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

回答
孩子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也承载着很多父母的纠结。别急,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说说这里面的学问。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摔倒是件常事。

从刚学走路的“蹒跚学步”,到到处探险的“小飞侠”,摔跤简直就是他们成长的必修课。这倒不是说咱们做家长的不负责,而是身体在发育,协调性、平衡感还没跟上,加上好奇心驱使,总想去够够那个、爬爬这个,摔倒了,那简直是家常便饭。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搭把手”?

这里面, 观察是第一位的。 孩子摔倒了,先别急着冲过去,像触电一样把他们抱起来。先快速扫一眼,判断一下摔倒的严重程度。

轻微的、自己能爬起来的: 很多时候,孩子摔倒可能就是屁股墩一下,或者小磕小碰,他们自己会哭一会儿,然后拍拍屁股,自己站起来继续玩。这种情况下, 最好的做法是给予精神支持,但先别急着扶。 你可以在旁边温和地说:“宝贝,没关系,再试一次。”或者伸出手,让他们自己抓住你的手站起来。 这种“自己动手”的过程,其实是在教孩子如何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想啊,要是每次都像个“保姆”一样,他自己还没反应过来,你就已经把他扶起来了,他怎么能学会自己站稳呢?

明显摔得不轻,或者孩子哭得特别厉害, parecen 撞到哪里了: 这时候, 毫不犹豫地去扶,并且要温柔、快速。 别用那种“哎呀,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的责备语气,而是要用充满关爱和安抚的语调。 抱起来的时候,先看看有没有受伤,摸摸有没有磕破,有没有肿起来的地方。 如果孩子还在哭,先抱着安抚情绪,给个拥抱,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就在身边,很安全。

什么时候,“扶”更是一种“引导”?

有时候,孩子摔倒了,并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有点懵,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你的“扶”,更多的是一种“引导”:

重新站起来的鼓励: 孩子可能摔了之后,有点害怕,或者觉得没面子,不敢再站起来。你可以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然后鼓励他说:“没事的,宝贝,站起来,我们可以继续玩。”如果孩子伸手,你就给他一个稳定的支撑,让他自己用力。
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摔得不重,但因为疼痛或者惊吓开始哭闹,你可以尝试用其他有趣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哎呀,你看那边有只小鸟!”或者“我们来比赛谁能先跑到那棵树下!”
检查和安抚: 即使摔得不重,孩子也可能因为疼痛而感到委屈。你可以温柔地帮他检查一下,吹吹伤口(虽然科学上没啥用,但心理安慰很重要),或者轻轻揉揉,告诉他“不疼不疼”。

什么时候,“扶”可能需要“慎重”?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我们更谨慎一些:

疑似骨折或其他严重伤害: 如果孩子摔倒后,某个部位看起来变形、活动受限,或者孩子表现出剧烈的疼痛, 请不要随意移动他。 最好是保持他目前的姿势,尽快联系专业医疗人员,或者小心地将他转移到医院。
摔倒的环境存在危险: 如果孩子是在楼梯口、靠近电源或者尖锐物品的地方摔倒,即使他自己能爬起来,你也要赶紧把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且检查周围环境,消除潜在的危险。

总而言之,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不是”。

它更像是一门关于 “察言观色”、“耐心引导”和“及时救援” 的艺术。

信任孩子: 相信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和学习能力。
给予安全感: 你的在场和温和的反应,本身就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平衡独立与呵护: 既要给孩子独立探索的空间,也要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最及时、最温暖的帮助。

下次你家宝贝摔倒了,不妨先深呼吸,观察一下,然后根据情况,用你最温柔、最智慧的方式去回应,让每一次摔倒,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小小勋章,而不是让他们失去勇气的绊脚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扶,还是不扶,这是个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

困扰的原因在于这个网络时代,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有太多不一样的声音、不同的流派、各种专家,给出的并不是一致的答案。

我个人的看法是,扶与不扶,需要妈妈和爸爸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孩子的小胳膊小腿儿有力气吗?足够支撑他站起来吗?

孩子在哭吗?如果他哭,是因为希望妈妈注意他,还是真的他觉得很疼痛,需要妈妈的抱抱和抚慰?

我们不扶孩子,是希望能给他足够的空间来尝试探索这个世界和自己的能力极限;而我们扶起孩子,是希望让孩子知道,难也没关系,妈妈在这里。在你有足够的能力面对世界之前,妈妈都在这里。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只要父母可以克制好自己,不要小事化大,比如几个人一起扑上去夸张的扶起、惩罚地面、各种问候等等。那么扶与不扶,只看当下的情况自己做个决定就好。

并不是说我们扶一把孩子,这孩子将来肯定就缺乏自理能力了。也不是说我们不扶孩子,这孩子将来就一定性情孤僻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即便是因为一些失误造成一些伤痕和缺失,只要有爱的基础,都是可以弥补的回来的。

所以请年轻的妈妈不要紧张。十个月算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你的孩子小胳膊小腿儿都很有力量,他有能力不依靠你就自己爬起来。那就让他自己爬起来就好。如果他只是希望你关注他,眼泪涟涟地趴着看你,那你可以去他身边用眼睛和语言给他一些鼓励,叫他的名字,用手势引导,看看他是否可以自己站起来。如果他就是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自己站的程度,那么他摔了,不哭的话可以跟他玩儿,让他多爬。哭的话可以扶起来,抱一抱都没有问题的。特别想多说一句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能力站,妈妈不要着急训练。幼儿多爬,反而对大脑的发育更好。爬行要用到四肢的协调配合,对左右脑发育和整合极有益处。有一些孩子家长为了省事儿总让孩子坐着,到了月份了直接就学习站立和走路,就错失了爬行这个过程。

我想我们科学育儿的根本,还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发育发展成为一个情感和认知都健康完整的孩子。母亲跟孩子之间把握分寸的互动、陪伴和协助,会让孩子感觉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是爱的关系,人是可以信任的。这些情感的基础在幼儿期比能力的训练更重要。

----

新书《愈亲密, 愈伤害 》已在知乎电子书上架,欢迎大家指正 :-)

愈亲密,愈伤害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出版

user avatar

扶。大一点自己会走路了也扶。

养娃这两年,我摸索出的经验:向你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同事倒了你扶不扶?爱人倒了你的扶不扶?为什么孩子倒了却不能扶?

扶就扶了,不必夸张的安慰,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地不平”之类的理由。真摔疼了就安慰一下,正常的关心是不会惯坏孩子的。

不要把摔倒当成培养孩子“自立精神”的契机,你自然的对待这件事,孩子就不会觉得摔倒有什么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