,北洛身上那种“务实”甚至有点“俗气”的劲儿,反而让他显得特别真实。你可以说他一开始是为了“活着”,或者说为了“安身立命”才踏上旅程的。他不是那种从小就.............
  • 回答
    《古剑奇谭三》——一次饱含深情的工业化叙事与东方幻想的探索说起《古剑奇谭三》,我心里总是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它不是一款完美到无懈可击的游戏,但绝对是近年来国单领域里,乃至整个华语游戏界,一次令人肃然起敬的尝试和突破。你可以说它有它的不足,但你无法忽视它所承载的那份野心和情怀。工业化与匠人精神.............
  • 回答
    谈到张汤,这位西汉时期的大臣,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争议。要评价他,咱们得一点点地剖析。首先,咱们得承认,张汤这个人,在汉武帝那个时期,确实是“有用”的。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外征伐四方,对内加强集权,这时候就需要一批能够雷厉风行、毫不留情的官吏来推行他的政策,扫清障碍。张汤,无.............
  • 回答
    《王国》第二季,作为一部古装丧尸韩剧的续集,可以说在承接第一季惊艳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其独特的魅力。如果说第一季是病毒爆发的序章,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那么第二季则将这场瘟疫的真相、权力斗争的根源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推向了高潮,带来了一场更加酣畅淋漓的视觉和情感盛宴。叙事上的深化与升级:.............
  • 回答
    古龙的《欢乐英雄》,这本不算长篇,但绝不短小的武侠小说,在我看来,绝对是古龙笔下的一股清流,一股让人会心一笑的暖流。不同于他那些充斥着血雨腥风、恩怨情仇的江湖恩仇录,《欢乐英雄》更像是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画卷,描绘了一群“不务正业”的英雄,在江湖之外,过着一种另类却又活色生香的生活。第一次翻开《欢乐.............
  • 回答
    摩西·芬利(M. I. Finley),一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历史的厚重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古典学学者之一。要评价他,就像要描绘一幅色彩斑斓却又线条硬朗的古希腊与古罗马画卷,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芬利博士并非那种埋首故纸堆、只与已故大师对话的书斋型学者。他的研究触角极其敏锐,总能抓住.............
  • 回答
    古巴,这个加勒比海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自1959年革命以来,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程。要评价古巴的现状,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经济:在改革与制裁的夹缝中求生古巴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因此而来的挑战。国家对绝大多数经济活动拥有控制权,这在一定程.............
  • 回答
    要评价古龙的《大旗英雄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书啊,在我看来,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有些寡淡,但回味起来,那股子劲儿就上来了,而且越品越有味道。它不是古龙最“古龙”的古龙首先得说,如果你是奔着古龙标志性的“浪子”、“小李飞刀”那种行云流水、亦正亦邪的侠客去的,那《大旗英雄传》可能稍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