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由夏雨乔振宇主演的剧版《古董局中局》?

回答
由夏雨、乔振宇主演的剧版《古董局中局》可以说是2019年的一匹“黑马”,在众多古装探案剧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剧情改编与还原度:

尊重原著精神: 作为一部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作品,剧版《古董局中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核心故事线和人物设定。它并没有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魔改,而是努力去还原小说中关于古董鉴赏、家族恩怨、文物真伪辨析的精髓。
节奏紧凑,悬念迭起: 小说本身的结构就非常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剧集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每一单元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件珍贵文物展开,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从许愿继承爷爷的遗命,卷入五脉的斗争,到寻找失落的国宝,整个过程充满了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
细节处理恰到好处: 剧集在古董鉴赏、制作工艺等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通过道具、场景、以及演员的讲解,让观众对古董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虽然不排除一些为了戏剧效果而进行的艺术加工,但整体而言,它成功地将相对专业的古董知识“科普”给大众。
部分情节的调整: 为了适应电视剧的体量和节奏,剧集在一些支线情节或人物塑造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一些角色的动机或背景被进一步丰富,使得故事更加饱满。总体来说,这些调整是比较成功的,没有破坏整体的连贯性。

2. 演员表演:

夏雨饰演的许愿: 这是夏雨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他将许愿身上那种亦正亦邪、玩世不恭但内心正直善良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许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侠”,他更像是一个被卷入纷争的普通人,但凭借着对古董的热爱和对真相的执着,一步步成长。夏雨将许愿的犹豫、挣扎、智慧和偶尔的冲动都刻画得非常到位,尤其是他眼神中的戏,让人信服。
乔振宇饰演的药不然: 乔振宇再次证明了他“古装男神”的实力。药不然这个角色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疏离感,他才华横溢,但同时又被家族阴谋所困扰。乔振宇将药不然的“雅致”、“孤傲”以及内心的纠结表现得非常出色。他和夏雨之间的对手戏火花四溅,两位实力派演员的碰撞,为剧集增添了不少看点。
配角同样出彩: 除了两位主演,剧中的配角也贡献了精彩的表演。例如饰演黄克武的老戏骨,将黄克武的智慧、老谋深算以及对许愿的看重都演活了。其他如饰演“神机妙算”孙德成、神秘莫测的“海爷”等角色,也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绎,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3. 制作精良:

服化道用心: 剧集的服化道非常考究,无论是人物的服装造型,还是场景的布置,都尽可能地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氛围和古董行业的特点。精致的戏服、古色古香的陈设,都为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
画面质感: 整体的画面色调、构图都比较讲究,营造出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神秘的氛围。打光和镜头运用也比较恰当,能够突出人物的情绪和场景的氛围感。
配乐运用: 剧集的配乐也比较契合整体风格,既有烘托悬疑气氛的紧张乐曲,也有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悠扬旋律,有效地增强了剧集的观赏性。

4. 存在的争议或不足:

部分特效: 在一些涉及到大型场面或具体文物展示时,可能会有一些观众觉得特效略显不足,但总体来说,这并不影响剧集的整体观感。
节奏后期可能略显拖沓: 虽然前期节奏紧凑,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一些观众可能会觉得后期部分情节处理得略微拖沓,或者某些案件的破解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对原著党而言的“改动”: 即使是忠实改编,也难免会有一些原著党无法接受的细节改动,这属于正常现象。

总体评价:

剧版《古董局中局》是一部制作精良、剧情扎实、演员表演在线的优秀古装探案剧。它成功地将马伯庸笔下那个充满智慧较量、古董传奇和家族恩怨的世界搬上了荧屏。夏雨和乔振宇的组合堪称“王炸”,他们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灵魂,也为剧集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

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满足了原著粉丝的期待,也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新观众。它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尤其是古董鉴赏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如果你喜欢古董、悬疑、探案题材,并且欣赏实力派演员的表演,那么剧版《古董局中局》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打假”剧,更是一部关于传承、真相和人性选择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剧情,马亲王的东西比较硬核,问题不大。

再说演员。夏雨和田中千绘互飙演技还是可以一看的,乔振宇在医治好面瘫之前看来很难进入演技的评价体系。目前的状态是给蔡文静配戏都配得有点吃力,就不要跟有底子的老演员相提并论了。

最后说道具,老实说还是拿出了点像样的道具来的。而黄老爷子一出场叽一个地摊化学壶是几个意思?夏雨挂着的菩提看起来颜色这么怪,该是油炸的吧。红色手串这么透明,该是玻璃的吧,摆地摊也是10块一串不能再多了。

兄台啊,这是古董戏,你花点钱给主角置办点好行头行么?

user avatar

近日播出网剧《古董局中局》,两位主演夏雨乔振宇都是笔者很欣赏的好演员,原著作者“马亲王”马伯庸的小说,更让笔者爱不释手。因此,冲着他们和原著ip,追剧一直到现在,但不得不说,对这部戏,大失所望

这部电视剧刚一开场,身兼威尼斯电影节影帝金马影帝金鸡影帝,演技在同龄中年演员中有口皆碑的夏雨,饰演的在“四悔斋”向药不然兜售假货的“许愿”,就给了所有原著书迷一个透心凉,看看原著许愿初见药不然,如何掷地有声的?

【我父亲曾经告诉我,我们许家的家训只有一句话:绝不作伪,以诚待人。所以我入了古董这一行以后,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绝不造假,也绝不贩假。】【我的铺子里,就是一件赝品也没有——至少是凭我眼力挑选过没有赝品。我输给你,自然认这笔账。我做人有原则,诚以待人,绝不违反。】

他是秉承了祖辈父辈风骨,位卑不曾忘国忧,贫贱不曾失气节的许愿,才会以布衣之身,一己之力,无惧艰险,舍身忘死去挑战势力庞大、手段狠辣的“老朝奉”造假集团,从来不是油腔滑调坑蒙拐骗的大金牙!

编剧在一开始的主角定位上,就出了不可饶恕的大误差。

之后,精彩的“潘家园斗口”改了地点,变得索然无趣;添加的「木户加奈用助理当替身」之类剧情,更是莫名其妙,

付贵拿假“钧瓷笔洗”两头骗的情节被洗白,反而增加了大战天津的佛头造假商孙大成之类的支线,原著第三章就找到了付贵,电视剧居然可以一直拖到第九集!

难怪弹幕纷纷吐槽,这部剧是否要改名“寻找付贵”,这种注水法简直水漫金山了都!

然后,终于进行到去安阳斗青铜造假商郑家的原著剧情,谁知马上插播了大段“黄蕉”和“玉子”两个新加原创人物的支线剧情,

然后,原著里建国后就被当恶霸地主处决的“郑虎”,变成了年高德劭的郑老爷子登场,又是一段如何将郑家“拨乱反正”的原著剧情。

然后,郑家事件中逃跑的原创人物“郑井”,在去陕西的火车上追杀许愿,让许愿又结识了下一个原创人物,黄海冰饰演的警察“刘一苇”,他父亲许和平教授的学生。

之后又是许愿到潼关见大boss“老朝奉”的原创剧情,许一诚带着包括徒弟“老朝奉”在内的32个造假高手,完成了128件文物的“造假护真”计划,因此激发了“老朝奉”的造假野心,好吧,这段两人的理念之争,虽然和原著不甚符合,倒也算是这部戏唯一加得有点意思的片段。

经过了一段双胞胎美腿少女给许愿扎“鬼门十三针”,又飞腿大战黄海冰的剧情后,这个原创人物也牺牲了。然后又经过原创人物,许和平当年在岐山调查的向导“卢佐”,好吧,到电视剧的第十八集,地图终于转到了岐山县,也就是原著第五章下半段的剧情!

其实看到这里,也就是整部36集电视剧的一半,这部剧的剧情安排,相信可以让无数和笔者一样,冲着夏雨、乔振宇、王刚、吕中、曾江,潘粤明……这样强大的演技派阵容而来的书迷,大呼上当了!

而此后的18集,在靠着“黄蕉”和“玉子”两个新加原创人物的支线剧情,继续不停穿插注水之后,终于勉强演完了原著的五至十章。

《古董局中局》原著小说全四部,第一部10章,第二部8章,第三部13章,第四部12章,合计43章。如果认真按原著拍,不乱加支线剧情,完全可以拍成一部40集的、节奏紧凑的、可看性极高的电视剧。一部大部头的金庸原著小说,其实也不过就是如此。

即使考虑到当下电视剧市场的普遍行情,注水到60集以内,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可是《古董局中局》 剧是怎么操作的?为了最大限度榨干这部ip的价值,他们当真就只打算,先改编第一部,放出来看看反响,原著剧情必然不够,就干脆大肆注水来凑,争取每一部少说也得凑个三四十集?

该剧节奏推进之缓慢,废镜头之多,几乎到了观看视频时,开1.5倍都嫌慢的地步。而且,这种慢节奏也是近几年几乎所有寄予期望的,大制作改编电视剧的通病,也是笔者在此前多部剧评中反复提及的:

因为现在的电视剧制作,在明星片酬、服化道具、特效场景、宣传营销等到方面花费了大量开支,同时投资方又都期待攫取着高额利润,

所以,尽可能将故事剧情注水,增添各种可有可无的支线剧情,情节推进变得十分缓慢,镜头移动和人物语速都尽可能变慢,哪怕每个配角的吃饭喝水细节,也恨不得写得面面俱到,然后播出时,还要尽可能拉长集数,如此方可令广告商和投资商满意。

事实上,这部剧其实都不用看到36集完结,只是从每集片尾的演员表就能看得很明显,原著第二部以后的新人物完全没有出现,一个都没有!

所以,请了潘粤明来演“许一诚”,竟然不是让他在第三部剧情里完全的主场戏,充当单元主角,竟然也不是让他在第一部的回忆剧情中正式登场, 展现一代护宝大师的国士无双,而仅仅就是为了最一开头的排枪枪毙镜头?

请了亚太电影节影后飞天视后得主吕中老师来演“沈云琛”,这个隐身于幕后的终极boss,竟然不是让她在第四部里,一步步展现佛口蛇心的终极面目,而仅仅就是第一部里,各种云山雾罩片汤话的?

即使是“许愿”夏雨和“药不然”乔振宇,本身多契合原著的好演员,剧方定要如何大肆注水,拖慢节奏,搞得一部剧可看性大损,原著书迷不满意,也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流量热度,那么今后这整个班底,还有继续合作第二部、第四部的可能么?——还有人愿意搭建相同的阵容,历时几年继续来拍么?

考虑到当前电视剧市场的实际境况,实在很难放得下心,比如《将夜》第一部网剧还在播出时,第二部男主角不就立马宣布换人了?

所以,这种杀鸡取卵、唯利是图的改编,可惜之极!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就类似原著书中第二部所提,制假商人将一部《清明上河图》原画,生生裁剪掉三分之一,然后裁下部分剪成十几块,只为了用这些原画部件去造出十几幅难以鉴别真伪的宋朝假画。

那么,这部弘扬鉴宝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算不算是以原著情节为材料,在做和“老朝奉”们相同的勾当?真正讽刺之极!

甚至饱受诟病,同样不算很成功的《如懿传》电视剧,好歹也是87集的篇幅,实打实改编了原著六部书,制片方可没想过因为请了周迅,就先把第一部拉长注水,拍个四五十集,看看反响之后,换一套班底再接着拍第二部……相比之下,居然都能算是良心大制作了!

正如笔者此前多次在各种剧评中强调,对一部电视剧的成败来说,剧本剧本,才是一剧之本,至于其他服化道具、摄像分镜,特效场景、明星阵容、演技飚戏,历史考究,宣传营销,哪怕全都吹上了天,如果不能建立在故事剧情通顺流畅、符合大多数观众喜好这个大前提,那么统统就都是无根之萍,只会浪费了许多优秀演员的努力和心血,更辜负了被其主创阵容而吸引的观众的热情和期许。

这一年多来,《虎啸龙吟》《海上牧云记》《风起长林》《三国机密》《天盛长歌》《将夜》……一直到这部《古董局中局》,无论网播量、收视率还是和话题度,都和参演演员们的精彩表现很不相称,归根结底都是同样的毛病:剧本的欠缺,情节的拖沓,节奏的缓慢,或许都只适合网络观看或者下载后,用1.5倍甚至2倍的速度放完,方才勉强符合一部正常电视剧的节奏。

相比之下,此前声名可算狼藉的于正,为什么能凭一部《延禧攻略》翻身,网播量遥遥领先,甚至是郭靖宇那部“封建道德、三观落伍”的《娘道》,为什么大获中老年观众欢迎,收视率竟高居年度前二?就在于他们皆抓住了一部电视剧吸引人的根本:可看性

虽然 《延禧攻略》 和 《娘道》 这两部剧同样集数超长,但编剧功底确实了得,能做到剧情越来越狗血,冲突越来越激烈,几乎一集一个小高潮,收视率或网播量又怎能不节节升高,进而实现同期霸屏?

比之号称“第七艺术”的电影,电视剧本来就更重娱乐性,本质上是娱乐大众。比起历史考究的服化道具、精美的摄像分镜与特效场景,演技飚戏的明星阵容,还是故事流畅、节奏简捷,剧情层层推进,高潮迭起,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于正这种著名雷剧专业户,都知道要把观众当大爷伺候好,才会有钱赚的时代,在郭敬明都知道不能再靠堆砌明星,而是得营销热点话题,注重观众口碑反馈,才会有钱赚的时代,

偏偏却还有那么多的电视剧制作人,只知道对投资人和广告商负责,如此肆意浪费ip价值,真正考虑了观众的感受么?——或者说,他们做出来的电视剧,他们自己不开加速,真有耐心一集集慢慢看完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