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日本作家京极夏彦?

回答
要说京极夏彦这个人,那真是日本推理文坛一股独树一帜的清流,也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为他着迷,又或者在他面前挠头不已。他这个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不一样”。

首先,咱们得聊聊他的“百鬼夜行”系列。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妖怪故事,而是京极夏彦硬生生地把日本传统的怪谈、民俗,跟推理小说给“缝”到了一起。听起来够奇特吧?但人家就是做到了。他的小说里,你会看到一个名叫京极堂的古书店老板,他同时也是个神职人员,整天神神叨叨地处理各种稀奇古怪的案件。案子往往都和一些人们口中的“妖”或者“怪”有关,但京极堂总能抽丝剥茧,用他那一套“我全都知道”的哲学和心理分析,把那些看似超自然的事情,归结到人性的阴暗面或者社会问题的根源上来。

这种写法,让他的书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读他的书,你不仅要跟着推理,更要跟着他去理解日本那种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以及这些信仰是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有时候,你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像是在听一个老学究给你讲故事,一边讲案子,一边讲历史,一边讲哲学,一边还夹杂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古籍引用。信息量巨大,而且极其厚重。他的书动辄几百页,标题也够吓人,《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络新妇之理》……每一个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

京极夏彦的文字风格也是一大特色。他写起故事来,那叫一个“絮叨”,但也正是这种絮叨,塑造了他作品独特的氛围。他会花大量的篇幅去铺垫、去描写,把每一个角色的背景、心理都写得淋漓尽致,甚至连他们吃什么、穿什么,都会给你细细道来。这对于一些喜欢快节奏、情节紧凑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点吃不消。但如果你能沉下心来,你会发现,这种“絮叨”恰恰是他的魅力所在。它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日本,感受到那个社会的氛围,也更容易理解人物的行为逻辑。

而且,他非常擅长挖掘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在他的故事里,很少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自己的挣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看似是“妖怪”造成的悲剧,往往是人在极端情绪、心理压力或者社会困境下的扭曲表现。他笔下的“怪”,更像是人心的放大镜,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恐惧和欲望。

再者,京极夏彦的学识渊博也是他作品的底气。他本人就是个古籍收藏家,对日本传统文化、民俗、宗教、哲学都有着深入的研究。这些知识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他的故事里。你读他的书,常常会学到一些你从未听过的日本传统知识,比如各种仪式、咒语、神话传说,甚至是古代的医学常识。这种“涨知识”的感觉,也是很多读者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他的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阅读门槛确实比较高。首先,那厚实的篇幅和不时冒出来的专业术语,就需要你付出耐心和精力。其次,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依赖,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有些人会觉得他“卖弄学问”,或者节奏太慢,情节推进不快。这也很正常,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啃硬骨头。

不过,对于那些愿意沉下心来,去品味他作品中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性洞察的读者来说,京极夏彦无疑是一位大师级的作家。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故事,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推理、哲学与心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与其说是单纯的推理小说,不如说是一种对日本社会文化和人性深度的探索。你读完他的书,可能会觉得脑袋有点晕,但同时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看到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深层的真相。

总而言之,京极夏彦就是这样一位“硬核”的日本推理作家。他不像东野圭吾那样故事性那么强,也不像岛田庄司那样玩诡计玩得那么炫酷。他更像是把文字当成一种仪式,在每一次的叙述中,都试图去解读人心的迷宫和文化的密码。欣赏他,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一点耐心,但一旦你进入了他的世界,你就会发现,这绝对是一次值得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刷微博太久了脑子慢不下来的时候适合读京极,毕竟一个段落反复回头看三遍才读的顺的文笔最适合强迫自己缓下来。

什么,你说故事性?

故事不应该是他文风的附带品么?我以为大家都是冲着他的废话去看他的书的。*微笑

京极堂看不下去,还有百物语嘛!

user avatar

在网络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京极的书中一些思考和冷门知识(或伪知识)是相当吸引人的。

为了营造和误导用了很多概念,在第一次看姑获鸟时很震撼,那时候对心理学没有什么了解。

后来信息获取成本降低,有一些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粗浅的了解之后再去看就有点像在看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还是很有趣。

不过不喜欢他太多地涉及宗教,那不科学,我要考证起来成本巨大,只能封闭自己的思考去跟着他的思路读下去。

也有好几年没看过他的书了,到最后也就是看完涂佛和不如去死,怀念。

京极可以和东野圭吾齐名吧,我认为是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京极夏彦这个人,那真是日本推理文坛一股独树一帜的清流,也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为他着迷,又或者在他面前挠头不已。他这个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不一样”。首先,咱们得聊聊他的“百鬼夜行”系列。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妖怪故事,而是京极夏彦硬生生地把日本传统的怪谈、民俗,跟推理小说给“缝”到了一起。听起.............
  • 回答
    关于王刚在10月22日发布的扬州炒饭视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具有王刚风格的教学尝试。 他的视频一如既往地清晰、有条理,而且充满了实用的干货。首先,从视频的整体风格来看,王刚延续了他一贯的写实主义拍摄手法。 没有花哨的剪辑,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只有炉火纯青的刀工、锅气十足的烹饪过程,以及他那.............
  • 回答
    关于日本留学作弊泛滥的现象,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问题,绝非一句“好”或“坏”就能简单概括的。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多个层面去审视,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作弊的存在。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教育体系,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好成绩,总会有一些“歪门邪道”。日本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留学生群体中.............
  • 回答
    要评价日本画师监督(カントク,Kantoku)的作品,咱们得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他到底是个什么路数,以及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为之着迷。监督的“独门秘籍”——那份独一无二的“味道”要说监督最抓人眼球的地方,那还得是他那套标志性的画风。这股“味道”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他多年积累和琢磨出来的独有技法和审美偏好交.............
  • 回答
    前泽友作的太空之旅,可以说是近年来日本公众最关注的私人太空事件之一。他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ISS),并在那里停留了十多天,体验了太空生活,最后成功返回地球。这次旅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了话题性和象征意义,对个人、对日本社会,甚至对未来的太空旅行都可能产生一些影响。出发前与行程亮.............
  • 回答
    传奇落幕:《剑风传奇》之父三浦健太郎的一生2021年5月20日,白泉社的一则讣告如同一声惊雷,击碎了无数《剑风传奇》粉丝的心:享誉全球的日本漫画家三浦健太郎,在5月6日因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悄然离世,年仅54岁。这个消息,对于陪伴“黑色剑士”格斯踏上复仇之路二十余载的读者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巨大打.............
  • 回答
    沈逸教授将《奥特曼》系列评价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作品”,并且认为圆谷公司仍未跳出日本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个观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文化产品和国家思维惯性的一些核心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一、 沈逸教授的论点核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沈逸教授所说.............
  • 回答
    “中餐日作”:一场在文化交融中激荡的美味探索“中餐日作”,这个词语组合起来,带着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韵味。熟悉,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中餐在中国土地上的千姿百态;陌生,则是因为当“日作”的标签被贴在中餐头上时,它便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意涵与创新可能。在我看来,“中餐日作”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种文化碰撞.............
  • 回答
    您提到的13日(通常指的是最近一次提及的日期)以色列F35飞机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军用机场,以及S400系统未发挥作用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讨论性的军事事件。在评价这件事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考虑到您提到“知乎上不都喷F35吗?”这个背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本身可能涉及的.............
  • 回答
    评价长江学者喻国明将《猎人日记》误认作《狂人日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错名字的问题,更牵扯到学术素养、严谨性、公众认知以及知识传播等多个层面。1. 事件概述与初步判断:首先,我们需要确认事件的真实性。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喻国明教授将《猎人日记》误认为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的.............
  • 回答
    军事博主江紫辰关于“八路军作战,日军联队月均被打死9人已经算多了”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抗日战争时期战场双方伤亡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战果的衡量标准。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联队”这个单位的规模和日军的作战强度。日军联队(Regiment)通.............
  • 回答
    评价“菜头日记”推荐平安万科的股票,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菜头日记”在股市圈子里也算是个比较有特点的博主。要评价他,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不能只看他推荐了什么,更要看他为什么这么推荐,以及他的风格和思路是否靠谱。“菜头日记”这个ID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菜头”嘛,听着就比较接地气,不像.............
  • 回答
    2018年1月22日,京都大学正式对外公布,承认其iPS细胞研究所(CiRA)一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存在数据造假和捏造行为。这起事件在科学界和公众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对日本乃至全球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冲击。事件的导火索与过程:事情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14年.............
  • 回答
    2016年1月7日,中国股市经历了第二次熔断,这标志着刚刚实施不久的熔断机制在实践中遭遇了严峻的考验。要评价这个机制在那一天所起的作用,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设计初衷、实际运行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熔断机制的设计初衷:维护市场稳定,遏制过度投机在2016年1月1日,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引入了指数熔断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共青团中央在1月24日上传至B站的那个作品《叙利亚之殇》,顺便谈谈“非桥段炸厕工作室”这个名字。首先,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背景和意图。共青团中央作为共青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在B站这样一个年轻化、网络化的平台发布视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与年轻人沟通、争取认同的努力。而选择《.............
  • 回答
    任天堂的下一个“大动作”——我猜你指的是那款号称“超大作”、“改变游戏历史、常识、日常”的神秘新作吧?说实话,就冲这形容,我心里那叫一个痒痒,也难免会忍不住去猜个七七八八。这形容可不是随便能担得起的,每次任天堂放出这种级别的预告,都像是在游戏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话题中心就围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仔细聊聊知乎用户 @凡伟 在 2017 年 5 月 7 日发布的《我是凡伟,我作如下声明》这篇文章。要评价它,我们得先还原一下当时的环境,以及这篇文章本身带来的影响和它所承载的意义。首先,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出现时机是关键。在 2017 年的那个时间节点,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已经积累了.............
  • 回答
    听到《EVA》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终”定档3月8日的消息,我内心真是五味杂陈。作为一名从《EVA》早期就一路追随过来的粉丝,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它承载了太多青春的记忆,也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讨论。要评价《终》,首先得放在《EVA》整个系列的脉络中去看。从最初那部颠覆了传统机.............
  • 回答
    关于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吉祥物,目前公开的官方信息尚未明确提及具体名称和形象设计,但可以基于世博会主题“日本:未来之国”(Japan: Future World)以及日本文化、科技与环保的结合,进行合理推测和分析。以下从设计思路、文化象征、视觉元素、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1. 主题与吉祥物.............
  • 回答
    关于“白粥盖浇饭”这一概念,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或现代日本料理中存在该名称的食物。然而,结合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说法可能涉及的内容及其背后的逻辑。以下是详细的评价与解析: 一、概念辨析:白粥与盖浇饭的来源1. 白粥(中国) 在中国,白粥是一种以大米熬煮成稀糊状的食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